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歐洲航天局著陸器即將首次登陸火星

2021-01-09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0月16日報導 外媒稱,歐洲航天局的著陸器準備衝向火星,所有目光聚焦在紅色星球上。

據英國《衛報》網站10月14日報導,這一刻終於到來了。在太陽系航行5億公裡後,一艘歐洲太空飛行器將於16日釋放一部機器人著陸器並讓它朝著火星旋轉前進,此舉將載入史冊。

本次任務的指揮者預計,「斯基亞帕雷利」號著陸器將在英國時間16日下午3點42分於距火星100萬公裡處與「火星太空生物學」(ExoMars)項目的痕量氣體軌道飛行器分離。這組飛行器將於19日抵達目的地,屆時其母飛行器將旋轉進入軌道,著陸器則向火星表面飛去。

這個重600千克的著陸器以義大利天文學家喬瓦尼·斯基亞帕雷利的名字命名。它將進行持續6分鐘的激動人心的著落。當它以2.1萬公裡的時速進入火星天空時,這部圓盤形狀的探測器將承受超過1500攝氏度的高溫。一個降落傘和若干推進器將用來降低下降的速度,直到最後兩米著陸器將用腹部朝下的姿勢下降,著陸到子午線高原上——位於火星赤道附近的一大片平地。

除美國、前蘇聯以及現在的俄羅斯外,還沒有其他國家曾讓一部正常工作的著陸器登陸火星。歐洲最近的一次嘗試是在2003年,當時英國帶頭開發的「獵兔犬」2號火星探測器降落到了火星表面,但沒能與地球取得聯繫。歐洲航天局的科學家認為這次他們將做得更好。

歐洲航天局的飛行負責人米歇爾·丹尼斯說:「這次任務順利進行是十分重要的。它將是歐洲首次成功登陸火星。我們必須保持頭腦冷靜。」

ExoMars是歐洲航天局與俄羅斯聯合開展的一項計劃,它大概是科學家在火星上找到生命的最佳機會。ExoMars痕量氣體軌道飛行器將圍繞火星飛行,並探測火星大氣中的甲烷——它可能是火星表面下的微生物釋放出的廢氣。

與此同時,著陸器將檢測火星表面的環境,並為預計將於2020年發射的ExoMars火星車進行技術測試。該火星車將用一根兩米長的鑽頭從火星上採集土壤樣本,並從中尋找微生物。

但是,本次發射的著陸器必須首先成功抵達火星。「斯基亞帕雷利」號著陸器一旦與痕量氣體軌道飛行器分離,就將進入休眠狀態以節約動力。當它接近火星時,著陸器將醒來並向一小片橢圓形著陸區前進。經過平穩下降後,該著陸器將在英國時間19日下午3點48分著陸。

依靠電池操作的「斯基亞帕雷利」號預計將在火星上工作兩天左右。從著陸開始,它就將對天氣進行測量並記錄火星表面的電場。旋轉的沙塵暴能夠覆蓋整個火星表面,其製造的電場強大到足以撕裂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

在火星的高空,痕量氣體軌道飛行器必須猛踩剎車,這樣才能被火星的重力俘獲。剎車動作要求主發動機燃燒兩個多小時,但在該過程中,飛行器將飛到火星背面、與地球失去一切聯繫。丹尼斯說:「我們將無法得知它是否正確進入軌道,直到它從背面繞過來為止。」

痕量氣體軌道飛行器是一部巨大的機器,其太陽翼展開後的長度可達18米。它將花數月時間進入正確軌道,隨後才能開展真正的科學研究。等到它的傳感器在明年底能夠完全正常工作後,它將在火星大氣中探測微量氣體,包括歐洲的「火星快車」號探測器在十幾年前探測到的神秘的甲烷。火星表面似乎噴射出了甲烷。儘管這可能是巖石內部的自然反應產生的,但也可能是生命的跡象。

