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航天局一顆衛星,在火星上發現一幅天使形象的畫像

2020-12-22 科技領航人

一顆歐洲衛星在火星的南極地區發現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逼真的天使形象,包括翅膀、光環和心臟。似乎某個火星畫家為這一節日畫了一幅畫,希望我們在聖誕假期裡過得安寧、快樂,但是對於這個超現實的展示,有一個很好的科學解釋。

這個聖誕節日的場面是由歐洲航天局(ESA)的火星快車(Mars Express)軌道飛行器上的高解析度相機拍攝的。通常,這顆紅色星球的這部分覆蓋著一英裡厚(1.6公裡厚)的冰,但目前正處於火星南極地區的夏季。在冰層暫時消失之後,火星快車(Mars Express)軌道飛行器設法拍攝了風景照,為我們提供了另一個空想性錯視(pareidolia)的例子(火星以讓我們看到實際上不存在的東西而著名)。

的確,正如歐洲航天局(ESA)解釋的那樣,這張明顯的暈輪天使的繪畫是右臂伸出、心臟在旁邊,這是幾個地質過程的結果。

對比鮮明的色彩不是在奶油狀的肉桂和可可拿鐵的上面,而是一個鋪滿沙丘的田野,裡面充滿了形成巖石的深色礦物(大多數為輝石和橄欖石,在地球上也有)。

天使右手的尖端似乎是一個巨大的升華坑。當冰直接變成氣體時,會形成這些坑,並在後面留下空洞。在太陽系的其他地方,包括矮行星冥王星,都可以看到升華坑。

光環——也許是節日場景中最引人注目的特徵——實際上是撞擊坑的邊緣。當任何天體被砸入火星時,它會從下方擠壓出幾層沉積物。天使的頭是由這些黑暗的沉積物組成的,這些沉積物偶然地藏在古老的撞擊坑內,給人以周圍光暈的印象。

圖的右邊是陡峭的懸崖,勾勒出心臟的大部分輪廓。它是由數百萬年的侵蝕形成的,形成了驚人的構造,其中包括懸崖和陡峭的斜坡以及一些真正的深色沉積物,其成因尚不清楚。

正如歐洲航天局(ESA)所指出的那樣,科學家們相信這些深色物質「曾經在遠古的火山活動形成的物質層中深層存在於表面之下」。 儘管這種物質曾經被掩埋,但「由於持續的撞擊和侵蝕,它才被帶到地面,然後通過火星風將其更廣泛地分布在整個星球上。

這就是一些同樣酷的地質過程如何造就了這種超酷的光學錯覺。歐洲航天局(ESA)的火星快車(Mars Express)軌道飛行器之前曾在火星上發現過引人入勝的空想性錯視(pareidolia)圖像,包括科羅廖夫火山口(Korolev crater)的50英裡寬(80.5公裡寬)「雪湖」(又稱溜冰場)和北極的巨型「肉桂麵包」。

