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各國在南極洲展開競爭:中國動作快

2021-01-07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31日報導 外媒稱,在一個布滿冰川、有峽灣和海象的島上,俄羅斯在一座俯瞰其科考基地的小山上修建了南極洲首座東正教教堂,所需木材全部從西伯利亞運來。不遠處,中國工人已對長城站進行更新改造。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2月29日報導,長城站是中國在南極洲運營5個基地的計劃中的關鍵,有室內羽毛球場、保護衛星站的穹頂和能容納150人的宿舍。

印度也不甘示弱。該國未來派珀拉提新基地由134個海運貨櫃構建而成,外形很像一艘宇宙飛船。土耳其和伊朗也宣布了在南極洲建立基地的計劃。

報導稱,一百多年前,探險家曾競相把國旗插上南極洲。未來幾十年,南極洲應該作為科研基地得到保護,不得在那裡從事軍事活動和採礦等行為。

但一些國家正紛紛在那裡宣示更大影響力。這些國家不僅將目光投向相關保護條約的到期日,而且還著眼於目前存在的戰略和商業機遇。

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專門研究南極政治的學者安妮-瑪麗·布雷迪說:「這些新玩家正在踏入他們所說的資源寶庫。」

報導稱,一些項目聚焦現在誰都可以爭取的南極資源,如豐富的海洋生物。在南極都設有先進基地的中國和韓國正加緊捕撈磷蝦(南大洋的磷蝦非常豐富),而最近俄羅斯也阻撓在南極建立全球最大的海洋保護區。

一些科學家目前正在對開發南極洲冰山的可能性進行研究。據估計,南極洲蘊藏著地球上最豐富的淡水資源。有關國家也在實施太空研究和衛星項目,以擴大本國的全球導航能力。

俄羅斯正在擴充俄版全球定位系統「格洛納斯」的監測站。作為挑戰美國全球定位系統主導地位的舉措,俄羅斯至少已有3個監測站在南極洲投入運營。

俄羅斯研究人員還宣稱,他們最近在鑽透數英裡的堅硬冰層後發現了一個大小與安大略湖相當的淡水湖。

關於禁止在南極採礦的條約將於2048年到期。研究人員最近在南極發現了金伯利巖礦床,暗示那裡存在鑽石。儘管相關評估差異很大,但地質學家估計,南極洲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至少達360億桶。

報導稱,除了南極條約之外,開發這些資源也面臨巨大障礙,如可危及近海平臺的漂流冰山。此外,南極洲地處偏遠,有些礦床所在地受大風侵襲。南極洲面積比歐洲大,冬季氣溫在零下70華氏度左右。

然而,再過30年,技術進步有可能使到達南極洲變得容易得多。甚至在這之前,科學家正尋求確定氣候變化如何開始重塑到達南極洲一些地區的方式。氣候變化可能導致南極洲冰蓋不穩定,或者導致南大洋的磷蝦數量銳減。

有學者警告說,能源極度匱乏的世界對資源的需求可能促使相關國家就南極條約重新展開談判,在有關禁令到期前為更多的商業活動開綠燈。

報導稱,在南極洲,中國的相關活動也許增長最快。中國的第四個站點2014年開站,目前正計劃建設第五個站點。中國正在建造第二艘破冰船,並在一個海拔13422英尺的冰穹上進行科考鑽探作業(那裡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之一)。

中國官員表示,中國在南極洲的擴張以科研為重點,但他們也承認「資源安全」引發的關切影響了他們的行動。

報導稱,在一些國家擴大在南極洲的活動之際,美國設在那裡的全年運營的站點一直只有3個,南半球夏季時人員有1000多人,包括阿蒙森-斯科特站駐站人員。該站建於1956年,海拔9301英尺,位於南極的一個高原上。美國科研人員背地裡牢騷滿腹,因為他們受到預算限制,而且他們的破冰船也比俄羅斯少很多,致使美國無法在南極洲充分伸展觸角。

如今,南極洲吸引力猶存。2014年,韓國的第二個南極科考站開站,稱將用於測試韓國研究人員研製的用於極端環境中的機器人。在俄羅斯的幫助下,白俄羅斯準備建設該國第一個南極基地。哥倫比亞2015年表示,計劃加入在南極洲設有基地的其他南美洲國家的行列。

倫敦大學專門研究南極洲問題的政治學學者克勞斯·多茲說:「南極地區被歐洲、澳大拉西亞和北美洲國家白人的利益和意願主宰的舊日子結束了。事實上,各國已在南極洲展開地緣政治競爭。」(編譯/金進龍)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1月份的南極大陸迎來溫暖的夏季,進入繁殖期的企鵝成群結隊地溯遊至大陸沿岸和島嶼築巢繁殖。。新華社記者 白陽 攝

