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最大的願望是什麼?我認為是重建良好的教育生態。咱們借鑑「馬斯洛需要層次論」來加以分析。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將人類需求分為五種: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等5種需求,從低到高按層次階梯排列,對應著人類由低級到高級的需求。(如圖)
教育生態良好的情況下,教師的收入不僅能解決溫飽這種最低級的生理需要,而且應該讓教師過上體面而有尊嚴的生活。
教師的人身權利非但會得到法律的保護,全社會也自發地保護教師,再也不會隨時出現向教師揮舞拳頭和棍棒的醜惡現象。教師的安全需求得到了保障。
此後,教師社會認同度高,尊師重道的氛圍濃厚,就此步入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大多數可以得到滿足的「小康階段」,對教師的尊重,再不是口號和言不由衷,教師真正成為了人人羨慕的職業。
到了最後,少數教師攀升至頂層「實現自我」的「富裕階段」,自由舒暢地奮鬥,因此會陸續出現許多教育家。
毋庸諱言,市場經濟領先於精神文明太多身位的快速發展時期,社會價值觀一度產生了扭曲,很多人都開始唯利是圖,一切向錢看。而教育這塊淨土並沒有置身事外,保持潔淨。教育也受到了衝擊和汙染,「出淤泥而不染」似乎一夜之間成了童話。教育產業化將教育推向了市場,由純粹而高尚的事業變得市俗化市儈化了。
很多人先富起來了,但教師依靠微薄的薪資,只能度日艱難。知識分子的眼界又增加了他們的焦灼和煎熬,於是當中的一些膽大的走上了「致富路」:出資料、帶家教、辦補習班、辦教育機構、辦經濟實體,教師內部也出現了快速流動和分層。沒有門路沒有膽量的教師只能守在「溫飽階段」,但心裡卻再也不像以往那般平靜,與世無爭了。像社會上的許多人一樣,不少教師也開始焦躁不安,開始爭名逐利。
當教師像普通從業人員一樣「戚戚於貧賤,汲汲於富貴」時,教師便徹底跌落了神壇。沒有了崇高精神的加持,教師逐漸不再受到尊重。相反,任誰都敢來聲討兩句,喝罵幾聲,甚至揮拳相向了。教育生態被破壞的結果是,各種匪夷所思的教育亂象頻繁出現。師生矛盾、家校矛盾,各種衝突日漸尖銳。學校、老師、學生、家長,個個喊累,人人委屈。
重建良好教育生態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