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為香草之王的羅勒,在它的原產地,卻沒有人敢吃它

2020-09-23 嗚莎花園


靜靜的物種日誌

第15篇 原創


2020年8月的一天,在印度的恆河岸邊,太陽剛剛落山,空氣溼熱難耐。然而,數千名印度教徒已經早早的來到這裡。他們有的擁擠的坐在岸邊的臺階上,有的扶著圍欄站立,更多的人則站在停靠在恆河岸邊的小船上。


祭臺旁邊雖然早已人山人海,但卻沒有任何的喧囂。所有的人都全神貫注的注視著祭臺,等待著祭祀的開始。


就見祭臺之上,幾個身材挺拔的婆羅門祭司在音樂和鼓點聲中點燃了香火。海螺法號的聲音立即順著恆河的微波四散傳播開來。祭祀手中揮舞著孔雀翎製成的法器,重複著舞蹈一般的動作。臺下的教徒們則跟著祭祀默默誦經,讚頌著恆河的神聖。這時候,祭祀舉起法燈,將混合著花瓣和聖草的升水撒向教徒。教徒們舉起手臂,如同久旱的秧苗們呼喚著天降的甘霖,一時間,教徒們的情緒達到了高潮。



這就是印度教的恆河祭祀儀式。這樣的儀式已經延續了數千年之久,每天晚上都會準時舉行,從未有一天間斷。你知道聖水中混合著的聖草是什麼嗎?你也許聽過它的名字,它就是羅勒


羅勒是除了薄荷以外,最被國人所熟悉的一類香草。不過,我們只是熟悉羅勒的名字而已,具體該怎麼用羅勒來做一餐美食,大多數中國人並不清楚。



羅勒的原產地在印度,有著5000多年的種植歷史了。千百年來,印度人都將羅勒尊為聖草。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印度菜中,卻極少有羅勒出現,這又是為什麼呢?


就像開頭我給你講的那個故事一樣,在古老的印度教中,羅勒是供奉毗溼奴神(Visnu)的聖草。毗溼奴大神在印度教中具有極其崇高的地位。印度教中有三個大神,分別是負責創造的梵天、負責毀滅的溼婆以及能夠平衡創造和毀滅兩股力量的毗溼奴大神。在印度教中,毗溼奴是光明、仁慈和善良的化身,正是他的存在,才讓世界得以維持運行。


毗溼奴大神有個妻子,名叫拉克希米。能成為大神的妻子,自然也不是等閒之輩。拉克希米在印度教中,是掌管吉祥和財富的女神。古印度人認為,羅勒就是拉克希米的化身,羅勒身上的香氣,正是拉克希米給信徒們的恩賜,能給人們帶來吉祥。



在印度,羅勒被大量種植在印度教民居住區庭院的正中間。在哈努曼神廟的四周,圍繞的植物也是羅勒。印度人還相信,死者胸前只要放上聖羅勒或者在口中放一片聖羅勒葉,就能受到神靈的眷顧,輪迴獲得來世的好運。這種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羅勒在印度是如此的備受尊崇,以至於印度人很難把羅勒視為一種普通的食材。在印度,凡夫俗子是不敢妄談享用羅勒的。


公元前300年左右,當時還是中國的戰國時期,羅勒隨著佛教首次傳入了中國。中國人似乎並不喜歡羅勒的味道,但由於羅勒的氣味有驅趕蚊蟲的功效,羅勒作為一種藥用植物,就在中國紮下根來。羅勒的各個部分中,花朵的驅蟲效果尤為突出。它們的花會一層層的疊在一起,有點兒像是寶塔的樣子,再加上羅勒的佛教淵源,中國人便把羅勒叫做九層塔了。



羅勒從紮根在中國那天到現在,已經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了。直到今天,我們也習慣於把中國本土生長的羅勒叫做九層塔,把國外泊來的品種叫做羅勒。


