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擔心嫦娥三號技術用於飛彈開發

2020-12-05 快科技

我國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在12月14日已經成功在月球上實現了軟著陸,而昨天,「玉兔號」月球車也順利駛抵月球表面跟「嫦娥三號」進行了互相拍照,中國成為了美俄之後第三個成功向月球表面發射探測器的國家。

雖然國際上大多數媒體都對「嫦娥三號」的成功表達了祝賀和讚賞,但是日本媒體卻對中國的成功表現出了擔憂。

據日媒報導,月球土壤含有豐富的可用作核聚變發電燃料的「氦3」,同時蘊藏有鈦等有用的礦物資源。「嫦娥三號」實現軟著陸以後,中國不僅能獲得更多的資源數據,而且也可以在以後月球表面開發的國際競爭中增加話語權。

而更讓日媒擔憂的是,中國可能將宇航技術用於軍事領域,比如,他們認為「嫦娥三號」的誘導技術非常先進,可應用於飛彈開發方面

 

相關焦點

  • 嫦娥5號登月採集月壤,為何引起美國高度緊張?他們在擔心什麼?
    嫦娥5號登月採集月壤,為何引起美國高度緊張?他們在擔心什麼?眾所周知,近段時間,中國的探月正進展得如火如荼,現在已經開始了我們的收官之戰。嫦娥5號帶著極其特殊的任務,前往月球去收集月壤了。然而,隨著嫦娥5號的發射成功,美國方面卻越來越緊張了,那麼,它們在緊張什麼呢?
  • 嫦娥三號衛星明年5月開始正樣研製
    嫦娥二號升空曾經被美國媒體稱為是「科技大片」,昨天嫦娥二號傳回了嫦娥三號預選著陸區的局部影像圖,再次引發了外媒的關注。  俄羅斯、法國媒體稱讚嫦娥二號任務成功完成,印度媒體嫉妒「被中國超越」,因美國總統歐巴馬裁減登月計劃,美國媒體擔心與中國比賽可能成為「龜兔賽跑」。
  • 嫦娥三號月球著陸器技術創新多 裝備核電池
    探月工程二期按計劃將發射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兩個軟著陸探測器,它們均為著陸器和巡視器的組合體,其中巡視器位於著陸器頂端,著陸探測器有四條腿用於著陸的緩衝,而自動巡視器有六個輪子用於月面行駛。嫦娥三號探測器的著陸器需要掌握著陸自主導航控制、著陸變推力推進系統、著陸緩衝系統、月面生存熱控系統等關鍵技術,自動巡視器需要攻克自主導航巡視、月面生存熱控系統等關鍵技術,具有很高的技術難度。
  • GSIS特邀論文 | 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月球車任務的地理空間技術
    」中國探月工程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標誌性工程,自2004年1月立項並正式啟動以來,已連續成功實施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五次任務。
  • 嫦娥三號攜玉兔月球車登月意義何在?
    嫦娥三號發射升空畫面 中國國家天文臺:張承民 1、嫦娥三號登月的裡程碑 「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於12月2日1時30分00秒34毫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點火推上太空。「嫦娥三號」攜帶「玉兔號」月球車首次開始了奔向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之旅。嫦娥三號重量約為3780公斤, 搭載的月球車重量約140公斤,比美國和前蘇聯的月球車重量更小,功能也更加齊全。
  • 中日航天探測器採樣返回,嫦娥五號技術難度不如日本隼鳥二號?
    預計嫦娥五號返回器會在12月中旬,帶著大於2公斤的月壤和月巖返回內蒙古四子王旗降落場。嫦娥五號軌道器和上升器對接不過,就在嫦娥五號緊鑼密鼓準備返航的同時,據媒體報導,12月6日凌晨1: 47到1: 57,在離開地球6年之後,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返回艙帶著原始小行星採樣物質,成功降落在澳大利亞內陸地區。目前,日方已經取回樣本並正在進行分析。
  • 嫦娥三號試驗取得重大進展 中國月球車指日可待
    新聞背景據近日召開的2012年國防科技工業工作會透露,我國探月工程嫦娥工程二期中的嫦娥三號任務,目前已經圓滿完成月球著陸器的懸停避障及緩速下降試驗、月球巡視器的綜合測試及內、外場試驗等各項驗證性試驗,技術方案得到驗證,工程研製取得重大進展。
  • 嫦娥三號的核電池:動力持久不怕凍還可取暖
    此外,核電池還可以用於小規模供電,支持嫦娥三號所帶月球車低速移動;支持嫦娥三號所帶設備正常工作;支持嫦娥三號與地球之間的通訊。據了解,嫦娥三號探測器攜帶的核電池由中核集團研發。與美蘇上世紀50~70年代即把核電池用於航天領域相比,中國則落伍很多。
  • 嫦娥三號:中國航天迄今最難任務
    2007年發射的嫦娥一號,圓滿完成了「繞月」使命,2010年發射的嫦娥二號,是嫦娥三號「先導星」,為嫦娥三號的發射積累必要的基礎和經驗。    具體來說,嫦娥三號的任務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發射嫦娥三號探測器,實現月球軟著陸,驗證月球軟著陸自動控制技術。    ——實現巡視器釋放分離與轉移,進行月面行走,驗證月面巡視和遙操作技術。
  • 揭秘嫦娥四號、玉兔二號關鍵技術
