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常說的DFS/OS/PFS/MST/五年生存率 都是什麼意思?

2021-01-21 麥語傳聲

癌症是一種可怕的慢性病,患者和患者家屬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病魔做鬥爭。平時在學習這些癌症相關的知識的時候,總會碰到一些不懂的專有名詞,如DFS/OS/PFS/MST/五年生存率,這裡麥語君對這些常用的詞做了一個小小的歸納,方便大家學習。

無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

是指從隨機化開始至疾病復發或由於疾病進展導致患者死亡的時間。該指標也常作為抗腫瘤藥物III期臨床試驗的主要終點。通常是在根治性手術後作為輔助化療時最常用的終點指標。DFS與OS相比,作為終點比較難以記錄,因為它要求認真隨訪,及時發現疾病復發,而且腫瘤患者的死亡原因也很難確定。腫瘤患者常有合併症(如,心血管病),這些合併症可能會干擾對DFS的判斷。且,腫瘤患者常死於醫院外,不能常規進行屍檢。

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

從隨機化分組開始,至因任何原因引起死亡的時間。對於死亡之前就已經失訪的受試者,通常將最後一次隨訪時間計算為死亡時間。確認病人因病或其他因素引起死亡的日期通常幾乎沒有困難,並且死亡的時間有其獨立的因果關係。如果在生存期上有小幅度的提高,可以認為是有意義的臨床受益證據。作為一個終點,生存期應每天進行評價,可通過在住院就診時或隨訪時,通過與患者直接接觸或者通過電話與患者交談來確認並進行相關記錄,了解病人患病期間的生活質量和用藥後各種症狀的變化,了解並分析引起病人的死因。

無病進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

通常定義為病人經過治療,隨機選擇某個時間直到腫瘤復發或因各種原因出現死亡,病人總的生存時間。PFS的優點在於它能反映腫瘤的生長(這個現象可能反映了腫瘤相關疾病或死亡的因果聯繫),可以於生存獲益證實前被評價,不會受到後續治療的潛在的易混淆的指標或症狀影響。而且PFS的結果比生存期結果出現得更早,治療過程中,病人一旦出現了症狀,腫瘤復發了,過了無病進展生存期就要採取其他積極治療手段,從而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症狀,延長生存時間。PFS作為支持藥品上市許可的終點指標角色隨不同腫瘤而變化。在一些情況下,PFS延長可能是一個支持藥品常規批准的可接受的臨床獲益替代終點指標,在其它情況下,它可能作為加快通過的反映臨床獲益的替代指標。需重點考慮的是治療效應大小、治療中的毒性方面、臨床獲益以及可利用治療的毒性。

作為治療終點的優點

(1)PFS反應了腫瘤的增長,而腫瘤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造成腫瘤相關死亡的原因,因此具有一個作為替代終點很好的特性。

(2)PFS無需非要等到出現死亡事件,因此隨訪時間會大大縮短

(3)相比較overall survival,PFS的magnitude會更大,意思是什麼呢?同樣的兩組治療,兩組間PFS的差異往往會比兩組間overall survival的差異更大,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更少的事件數來檢驗出差異來,這也就意味著病例數的大大縮減。

(4)較少受非研究藥物治療的影響。因為病人往往是在藥物治療無效即疾病出現進展的情況後才開始考慮換藥,因此對於PFS的測量往往是在病人換藥之前,這就使得PFS不像overall survival那樣容易受非研究藥物治療的影響。

作為治療終點的缺點

(1)PFS的確認對於許多種類的腫瘤比較困難。

(2)PFS的測量不如OS精確,因為PFS的測量主要依賴於一些放射學檢查,某個病人在某次放射學檢查時出現進展,那麼它的進展日期就記錄為放射學檢查的這一天,其實很可能病人在這次放射學檢查前早就出現進展了,只是沒有進行放射學檢查確定而已,因此在時間精度方面肯定不如死亡時間那麼精確,特別是當放射學檢查時間隔的比較長時。

(3)主觀偏倚,因為進展與否最終還是由研究者根據放射學檢查主觀判定的。

(4)頻繁的放射學檢查,這一點就不用做過多解釋。

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

又稱半數生存期,即當累積生存率為50%時所對應的生存時間,表示有且只有50%的生病個體可以活過這個時間。通俗地講,就是指病人經過某種藥物或治療手段治療時,只剩下一半(50%)的病人的生存時間。如果有9個病人(奇數),按生存期從短到長排列,第5個病人的生存時間就是中位生存時間;如果有10個病人(偶數),按生存期從短到長排列,第5、6個病人的生存時間就是中位生存時間。

五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是醫學界為了統計癌症病人的存活率,比較各種治療方法的優缺點,採用大部分患者預後比較明確的情況作為的統計指標。