相關焦點

  • 中國首次登陸火星命名完成!外媒為之側目!
    中國公布了其首次登陸火星任務的名稱和標誌,以紀念其首次發射衛星50周年。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周五(4月24日)在慶祝中國的太空日時宣布,即將執行的火星機器人任務將命名為「天問一號」。「天問一號」計劃於今年7月從中國文昌發射長徵五號火箭,它將試圖在火星上空部署一個軌道飛行器,並在火星表面放置一個著陸器和探測器。「天問一號」飛船旨在研究火星大氣的組成,同時也有助於對火星上過去和現在生命的不斷探索,預計將於2021年2月抵達火星,不過探測器和探測器可能要到幾個月後才能著陸。
  • ...俄羅斯航天局|羅莎琳德·富蘭克林|歐洲航天局|探測器|火星|...
    簡介:歐洲航天局和俄羅斯航天局已將火星著陸器和火星探測器的發射推遲到2022年,因為其遇上了複雜的降落傘系統。火星探測團隊的斯基帕雷利號探測器在子午線平原上墜毀,羅莎琳德·富蘭克林將會吸取教訓。歐洲航天局和俄羅斯航天局的火星著陸器和探測器的發射推遲到2022年。
  • 【中國那些事兒】外媒:在火星上說普通話 為什麼歐洲太空人愛上了...
    中國日報網10月29日電 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學習漢語已然成為一種全球流行趨勢,這不,就連歐洲航天員都幹勁十足地學起了普通話。外媒認為,這說明探索太空的國際合作越來越需要中國力量。  7月18日,在德國科隆,德國太空人毛雷爾在歐洲航天局哥倫布實驗艙的模擬艙內展示實驗操作。
  • 各國火星著陸器匯總,成敗比如何?
    它釋放出來後的第六天,原本按部就班即將到達進入大氣層步驟時,卻忽然完全失聯,它曾因此而受到多方質疑——它根本沒登陸過火星,而是被彈出大氣層,進入環日軌道;它在降落過程中被大氣燃燒殆盡;它已抵達火星表面,卻因與火星地表堅硬物體發生撞擊而撞毀等等。但2015年1月16日,經多國研究確認,失聯了12年之久的「小獵犬」2號確實已於2003年時成功登陸在火星表面,只是因故未能完成部署開始運作。
  • 火星,你好!我國公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及標識,將首登火星
    在2020年4月24日,我們國家也公開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及標識。火星,你好,請準備好接待來自我們祖國的探測器。據新聞報導,國家航天局宣布我們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還公布了首次探索火星的標識為「攬星九天」。
  • 從「螢火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即將成行
    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是我國行星探測任務的一部分,於2016年1月11日正式立項,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在此計劃前,2011年國家航天局與歐洲、俄羅斯合作發射的首顆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原計劃是為了參與中國國家航天局、歐洲宇航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等國合作的探測火星計劃,以此計劃為藍本中方可附帶一顆小型衛星,於是加速開發出迷你探測機螢火一號,原預計於2009年順便搭載俄羅斯的聯盟號運載火箭發射,2012年10月注入火星軌道,進行環繞火星的探測任務。
  • 關於NASA火星車即將登陸火星的7件事
    火星2020恆心號火星車已開始著手研究「紅色星球」,它將幫助回答火星探索中的邏輯問題。在南加州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潔淨室中,工程師於2019年12月17日觀察到NASA2020年火星恆心漫遊者的首次駕駛測試。
  • 外媒:「洞察」號安全度過「恐怖7分鐘」 成功登陸火星
    參考消息網11月27日報導外媒稱,美國火星探測器「洞察」號於美國東部時間11月26日14時54分許(北京時間11月27日3時54分許)成功登陸火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控制室內一眾人員顯得格外興奮,更在「洞察」號的推特帳號形容探測器成功「回家」。
  • 全球熱點:「洞察」號登陸火星 首次「交心」意義深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 (全球熱點)「洞察」號登陸火星 首次「交心」意義深  新華社記者  經歷6個月航行、近5億公裡徵程,美國「洞察」號無人探測器26日成功在火星著陸並傳回首張照片。這是人類首個致力於研究火星深層結構的探測器。
