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凝聚親情傳承文化 美華裔家庭網上分享中餐菜譜爆紅

2020-12-05 環球網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疫情阻斷了家人之間的線下團聚,但阻隔不了親情。日前,就有一個梁姓美國華裔家庭,通過美食和網絡凝聚親情。他們在博客網站和社交媒體創建主頁,分享中餐菜譜,吸引了至少17萬粉絲。

據了解,梁家和中餐有著很深的淵源。梁先生在紐約長大,他的父母曾在中餐外賣店工作多年,他自己也從高中開始就在餐館工作,擁有多年廚師經驗,擅長粵式餐點和美式中餐快餐。

梁先生的妻子朱女士出生於中國上海,熱衷搜尋中餐菜譜並將其翻譯成英文,致力於宣傳傳統中餐。他們的大女兒莎拉和小女兒凱薩琳從小酷愛做飯,也會向家人和美食電視節目學習廚藝。

由於梁家一家四口都會做飯,有時難免會在廚房發生爭吵,但在吵鬧中,他們也加深了對食物的思考,堅持不懈地改進菜餚。

有一段時間,梁先生和妻子生活在北京,而兩個女兒在紐約上大學,一家人首次面臨時差和遠距離的難題。各居兩地後,梁先生夫婦發現,儘管女兒們愛做飯,但逐漸不再吃中餐了。

為了提醒女兒不要忘記自己的文化背景,一家人創建了博客,在上面記錄美食並分享中餐菜譜。後來,還在社交媒體開設同名帳號,收穫了至少17萬粉絲。

現在,一家四口都在美國生活,仍在堅持分享並鑽研菜譜。最近,他們還在美國公共廣播電視製作的電視節目「亞洲美食文化」中介紹過美食。

「美食成為我們家的粘合劑。」大女兒莎拉說,「我們在博客和社交媒體分享家庭菜譜,並記錄爸媽教我們做傳統中餐的過程。我們一家喚起許多人對傳統中餐的記憶,成為他們和中餐之間的橋梁,這讓我們感到自豪。我們想靠家族傳承下來的中餐菜譜,宣傳中國文化,向傳統致敬。」

感恩節期間,梁家也不忘較量廚藝。莎拉表示,他們會互相比較烹飪筆記,並討論爺爺奶奶傳下來的烤火雞配方。有時爺爺奶奶還會打來電話,確保他們烤火雞的步驟完全正確。

梁家還將中美文化融合的家庭特色體現在了餐桌上。他們把傳統的粵式糯米飯塞在火雞裡,把這份菜譜分享在網上,並大獲好評。「無論你想找傳統還是創新的中餐菜譜,我們都能滿足你。」莎拉說。(顏星悅)

