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危的患者,仍一致的結果——評TWILIGHT-ACS研究

2020-12-03 騰訊網

作者: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顏紅兵教授

顏紅兵教授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主任醫師,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心臟病學學會會員(FACC),歐洲心臟病學學會會員(FESC)。研究方向是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的轉化醫學。中國醫師協會胸痛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誌》副主編,《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等雜誌編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和《中華醫學雜誌》等雜誌審稿專家。先後承擔過20餘項國家、北京市重大項目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金總額3000萬元;發表文章400篇,專(譯)著50部。

01

TWILIGHT-ACS研究的背景

抗血小板治療面臨的挑戰之一是許多本應服用強效藥物的患者由於擔心出血而沒有服用。儘管氯吡格雷仍然是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ACS)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藥物,但如果能夠確定使用類似替格瑞洛單藥治療降低出血的策略,就能消除這種顧慮,讓患者從應用強效P2Y12抑制劑中獲益。

2個月前發表的TWILIGHT研究是在接受了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並且符合研究界定的高危患者,以1:1雙盲方式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給予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進行DAPT治療3個月,然後給予替格瑞洛單藥治療或繼續給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療12個月,比較不同抗血小板治療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TWILIGHT研究入選的患者中,29%有既往心肌梗死,42%既往接受過PCI,64%表現為非ST段抬高型ACS(NSTE-ACS)。研究結果顯示,在高危人群長期使用阿司匹林有害,替格瑞洛單藥治療完全可以用於大多數TWILIGHT研究界定的高危人群。

然而,TWILIGHT研究仍然有許多沒有回答的問題(詳情點擊此處)。例如,在NSTE-ACS這類病理生物學上以高致血栓和高炎症狀態為特徵、同時有高缺血和高出血風險的患者,TWILIGHT研究中的抗血小板治療策略是否同樣安全和有效?

剛剛在美國費城結束的2019年美國心臟學會(AHA)年會上公布了TWILIGHT研究中在NSTE-ACS患者的亞組研究-TWILIGHT-ACS研究。結果顯示,在更高危的NSTE-ACS患者,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進行DAPT治療3個月,然後給予替格瑞洛單藥治療較繼續給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療12個月的安全性提高,而有效性相當。

02

TWILIGHT-ACS研究的主要數據與結果

在這項分析包括4614例來自主要試驗的ACS患者,其中2494例不穩定心絞痛患者和212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大約三分之一的患者(34.2%)有1-3個臨床和血管造影高危特徵,48.6%有4-5個,17.3%有6個或更多。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4.2歲,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患有糖尿病,約四分之一的人目前吸菸或有過心肌梗死。兩個研究組的支架總長度約為40 mm,治療依從性高,總體相似。

替格瑞洛單藥治療組1年時BARC 2、3或5出血的主要終點明顯低於阿司匹林治療組(3.6%對7.6%;HR 0.47;95%CI 0.36-0.61)。此外,研究組在1年時死亡、心肌梗死和中風的次要結局方面沒有差異(4.3%對4.4%;HR 0.97;95%CI 0.74-1.28)。無論危險因素負擔和不穩定心絞痛或NSTEMI的表現如何,結果都一致(表)。

與連續DAPT相比,單用替格瑞洛治療組所有預先定義的出血終點均減少, 包括BARC 3或5(2.1% vs 0.8%;P

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的獨立預測因子為肌鈣蛋白陽性(HR 1.77)、合併血管性疾病(HR 2.77)、使用動脈切除裝置(HR 2.46)和BARC 3或5級出血(HR 6.7)。

表 根據危險程度和臨床表現分組與1年結果

03

TWILIGHT-ACS研究的臨床意義

這項研究結果的公布至少有兩個方面的意義。首先,具有臨床指導意義。這項研究中幾乎一半的人有四到五個高風險特徵,17%的人有六個或更多,表明入選患者的風險非常高。這項研究僅針對NSTE-ACS患者的分析證實,PCI術後3個月用替格瑞洛進行DAPT後停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出血風險,而不會增加缺血性事件的發生率。此外,單用替格瑞洛治療的益處在不同的風險水平上一致,無論是NSTEMI還是不穩定心絞痛患者。

