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的物種日誌
第15篇 原創
2020年8月的一天,在印度的恆河岸邊,太陽剛剛落山,空氣溼熱難耐。然而,數千名印度教徒已經早早的來到這裡。他們有的擁擠的坐在岸邊的臺階上,有的扶著圍欄站立,更多的人則站在停靠在恆河岸邊的小船上。
祭臺旁邊雖然早已人山人海,但卻沒有任何的喧囂。所有的人都全神貫注的注視著祭臺,等待著祭祀的開始。
就見祭臺之上,幾個身材挺拔的婆羅門祭司在音樂和鼓點聲中點燃了香火。海螺法號的聲音立即順著恆河的微波四散傳播開來。祭祀手中揮舞著孔雀翎製成的法器,重複著舞蹈一般的動作。臺下的教徒們則跟著祭祀默默誦經,讚頌著恆河的神聖。這時候,祭祀舉起法燈,將混合著花瓣和聖草的升水撒向教徒。教徒們舉起手臂,如同久旱的秧苗們呼喚著天降的甘霖,一時間,教徒們的情緒達到了高潮。
這就是印度教的恆河祭祀儀式。這樣的儀式已經延續了數千年之久,每天晚上都會準時舉行,從未有一天間斷。你知道聖水中混合著的聖草是什麼嗎?你也許聽過它的名字,它就是羅勒。
羅勒是除了薄荷以外,最被國人所熟悉的一類香草。不過,我們只是熟悉羅勒的名字而已,具體該怎麼用羅勒來做一餐美食,大多數中國人並不清楚。
羅勒的原產地在印度,有著5000多年的種植歷史了。千百年來,印度人都將羅勒尊為聖草。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印度菜中,卻極少有羅勒出現,這又是為什麼呢?
就像開頭我給你講的那個故事一樣,在古老的印度教中,羅勒是供奉毗溼奴神(Visnu)的聖草。毗溼奴大神在印度教中具有極其崇高的地位。印度教中有三個大神,分別是負責創造的梵天、負責毀滅的溼婆以及能夠平衡創造和毀滅兩股力量的毗溼奴大神。在印度教中,毗溼奴是光明、仁慈和善良的化身,正是他的存在,才讓世界得以維持運行。
毗溼奴大神有個妻子,名叫拉克希米。能成為大神的妻子,自然也不是等閒之輩。拉克希米在印度教中,是掌管吉祥和財富的女神。古印度人認為,羅勒就是拉克希米的化身,羅勒身上的香氣,正是拉克希米給信徒們的恩賜,能給人們帶來吉祥。
在印度,羅勒被大量種植在印度教民居住區庭院的正中間。在哈努曼神廟的四周,圍繞的植物也是羅勒。印度人還相信,死者胸前只要放上聖羅勒或者在口中放一片聖羅勒葉,就能受到神靈的眷顧,輪迴獲得來世的好運。這種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羅勒在印度是如此的備受尊崇,以至於印度人很難把羅勒視為一種普通的食材。在印度,凡夫俗子是不敢妄談享用羅勒的。
公元前300年左右,當時還是中國的戰國時期,羅勒隨著佛教首次傳入了中國。中國人似乎並不喜歡羅勒的味道,但由於羅勒的氣味有驅趕蚊蟲的功效,羅勒作為一種藥用植物,就在中國紮下根來。羅勒的各個部分中,花朵的驅蟲效果尤為突出。它們的花會一層層的疊在一起,有點兒像是寶塔的樣子,再加上羅勒的佛教淵源,中國人便把羅勒叫做九層塔了。
羅勒從紮根在中國那天到現在,已經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了。直到今天,我們也習慣於把中國本土生長的羅勒叫做九層塔,把國外泊來的品種叫做羅勒。
由於九層塔最初的培育目的,就是為了驅趕蚊蟲,所以,九層塔在香氣上更有衝擊力,味道更重一些。九層塔很適合和咖喱、臺式三杯雞搭配使用,香味濃鬱,富有層次。在東南沿海的很多菜式中都有使用。
在2000多年的本土培育過程中,羅勒也形成了很多個亞種,它們的香味也隨著各地人的口味不同有所差異。北方的羅勒氣味清雅,常用於茶飲中的調香,所以名字也改做蘭香,它結出來的種子則稱為香蘭子。
客家人來到南方之後,主要還是用羅勒驅趕南方的蚊蟲,所以羅勒在客家人那裡,會被叫做七錢插。
