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模型可篩查高危患者 有助降低間質性肺病死亡率

2020-12-04 瀟湘晨報

風險模型可篩查高危患者 有助降低間質性肺病死亡率

醫療界

科技日報訊 (袁蕙芸 記者王春)近日,最新一期國際著名醫學雜誌《胸》在線發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科鮑春德教授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無肌病性皮肌炎(ADM)相關間質性肺疾病(ILD)的死亡風險預測模型(FLAIR模型)。這是國際上第一個用於預測此種疾病死亡風險的模型,它的建立不僅有助於早期識別高危患者,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據該風險分層為患者提供精準的治療方案,有利於大大降低該類患者死亡率。

據鮑春德介紹,ADM是一種罕見但病死率極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發於東亞人群。患者除具備抗黑色瘤分化相關基因(MDA5)抗體這一血清學標誌外,通常表現為特徵性的皮疹、相對輕微的肌病和快速進展的間質性肺病,當ADM患者伴有ILD時,往往在發病一年內死於快速進展型ILD和呼吸衰竭,一年內死亡率高達50%—60%。

鮑春德團隊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該病的臨床和基礎研究。此次由他主持發起的前瞻性觀察性隊列研究自2012年起,連續收集ADM-ILD患者並密切隨訪。該項研究前後歷經7年,共納入207名ADM-ILD患者,隨訪時間長達78個月,是目前國際上已報導的最大樣本量ADM-ILD研究隊列。

鮑春德指出,該模型的建立有利於識別那些高危人群,有利於國際同行共同認識這個疾病及其轉歸,積極幹預和治療。研究團隊創立的FLAIR模型包括以下指標:鐵蛋白、乳酸脫氫酶、抗MDA5抗體、HRCT影像學評分、快速進展型間質性肺病(RP-ILD)。利用該模型對人群進行評分,評分在0—4分為低危組,5—9分為中危組,10—13分為高危組。這一評分將對疾病的嚴重程度和死亡風險進行預測和分層,有助於指導進一步的治療方案。尤其是幫助臨床醫師識別高危患者,以儘早進行強化治療,提高總體生存率。