其次,進一步豐富了P2Y12抑制劑單藥治療的循證學證據。現行DAPT的基礎地位確實來自於近20年前進行的試驗,顯示DAPT優於阿司匹林。然而在TWILIGHT研究之前,已經發表了GLOBAL LEADERS, SMART-CHOICE和STOPDAPT-2研究,這些研究評價了第1個月或第3個月對因穩定冠心病或ACS接受PCI的患者停用阿司匹林而只用P2Y12單一治療策略。這些研究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並且P2Y12單一治療策略不同,其中一些是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結果表明,除了STEMI患者和那些在PCI術後3個月內發生不良事件的患者外,停用阿司匹林可能是一種適用於大多數患者的策略。雖然GLOBAL LEADERS研究顯示,1個月DAPT後的替格瑞洛單藥治療與2年持續DAPT相比沒有任何益處,但是GLOBAL LEADERS事後分析顯示,接受複雜PCI的患者可能會從服用阿司匹林中獲益。

與前述三項研究不同,TWILIGHT研究的最大亮點是第一個雙盲設計的研究。綜合了所有這四項研究結果,顯示在第1個月或第3個月停止使用阿司匹林的P2Y12抑制劑單藥治療策略總體上可減少40%左右的出血,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一致。專門分析ACS患者的數據顯示,P2Y12抑制劑單藥治療策略可以減少出血51%,同時有利於有減少MACE的趨勢。

04

需要進一步回答的問題

首先,哪種P2Y12抑制劑最適合使用?目前口服的P2Y12抑制劑還有氯吡格雷和普拉格雷。由於氯吡格雷單藥治療藥效學方面有顯著的患者間變異性,因此可能需要根據患者的基因分型或血小板功能測試的結果來確定是否可以採用TWILIGHT研究的策略。而應用普拉格雷缺乏相關研究,因此目前可能不能用於這種策略。

其次,目前還不清楚阿司匹林能否在1至3個月前安全停藥,或者P2Y12抑制劑能否在12個月後無阿司匹林的情況下無限期停藥。

第三,由於TWILIGHT研究排除了STEMI患者,因此可能需要在STEMI的患者進行相關研究。

最後,目前臨床上對於不穩定性心絞痛的診斷存在著嚴重泛化的情況。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中似乎沒有給出嚴格的診斷標準,因此有可能帶來稀釋本研究結果可信性的風險。

總之,現有證據表明,停用阿司匹林可以顯著減少PCI術後1-3個月的患者出血的發生率,並且不會導致MACE的增加。這些結果現在可以擴展到ACS的患者,包括具有高危臨床和血管造影特徵的患者。可以預料,將會有更多以替格瑞洛為代表的P2Y12受體抑制劑單藥治療的循證學研究,為臨床應用提供依據。