相關焦點

  • 美媒:各國在南極洲展開競爭 中國動作或最快(圖)
    31日,參考消息網援引美媒報導稱,「南極地區被歐洲、澳大拉西亞和北美洲國家白人的利益和意願主宰的舊日子結束了」,俄羅斯、中國、印度、韓國等多國也在資源豐富的南極展開了競爭,其中,中國的相關活動也許是增長最快的。以下是報導摘編。
  • 美媒炒作中國「機器魚」威脅 渲染中美海底競爭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石留風】隨著大國競爭的加劇,美國有意與中國、俄羅斯在多個領域展開軍備競賽。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5日稱,中美已經為將來的海底人工智慧(AI)主導權展開爭奪,文中專門提到中國多種新型水下無人潛航器,例如像魚一樣航行的HN-1,「它們將以優異隱形性能用於水下作戰,對抗美國海軍」。
  • 中國擴建海外軍事基地,美媒:中國的動作太快了
    此前,美國《福布斯新聞》曾報導了中國軍隊擴建吉布地港口的消息,根據美方提供的衛星照片顯示,一臺挖掘機正在進行填海造地工作,新的港口以可見的速度擴張,美媒感慨道:「中國的動作太快了」。中國首座海外基地建立2013年1月,中吉兩國達成協議,中方以1.8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吉布地港口23.5%的股份。此外,中國還在吉布地正式建立了第一個海外軍事基地,吉布地港將有一部分被用於軍事用途,主要用於中國軍隊執行亞丁灣和索馬利亞海域的護航、維和、人道主義救援等任務。2017年,吉布地基地正式開建,截至目前,碼頭的建設工作仍在進行中。
  • 日媒稱中國在釣魚島做法是「帝國主義回歸」
    日本自衛隊拍攝到的中國軍艦  【日本《產經新聞》10月22日文章】題:尖閣和竹島揭示了什麼?(作者京都大學教授佐伯啟思)  關於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本網注)問題和竹島(韓國稱獨島——本網注)問題,日本與中韓之間的緊張狀況應當已經擺脫了8月至9月期間的危機局面。
  • 美媒:美國用人工智慧識別中國防空彈發射場,準確率90%
    美媒:美國用人工智慧識別中國防空彈發射場,準確率90% 據參考消息網11月26日報導,美媒稱,在情報機構中,只有為數不多受過訓練的分析人員從事從浩如煙海的衛星圖像中尋找未公開宣布的核設施或秘密軍事場所的工作
  • 美中火星探測器同月升空,美媒:火星探索將成為兩國競爭新舞臺
    【南方+7月26日訊】據美國媒體報導,在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也將在7月30日發射升空。美媒認為,美國和中國都在7月開始新的火星探索任務,為兩國間的競爭建立了新的舞臺。
  • 世界目光再次聚焦東方,中國一舉攻克世界難題,美媒:已無力阻止
    如今國家間的競爭已經不再局限於海陸空這些地方,各國開始將目光放在航天領域。伴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擁有了探索太空的能力。在各種載具幫助下,我們逐漸實現了飛天、登月等壯舉,而在這個過程中火箭發揮出了重要作用。
  • 美媒:中國綜合國力遠超印 很多人瞧不起印度
    原標題:美媒:中國綜合國力遠超印 很多人瞧不起印度 印度蘇-30MKI機群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2月10日文章,原題:印度與中國:冷和平結束?華盛頓應該熟悉這種現象,因為美中關係處於一種類似框架下:外交和經濟深入融合,與此同時,安全領域的戰略不信任不斷加深。   中印競爭的主要特點或許是,它在很多方面是一邊倒的。中國的「綜合國力」遠超印度,近期中國仍將遙遙領先。與這種差距對應的是威脅感的巨大不對稱:印度在中國的戰略重點排名中處於中遊,而大多數印度戰略家卻視中國為首要安全威脅。在德裡,反華在政治上受歡迎,在經濟上有利可圖。
  • 美媒:中國已經向全世界證明,全球各國都需要中國這份技術成果
    中國航天,這四個字雖然簡單,但是卻在扣動著我們的心弦,在長達半個世紀的發展以來,中國的航天技術有了質的飛躍,從東方紅,長徵系列火箭的發射早就已經超過了300次了,如今的地球周邊布滿了中國的衛星,中國的航天技術發展再次 讓世界各國刮目相看,而就有美媒表示:中國已經向全世界證明,全球各國都需要中國這份技術成果。
  • 美媒:中國這項技術讓我們害怕,先進的不像是中國發明的
    例如我國的科技領域、勘探領域、貿易領域、製造業領域、基建領域等,都讓許多國家為之刮目相看,可見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了。中國在這方面就有著全新的突破,美媒更是評價道:中國這項技術讓我們害怕,先進的不像是中國發明的!