該論文的發表一方面有利於進一步研究ADM患者伴有ILD的發病機理,積極探索治療方法,同時對提高ADM患者救治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也做出了貢獻。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隨訪78個月,仁濟醫院完成世界首個間質性肺病風險預測模型
    日前,國際著名醫學雜誌《胸》(CHEST)在線發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科鮑春德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無肌病性皮肌炎相關間質性肺疾病的死亡風險預測模型(FLAIR模型)。這是國際上第一個用於預測此種疾病死亡風險的模型,它的建立不僅有助於早期識別高危患者,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據該風險分層為患者提供精準的治療方案,有利於大大降低患者死亡率。據鮑春德介紹,無肌病性皮肌炎(ADM)是一種罕見但病死率極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發於東亞人群。
  • J Thora Oncol:間質性肺病是引發肺部炎症的顯著性風險因子
    2014年11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來自國際肺癌研究協會研究人員的研究指出,間質性肺病或許是引發肺部炎症的明顯風險因子預處理間質性肺病(ILD)是引發I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患嚴重輻射性肺炎的風險因子,而這些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往往僅用體部立體定向放射進行治療(SBRT)。
  • 如何降低癌症患者發病率和死亡率?早篩是關鍵
    如何降低癌症患者發病率和死亡率?  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40%以上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降低癌症死亡率的關鍵。  如何通過提高癌症的早期發現率,降低癌症患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10月27日,以「專注·早篩的力量」為主題的第四屆「西湖對弈」癌症早期篩查與防治跨界高峰論壇在杭州隆重舉辦。
  • 【專家述評與論著】|非高危人群的肺癌篩查策略
    最早的篩查研究可追溯到1960年英國倫敦的肺癌研究計劃,結論是CXR可以早發現肺癌,但是無法降低死亡率。1993年美國的前列腺癌、肺癌、結直腸癌和卵巢癌篩查試驗(Prostate, Lung, Colorectal and Ovarian Cancer Screening Trial,PLCO)隊列研究也得到了類似結果[6]。
  • .| 李延青教授:早期診斷能顯著降低死亡率,論大腸癌的重點篩查...
    CGC 2020 | 李延青教授:早期診斷能顯著降低死亡率,論大腸癌的重點篩查對象與方法
  • 胃癌篩查的中國經驗
    胃癌篩查工作的重要性 胃癌的預後與診治時機密切相關,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高達90%以上,而Ⅲ、Ⅳ期胃癌低於20%,因此,早期發現胃癌對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義。
  • 上海專家研究新突破:六個月50%高病死率的間質性肺炎有望改善生存
    研究顯示,託法替布可顯著改善MDA5陽性的早期階段的無肌病型皮肌炎—間質性肺病(ADM-ILD)患者的生存,為這一臨床危重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案,引起業界廣泛關注。患者除具備MDA5抗體這一血清學標誌外,通常表現為特徵性的皮疹、相對輕微的肌病和快速進展的間質性肺病,從而引起進行性的呼吸衰竭。「患者發病後6個月死亡率可高達50%,往往死於快速進展間質性肺病以及呼吸衰竭。」
  • 中醫藥治療結締組織病相關間質性肺病進展
    結締組織病相關間質性肺病(CTD-ILD)即繼發於類風溼關節炎、系統性硬化症、多發性肌炎/皮肌炎等結締組織病的肺間質纖維化改變,具有導致肺功能下降、臨床症狀惡化、生活質量下降、早期死亡率高的特點,中醫藥在緩解臨床症狀、預防感染、減少激素併發症等諸多發麵具有獨特優勢,應積極參與診療與管理全過程。
  • 讀片技巧:詳細解說吸菸相關間質性肺病
    學不會,我拜你為師 吸菸可以引起很多疾病,今天和大家分享國外文獻中的經典圖譜:吸菸相關間質性肺病 了解吸菸相關間質性肺病非常重要,可以指導臨床治療,還可以啟發思維! 大家有沒有發現,在臨床上經常會遇到有患者胸膜下散在幾個小結節,搞得你一頭霧水。
  • 間質性肺病是罕見病,有人說診斷後只能活3年,其實可以活更久
    很多間質性肺病是可以長期生存的。 間質性肺病大部分可以長期生存,治療得當可以活到正常人的生存年齡,少部分種類,比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某些患者可能生存時間較短,但也不是絕對的。間質性肺病治療起來相對困難,它不像感染等疾病,使用抗生素治療可以完全恢復正常,間質性肺病大部分是無法完全逆轉的,有一些類型,比如藥物引起的間質性肺病,停藥之後使用一些抗纖維化藥物常可使病灶吸收,但總會留下殘餘病灶,比如肺癌靶向藥或者免疫藥物治療後產生的間質性肺病,停藥後使用激素治療雖然可以吸收好轉,但基本上失去了再次使用同類藥物的機會,對肺癌的控制是比較大的損失,當然有一些間質性肺病的治療效果是比較好的
  • 低劑量螺旋CT是篩查肺癌的重要手段,輻射量低,可發現大部分肺癌
    低劑量螺旋CT是篩查肺癌的重要手段,輻射量低,可發現大部分肺癌 2020-07-11 0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早期肝癌「現形記」;勃林格殷格翰新藥「力克」罕見肺病
    在糖尿病動物模型中進行的初步臨床前研究表明,通過移植這些細胞到肝臟中可以控制血糖水平。這項突破性技術已獨家授權給Semma,用於開發基於細胞的糖尿病療法。大降患病風險86%!在與流感患者接觸後,服用baloxavir marboxil可將流感患病風險降低86%。Baloxavir marboxil是一款「first-in-class」的單劑量口服藥物。它通過抑制流感病毒中的cap-依賴型核酸內切酶(cap-dependent endonuclease),起到抑制病毒複製的作用。已有抗流感藥物的作用機制都是通過靶向神經氨酸酶來防止病毒在體內傳播。
  • 了解間質性肺病相關知識,做好病因防控,出現異常及時就醫診治
    間質性肺病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肺部的一些組織結構,隨著病程的不斷發展,甚至還會導致肺衰竭。那麼間質性肺病有哪些具體症狀,生活中有哪些因素會導致間質性肺病呢?間質性肺病患者往往會出現頻發性的咳嗽或者陣發性的刺激性咳嗽,大多數患者在平臥的狀態下或者晚上的時候會加重,有的時候可能會有咳痰的現象。
  • 進行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迎來首款療法
    這類患者症狀和發展趨勢都很類似,可能出現漸進性表型,會導致肺部纖維化,肺功能下降,生活質量惡化。 在間質性肺病患者中,大約18%-32%的患者會繼續惡化,發展為慢性進行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對患者造成毀滅性影響。而此前尚無藥物獲批用於治療進行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
  • 間質性肺病被稱為「不是肺癌的肺癌」,有3種症狀,醫生帶你了解
    肺出現問題會讓人們患有很多疾病,其中肺炎、肺癌、肺結節等疾病都是大家愛比較熟知的,大家可能都會認為,肺癌是肺部疾病中最恐怖的疾病,但是可能大家不太了解,間質性肺病對人們的危害,可能和肺癌差不多。人們將它稱為「不是肺癌的肺癌」。今天醫生帶你了解一下患有間質性肺病的人們會有哪些症狀?
  • 發病率和死亡率均第一,肺癌如何預防和篩查?專家建議來了
    在中國,肺癌佔據發病率及死亡率首位,是我國「名副其實」的癌症第一殺手。肺癌的發病原因是什麼,哪些是高危人群,如何遠離肺癌,一起來聽聽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部腫瘤中心主任江躍全怎麼說。 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是最高 早期無明顯症狀據江躍全介紹,目前,肺癌仍然是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
  • ...免疫病的精準防診治研究再添重磅成果 高病死率的間質性肺炎有...
    圍繞自身免疫病的精準防診治研究再添重磅成果 高病死率的間質性肺炎有望改善生存 2019-07-19 23:02:00來源:央廣網
  • 系統性硬化病相關間質性肺病患者,該如何化險「維」夷?
    識別風險——不可忽視儘管目前有用的SSc-ILD生物標誌物尚未被發現和驗證,從疾病的幾個已知方面可能可以提供預後和風險信息,作為定期檢測和治療的指導。SSc-ILD可以在無呼吸困難表現時發生,在SSc-ILD患者中,HRCT上的肺纖維化的程度為死亡率的預測因素,且HRCT上的纖維化程度越高,患者生存率越低[5]。
  • 柳葉刀:高危人群服用「神藥」阿司匹林可降低結直腸癌風險
    研究顯示,在有遺傳傾向的高危人群中,服用阿司匹林可將結直腸癌風險減半。《柳葉刀》近期在線發表的一篇研究文章,為阿司匹林的抗癌潛能再添新證。研究顯示,在有遺傳傾向的高危人群中,服用阿司匹林可將結直腸癌風險減半,而且這種預防效果可維持10~20年。至此,阿司匹林「神藥」地位再添「實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