癌症治療的五年生存率是醫生用來評價手術和治療效果的,如果癌症患者經手術治療能生存5年以上,即可認為腫瘤被治癒的可能性為90%。這是因為癌症和其他疾病不同,難以治癒。不少患者經過手術切除、局部放療和全身化療之後,從表面上看,精神、飲食、休息都不錯,能夠像正常人一樣工作和生活,生化指標、X線、超聲甚至CT檢查也發現不了任何異常,但在3年或5年後可能又出現腫瘤復發或轉移。專家經過大量的臨床觀察和資料統計,發現腫瘤患者的復發和轉移,大多數(佔80%)是在手術根治術後3年左右,10%是發生在治療後5年左右,這就形成了用「五年生存率」的概念去評價某一癌症的治療效果。大量臨床調查還發現,腫瘤患者如果能生存5年以上,發生復發和轉移的僅佔10%。所以「五年生存率」不意味著只能活5年,而是意味著已接近治癒。癌症患者在治療後五年期內及其後,需要定期複查,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才可使自己健康長壽。

圖片來源丨pixabay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腫瘤醫生常說的「5年生存率」,到底是啥意思?看完恍然大悟
    一、「五年生存率」到底是什麼?診斷為癌症時,相信所有人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快死了」,你最想知道的就是「還能活多久」,這時醫生不會告訴你具體的時間,而是跟你說5年生存率。這並不是醫生在敷衍你,他只能根據你的身體情況以及所患的病做出相對應的估計,這個估計也就是「五年生存率」。
  • 癌症的五年生存率是怎麼回事?堅持做好這5件事,讓癌症患者延長壽命
    很多人在了解癌症的時候都聽說過一個詞,叫做五年生存率。對此不了解的人會以為五年生存率指的是人只能生活五年的機率,實際上並不是這樣。五年生存率指的是癌症患者經過治療以後,生存時間在五年以上的比例。想要提高五年生存率,可以從以下這幾點入手。
  • 「5年生存率」是什麼意思?查出4種癌症,或不用太害怕,你很幸運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他們最關心的就是治療效果,醫生在對患者治療效果進行判斷的時候會提及一個術語「5年生存率」,很多患者不是很明白其中的含義,今天就給大家普及一下什麼是5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是什麼意思?
  • BRAF V600基因突變是什麼意思?晚期癌症還有得治嗎?
    我們總是看到基因檢測的報告單上寫著BRAF V600(+),但是BRAF V600到底是什麼意思,想必大家還不是很清楚。其實BRAF基因是一種原癌基因,V600E代表的是BRAF基因最容易癌變的一個位點。
  • 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十年上升近十個百分點中國腫瘤診療水平突飛...
    原標題: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十年上升近十個百分點中國腫瘤診療水平突飛猛進(邁向全民健康這五年②)過樁、倒滑,今年64歲的郭廣義熟練地做著各種輪滑動作很難看出,他曾是一名癌症患者。2015年,家住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郭廣義被查出患有直腸癌,接受了近兩年時間的治療。   2017年,處於康復期的郭廣義在呼和浩特市大召廣場散步,看到廣場上有一群老年人參與輪滑項目,便下定決心練習輪滑。3年來,郭廣義幾乎每天都要練習輪滑,他還加入了舞扇子、舞龍等高難度動作。
  • 專家闢謠:五年生存率超四成
    核心提示:羅京、李鈺、熊頓等名人都因患淋巴瘤而英年早逝,也導致不少人認為患上淋巴瘤是對生命終結的宣布,但事實並非如此,「淋巴瘤並不可怕,五年生存率平均可達到40%以上,規範化與人體化治療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舉行的淋巴瘤義診活動上,內科主任姜文奇教授說道。
  • 日本公布癌症3年和5年生存率(附:日本十大權威醫院推薦)
    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利用從日本全國治療癌症醫院的統計信息,將2011年確診的癌症患者3年生存率(2011年3年生存率統計),以及2008年和2009年確診的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2008和2009年5年生存率統計)整理成報告,並在網站上公開。一般來說,5年生存率被視為癌症的治癒指標。
  • 用好「心藥」,癌症治癒率提高50%(患者篇) |治癒率|生存率|安慰劑|...
    據北京腫瘤醫院統計:凡能正確認識癌症、善於調整心態的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達到75%;反之,沒有做到這一點的患者,5年生存率僅有25%。這個數據再次表明:50%的癌症患者,沒能活過5年,是死於自己的心態,即「心病」。三、探究「心病」根源,了解「心病」特徵1.
  • 納武單抗/伊匹單抗提高不可切除惡性胸膜間皮瘤的總生存率