由於九層塔最初的培育目的,就是為了驅趕蚊蟲,所以,九層塔在香氣上更有衝擊力,味道更重一些。九層塔很適合和咖喱、臺式三杯雞搭配使用,香味濃鬱,富有層次。在東南沿海的很多菜式中都有使用。


在2000多年的本土培育過程中,羅勒也形成了很多個亞種,它們的香味也隨著各地人的口味不同有所差異。北方的羅勒氣味清雅,常用於茶飲中的調香,所以名字也改做蘭香,它結出來的種子則稱為香蘭子。


客家人來到南方之後,主要還是用羅勒驅趕南方的蚊蟲,所以羅勒在客家人那裡,會被叫做七錢插。


在廣州潮汕地區,羅勒是食用海鮮必需的伴炒佐料。一到石螺應節上市的時候,貼心的賣家一定會配送給你新鮮摘取的羅勒葉子。新摘的羅勒葉子,隨著時間的推移,香味也會迅速消退。為了做出好吃的菜餚,潮汕地區幾乎每家每戶都栽種羅勒,就是為了現摘現吃。為了體現羅勒的珍貴,當地人稱它為:金不換。



羅勒傳入歐洲的時間比中國晚一些,但是應用卻更加廣泛。羅勒的英文名Basil,來自於拉丁語中的basilius,它的意思是「皇家的植物」。傳說,耶穌復生後的墓地上,就生長著羅勒。不過,耶穌所在的年代,羅勒還沒有引入歐洲,所以這當然只是傳說而已。


由於羅勒在印度的神聖地位,讓歐洲人也對這種香味獨特的植物心存敬畏。在最初的時候,由於種植面積較小,羅勒就成了歐洲王室貴族才能獨享的名貴植物。至今,法國民間還有用「皇家藥草」來稱呼羅勒的習慣。一些來自印度的習俗也深深的影響了歐洲人。有些地區會在死者手中放上幾片羅勒葉,這與印度教的習俗如出一轍。


當然,羅勒最最重要的意義,還是滿足人類的味蕾。現在,我們能從西餐的大多數菜餚中,找到羅勒的影子。中國人會自然而然的在很多剛出鍋的菜品上撒上幾片香菜,提升菜餚的觀感和口味。羅勒在西餐中的地位差不多就相當於中國的香菜,但它比香菜的使用更加普遍。


在正規的西餐廳中,廚師通常會在裝盤之後,放上幾片新鮮的羅勒。羅勒的作用並不僅僅是點綴菜品和提供香味,它還有著更重要的作用。如果你隨便揪下一片羅勒細細咀嚼,你可能完全不會覺得它很美味。但是,一旦把它們加進食物中,它們就能一下子打開你的味蕾,變得妙不可言。



羅勒之所以能與菜餚發生魔法般的神奇反應,主要原因是羅勒中大量存在的羅勒烯。羅勒烯能與各種不同的香味物質混合,作用在我們的嗅覺細胞上,就會產生比單獨某種香味物質更加豐富的嗅覺體驗。


通常,新鮮的羅勒葉,是在烹飪的最後一刻,出鍋裝盤時才被廚師添加進去,因為高溫會很快破壞它的味道。新鮮的羅勒葉在沸水中會迅速變色,變得沒滋沒味。羅勒葉在常溫下也不易保存,往往兩三天就變黑了,在冰箱冷藏室可以多存幾天,但是也不如剛摘下來的好吃。所以歐洲人找到了把羅勒調製成醬汁的方法。


羅勒和番茄的組合,把羅勒的香氣發揮到了極致。在義大利西餐中,如果沒有羅勒和番茄製成的番茄紅醬,那義大利餐將變得黯然失色,美味的海鮮面也會失去靈魂。


沒有羅勒就沒有番茄紅醬,但沒有番茄,羅勒自己也能撐起場面。這就是用羅勒當作主料製作的青醬。在義大利,基本上家家戶戶的冰箱中都存放著青醬。青醬意面色彩清爽,無糖無油而又充滿飽腹感,非常適合夏天食用。由於完全符合健康美食的理念,青醬意面在最近的十幾年時間裡迅速躥紅,成為了一款席捲全球的夏日美食。至於青醬意面的味道,真的是極難用文字表達的,你只有親自嘗了才能知道。