    這是人類發射的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科工)黨組書記、董事長高紅衛介紹,航天科工為嫦娥四號任務提供20餘項技術產品,為「繞、落、分、行」等各個階段提供了全程保障支撐,記者採訪了航天科工相關專家,請他們解讀數項關鍵技術。
  • 細看嫦娥三號上的「雷射眼」
    ——中秋舉頭望明月,遙想「嫦娥」真落月。嫦娥三號衛星最近運抵「月城」西昌發射場,預計百日之後擇機發射,實現中國太空飛行器在地外天體上的首次軟著陸。此番無人登月,「嫦娥」要靠自己的「眼睛」認路識途,其中多套探測儀器由中國科學院在滬相關研究所研製,守望落月登月全程。
  • 嫦娥三號採用核動力 比"好奇號"不遜色
    技術人員們忙碌的身影讓人感覺到,這裡的工作緊張而有序。在AIT大廳內,五院總裝與環境工程部的試驗人員們正在進行嫦娥三號探測器的熱試驗準備工作,通過本次試驗來最終確認其能否忍受在奔月、落月過程中所要承受的嚴峻考驗。
  • 早讀|嫦娥八號,探索建設月球基地!
    § 今日關注▌嫦娥八號,探索建設月球基地!「嫦娥五號任務既是收官之作,更是奠基之作。」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回」這一步的主任務,成功實現了月球表面採樣返回。
  • 航天專家:嫦娥四號與嫦娥三號有五大不同
    中新社西昌12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原本為嫦娥三號任務備份的嫦娥四號8日凌晨成功發射,並將實現人類太空飛行器首次登陸月球背面。抓總研製嫦娥三號、四號月球探測器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專家表示,備份的確是嫦娥四號原本的使命,但在嫦娥三號圓滿完成任務後,嫦娥四號被賦予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這一全新任務。
  • 日本飛船取樣,美國飛船取樣,我國嫦娥5號取樣,誰更先進?
    環繞在200公裡高月球軌道上的嫦娥5號,成功在月球風暴洋附近取得月球樣品。已經送回小行星樣品的日本隼鳥2號,現在開啟了第2段探索旅程。已經取得小行星樣品,等待返程的美國OSIRIS-REx號。2號,美國OSIRIS-REx號,我國嫦娥5號,三艘人造飛船都已經成功在地外世界取樣,從取樣技術上來看,誰的技術更先進呢?
  • 嫦娥三號的「五大使命」
    中新社西昌12月2日電 題:嫦娥三號的「五大使命」  中新社記者 張子揚  承載著中國「探月夢」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2日凌晨在西昌發射升空。經過十多天飛行後,嫦娥三號將實施月面軟著陸。而從那一刻起,它將肩負起「五大使命」。
  • 嫦娥三號12月上旬擇機發射 月球車命名「玉兔號」
    月球探測風險大 嫦娥三號難度高    承載中華民族「落月」夢想的嫦娥三號任務將於12月上旬擇機發射。嫦娥三號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面臨7方面技術難點。     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李本正說,月球探測是一項非常複雜並具高風險的工程,據我們掌握的資料統計,截至目前,不包括嫦娥三號,世界上共進行了129次月球探測活動,其中,美國59次,蘇聯64次,日本和中國各2次,歐空局和印度各1次。以上共成功或基本成功66次,失敗63次,成功率僅有51%。
  • 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嫦娥三號80%是新技術新產品
    中國青年網12月16日電 國新辦今日就探月工程嫦娥三號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請國防科工局新聞發言人吳志堅,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於登雲,探月工程二期測控系統副總設計師、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工程師周建亮,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副主任鄒永廖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三號任務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嫦娥五號登月挖土在即,日本中繼衛星成功入軌,暴露背後隱藏實力
    我國在11月24日進行了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發射,在11月30日4時4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成功分離,屆時將會在月球西北部的風暴洋實現軟著陸,在著陸後會展開在月球「挖土」的動作,隨後會將2千克的樣本帶回地球。
  • 目前嫦娥5號「半彈道跳躍式返回技術」網上最明了的解答
    」為什麼要用到嫦娥5號上?,必須承載很多的燃料,用於減速降軌,近地反推。所以說除開這種方式,嫦娥5號使用彈道式減速降軌加上反推技術也可以安全落地,不過大家都知道,越複雜的東西,故障率是越高的。嫦娥5號採用最新式的返回技術,看是簡單,其實背後的技術支撐是相當複雜的,至今其他國家都沒掌握精髓。總結:上天的東西是越少越好,越輕越好,這也是為什麼嫦娥5號採用「半彈道跳躍式返回技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