在廣州潮汕地區,羅勒是食用海鮮必需的伴炒佐料。一到石螺應節上市的時候,貼心的賣家一定會配送給你新鮮摘取的羅勒葉子。新摘的羅勒葉子,隨著時間的推移,香味也會迅速消退。為了做出好吃的菜餚,潮汕地區幾乎每家每戶都栽種羅勒,就是為了現摘現吃。為了體現羅勒的珍貴,當地人稱它為:金不換。
羅勒傳入歐洲的時間比中國晚一些,但是應用卻更加廣泛。羅勒的英文名Basil,來自於拉丁語中的basilius,它的意思是「皇家的植物」。傳說,耶穌復生後的墓地上,就生長著羅勒。不過,耶穌所在的年代,羅勒還沒有引入歐洲,所以這當然只是傳說而已。
由於羅勒在印度的神聖地位,讓歐洲人也對這種香味獨特的植物心存敬畏。在最初的時候,由於種植面積較小,羅勒就成了歐洲王室貴族才能獨享的名貴植物。至今,法國民間還有用「皇家藥草」來稱呼羅勒的習慣。一些來自印度的習俗也深深的影響了歐洲人。有些地區會在死者手中放上幾片羅勒葉,這與印度教的習俗如出一轍。
當然,羅勒最最重要的意義,還是滿足人類的味蕾。現在,我們能從西餐的大多數菜餚中,找到羅勒的影子。中國人會自然而然的在很多剛出鍋的菜品上撒上幾片香菜,提升菜餚的觀感和口味。羅勒在西餐中的地位差不多就相當於中國的香菜,但它比香菜的使用更加普遍。
在正規的西餐廳中,廚師通常會在裝盤之後,放上幾片新鮮的羅勒。羅勒的作用並不僅僅是點綴菜品和提供香味,它還有著更重要的作用。如果你隨便揪下一片羅勒細細咀嚼,你可能完全不會覺得它很美味。但是,一旦把它們加進食物中,它們就能一下子打開你的味蕾,變得妙不可言。
羅勒之所以能與菜餚發生魔法般的神奇反應,主要原因是羅勒中大量存在的羅勒烯。羅勒烯能與各種不同的香味物質混合,作用在我們的嗅覺細胞上,就會產生比單獨某種香味物質更加豐富的嗅覺體驗。
通常,新鮮的羅勒葉,是在烹飪的最後一刻,出鍋裝盤時才被廚師添加進去,因為高溫會很快破壞它的味道。新鮮的羅勒葉在沸水中會迅速變色,變得沒滋沒味。羅勒葉在常溫下也不易保存,往往兩三天就變黑了,在冰箱冷藏室可以多存幾天,但是也不如剛摘下來的好吃。所以歐洲人找到了把羅勒調製成醬汁的方法。
羅勒和番茄的組合,把羅勒的香氣發揮到了極致。在義大利西餐中,如果沒有羅勒和番茄製成的番茄紅醬,那義大利餐將變得黯然失色,美味的海鮮面也會失去靈魂。
沒有羅勒就沒有番茄紅醬,但沒有番茄,羅勒自己也能撐起場面。這就是用羅勒當作主料製作的青醬。在義大利,基本上家家戶戶的冰箱中都存放著青醬。青醬意面色彩清爽,無糖無油而又充滿飽腹感,非常適合夏天食用。由於完全符合健康美食的理念,青醬意面在最近的十幾年時間裡迅速躥紅,成為了一款席捲全球的夏日美食。至於青醬意面的味道,真的是極難用文字表達的,你只有親自嘗了才能知道。
羅勒起源於印度,發揚光大於歐洲。工業革命之後,歐洲成為了世界流行文化的主要輸出者,羅勒又伴隨著西餐文化,推廣到了全世界。
現在,羅勒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有廣泛的栽培。很多亞洲國家,都曾經兩次引入羅勒,一次來自原產地印度,另外一次來自歐洲。與中國一樣,很多亞洲國家,都會把來自印度的羅勒和來自歐洲的羅勒視作不同的植物。其實,它們都是羅勒家族的近親。
原生在熱帶地區的羅勒,對寒冷的氣候非常敏感。在南歐、美國南部、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都可以戶外露地種植羅勒。冬季稍冷的溫帶地區,比如中國的長江流域,露地種植的羅勒會在冬天枯萎,但是,它們地下的根仍然可以順利越冬,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就會再次發芽。更冷的北方,就需要把盆栽的羅勒挪回室內過冬了。
羅勒是唇形科草本植物,株高在30~130釐米之間,葉片橢圓形兩邊對稱而生,它的花很小,顏色呈白色和紫色,層層疊疊排列成一個穗狀花序。株型小巧,葉色碧綠的羅勒,稍加修整就是一盆好看的盆栽。