羅勒起源於印度,發揚光大於歐洲。工業革命之後,歐洲成為了世界流行文化的主要輸出者,羅勒又伴隨著西餐文化,推廣到了全世界。


現在,羅勒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有廣泛的栽培。很多亞洲國家,都曾經兩次引入羅勒,一次來自原產地印度,另外一次來自歐洲。與中國一樣,很多亞洲國家,都會把來自印度的羅勒和來自歐洲的羅勒視作不同的植物。其實,它們都是羅勒家族的近親。


原生在熱帶地區的羅勒,對寒冷的氣候非常敏感。在南歐、美國南部、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都可以戶外露地種植羅勒。冬季稍冷的溫帶地區,比如中國的長江流域,露地種植的羅勒會在冬天枯萎,但是,它們地下的根仍然可以順利越冬,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就會再次發芽。更冷的北方,就需要把盆栽的羅勒挪回室內過冬了。


羅勒是唇形科草本植物,株高在30~130釐米之間,葉片橢圓形兩邊對稱而生,它的花很小,顏色呈白色和紫色,層層疊疊排列成一個穗狀花序。株型小巧,葉色碧綠的羅勒,稍加修整就是一盆好看的盆栽。



從花市裡買回來的羅勒我們可以給它換一個漂亮的盆。羅勒的根系茂密,喜歡深扎,所以盆栽選擇深一點的排水透氣的花盆,土壤選用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和腐殖質土壤就可以了。值得注意的是,移栽的過程中,一定要保留護根土,再填入新土,否則不易成活。


羅勒喜歡溫暖乾燥,陽光充足的環境,在光照充足的溫室中能生長的很好,如果室內光線不好,利用人工補光也是可以的。所以換盆後應該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養護。陽臺、朝南的窗臺、窗邊的桌面都是好地方。一般來說,看到表層土壤幹了,就可以給羅勒澆水了。如果天氣炎熱乾燥,那就需要天天澆水,只要避免積水就可以了。


有些花友習慣從網上購物,那些走快遞過來的羅勒,打開包裝時經常會發現葉子枯萎了,這個也算正常現象。你想啊,它經過兩三天的長途跋涉肯定缺光又缺水,一般只要給它徹底澆透水,再把它放在光線好的地方,過上幾天就可以恢復正常了。


再次提醒花友們,網購植物一定要及時查收,千萬別忘在快遞櫃裡。良心賣家都會算計好時日,在植物能承受的時間內到貨,如果你忘記打開了,多悶上幾日根部枯死了,那就算是如來佛祖駕到也難有回天之力了。



炎熱的夏天,很多植物都不好照顧,但卻是羅勒生長最旺盛的季節。種植香草類植物,有一個鐵律,叫做「不吃別養」。這句話雖然說的絕對,但其實很有道理。羅勒的新鮮的葉片長出來後,是需要不定期的掐尖摘葉子的。枝莖頂部的葉子被摘下後,就會催生出新的側芽,你越摘,它生長得就越茂盛。所以,如果你沒有興趣吃掉羅勒,也就會疏於掐尖,當然也就不容易把羅勒養好啦。


每年的7-9月份是羅勒的花期,有些花友一直在掐尖打頂,那麼很可大概率上是看不見它們開花的。想看羅勒開花一點兒都不難,你只要對一個枝條停止掐尖,讓它自然生長,過一兩個月之後,自然生長的莖上就會陸續開出層層疊疊的花序了。