    8月8日,在2020年世界肺癌大會虛擬總統研討會上,荷蘭癌症中心附屬列文虎克醫院腫瘤教授、醫學博士保羅·巴斯(Paul Bass)發表了研究結果。 「惡性胸膜間皮瘤是一種侵襲性癌症,5年生存率不到10%,對許多臨床藥物產生了耐藥性。」巴斯表示,「現在有證據表明,在所有類型惡性胸膜間皮瘤的一線治療中,雙重免疫治療聯合療法顯示出比化療更高、更穩定的總體生存率。CheckMate-743數據支持納武單抗聯合伊匹單抗有望成為新的護理標準。」
  • 韓國人活到人均預期壽命平均患病率35.5%:生存率高於美日英
    12月24日,據外媒報導,韓國保健福祉部發布「2017年國家癌症登記統計」報告顯示,韓國人活到人均預期壽命(83歲)的平均患癌率為35.5%,患最多的癌症是胃癌,其後依次是大腸癌、肺癌、甲狀腺癌、乳腺癌、肝癌、前列腺癌。
  • 諾輝健康拿下癌症早篩「第一證」,下一步將赴港上市
    國內癌症早篩產品迎來重大進展。 杭州諾輝健康宣布,國家藥監局已批准公司結直腸癌早篩產品「常衛清」的創新三類醫療器械註冊申請,並在預期用途中明確「常衛清」適用於「40-74歲結直腸癌高風險人群的篩查。
  • 癌症成為慢性病曙光初現
    現階段,我們手握的武器越來越多:從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再到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免疫療法,不斷突破的研究成果讓癌症在成為慢性病的道路上邁進了一大步。  身患癌症,早已不再和死亡劃上等號。每年,來自全國各地的逾百萬癌症患者都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求醫,找尋治病的希望。也是在這裡,根據中國患者的獨特病理特徵,一份份帶著「復旦腫瘤」烙印的癌症診療共識發布。
  • 原位癌是癌症嗎?浸潤癌、原發癌有什麼不一樣?醫生的答案很清楚
    原位癌、浸潤癌、原發癌、轉移癌分別是什麼意思? 病理報告上一堆專業名詞,後面還全部帶個「癌」字,每個名詞看起來都讓人膽戰心驚,到底原位癌、轉移癌、浸潤癌有什麼區別呢?
  • 發病率下降9%,生存率升至22.6%!美國肺臟協會預防肺癌這樣做
    近日,美國肺臟協會(ALA)發布了《2020年肺癌狀況報告》(State of Lung Cancer 2020 Report,以下簡稱報告),對美國肺癌發病率、五年生存率、早期診斷、治療和高危人群篩查進行了分析,並對預防肺癌、挽救更多生命提出了建議。
  • 癌症生存率97%,質子重離子這個「神仙療法」究竟是什麼?
    質子重離子治療是目前國際公認最有效最尖端的放療技術,因為能夠準確殺死腫瘤細胞,對於正常組織的副作用小,治療過程無痛苦,被譽為「癌症剋星」。 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質子重離子中心醫院曾公布了35位患者5年隨訪統計情況。
  • 人類找到癌症的解藥了嗎?
    免疫治療為癌症治療帶來歷史性突破已成公論,發現PD-1/PD-L1機制的兩位科學家埃利森、本庶佑獲得201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以PD-1為代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常以其出人意料的抗癌成績封神,不僅是新世紀以來人類治療癌症的突破性成就,也是人類科研產業化的典範。  目前,國內外已經上市了多個PD-1藥物,在研/臨床的PD-1還有數十種。
  • 那些得了癌症的小朋友,後來都怎麼樣了?-虎嗅網
    此外,來自低收入或中低收入國家的兒童癌症患者的生存率顯著低於發達國家,診斷後五年生存率低於40%。而在富裕國家,兒童在發現癌症後五年生存率可達80%。單看2017年一年的數據,具有低或低到中等社會人口學指數的國家中,共有159600例兒童癌症新診斷病例,佔全球的38%,但傷殘調整壽命年卻佔了全球的60%。在全球五十個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印度、中國、奈及利亞、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亞的兒童癌症負擔尤其高。
  • 癌症晚期,是堅持治療還是放棄回家?腫瘤科醫生說了大實話!
    什麼老觀念?就是認為晚期癌症都肯定不可能治癒,只能等死,所以就總是有人問:晚期癌症還有必要治療嗎?答案可謂是五花八門,典型的答案就是不要治了,治也是白治。不少醫生也是,病人一診斷出癌症而且是晚期,就把家屬拉到一邊,說你看這癌症都晚期了,沒幾天活了,省點錢回家想吃什麼就給吃點什麼。
  • 癌症不傳染但可能會遺傳 「三早」提高患癌生存率
    全球新發癌症病例的13%都是因各種傳染性疾病導致?近日,《柳葉刀·環球健康》(Lancet Global Health)發表的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所團隊的一篇統計報告顯示,排行前五的致癌因子分別為:幽門螺桿菌、人乳頭瘤病毒(HPV)、B肝病毒,C肝病毒和人類皰疹病毒(EB病毒)。
  • 美國、日本的癌症治療技術是否遠遠領先中國?學學美國人都是怎麼...
    在癌症治療上,無論是夜郎自大說我國和美國日本沒差距/差距很小,或者妄自菲薄說差距很大,都是毫無根據的。要看具體是什麼癌症類型,也要看具體的治療方式。一些我國高發而美國不高發的癌症類型,美國的生存率和治療可能還不如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