相關焦點

  • 從一道菜窺探19—20世紀中期美籍華裔族群認同
    在這種背景下所誕生的"炒雜碎"一菜,作為一道最先被接受普遍並具備廣泛社會影響力美式中餐,其流變狀況不僅反映背後複雜社會狀況及文化碰撞與融合,更能作為一個典型樣本揭示出美籍華裔自身族群認同的構造進程。各方均處於劣勢華裔群體需要內部凝聚來爭取自身合法權益,而構建新群體文化即為提高社群認同度關鍵手段之一。最早誕生西部版本及其內容就在某種程度上契合該要求。"
  • 美華裔作家寫小說聚焦跨種族家庭 暢銷歐美
    美華裔作家寫小說聚焦跨種族家庭 暢銷歐美 2015年07月01日 15:09   來源:金陵晚報   參與互動
  • 濱海:傳承紅色文化凝聚奮進力量
    來源:交匯點 交匯點訊 近日,濱海縣正紅鎮正紅村內的顧正紅烈士故居坐落在波翻浪湧的篆河邊上 濱海紅色文化源遠流長,有著非常豐富的革命歷史資源,蘊含著革命先輩聽黨指揮 、熱愛人民,精忠報國、奮鬥犧牲的鐵軍精神。帶著對革命烈士的緬懷之情,記者隨後分別探訪了其他幾個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 左宗棠雞、加州牛肉麵、熊貓快餐……美式中餐是怎麼來的
    但是一如華裔在美國的艱難創業史,中餐在美國的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1840年代華工進入美國後,各種各樣的中國食材和烹調方式就隨之飄洋過海,來到美國。從最初被白人嗤之以鼻,到今天遍布街頭巷尾,中餐與中餐館經歷了多少考驗,長期以來不為人知。近年來隨著華裔美國人歷史研究的發展,中餐的歷史也逐漸吸引了專業學者的興趣。
  • 「以云為媒」 兩岸青年激蕩創意
    除了如今網上交流,兩岸青年之前的交流就很頻繁。圖為臺灣少數民族姑娘赴河南鄭州參加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民族大聯歡,入場前向著鏡頭大方揮手。(資料圖片)臺灣青年在大陸體驗活字印刷術等中華傳統文化。在福建福州主會場以及北京、武漢、崑山、廈門、平潭和臺北6個分會場,臺灣青年分享自己登陸發展的故事,大陸青年則分享新的機遇和利好政策,兩岸青年「以云為媒」熱烈交流,契合峰會「幸福·家園·夢想」的主題。
  • 文明對話,一場美的發現之旅
    原標題:文明對話,一場美的發現之旅 看電影、品美食、逛博物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期間,豐富多彩的文化和民間交流活動在多地舉行,帶來一場文化盛宴,也開啟一場美的發現之旅。 這場文明對話,既包括國家外交行動的宏大篇章,也深入百姓生活的細微肌理,更激蕩起思想的共振和鳴,凝聚起命運與共的強烈共識。
  • 華裔科學家郗小星盼美政府道歉 趙美心等議員力挺
    信息 華裔科學家郗小星盼美政府道歉 趙美心等議員力挺 華裔聯邦眾議員趙美心(Judy Chu)、劉雲平(Ted Lieu )出席,要求司法部不要以「種族偵防」(Racial profiling)陷人於罪,不得歧視亞裔,避免發生類似事件。  超導體專家、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物理系教授郗小星說,2015年5月21日早晨,十多名聯邦調查局探員敲門進入他家,當著他的太太和兩個女兒,用槍指著他戴上手銬逮捕。
  • 美華人最新分布圖出爐!加州華裔人口最多(圖)
    美華人最新分布圖出爐!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3月27日電 美國僑報網編譯稱,據最新調查數據顯示,目前美國華人最為集中的前五個區域為:加州,華裔人口佔總華裔人口的36.9%;其次是紐約,華裔人口佔總華裔人口的16.9%
  • 黑幕:研究新冠病毒的美華裔科學家被殺疑雲密布,真相或涉美軍!
    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37歲學者劉彬,一位正在研究新冠病毒並且接近「非常重大發現」的美國華裔科學家,突然被爆在家中遇害身亡!頭部、頸部和身體都有致命槍傷!劉彬任職的部門發表悼念文稱,劉彬生前致力於新冠病毒研究,且即將有重大突破,未料卻突然遇害喪命。
  • 吸氦氣提聲調唱歌 搞笑視頻網上爆紅
    原標題:吸氦氣提聲調唱歌 搞笑視頻網上爆紅 更多詳情,請掃二維碼。   廣州日報訊 據外媒7日報導,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塔爾薩大學一名音樂系學生用吸入氦氣(下圖)的方式來提高音量,並唱出了歌劇選段中華麗的高音,這段視頻近日在視頻網站上已被瀏覽18.5萬次。   視頻中,音樂系學生克裡斯蒂安·伊莉莎白撿起新生歡迎會上剩下的氣球,並用嘴吸入其中的氦氣。吸完後,她面帶微笑地演唱了義大利歌劇「費加羅的婚禮」選段。
  • 山西麵食「香」飄南洋 海外華裔青少年雲端會「面」