羅勒的花序香氣濃鬱,如果是放在室外養護的,這些花的香氣會吸引昆蟲來採蜜。等秋天到來,花朵開畢了,顏色逐漸變成褐色乾枯,經過昆蟲授粉的花萼裡會結出包著黑色種子的種子莢,這時候將其摘取下來保存在紙袋或者盒子裡,收在陰涼乾燥的地方,等第二年春天就能種植了。



羅勒冬季休眠的條件比較複雜。充足的陽光和溫暖的日間環境,可以讓它們忍受更低的夜間氣溫。一般來說,羅勒能在10℃左右的夜間氣溫下安全越冬,偶爾出現一兩次的短暫低溫,也問題不大。這種條件下,雖然它們生長會比較緩慢,但也可以維持生長。


如果羅勒在低溫中明顯出現枯葉現象,那就是準備休眠了。這時候可以順勢而為,剪去大部分莖葉,讓羅勒進入休眠。休眠中的羅勒不會再長新葉片,枝莖也會幹枯。休眠後的羅勒要適當減少澆水,以不讓土壤徹底幹透為標準。到了來年春天萬物生長的季節,羅勒的枝幹上會發出小葉,這時候在花盆中澆透水,羅勒就又能恢復生機勃勃的狀態了。


人類如此喜歡羅勒,但昆蟲卻不然。除了為羅勒授粉以外,大部分時間,那些小飛蟲們,都是遠遠的躲著羅勒的。昆蟲們討厭羅勒的味道。科學家認為,人類喜歡香草類植物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香草類植物的氣味可以驅蟲。


在遠古社會中,蚊蟲可是人類的大敵,敵人討厭的東西,就是我們的朋友。香草的氣味能驅趕蚊蟲,聞到香草的氣味,就自然而然的讓人產生安全感。這也正是很多香草具有安神功效的原因。


在你家的小花園裡養上幾株羅勒,一段時間後,你會驚喜地發現那些花花草草裡讓人苦惱的頻繁出沒的蟲子都不見了。它們真的就是這麼神奇。



看了這些,你是不是很想馬上入手一盆羅勒?羅勒如此可愛,讓我覺得,只有成為一名西餐大廚,才配得上香味獨特的它們。就說到這兒吧,我要去研究西餐了,也許就是從養一盆羅勒開始,讓我有一天成長為西餐大廚,也說不定呢。

