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歐賽斯超級引擎課堂。企業管理的終極本質是熵,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課題就關於「熵」的介紹。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熵
什麼是熵呢?可能有些人對這個字比較生僻。但是作為管理學和物理學研究者一定對這個字不陌生,其實在物理學裡面很早就有這樣一個概念。為什麼我會分享這個冷門的話題呢?這個字看似和我們的生活沒有太大的關係,其實恰恰相反,熵其實和我們平時的工作、學習、公司企業的管理都是息息相關的。
混亂程度
簡單地說熵是衡量我們這個世界中事物混亂程度的一個指標,「熵」的通俗理解就是「混亂程度」。一個系統的混亂度越高它的熵就越高。系統由有序轉變為無序的過程是熵增。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就是熵減。
企業的終極本質就是「熵」,企業的發展歷程就是一個「熵增」的過程。企業的成功是偶然的,失敗是必然的,大多數人會歸於失敗和平庸,有強大的外部力量才能對抗熵增的定律。
熱力學第二定律
熵增定律屬於熱力學的第二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一個重要推論就是:熵永遠在增加。「熵」就是用來度量」無序化」的標準。這個定律在物理學界的地位相當高。據說如果有人違背了熱力學第一定律,那還有的救。但是如果你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基本上是給你判死刑了。所以說它的地位相當高。
「熵」的概念是由德國的物理學家克勞修斯提出來的,這個概念也被現在的吳軍高度的認可。曾經有人問吳軍:「如果到了世界末日那一天,你要向宇宙外星文明發送三個公式,但是必須是能夠代表地球文明的,你會發送哪三個公式」?
吳軍說我會發送這三個公式:
第一個:1+1=2;非常簡單小朋友都知道的一個公式,但是這個公式代表了人類的一個數學文明。
第二個:E=mc;這是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直接揭示了時間空間還有能量之間的關係,代表人類文明頂級文明的公式。非常簡潔、非常的優美。
第三個:S=-∑Pln P;就是熵的公式,從這個可以看出吳軍吳博士對熵理論重視的程度。
「熵」概念同樣是被物理學的大咖薛丁格所重視,薛丁格大家肯定不陌生,尤其是對薛丁格的貓不陌生。它也是奠定了量子力學、物理學的基礎。他曾經對熵有過深度地研究和論述,他認為人活著的生命過程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因為熵增本身就是一個從有序到無序的不可逆的過程。
比如打個比方,一杯熱水在自然環境裡面還是一杯熱水,它的熵增規律是從熱水到冷水。如果房間你不去收拾,它必然的過程就是會越來越亂。還有如果你的電腦桌面和文件長期不整理的話,必然是會越來越亂的。如果你不注重健身,不去做一些有利於身體的鍛鍊,那麼你的身體狀況也必然是越來越差的。 這都是熵增定律的表現。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
生命以負熵為食。
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食。生命只有持續地做熵減,才可以維持生命。簡單來說,人的身體要新陳代謝。只有通過不斷地鍛鍊,排出身體中有毒害的元素,才能夠更好地維持健康的身體狀態。他甚至認為目前普遍的科學界、物理學界,認為熵是一個讓人絕望的物理定律。作為宇宙演化的終極規律,並且這個規律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違背的。
宇宙演化的終極規律
簡單來說從宇宙大爆炸的過程開始,如果處於一種混亂的模式程度往後延展的話,那它肯定是越來越混亂的。最終會進入無的狀態,終極混亂的狀態也就是熵的呈現。我們從自己的生活中、工作中有有過這樣的體驗,就是一切符合熵增的事情都是非常的容易和舒適的。比如說熵增,你只要是在做符合熵增的事情都會比較省事,順其自然。就會有熵增感覺。相反,如果你在做熵減的話,就會有越來越多繁瑣的事情。做事沒有條理沒有重點,工作毫無計劃等等會越來越不舒適。
熵增的條件有兩個:
封閉系統+無外力做功
產生熵增有兩個條件:一個是封閉系統,另外一個是無外力做功。所謂封閉系統,比如說人不鍛鍊、沒有及時的排除體內的毒素,沒有及時進行新陳代謝,相對來說就是處於封閉的系統,不鍛鍊就是無外力做功。這樣的話就會讓體內熵增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如果說一個企業處於封閉系統,那麼信息就會比較閉塞,閉門造車。或者是不跟外界進行信息交換,不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這都是處在封閉系統的模式下。這樣的話就可以導致系統熵增越來越嚴重。
解決方案:耗散結構
想要反熵增,首先需要了解熵增的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熵增是發生在封閉系統之內的。於是得出結論:避免熵增的有效方法就是,建立一個能和外界不斷進行能量和物質交換的、流動的開放耗散系統。
建立耗散的系統,簡單來說就像電腦要有一個散熱系統,不能一直處於高溫高速運行的狀態,這樣的話久而久之零件就會被燒壞掉。作為一個企業的耗散結構,就要建立一個跟外界進行信息交換的學習型組織,也就是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跟外界進行交流,及時地分享企業的核心成果,與外界進行信息共享,投入新的研發,進入產品的優化過程中。這樣你的企業才會持續地保持比較有優勢的競爭力。
耗散結構怎麼建立呢?
我個人的做法是要經常保持整理工作文件的習慣,及時地進行工作梳理,每周都要有明確的工作計劃,儘量避免熵增。或者是儘量多做一些熵減的動作, 不要讓自己處於封閉的狀態,及時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工作成果。建立自己的一個知識結構。比如說和別人分享一些視頻、分享一些文章,這都是屬於建立自己的耗散結構的過程。讓自己處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中,不斷地吸收新的知識,同時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這樣一個良性循環的系統就能達到耗散結構的目的。
建立一個開放系統、引入外力。外力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外來的支持,另外一個是外來的驅動力。也就是說人要有外來的支持,來驅動自己不斷地前進、不斷地學習。自己也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要做大量的努力、大量的投入。讓自己處於熵減的過程。這樣就能讓持續有效地產出有益的工作成果。
封閉的系統無法走向長遠,所以網際網路公司都具有非常開放、迭代、自我攻擊的特性。
要想生存就要逆向做功,把能量從低到高抽上來,增加勢能,這樣就發展了。歐賽斯開放、迭代、跨界的理念也是由此誕生。
本次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今天分享的「熵」這個話題看起來很難理解,其實結合我們的企業、結合我們的工作,它是一個非常接地氣的概念,而且對我們有非常有效的指導價值。歡迎持續關注歐賽斯·摯識會《超級品牌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