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南冰洋風力千年來最強 或致更多極端天氣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5月13日報導,12日公布的研究報告稱,由於氣候變遷改變天氣模式,南冰洋的海風以一千年來最強力道吹拂,讓南極洲變得更冷、澳洲面臨更多乾旱。

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University)研究人員表示,南冰洋海風已經因為力道威猛而有「咆哮40度」(RoaringForties)稱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使得風力增強,讓風更往南朝南極洲吹襲。

研究報告主要研究人員艾布蘭(NerilieAbram)說:「現在的南冰洋風力是過去1000年來最強烈的。」

她說:「這些海風的風力在過去70年特別明顯,結合我們的氣候模型觀測結果,我們顯然可以將此現象與溫室氣體濃度攀升連結在一起。」

這篇發表於《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Change)期刊的新研究報告,解釋為何南極洲的暖化程度不如其他大陸。

艾布蘭說,向西吹拂的風,沒有吹到南極洲東部地區,但在周圍海域盤旋,於捕捉這個區域的冷空氣時,同時使威力增強,讓這個全球最南端大陸「偷走更多澳洲雨水」。

她說:「這是南極洲趨勢不同的原因。其他大陸都在暖化,北極圈暖化速度為地球上最快。」(實習編輯:李端陽審核:譚利婭)

