距離公式的應用——點到直線的距離平行線的距離

2020-12-05 斌哥帶你學數學

(一)平行線間的距離

M、N是兩條平行直線之間上任意一點,它們之間最短的距離就是該平行線之間的距離。利用平行線間的公式就可以求出。

平行線間的距離應用

(二)點到直線的距離

直線的傾斜角為三十度,與圓交於y軸,根據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以及勾股定理求出直線與圓相交的弦長,從而得出A點是AE的中點,根據平行線性質DC的距離恰為EC的中點,根據三角形知識即可求出CD的距離。

點到直線的距離應用

*的對點訓練*

點與點之間,平行線之間的距離的應用

相關焦點

  • 將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應用到極致的淺談
    同學們好,很高興在高二相遇,你們遇到了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這個是高中解析幾何中常用的公式之一,主要應用環境是直線和圓的場景。當然還有其他的應用場景在此不一一贅述,今天主要探討直線與圓的問題中,點到直線距離公式的應用。
  • 點到直線間的距離你會算嗎?直線之間的距離你會算嗎?
    一、前言作者之前已經為大家講解了直線的斜率,與如何建立直線的方程,那麼知道了直線的方程,就需要去研究直線的性質。二、兩條直線的交點坐標若給出兩條直線,如何求交點坐標?如果說上述的方程組有唯一解,則兩條直線相交;若方程組無解,則說明兩條直線平行。
  • 36:高中數學: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平行直線間距離公式推導證明
    36:高中數學: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平行直線間距離公式推導證明 原標題:36:高中數學: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平行直線間距離公式推導證明
  • 高中數學說課稿:《點到直線的距離》
    《點到直線的距離》說課教案攀枝花市三中黃意南一、教材分析:1、地位與作用:解析幾何第一章主要研究的是點線、線線的位置關係和度量關係,其中以點點距離、點線距離、線線位置關係為重點,點到直線的距離是其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它是解決其它解析幾何問題的基礎。
  • 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應用展示--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應用展示
  • 點到直線的距離150題及解析
    A. 4個 B. 3個 C. 2個 D. 1個【分析】本題考查了直線、線段的性質,點到直線的距離,兩點間的距離的定義,是基礎題,熟記性質與概念是解題的關鍵..根據直線的性質,兩點間的距離的定義,線段的性質以及直線的表示對各小題分析判斷即可得解.
  • 初一數學下冊知識點《平行線之間的距離150題及解析》
    解:①如圖1,當b在a、c之間時,a與c之間距離為3+4=7(cm);②如圖2,c在b、a之間時,a與c之間距離為43=1(cm);故答案是:7cm或1cm.本題主要利用平行線之間的距離的定義作答.要分類討論:①當b在a、c時;②c在b、a之間時.此題很簡單,考查的是兩平行線之間的距離的定義,即兩直線平行,則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垂線段的長叫兩平行線間的距離.
  • 教師招聘考試:高中幾何「點到直線的距離」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點是幾何中最簡單的元素,直線是幾何中最簡單的曲線,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從距離的角度定量來刻畫點和直線的位置關係,為研究兩直線的位置關係及曲線和曲線之間的關係等整個解析幾何奠定基礎。學生對這節課的理解和掌握,直接關係到對以後解析幾何的學習,並且該公式在以後的解析幾何學習和研究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
  • 高中數學裡面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你要掌握的必備考試技能
    這次,我們把目光聚集在坐標平面上點到直線的距離。從A點開始往直線上引垂線,A點到直線的距離即垂足B與A的距離。如何計算A點(1,3)與直線2x-3y-1=0之間的距離——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當然,我們可以通過A點計算出垂線的公式,將兩個直線公式聯立,得出垂足B的坐標,之後通過距離公式(勾股定理)來求得AB間的距離。但是這種方法的計算量較大。實際上,求點到直線的距離時,用向量來做是非常快的。