相關焦點

  • 出血高危ACS患者的黃金治療標準——BMS or DES
    近日,公布於歐洲血運重建大會的LEADERS FREE亞組分析顯示,藥物塗層支架(DES)在出血高危的急性冠脈症候群(ACS)患者中的效果優於裸金屬支架(BMS)。不良事件的差異主要在於心臟死亡(P=0.048)與心肌梗死(P=0.005)。他認為現行指南應該重新考慮對出血高危ACS患者的治療推薦,因為歐洲指南對此類患者的推薦是植入DES後雙抗3~6個月,或植入BMS後雙抗1個月。Naber表示,指南不能再推薦此類患者植入BMS,其報告同步發表於《歐洲心臟雜誌》。
  • 持續探索ACS患者DAPT優化之路
    探索一:減少DAPT時間  今年公布的裡程碑式的TWILIGHT研究結果提示,高危PCI患者經3個月DAPT(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後,改為替格瑞洛單藥治療可降低出血風險,缺血風險則同時不增加出血風險 。
  • Yescarta治療高危淋巴瘤試驗數據:完全緩解率超70%
    近日,CAR-T療法Yescarta(axicabtagene ciloleucel)作為一線療法,治療高危大B細胞淋巴瘤(LBCL)患者的臨床試驗數據揭曉。結果顯示:單次注射Yescarta後,有85%的患者獲得了臨床緩解,其中74%的患者完全緩解。
  • Yescarta治療高危淋巴瘤試驗數據:完全緩解率超70%
    近日,CAR-T療法Yescarta(axicabtagene ciloleucel)作為一線療法,治療高危大B細胞淋巴瘤(LBCL)患者的臨床試驗數據揭曉。結果顯示:單次注射Yescarta後,有85%的患者獲得了臨床緩解,其中74%的患者完全緩解。這是CAR-T療法作為一線療法取得的首個積極臨床結果。
  • 張波教授:從斑塊逆轉看超高危ASCVD患者強化降脂策略
    《2019歐洲心臟病學學會/歐洲動脈粥樣硬化學會(ESC/EAS)血脂異常管理指南》對於「極高危ASCVD」給出了明確定義,並對各風險分層患者推薦了較以往指南均更低的降脂治療目標值。對極高危患者的LDL-C水平,相對基線降低≥50%且LDL-C<55 mg/dl。
  • 好醫友TRI:高危患者請...
    低風險組治療主要包括促進造血、誘導分化、對症支持治療等為主;較高危組治療除以上療法外,還包括去甲基化治療、靶向治療、聯合化療和造血幹細胞移植等。而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唯一可治癒MDS的療法。  高危MDS會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轉化,這類患者的生存期較短,患者多死於與細胞減少症相關的併發症(感染和出血)或AML,預後極差。
  • 風險模型可篩查高危患者 有助降低間質性肺病死亡率
    風險模型可篩查高危患者 有助降低間質性肺病死亡率醫療界科技日報訊 (袁蕙芸 記者王春)近日,最新一期國際著名醫學雜誌《胸》在線發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科鮑春德教授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無肌病性皮肌炎
  • 高危3期黑色素瘤術後輔助治療!諾華Tafinlar+Mekinist結果公布
    諾華(Novartis)近日宣布,來自黑色素瘤裡程碑3期COMBI-AD研究的結果已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結果顯示,在高危III期BRAF突變陽性黑色素瘤患者中,手術切除黑色素瘤後使用靶向組合療法Tafinlar(dabrafenib)與Mekinist(trametinib)進行術後輔助治療,可提供長期、持久的無復發生存(RFS)益處:有一半以上(52%)的患者在5年內存活且無復發。
  • AHA2020丨COVID-19流行前後ACS患者結局之謎
    目前,SARS-CoV-2已導致全世界大量患者死亡,確診病例數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AHA 2020大會上公布的兩項研究就COVID-19流行前後對患者健康的影響進行了探討。結果顯示,與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3月7日~4月21日期間,NSTEMI、卒中、慢性心力衰竭(CHF)住院均顯著減少(P<0.05)(如圖1示),NSTEMI、不穩定心絞痛及卒中患者更少行心導管手術;STEMI住院數量無顯著差異。
  • 治療特定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德國默克MET抑制劑獲FDA優先審評
    德國默克(Merck KGaA)旗下EMD Serono宣布,美國FDA已接受口服MET抑制劑tepotinib的新藥申請(NDA),並授予其優先審評資格。適應症為治療存在MET外顯子14(METex14)跳躍突變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 ACS Sensors:20分鐘即可檢測COVID-19