相關焦點

  • 香草植物專題|羅勒,種子當做減肥糖瘋狂推廣
    說起羅勒這個名字可能大家會有些陌生。這是一種香草植物,在義大利菜系中可能是和中國的小蔥、蒜的地位相對比,而且有過往而不及之。羅勒在義大利菜式裡很常見,許多人吃過正宗意面,都對裡面的青醬念念不忘,這個青醬主要就是用羅勒葉子製成的。但是自己做無論如何都是做不出來的,都說不上秘方配製,就是媽媽的菜餚的味道,自己都燒不出一模一樣的。羅勒是一個品種豐富的大家族。
  • 你吃過的香草冰淇淋,99%可能是「假」的
    植物學博士,中國植物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成員在廚房裡,迷迭香、羅勒等帶有特殊香味的香草它對生長環境要求極為苛刻,對溫度的要求是晝夜溫度不低於20℃、對溼度要求不低於70%,所以香莢蘭只能生長在熱帶地區。因為香莢蘭花的結構有點特別,需要原產地一種特殊的蜂作為媒介,才能成功授粉和結果,而離開了原產地,沒有了這種蜂,香莢蘭就不能自然授粉。
  • 家裡放幾盆它,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羅勒既能做菜又能防蚊的高手最佳養植地點:廚房羅勒堪稱「香料之王」,它的嫩莖、葉子散發出強烈的特殊芳香。這種香氣與茴香、辛香、酒香、花椒香、薄荷香都有相似之處,其味道清甜可口。羅勒常見於西式食譜及泰國菜,也可以作為中藥使用,用於治療跌打損傷和蛇蟲叮咬。因此用羅勒刺激蚊蟲既可以做菜吃又可以利用其氣味。
  • 小時候喜歡吃的「香草味」,到底是什麼做的?
    香草,是香料植物的泛稱。人們誤讀的香草風味,其實是香子蘭。香草種類極多,人們熟知的有羅勒、琉璃苣、天竺葵、甜葉菊……在西餐料理中,它應用尤為普遍,因此常被當作一個舶來品。其實,作為元老級草類,我們老祖宗早在古代就在應用,只是沒給予「香草」的統一稱號,而是分門別類喚作紫蘇、佩蘭、艾草等。
  • 芬芳香草之薄荷
    如果你愛吃西餐,那麼以下這些名字你一定不陌生:羅勒、百裡香、薰衣草、鼠尾草、迷迭香、紫蘇等。如果你是一個藥罐子,藿香、荊芥、丹參、益母草等也是經常出現在藥品包裝上的字眼。就算你既不愛吃西餐,更不是藥罐子,只要你天天刷牙,那就肯定知道薄荷了。
  • 它是「抗癌之王」,春天最適合吃它,提高免疫力,還沒吃的趕緊吃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有很多食材即是蔬菜,又是藥材,今天小編推薦的這蘆筍就有著「抗癌之王」的美譽。蘆筍中含有豐富的硒,硒可是出了名的抗癌元素,它可以阻止癌細胞分裂與生長,抑制致癌物的活力並加速解毒,甚至使癌細胞發生逆轉,刺激機體免疫功能,促進抗體的形成,提高對癌的抵抗力。蘆筍對膀胱癌、肺癌、皮膚癌等有特殊療效,並且幾乎對所有的癌症都有一定的療效。
  • 它是抗癌之王,貴點也得經常吃,防患於未然!這樣做簡單又好吃!
    蘆筍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這個蔬菜之王在我們這兒已經賣到十多塊一斤了。它所含的蛋白質,胺基酸以及維生素,均高於一般的水果和蔬菜,特別是天冬醯胺和微量元素硒、鉬、格、錳等都要高於一般的蔬菜。其中含硒量與蘑菇接近,甚至可以與海魚,海蝦等的含硒量媲美。
  • 獼猴桃:它原產於中國,是水果之王,卻被紐西蘭人遠銷到了全世界
    但其實這種奇異果原產地卻是在中國。這種在中國被當作野果、無人賞識的水果卻被紐西蘭人充分開發,為紐西蘭帶來了豐厚的外匯收入。1903年,來自紐西蘭某女子學校的校長伊莎貝爾來到了中國宜昌探訪她的妹妹,她在市集裡遇見了獼猴桃這種她從未見過的水果,酸酸甜甜的口感讓她很是喜歡。她開始有意識地收集不同品種獼猴桃的種子,並在1904年帶回了紐西蘭。
  • 西式香草在實際操作中的運用,用錯了品種,恐怕就「不是滋味」啦
    一, ROSEMARY(迷迭香):有濃鬱的花香,入口微澀甘甜,烹調時它的濃烈芳香會沾染到其它食物,所以最能闢走食物的羰腥臭味,煮羊架等菜式少不了它.它並有增強記憶力的功效,莎士比亞美譽它為』回憶之花』(FLOWER OF REMEMBRANCE)。它還可以消脂、殺菌、抗氧化。