  • 美媒:中國這項技術讓我們害怕,先進的不像是中國所能掌握的
    例如我國的科技領域、勘探領域、貿易領域、製造業領域、基建領域等,都讓許多國家為之刮目相看,可見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了。讓人疑惑的是,美媒對於我國的海洋探索,居然做出了這樣的評價,直言:中國這項技術讓我們害怕,先進的不像是中國所能掌握的。究竟是怎樣的技術,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美媒:臉書打壓中國競爭對手後,遭遇17年以來最嚴重反壟斷指控
    【南方+11月19日訊】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州和聯邦調查人員正準備對臉書(Facebook)收購兩家競爭對手Instagram和WhatsApp的交易提起反壟斷訴訟,美媒稱,這將是臉書成立17以來最嚴峻的監管挑戰。
  • 中國「天眼」成全球唯一,各國或需競爭申請
    報導還援引FAST(中國天眼)運營和發展中心主任王啟明的話表示,中國從阿雷西博望遠鏡獲取了很多靈感,幫助打造了屬於自己的天眼;FAST科學委員會目標是讓中國天眼向世界變得開放,明年起將面向國際天文學家開放使用。對此,法媒評論稱,這將彰顯中國成為全球科研中心的願景。
  • 美國欲挑戰中國無人機領先地位?美媒:必是艱苦戰鬥
    參考消息網9月17日報導 美媒稱,美國無人機公司歷來在起飛方面存在麻煩,但有兩家美國初創公司認為,它們也許已進行了一些能使它們有立足點與中國公司展開競爭的創新。報導稱,「難以置信」航空航天公司和斯凱迪奧公司力求在多個方面超越無人機領域全球領先者中國大疆創新公司所具備的優勢。大疆創新公司最出名的產品是2013年推出的廣受歡迎的「精靈」系列無人機,這種無人機是市面上最受歡迎的商用無人機,其用途非常廣泛,從檢查屋頂到開展搜救行動,具備精確懸停和實時視頻流等先進功能。
  • 俄媒:中國擴大石油進口 俄羅斯沙特展開市場爭奪戰
    原標題:俄媒:中國擴大石油進口 俄羅斯沙特展開市場爭奪戰參考消息網11月22日報導據俄羅斯《專家》周刊網站11月20日報導,沙特與俄羅斯奮力爭當中國的第一大供油國。報導稱,儘管新冠疫情在世界範圍內造成石油需求下降,但中國對「黑金」的胃口沒有減弱。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美媒:中美火星探索競賽打響,美憂心喪失領先地位
    這兩次「針鋒相對」的火星任務是中國準備在太空探索新領域,以及藉此挑戰美國的最新跡象。美媒認為此次中國「天問一號」將是作為中國自主發射太空飛行器前往另一個行星的首次任務,它將圍繞這顆紅色行星的軌道飛行2到3個月,接著著陸巡視器就會降落在火星的表面上。
  • 日媒:中國燃料電池車市場競爭升溫
    參考消息網11月23日報導日媒稱,廣州國際車展20日拉開帷幕。在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各大國際車展相繼取消或延期的背景下,此次廣州車展上展出的車輛仍有約980輛,與上次展會的規模相當。中國大力普及的氫燃料汽車也將亮相此次車展,在該領域技術領先的日本和韓國車企的競爭似乎愈發激烈。
  • 美媒:有袋哺乳動物非澳大利亞土著
    參考消息網3月5日報導美媒稱,澳大利亞是有袋哺乳動物的國度,這裡有袋鼠、考拉和袋熊等等。但是有袋哺乳動物並非澳大利亞土著。美國趣味科學網站3月3日發表文章稱,英國索爾福德大學生物學講師羅賓·貝克認為,這些動物在來到澳大利亞之前,它們已經存在至少7000萬年了。貝克說,已知最古老的有袋哺乳動物實際上來自北美,在至少1.25億年前從胎盤哺乳動物中分化出來後,有袋哺乳動物就在白堊紀時期的北美生息繁衍。
  • 英媒:中印競爭或將決定21世紀的世界格局
    原標題:英媒:中印競爭或將決定未來世界格局參考消息網6月8日報導英國《金融時報》6月7日發表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的文章《21世紀的中印競爭》稱,西方人熱衷分析美中之間的強國鬥爭,然而最終決定21世紀格局的,或許會是中印之間的競爭。
  • 美媒鼓吹中美或爆發核戰爭 中國或打擊美一盟友
    【環球軍事報導】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22日宣稱,一旦中美爆發高強度衝突,中國可能會用遠程核飛彈攻擊澳大利亞,因此澳大利亞現在就應該擁有核武器,準備好應對中國。報導稱,在上世紀澳大利亞一直是美國最可靠的軍事盟友。澳大利亞在遠程飛彈尤其是核飛彈攻擊面前很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