  • 高中數學知識點空間異面直線距離公式
    高中數學要知識點:空間異面直線  1. 空間直線位置分三種:相交、平行、異面。 相交直線共面有反且有一個公共點;平行直線共面沒有公共點;異面直線不同在任一平面內[注]:①兩條異面直線在同一平面內射影一定是相交的兩條直線。
  • 推導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到底有多少種方法?
    【總結】優點:計算量最小,只用了一個投影公式. 缺點:最不容易想到,不符合學生思維的習慣.【心路歷程】在解析幾何中,求點到曲線上的點的距離的最值或取值範圍,通常設點,套距離公式,轉化為函數求最值或取值範圍.這個想法nice!
  • 射影法求異面直線之間的距離
    7.射影法,還算不錯的方法,簡單易懂今天說到的射影法用到了上面的轉化法,若異面直線a,b,其中b∈平面β,且a//β,則a到平面β的距離即為所求異面直線距離,若a∈平面α,b∈平面β,且α//β,則兩平面之間的距離即為所求異面直線的距離。
  • 投影法求異面直線之間的距離
    5.公式法,太複雜,記不住6.極值法,原理是異面直線之間公垂線最短,用函數的思想去解,屬於知道就可以型。7.射影法,還算不錯的方法,簡單易懂今天說到的射影法用到了上面的轉化法,若異面直線a,b,其中b∈平面β,且a//β,則a到平面β的距離即為所求異面直線距離,若a∈平面α,b∈平面β,且α//β,則兩平面之間的距離即為所求異面直線的距離。
  • 高考數學,圓錐曲線大題,判斷點到直線的距離是否是定值
    高考數學,圓錐曲線大題,判斷點到直線的距離是否是定值。題目內容:已知點P,Q的坐標分別為(-2,0),(2, 0),直線PM,QM相交於點M,且它們的斜率之積是-1/4。⑴求點M的軌跡方程;⑵過點O作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與點M的軌跡交於A、B兩點,試判斷點O到直線AB的距離是否為定值,若是請求出這個定值,若不是請說明理由。第一問比較簡單,需要注意的是,因為直線PM和QM的斜率都存在,所以x≠±2。
  • 《兩點間的距離公式》教學案例分析
    平面上兩點間的距離公式是解析幾何的基本公式。它為後續點到直線距離公式、圓、橢圓、雙曲線、拋物線方程的建立,直線與圓錐曲線的綜合等問題做好鋪墊。
  • p是曲線上的點,則該點到直線x-y-1=0的最小距離?幾個符合的切線
    其實無論是什麼樣的曲線只要是讓你求曲線上的點到定直線的最小距離,都是先找到該p點到直線x-y-1=0的最小距離時的狀態,而此時的點P處的斜率恰好就是直線x-y-1=0的斜率。根據斜率相等建立等量關係設點P到直線x-y-1=0的最小距離時的p點坐標為p(x0,y0),又因為一次導數y'=(e^x+x^2)'=e^x+2x,所以在曲線y=e^x+x^2在該p點的斜率為K=y'|x=x0=e^x0+2x0。
  • 點到直線距離計算及g++編譯
    已知兩點,a(x1,y1)、b(x2,y2),求點c(x3,y3)到a、b兩點所在直線的距離。
  • 數形結合基礎知識1——兩點距離公式
    2.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A(-5,-3)到x軸的距離為_____.3、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A(4,3)到原點的距離為_____總結:點P(x,y)到x軸的距離是:____ ,到y軸的距離是:____,到原點的距離是            第二段位:思考:在x軸上,已知點P1(x1,0)和P2(x2,0),那麼點P1和P2的距離為                 在y軸上,已知點P1(0,y1)
  • 高中數學「點到平面距離計算」問題的求解一般方法與技巧
    (即高中數學必修2 - 第14講 基礎應用之「點到平面距離計算」)1. 基本問題說明在立體幾何中,經常會遇到求解各種距離的情形,比如點到平面、直線到平面、平面到平面或異面直線之間的距離。一般來說,這些問題都可以、也需要以「點到平面的距離」基本問題為立足點來解決。
  • 兩點間距離公式在代幾綜合中應用
    (本題滿分10分)如圖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BC的頂點A,C分別是直線y=-8x/3+4與坐標軸的交點,點B的坐標為(-2,0),點D是邊AC上的一點,DE⊥BC於點E,點F在邊AB上,且D,F兩點關於y軸上的某點成中心對稱,連接DF,EF.設點D的橫坐標為m,EF2為,請探究:①線段EF長度是否有最小值.②△BEF能否成為直角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