  • 它被稱為「抗毒之王」,能把毒蛇當辣條吃,連平頭哥都不敢招惹
    是很喜歡各種研究各種稀奇古怪動物的小編,歡迎大家閱讀,今天的原創內容是:它被稱為「抗毒之王」,能把毒蛇當辣條吃,連平頭哥都不敢招惹。但大自然無奇不有,有一種連平頭哥都不敢輕易招惹的動物把毒蛇到那條吃,這種動物就是生活在南美洲的白面粗尾猿。
  • 料理人,在陽臺種滿香草入菜吧!
    而香草作為調味品,雖不是主角,卻為食物增添了不少的風味;並且它種植起來相對容易,生長也較快。把自家的陽臺利用起來,打造一方香草小園,不僅美觀,還可以在想吃的時候隨手摘下幾片入菜。香草的品種有很多,食帖君整理了 8 種做菜時常會用到的香草的種植方法,你也嘗試一下陽臺種菜吧。
  • 「尋藝聽香」 芳香植物展之香草系列(二)
    「尋藝聽香」 芳香植物展之香草系列(二) 2020-10-28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它被稱為「抗毒之王」,毒蛇只是飯後零食,連平頭哥都不敢招惹
    它被稱為"抗毒之王",毒蛇只是飯後零食,連平頭哥都不敢招惹冷血動物蛇可以說是大部分的人見到了都會後怕的生物,當然不排除一些溫順的寵物蛇,即使它很好看,但是心裡難免還是有一些芥蒂存在的,其中的那些什麼毒蛇,更是讓人害怕,就本土的五步蛇等等的無不讓人聞風喪膽
  • 入侵物種小龍蝦,在它的原產地美國,人們又是怎麼吃小龍蝦的呢
    夜宵是人們三餐之外的延續,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夜宵攤才開始營業,人們三五成群地圍著吃美食,一邊還不忘暢談嬉笑。如今的小龍蝦,在中國的夜宵界佔有了一席之地。誰能想到,多年前的它還是個讓人煩惱的入侵物種。麻辣小龍蝦我們現在吃的品種是克氏原螯蝦,它的原產地在北美。大龍蝦在世界各國,都是受人追捧的高級食材,而小龍蝦不同。小龍蝦在中國被笑作是最失敗的入侵,可是它們也是在這裡找到了自身價值。
  • 「蝦王」入侵我國,最大可達一米,網友:它有望取代小龍蝦
    「蝦王」入侵我國,最大可達一米,網友:它有望取代小龍蝦。眾所周知,蝦是一種十分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小龍蝦也是入侵型生物,最開始我們都沒有人敢吃,但是由於吃貨是我國的天,自從發現小龍蝦的美味之後,就有點供不應求了,到現在小龍蝦只能靠人工養殖,才能夠滿足吃貨們的嘴。
  • 它是當之無愧的「蔬菜之王」,但如今餐桌上卻鮮少見到,你吃過嗎
    說起「蔬菜之王」很多人會說是大白菜,大白菜經濟實惠性價比高,烹飪方式也簡單多樣,酸辣白菜、醋溜白菜、清炒白菜等各色美食。然而真正的「蔬菜之王」卻是它。蘆筍別名石刁柏,龍鬚菜等,是百合科天門冬屬的多年生宿根植物。
  • 香草口味來源於它!價格昂貴!中國已經引進種植
    香莢蘭的香味來自其種莢。作為一種香料,香莢蘭曾經很長時間只能在墨西哥生產。除了四季豆,這四種豆角你見過嗎?歐洲引進的暢銷蔬菜,產量高哪裡都能種!
  • 獼猴桃被稱為水果之王,它的外皮營養價值最高,你吃對了嗎?
    走遍中國發現地標:地理標誌文化獼猴桃獼猴桃被稱為水果之王,它的外皮營養價值最高,你吃對了嗎?走遍中國發現地標:獼猴桃獼猴桃又稱為奇異果,被譽為水果之王,因其質地柔軟、口感酸甜、營養豐富,深受廣大果迷們喜歡。獼猴桃在我國廣有分布,有五大著名產區。
  • 香草植物也能種盆栽?香草盆栽的養護方法介紹!淨化空氣保健康
    香草植物,顧名思義指的是會散發出獨特香味的植物,較為常見的有羅勒、薄荷、薰衣草等。近年來,越來越多朋友喜歡在家裡盆栽上一些香草植物,不僅能夠淨化室內空氣,其散發出來的香氣,還有著提神醒腦等作用,對於家人健康十分有益。同時,香草植物大多自帶小清新效果,分分鐘扮靚你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