相關焦點

  • 歐洲航天局的一顆衛星,在火星上發現一幅天使形象的畫像
    2020-12-21 16:00:55 來源: 默奇森 舉報   一顆歐洲衛星在火星的南極地區發現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逼真的天使形象
  • 歐洲航天局在火星上拍到了天使,節日氣氛濃厚,聖誕老人很喜慶
    這張照片上可以看到一個輪廓分明的天使翅膀,四周被光環包圍著。  這個喜慶場景是在火星的南極地區發現的。火星的南極通常被一層1.5千米厚的冰帽覆蓋,直徑約400千米,體積為160萬立方千米,其中12%以上是水冰。目前火星的南半球正處於夏季,圖像上可以看出冰存量處於年度最低水平。  天使和心呈現出各種不同形態。天使的手伸向左邊,這是冰變成氣體,在行星表面留下空洞和凹陷的特徵。
  • ...俄羅斯航天局|羅莎琳德·富蘭克林|歐洲航天局|探測器|火星|...
    簡介:歐洲航天局和俄羅斯航天局已將火星著陸器和火星探測器的發射推遲到2022年,因為其遇上了複雜的降落傘系統。火星探測團隊的斯基帕雷利號探測器在子午線平原上墜毀,羅莎琳德·富蘭克林將會吸取教訓。歐洲航天局和俄羅斯航天局的火星著陸器和探測器的發射推遲到2022年。
  • 歐洲航天局在火星上發現了氧氣移民外星的時代或許真的不是夢想了
    今天的發現讓我們離這個夢想又近了一步。ESA(歐洲航天局)的ExoMars微量氣體軌道飛行器在火星大氣層中檢測到發光的綠色氧氣-這是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附近看到這種排放。火星極光自2016年10月以來一直在火星上運行的ExoMars微量氣體軌道儀(TGO)首次在火星上檢測到這種綠色發光
  • 科學家發現火星曾經也有星環存在,那是一顆衛星的碎片形成的!
    雖然火星是太陽系中一顆較小的行星,但它卻擁火衛一和火衛二兩顆衛星,早在數千年前人類就已經發現了火星,但它的兩顆衛星直到19世紀末才被發現,科學家認為這兩顆衛星是從數十億年前的一場火星碰撞中產生的,而且研究發現火星在經過那場碰撞後,竟在其軌道上形成了一圈星環,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麼火衛二的軌道會是傾斜2°的原因。
  • 歐洲衛星發現火星戴了個「綠色的帽子」,專家稱這其實是個好消息
    火星是太陽系中的一顆巖質行星,古代的時候人們就發現它發出紅光,所以我國古人將其稱之為火星(多稱熒惑星,但從司馬遷《史記》中就記載其看上去「熒熒如火」,便有火星的說法了)。不過近日有外媒稱,衛星在火星上發現了綠光現象,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衛星發現紅色的火星卻發出了綠光,專家認為這說明火星上有氧氣
    ,古代的時候人們就發現它發出紅光,所以我國古人將其稱之為火星(多稱熒惑星,但從司馬遷《史記》中就記載其看上去「熒熒如火」,便有火星的說法了)。不過近日有外媒稱,衛星在火星上發現了綠光現象,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歐空局火星快車號在紅色星球南極附近發現「天使的身影」
    據外媒CNET報導,歐空局(ESA)近日查看了其火星快車號(Mars Express)探測衛星拍攝到的紅色星球景象,在地表形態中發現了一個縹緲的形狀。歐空局周四在一份聲明中說:「在這張圖片中,可以看到一個天使人物的清晰翅膀,完整的光環,從畫面的頂部掠過。」
  • 歐洲航天局:一顆小行星有概率與地球相撞
    福克斯新聞網(Fox News)報導截圖中國網10月11日訊 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Fox News)報導,目前,歐洲航天局(ESA)正在密切關注一顆名為2019 SU3的小行星,稱該小行星可能最快在70年後與地球相撞
  • 歐洲航天局專家表示火星探測計劃將是中國太空探索邁出的一大步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賈延寧):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歐洲航天局(歐空局)作為較早開展火星探測的一方,對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怎麼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駐法國記者賈延寧就此採訪了歐洲航天局歐洲航天空間操作中心行動部負責人保羅·費裡先生。
  • 火星衛星居然是人造的?歐空局:已證實火衛一為空心星體
    導言:本文是關於「火星衛星是人造的」。歐洲航天局證實了「內部空洞」的信息,在此與大家分享!
  • 歐洲航天局系外行星搜尋衛星Cheops發現最亮的「熱木星」WASP-189b
    歐洲航天局系外行星搜尋衛星Cheops發現最亮的「熱木星」WASP-189b(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歐洲航天局的新型系外行星搜尋衛星Cheops(Characterizing Exoplanet Satellite的縮寫)自12月發射以來有了第一個發現,不過這顆行星絕對不會是你想去的那種地方
  • 外媒:歐洲航天局著陸器即將首次登陸火星
    參考消息網10月16日報導 外媒稱,歐洲航天局的著陸器準備衝向火星,所有目光聚焦在紅色星球上。據英國《衛報》網站10月14日報導,這一刻終於到來了。在太陽系航行5億公裡後,一艘歐洲太空飛行器將於16日釋放一部機器人著陸器並讓它朝著火星旋轉前進,此舉將載入史冊。
  • 中國火星計劃來了!2020年左右發射第一顆火星探測衛星
    不久前,在首個「中國航天日」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透露,火星探測任務已經批准立項。據人民日報8月12日報導,我國預計在「十三五」規劃的末年,即2020年左右發射一顆火星探測衛星。中國的火星計劃終於來了!
  • 探秘火星 | 發現火星衛星的故事
    2020年,人類探測火星,太空探索的徵程又向前邁進。火星有兩個奇特的小衛星,你知道它們是怎麼被發現的嗎?本期 「探秘火星」系列科普內容,咱們跟著北京天文館李冰老師一起了解火星衛星的發現故事。霍爾發現了他們沒能成功的原因,就是沒有仔細搜索最靠近火星的地方。若存在火星衛星,一定會距離火星非常近。臨近火星大衝,霍爾就滿懷信心地開始觀測火星,但是一直到8月10日晚上,都沒發現什麼,他想:該嘗試的都嘗試了,不可能再發現什麼了,決定不再觀測。
  • |東方紅一號衛星|人造地球衛星|航天|東方紅|火星
    火星探測任務標識據介紹該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象徵「攬星九天」的任務標識展示了獨特字母「C」的形象匯聚了中國行星探測(China
  • 讓木衛二與火星合併,再給火星一顆衛星,火星也許就可以居住了
    那麼如何才能把毫無生機的火星改造成為一顆宜居行星呢?其實火星並非從一開始就如此毫無生機,人們對火星人的想像也並非完全是空穴來風,在很久很久以前,火星並不是現在這個樣子的。在遠古時期,火星很可能像地球一樣,擁有著穩定的磁場,磁場保護了火星大氣,而大氣又保護了火星上的液態水,迄今為止,火星上仍然有著液態水曾經存在過的痕跡。
  • 探秘火星|發現火星衛星的故事
    本期 「探秘火星」系列科普內容,咱們跟著北京天文館李冰老師一起了解火星衛星的發現故事。火星衛星的發現1877年9月5日發生火星大衝,當時在美國海軍天文臺的工作的霍爾早早就計劃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嘗試發現火星衛星。
  • 歐洲航天局發明神器,2025前進入太空收垃圾
    不過,很快太空垃圾就要開始被清理了,根據埃菲社8月16日的報導,歐洲航天局準備成為太空垃圾清理的先鋒,將要在2025年之前,發射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太空垃圾清潔器。這裡就要從1957年前蘇聯成功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開始說起了。從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一直到進入到21世紀,在過去的 半個多世紀時間裡,全世界各個國家一共進行了4000多次的發射任務。伴隨著發射任務的開展,人類對於太空的了解自然也越來越深入,不過同樣的,對於太空環境的汙染也越來越嚴重。
  • 美航天局發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 幫助解密太陽系最深峽谷
    2015年,組裝中的「洞察」號 美國航天局 資料圖人類先後向熒惑之星派出過20多名使者,至今仍有6顆衛星在軌工作,2輛火星車在地遊走。「鳳凰」號登陸火星概念圖。「洞察」號的設計製造套用其模板 美國航天局 資料圖「洞察」號上有兩個主要載荷。地震儀(SEIS)可以精確測量火星地震,調查火星地殼和地幔對隕石的反應,從而推測火星的內部地質結構和演化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