    由BioPRIA和莫納什大學化學工程系領導的研究小組,包括來自ARC融合生物納米科學與技術卓越研究中心(CBNS)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簡單的凝集測定法,用於確定血液樣品中是否存在針對SARS-CoV-2感染而產生的抗體。雖然當前的拭子/ PCR測試可以用於識別COVID-19呈陽性的病例,但凝集測定法可以用於檢測因感染而產生的抗體,從而為接種疫苗的臨床試驗提供協助。
  • 邢小燕教授:「經典延續,證據升級」聚焦高危糖尿病患者CVD一級預防...
    而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會明顯增加,有研究顯示6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罹患並最終死於心血管疾病。對此,ESC/EASD指南回顧了相關的最新研究和Meta分析,在正文中重點闡述了2018年公布的以糖尿病患者為受試對象的ASCEND研究。ASCEND研究是迄今為止評價小劑量阿司匹林對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一級預防影響的最大研究。該研究納入15480例無心血管病的糖尿病患者,隨訪7.4年,評價阿司匹林100mg/d對比安慰劑對心血管事件的影響。
  • DTCC研究結果亮相ATA,揭秘中國甲狀腺癌診療的真實現狀
    在第88屆美國甲狀腺癌協會年度會議(ATA)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武漢協和醫院的明潔代表DTCC研究組公布了主要研究結果!我眼中的DTCC為使讀者對DTCC研究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刊特邀DTCC主要研究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武漢協和醫院的黃韜教授對其進行深入的全方面解讀,挖掘DTCC研究「背後的故事」!
  • 新方案讓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活得更好、更久!
    1 多發性骨髓瘤:揮之不去的耐藥陰霾 多發性骨髓瘤(MM)是僅次於淋巴瘤的第二大血液腫瘤,比白血病更常見。 已公布結果的3期BOSTON研究,在全球150多個臨床地點進行,入組了402名復發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成年患者,這些患者既往接受過一至三種療法。與先前研究不同的是,該研究中高危細胞遺傳學患者的比例最高(約50%)。 研究旨在比較SVd方案與當前標準療法Vd方案的療效、安全性與一些與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參數。
  • 一文讀懂高危MCL的診斷及治療
    隨著研究的深入,MCL的生物學行為、診斷標準、治療原則等均已較成熟,其治療正從完全依賴免疫化療發展為靶向藥物單藥或聯合用藥的治療模式轉變,這些發展為合理制定可能實現MCL治癒的策略提供重要基礎。然而,高危MCL患者對實現這一目標提出重大挑戰。
  • 【動態】首個BCMA CAR-T細胞療法獲FDA優先審評
    醫谷微信號:yigoonet 日前,百時美施貴寶和藍鳥生物共同宣布,美國FDA已接受了其BCMA CAR-T細胞免疫療法idecabtagene vicleucel(ide-cel,又名bb2121)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R/R MM)的上市申請,並授予優先審評資格,預計將在明年3月
  • 樊嘉:強化肝癌高危人群早篩意識 讓治療更有效
    「要進一步提高肝癌早危人群的早篩意識,強化重點高危人群的定點篩查工作,使患者能夠更早接受更有效的治療。」在近期於上海舉辦的 2020首屆中國癌症防治年度大會 ——「人民好醫生·金山茶花計劃」肝膽腫瘤專家評審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表示。
  • 基石藥業(02616.HK):pralsetinib註冊研究達到預期結果,計劃近期向...
    格隆匯 7 月 9日丨基石藥業-B(02616.HK)發布公告,公司公布了 RET 抑制劑 pralsetinib 在全球 I/II 期 ARROW 關鍵性試驗中中國患者的研究結果。研究資料顯示,pralsetinib 在 RET 融合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中國患者中具有優越和持久的臨床抗腫瘤活性且耐受性良好。 pralsetinib 是由基石藥業的戰略合作夥伴 Blueprint Medicines Corporation (納斯達克股份代號:BPMC)開發的一款強效、高選擇性針對致癌性 RET 變異(包括可預見的耐藥突變)的在研藥物。
  • 新冠高危患者可由血液測試預先篩出 後續中醫治療或有「奇效」
    新冠高危患者可由血液測試預先篩出 後續中醫治療或有「奇效」  黃琨 • 2020-10-15 10:52:56 來源:前瞻網
  • ROCK2抑制劑治療cGVHD患者的Ⅱ期研究中期分析結果
    研究方法 該研究將既往接受過2-5線系統治療後的cGVHD患者,隨機分配接受KD025 200mg QD(n=66)或KD025 200mg BID(n=66)治療,根據cGVHD嚴重程度和既往是否接受伊布替尼治療進行分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