  • 歐洲航天局專家表示火星探測計劃將是中國太空探索邁出的一大步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賈延寧):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歐洲航天局(歐空局)作為較早開展火星探測的一方,對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怎麼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駐法國記者賈延寧就此採訪了歐洲航天局歐洲航天空間操作中心行動部負責人保羅·費裡先生。
  • 全球首創視覺登陸,中國火星探測尋地避障技術—無視「火星詛咒」
    這個「詛咒」讓所有沒有經驗的探索者均告失敗,歐洲航天局放出的火星登陸器因為點火延遲,最終以300米/秒的速度撞擊火星,形成直徑15米的隕石坑;前蘇聯和俄羅斯19次火星探測均告失敗;日本唯一一次登陸火星失敗了,就連美國也是歷經了數次失敗才換來的成功。
  • 2020年去火星看看 中國首次公布登陸火星時間表
    【TechWeb報導】4月25日消息,中國航天日當天,中國首次對外公布登陸火星計劃的時間表,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稱,在「十三五」規劃末年,2020年左右將發射一顆火星探測衛星。
  • 這些問題可能會葬送中國首次登陸火星計劃,必須要多加注意
    而在2020年4月24日,國家航天局正式公開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計劃——天問一號。按照計劃,「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要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相關負責人2018年曾介紹,中國首次火星探測預計2020年7月實施。
  • 歐洲火星探測器將以化學家羅莎琳德·富蘭克林的名字命名
    據外媒The Verge報導,計劃於明年發射的歐洲下一代火星探測器將以著名科學家羅莎琳德·富蘭克林(Rosalind Franklin)
  • 洞察號即將登陸火星的第一句話!
    科學家將實時監測1.46億公裡外洞察號著陸火星!倒計時1天!準確地說是1天又20小時!距離洞察號登陸火星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了!來自NASA的洞察號小組將使用各種太空飛行器——甚至地球上的射電望遠鏡——監測火星著陸器的無線電信號,以查明9100萬英裡(1.46億公裡)外正在發生的事情。
  • NASA宣布著陸器洞察號的「鼴鼠」已經結束其火星之旅
    據外媒CNET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周四宣布,火星著陸器洞察號(InSight)的「鼴鼠」已經結束了其在火星上的旅程。「鼴鼠」是著陸器熱流和物理特性包(HP3)的鑽探部分,該儀器旨在深入挖掘並測量火星內部溫度。
  • 中國將於7月23日發射火星探測器,展開登陸火星探測
    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消息,近期,由該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備受全球矚目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開展。按預定計劃,發射將於7月23日左右進行,2021年2月11日抵達火星,2月21日變軌進入停泊軌道,4月擇機登陸。
  • 登陸火星 盛宴啟幕
    2016年,歐洲和俄羅斯已經合作過一次火星探測任務,雖然成功將軌道器送入環繞火星軌道,但一同奔赴火星的著陸器「斯基亞帕雷利號」卻最終墜毀。此後,雙方再次合作,由俄羅斯研製著陸器,歐洲空間局研製火星車,兩者合體前往火星。這輛採用太陽能發電的火星車,將鑽入地下兩米深處進行採樣分析。科學家相信,那裡可以屏蔽火星表面的嚴酷環境,或許還保留著遠古時代形成的微生物。
  • 熱點 印度火星探測器入軌 外媒稱"把中國甩在後面"
    參考消息網9月25日報導 外媒稱,印度首次星際飛行任務取得成功——24日早些時候把一個探測器送入火星軌道,這幫助印度加入外太空探索精英俱樂部。美聯社24日稱,發動機工作24分鐘後推動探測器進入既定軌道,這時,科學家們激動地歡呼起來。在位於班加羅爾的控制中心,與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科學家站在一起的印度總理莫迪說:「我們已突破人類進取和創新的界限。」
  • 我國火星探測將創歷史
    -2020探測器英國和歐洲航天局就沒有這麼幸運了。2003年6月2日,歐洲「火星快車」探測器升空。它是由歐洲的「火星快車」軌道器和英國的獵兔犬2號著陸器兩部分組成。2003年12月19日,著陸器與軌道器分道揚鑣,其中歐洲軌道器於2003年12月25日進入環火星軌道,然後開始探測工作,並超期服役至今。著陸器在與軌道器分離後就失去了聯繫,一直沒有音訊,使英國乃至歐洲航天界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