    來自馬來西亞的40名華裔青少年通過「雲端」跟著面藝師傅學習剪刀面、貓耳朵等山西麵食的做法。9日,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華裔青少年在看過山西的麵食表演後發出感慨。  當日18時,來自馬來西亞的40名華裔青少年通過「雲端」跟著面藝師傅學習剪刀面、貓耳朵等山西麵食的做法。面藝師傅正在進行面吹氣球表演。 楊傑英 攝  「世界麵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山西麵食歷史悠久,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
  • 「華裔炫富女」王宣琳穿白色套裝又美又仙,蛇紋長筒靴時尚滿分
    近日,王萱琳現身在美國西好萊塢,她穿著白色連體套裝,又美又仙,蛇皮紋的皮靴也時尚滿分。當天在跟拍媒體的鏡頭下非常的配合,不僅讓跟拍的媒體朋友們拍攝,還大擺造型,擺了好多個pose,選的這個背景也非常的好,如果不是地上的易拉罐,小編還以為她是在參加哪個時尚典禮的派對呢。
  • 調查稱美華裔移民易患心理疾病 老人年輕人最高危
    調查稱美華裔移民易患心理疾病 老人年輕人最高危   眾多華裔患心理疾病 老人、年輕人最高危  華裔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些年逐漸引起人們重視,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教授、北京清華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彭凱平在洛杉磯舉辦的世界積極心理學大會上指出,華裔的心理健康問題非常嚴重,其中文化適應和傳統上對心理問題的關注不夠是造成華裔心理問題嚴重的兩大因素,而華裔老人和年輕人則是心理疾病高危人群。
  • 美媒:諾貝爾化學獎激勵分子機器走入現實
    美媒稱,分子機器和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接下來會怎樣?「我覺得自己有點像萊特兄弟。」新晉諾貝爾獎得主貝爾納德·費林加對一屋子記者說。100多年前萊特兄弟首次飛翔時,有人問他們為什麼需要飛行機器。「而現在我們有了波音747和空客。」
  • 庫裡神傳球刷爆美媒,東契奇吃餅暴扣送迷之微笑
    小庫裡的這次傳球表演也刷爆了美媒,瞬間上了熱搜。第一節比賽還剩不到2分鐘,小庫裡外線持球,先是用一個體前變向晃過防守球員殺入油漆區,面對阿德和蓋伊的雙人夾擊,小庫裡靈機一動,不看人傳球,背後送出一記擊地秒傳,精準找到底線無球空切的東契奇,後者面帶微笑輕鬆暴扣得手。
  • 美華裔教授:美國亞裔時常因優秀而遭歧視,被罵"滾回去"
    美華裔教授:美國亞裔時常因優秀而遭歧視,被罵"滾回去" 參考消息網6月5日報導 美媒稱,美國著名的社會活動人士,長期為亞裔在美國追求平等權利而發聲的美國加州大學黑斯廷斯法學院教授及前任校長兼教務長吳華揚最近在接受採訪時談到亞裔
  • 大叔家的家常菜譜:芋頭燒排骨,香氣撲鼻,鮮嫩味美,家人愛吃!
    本文由「大叔下廚房」發布,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朋友圈,分享是一種美德~文|愛下廚的大叔大叔家的家常菜譜:芋頭燒排骨,香氣撲鼻,鮮嫩味美,家人愛吃!將竽頭放入放鹽的水中浸泡半小時,將竽頭重新衝洗一下用廚房紙吸乾水分,開油鍋油熱入竽頭,炸至起殼撈起,排骨也入油鍋炸一下,定型後撈出待用即可;3、最後坐鍋入開水,水量能沒排骨為宜,放糖提鮮,生抽調味,老抽上色,攪勻入排骨,蓋蓋中小火燜十分鐘,入竽頭拌勻燜二十分鐘,大火稍收汁,淋麻油增香增亮即可上桌開吃啦~香氣撲鼻,鮮嫩味美的芋頭燒排骨就做好了
  • 丁真爆紅這次火得不同
    回顧事件始末,偶然大火、當地助推、全網熱捧,丁真的爆紅似乎遵循著網際網路時代慣用的「造星」軌跡;但另一方面,「官方」籤約,擔任旅遊形象大使,「拒絕綜藝、好好學習」,各方呼籲「不要打擾這個少年」……輿論對丁真表現出一致的冷靜和克制,這次丁真火得似乎有些不同。
  • 美華裔數學教授著英文抗戰小說 麻省理工破例發行
    美華裔數學教授著英文抗戰小說 麻省理工破例發行 2015-11-04 13:51:24而這部小說的作者是著名華裔物理學家、同時擔任MIT數學系教授的鄭洪。  小說《南京不哭》以抗日戰爭、南京大屠殺為背景,故事橫跨近一個世紀,融合愛情、友情、親情,講述了一名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美國學生在南京所經歷的悲歡離合。  小說作者、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鄭洪1937年出生於廣州,曾親身經歷戰火紛飛的年代。
  • 中煤新集劉莊煤礦「親情文化」奏響安全曲 - 發電詳情
    中煤新集劉莊煤礦「親情文化」奏響安全曲 來源: 時間:2020-12-11 11:20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王朝峰 李佔輝 報導 近年以來,中煤新集劉莊煤礦充分發「親情文化」在安全生產中的作用,積極倡樹安全親情觀,讓員工自覺地把安全生產與家庭幸福聯繫起來,通過打造親情安全文化,形成單位、員工、家屬共保安全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