從花市裡買回來的羅勒我們可以給它換一個漂亮的盆。羅勒的根系茂密,喜歡深扎,所以盆栽選擇深一點的排水透氣的花盆,土壤選用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和腐殖質土壤就可以了。值得注意的是,移栽的過程中,一定要保留護根土,再填入新土,否則不易成活。
羅勒喜歡溫暖乾燥,陽光充足的環境,在光照充足的溫室中能生長的很好,如果室內光線不好,利用人工補光也是可以的。所以換盆後應該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養護。陽臺、朝南的窗臺、窗邊的桌面都是好地方。一般來說,看到表層土壤幹了,就可以給羅勒澆水了。如果天氣炎熱乾燥,那就需要天天澆水,只要避免積水就可以了。
有些花友習慣從網上購物,那些走快遞過來的羅勒,打開包裝時經常會發現葉子枯萎了,這個也算正常現象。你想啊,它經過兩三天的長途跋涉肯定缺光又缺水,一般只要給它徹底澆透水,再把它放在光線好的地方,過上幾天就可以恢復正常了。
再次提醒花友們,網購植物一定要及時查收,千萬別忘在快遞櫃裡。良心賣家都會算計好時日,在植物能承受的時間內到貨,如果你忘記打開了,多悶上幾日根部枯死了,那就算是如來佛祖駕到也難有回天之力了。
炎熱的夏天,很多植物都不好照顧,但卻是羅勒生長最旺盛的季節。種植香草類植物,有一個鐵律,叫做「不吃別養」。這句話雖然說的絕對,但其實很有道理。羅勒的新鮮的葉片長出來後,是需要不定期的掐尖摘葉子的。枝莖頂部的葉子被摘下後,就會催生出新的側芽,你越摘,它生長得就越茂盛。所以,如果你沒有興趣吃掉羅勒,也就會疏於掐尖,當然也就不容易把羅勒養好啦。
每年的7-9月份是羅勒的花期,有些花友一直在掐尖打頂,那麼很可大概率上是看不見它們開花的。想看羅勒開花一點兒都不難,你只要對一個枝條停止掐尖,讓它自然生長,過一兩個月之後,自然生長的莖上就會陸續開出層層疊疊的花序了。
羅勒的花序香氣濃鬱,如果是放在室外養護的,這些花的香氣會吸引昆蟲來採蜜。等秋天到來,花朵開畢了,顏色逐漸變成褐色乾枯,經過昆蟲授粉的花萼裡會結出包著黑色種子的種子莢,這時候將其摘取下來保存在紙袋或者盒子裡,收在陰涼乾燥的地方,等第二年春天就能種植了。
羅勒冬季休眠的條件比較複雜。充足的陽光和溫暖的日間環境,可以讓它們忍受更低的夜間氣溫。一般來說,羅勒能在10℃左右的夜間氣溫下安全越冬,偶爾出現一兩次的短暫低溫,也問題不大。這種條件下,雖然它們生長會比較緩慢,但也可以維持生長。
如果羅勒在低溫中明顯出現枯葉現象,那就是準備休眠了。這時候可以順勢而為,剪去大部分莖葉,讓羅勒進入休眠。休眠中的羅勒不會再長新葉片,枝莖也會幹枯。休眠後的羅勒要適當減少澆水,以不讓土壤徹底幹透為標準。到了來年春天萬物生長的季節,羅勒的枝幹上會發出小葉,這時候在花盆中澆透水,羅勒就又能恢復生機勃勃的狀態了。
人類如此喜歡羅勒,但昆蟲卻不然。除了為羅勒授粉以外,大部分時間,那些小飛蟲們,都是遠遠的躲著羅勒的。昆蟲們討厭羅勒的味道。科學家認為,人類喜歡香草類植物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香草類植物的氣味可以驅蟲。
在遠古社會中,蚊蟲可是人類的大敵,敵人討厭的東西,就是我們的朋友。香草的氣味能驅趕蚊蟲,聞到香草的氣味,就自然而然的讓人產生安全感。這也正是很多香草具有安神功效的原因。
在你家的小花園裡養上幾株羅勒,一段時間後,你會驚喜地發現那些花花草草裡讓人苦惱的頻繁出沒的蟲子都不見了。它們真的就是這麼神奇。
看了這些,你是不是很想馬上入手一盆羅勒?羅勒如此可愛,讓我覺得,只有成為一名西餐大廚,才配得上香味獨特的它們。就說到這兒吧,我要去研究西餐了,也許就是從養一盆羅勒開始,讓我有一天成長為西餐大廚,也說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