相關焦點

  • 全球風力誰最強?
    北京時間10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地球上許多地方都聲稱是世界上風力最強勁的。科學家們的意見也不盡相同,主要原因在於風力測量的具體方法不同以及風力強勁與否的標準不一。
  • 南冰洋升溫延緩為哪般
    5月30日,美國華盛頓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在《自然·地球科學》上發表研究稱,發端於北大西洋的深層海水運行上湧至南冰洋海表需要數百年甚至更長時間,從而延緩了南冰洋的變暖時間。  在近幾十年中,南冰洋溫度幾乎未見上升,而北極氣溫快速攀升,兩者之間形成鮮明對比。
  • 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現 天氣君為何變成「暴脾氣」
    6月中旬,罕見的大冰雹從天而降,破壞力讓人瞠目結舌:陝西安塞因遭受冰雹致大面積果蔬受損;山西雞蛋大的冰雹砸碎車窗;山東濟陽上千畝大棚被大風冰雹夷為平地……  天氣君發起脾氣來會帶來乾旱、寒潮、洪澇、風暴(颱風或颶風)等極端天氣事件,從沿海到內陸,從中國到非洲美洲國家,都可能波及。極端天氣越來越成為刷爆新媒體朋友圈的熱門話題。
  • 2016年江蘇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龍捲風60年來最強
    省氣候中心10日公布「2016年江蘇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受超強厄爾尼諾影響,去年,江蘇氣候異常,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暴雨洪澇和強對流災害重,太湖流域、江南運河及南京秦淮河出現嚴重汛情,氣象災害造成經濟損失大,氣候年景較差。
  • 為什麼地球的極端天氣將要加劇?
    煎蛋根據周三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最新研究發現,到2100年北半球每年夏季極端天氣的發生機率將上升至平均50%的概率。這只是保守的估計,這項研究的研究小組成員認為,到本世紀末,極端破壞天氣的持續性可能會超過三倍。賓夕法尼亞州州立大學的氣候科學家、新研究的主要作者麥可·曼恩說:「我們在2018年遇到的夏季極端氣候是氣候變化對氣流造成影響的結果。」
  • 極端天氣事件與全球氣候變化
    極端天氣事件:就是超過正常狀態下的最高或最低,達到一定時間和區域內的最強,像夏天非常強的暴雨、冬天非常強的雪。極端天氣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一般情況下學者認為,這種極端事件出現的概率在5%以下。但隨著氣候變暖,極端天氣事件明顯增加,2013年9月5日,《美國氣象學會通報》發文稱,經研究發現,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已經提高了極端炎熱天氣發生的概率。雖然目前不能找出關聯,但不可否認,極端天氣事件的出現與氣候變化有緊密關係。
  • 中國北方大部降溫明顯 極端天氣發生可能性增大
    千年極寒不來 極端天氣仍有  「千年極寒」說從科學上講是站不住腳的,不過,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下,極端天氣發生的可能性在增大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帥蓉 實習記者秦逸發自北京 「天氣真冷,聽說今年冬天特別冷,比去年還冷。」由於最近冷空氣「扎堆」造訪,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降溫明顯,內蒙古、黑龍江等地已經有雪花飄落。
  • 國際級專家發話:2017年,全球天氣還是會很激烈很極端很反常!
    不久前,美國氣象機構NOAA對外發布報告稱,2016年是人類觀測史上最溫暖的一年,值得一提的是,上一次這麼說,是2015年,也就是說,我們已經連續兩年經歷了「史上最暖」。那麼2017年呢?今日,有專家指出,2017年的天氣也依然會很激烈很極端很反常!
  • 李澤椿:謹防極端天氣影響生態環境安全
    應從極端天氣演變來研究生態問題  影響生態環境的氣候變化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慢性、長期和大範圍的,比如原本少雨的北方地區常年多雨;另一種是實時、分散的極端天氣事件,比如某次特大暴雨過程、強風雹、極端高溫等。  「實時、分散的極端天氣事件往往是致命的。」李澤椿說。
  • 新研究稱極端天氣與大氣急流變化有關
    新華社倫敦4月30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牛津大學4月30日發布研究報告說,2018年夏季北半球多地出現的熱浪、乾旱、暴雨等極端天氣事件與環繞地球的大氣急流中出現持久的巨波相關,而這種剛被發現的變化未來還會更頻繁地出現。
  • 8月極端高溫天氣或比往年更多
    那麼,厄爾尼諾還會影響接下來的天氣嗎?世界氣象日前夕,國家特聘教授、厄爾尼諾現象研究專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候與應用前沿研究院院長羅京佳教授表示,根據目前掌握的數據,今年夏天很有可能還有一次連續的厄爾尼諾現象發生,不排除會有產生極端高溫天氣的可能。     厄爾尼諾現象由海洋和大氣協同作用產生,雖主要發生在赤道中東太平洋區域,但影響卻波及全球。
  • 北半球多國遭極端天氣 惡劣天氣頻發是否有關聯?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6日電(記者張尼) 近日,中國中東部地區出現入冬以來最強雨雪天氣過程,有地區日降水量甚至突破當地月極值。此輪「最強降雪」成因何在?與北半球多國遭遇的極端天氣有無關聯因素?就上述問題,中新網記者日前採訪了氣象部門專家。陝西延安黃河壺口瀑布一片銀裝素裹,瀑布兩岸被積雪覆蓋。
  • 極端天氣對全球經濟影響不容低估
    此間經濟學家表示,極端天氣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巨大,將給一些國家和行業帶來重大經濟損失。  美國全國氣象研究中心科學家凱文·特倫伯斯日前表示,正在影響美洲大陸的厄爾尼諾現象將會導致洪水與乾旱等重大自然災害。自2013年以來的兩個冬季,美國經濟都遭受極端天氣的影響,華爾街市場分析機構曾把美國經濟去年一季度疲弱的「罪魁禍首」歸咎為惡劣天氣。但極端天氣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程度到底有多大呢?
  • 研究揭示南冰洋如何成為最大海洋碳匯
    科學家稱,通過對從大漩渦到1000千米寬的激流的研究,他們已經揭開了大量的碳之所以能夠被「鎖」在南冰洋的海底深處之謎,從而增強了研究人員探測氣候變化影響的能力
  • 極端天氣全球頻發 專家稱此現象可能「常態化」
    百年不遇年年遇 歷史罕見月月見  極端天氣  專家稱:極端天氣趨強趨多或將「常態化」  羊城晚報記者 陳強 實習生 朱杏金 通訊員 董永春廣東省天文學會常務理事李建基做過這樣一個統計:按照天氣氣溫來劃分四季的話,廣州今年從立春(2月4日)到驚蟄(3月6日),一月內經歷了秋、冬、春、夏四季。  除了氣溫,降水、乾旱、冰雹、雷擊、沙塵暴等天象都頻走「極端」,變得不可捉摸。  與此同時,各種場合有關「2012真的要來了」的謠言也甚囂塵上,引起人們熱火朝天的討論。
  • ...大風力17級以上!最強風王「天鵝」明天進入南海!樂東最新天氣來了
    新的一個月 小編又來報導天氣情況了~ 10~11級、陣風12級,3日~5日白天風力減弱到8~9級、陣風10~11級。
  • 厄爾尼諾致福建2015年極端天氣多發 呈現四大特點
    厄爾尼諾致福建2015年極端天氣多發 呈現四大特點 2016-01-06 14:33: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福州1月6日電 (記者 龍敏)2015年,厄爾尼諾事件持續發展加強,導致福建省極端天氣多發。
  • 極端天氣半數受氣候變化影響
    事實上,這是到處充斥著極端天氣的一年:在美國遇到了乾旱和熱浪;在英國出現了破紀錄的降雨;而罕見的大雨襲擊了肯亞、索馬利亞、日本和澳大利亞;西班牙發生了乾旱;中國則遭遇了洪水;當然人們也忘不了超級颶風桑迪。 據《科學》雜誌報導,緊隨這些極端天氣事件,人們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這一切是因為氣候變化嗎?」
  • 颱風黃色預警來了!這周末福州天氣……
    颱風黃色預警來了!這周末福州天氣…… 2019-08-23 18:23:31  來源:福州新聞網微信   臺!風!要!來!了!
  •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溫室氣體創新高 或有更多極端天氣
    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溫室氣體公報》稱,大氣中溫室氣體水平再創歷史新高,且上升趨勢並未出現逆轉跡象。這可能會進一步導致長期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以及更多極端天氣。 31444806,.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溫室氣體創新高 或有更多極端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