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的終極本質-熵 怎麼理解?|歐賽斯理念

2021-01-16 歐賽斯戰略諮詢
歐賽斯超級引擎課堂

大家好,歡迎來到歐賽斯超級引擎課堂。企業管理的終極本質是熵,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課題就關於「熵」的介紹。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什麼是熵呢?可能有些人對這個字比較生僻。但是作為管理學和物理學研究者一定對這個字不陌生,其實在物理學裡面很早就有這樣一個概念。為什麼我會分享這個冷門的話題呢?這個字看似和我們的生活沒有太大的關係,其實恰恰相反,熵其實和我們平時的工作、學習、公司企業的管理都是息息相關的。

混亂程度

簡單地說熵是衡量我們這個世界中事物混亂程度的一個指標,「熵」的通俗理解就是「混亂程度」。一個系統的混亂度越高它的熵就越高。系統由有序轉變為無序的過程是熵增。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就是熵減。

企業的終極本質就是「熵」,企業的發展歷程就是一個「熵增」的過程。企業的成功是偶然的,失敗是必然的,大多數人會歸於失敗和平庸,有強大的外部力量才能對抗熵增的定律。

熱力學第二定律

熵增定律屬於熱力學的第二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一個重要推論就是:熵永遠在增加。「熵」就是用來度量」無序化」的標準。這個定律在物理學界的地位相當高。據說如果有人違背了熱力學第一定律,那還有的救。但是如果你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基本上是給你判死刑了。所以說它的地位相當高。

「熵」的概念是由德國的物理學家克勞修斯提出來的,這個概念也被現在的吳軍高度的認可。曾經有人問吳軍:「如果到了世界末日那一天,你要向宇宙外星文明發送三個公式,但是必須是能夠代表地球文明的,你會發送哪三個公式」?

吳軍說我會發送這三個公式:

第一個:1+1=2;非常簡單小朋友都知道的一個公式,但是這個公式代表了人類的一個數學文明。

第二個:E=mc;這是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直接揭示了時間空間還有能量之間的關係,代表人類文明頂級文明的公式。非常簡潔、非常的優美。

第三個:S=-∑Pln P;就是熵的公式,從這個可以看出吳軍吳博士對熵理論重視的程度。

「熵」概念同樣是被物理學的大咖薛丁格所重視,薛丁格大家肯定不陌生,尤其是對薛丁格的貓不陌生。它也是奠定了量子力學、物理學的基礎。他曾經對熵有過深度地研究和論述,他認為人活著的生命過程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因為熵增本身就是一個從有序到無序的不可逆的過程。

比如打個比方,一杯熱水在自然環境裡面還是一杯熱水,它的熵增規律是從熱水到冷水。如果房間你不去收拾,它必然的過程就是會越來越亂。還有如果你的電腦桌面和文件長期不整理的話,必然是會越來越亂的。如果你不注重健身,不去做一些有利於身體的鍛鍊,那麼你的身體狀況也必然是越來越差的。 這都是熵增定律的表現。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

生命以負熵為食。

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食。生命只有持續地做熵減,才可以維持生命。簡單來說,人的身體要新陳代謝。只有通過不斷地鍛鍊,排出身體中有毒害的元素,才能夠更好地維持健康的身體狀態。他甚至認為目前普遍的科學界、物理學界,認為熵是一個讓人絕望的物理定律。作為宇宙演化的終極規律,並且這個規律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違背的。

宇宙演化的終極規律

簡單來說從宇宙大爆炸的過程開始,如果處於一種混亂的模式程度往後延展的話,那它肯定是越來越混亂的。最終會進入無的狀態,終極混亂的狀態也就是熵的呈現。我們從自己的生活中、工作中有有過這樣的體驗,就是一切符合熵增的事情都是非常的容易和舒適的。比如說熵增,你只要是在做符合熵增的事情都會比較省事,順其自然。就會有熵增感覺。相反,如果你在做熵減的話,就會有越來越多繁瑣的事情。做事沒有條理沒有重點,工作毫無計劃等等會越來越不舒適。

熵增的條件有兩個:

封閉系統+無外力做功

產生熵增有兩個條件:一個是封閉系統,另外一個是無外力做功。所謂封閉系統,比如說人不鍛鍊、沒有及時的排除體內的毒素,沒有及時進行新陳代謝,相對來說就是處於封閉的系統,不鍛鍊就是無外力做功。這樣的話就會讓體內熵增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如果說一個企業處於封閉系統,那麼信息就會比較閉塞,閉門造車。或者是不跟外界進行信息交換,不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這都是處在封閉系統的模式下。這樣的話就可以導致系統熵增越來越嚴重。

解決方案:耗散結構

想要反熵增,首先需要了解熵增的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熵增是發生在封閉系統之內的。於是得出結論:避免熵增的有效方法就是,建立一個能和外界不斷進行能量和物質交換的、流動的開放耗散系統。

建立耗散的系統,簡單來說就像電腦要有一個散熱系統,不能一直處於高溫高速運行的狀態,這樣的話久而久之零件就會被燒壞掉。作為一個企業的耗散結構,就要建立一個跟外界進行信息交換的學習型組織,也就是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跟外界進行交流,及時地分享企業的核心成果,與外界進行信息共享,投入新的研發,進入產品的優化過程中。這樣你的企業才會持續地保持比較有優勢的競爭力。

耗散結構怎麼建立呢?

我個人的做法是要經常保持整理工作文件的習慣,及時地進行工作梳理,每周都要有明確的工作計劃,儘量避免熵增。或者是儘量多做一些熵減的動作, 不要讓自己處於封閉的狀態,及時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工作成果。建立自己的一個知識結構。比如說和別人分享一些視頻、分享一些文章,這都是屬於建立自己的耗散結構的過程。讓自己處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中,不斷地吸收新的知識,同時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這樣一個良性循環的系統就能達到耗散結構的目的。

建立一個開放系統、引入外力。外力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外來的支持,另外一個是外來的驅動力。也就是說人要有外來的支持,來驅動自己不斷地前進、不斷地學習。自己也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要做大量的努力、大量的投入。讓自己處於熵減的過程。這樣就能讓持續有效地產出有益的工作成果。

封閉的系統無法走向長遠,所以網際網路公司都具有非常開放、迭代、自我攻擊的特性。

要想生存就要逆向做功,把能量從低到高抽上來,增加勢能,這樣就發展了。歐賽斯開放、迭代、跨界的理念也是由此誕生。

本次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今天分享的「熵」這個話題看起來很難理解,其實結合我們的企業、結合我們的工作,它是一個非常接地氣的概念,而且對我們有非常有效的指導價值。歡迎持續關注歐賽斯·摯識會《超級品牌課堂》。

相關焦點

  • 歐賽斯品牌商學院之第20講 | 品牌第五大發展方向:精神使命
    企業的使命不僅回答企業是做什麼的,更重要的是為什麼做,是企業的終極意義。崇高、明確、富有感召力的使命不僅為企業指明了方向,而且為企業的每一位成員明確了工作的真正意義,激發內心深處的動機。>如阿里巴巴的「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華為的」更美好的全連接世界「;歐賽斯為展宇光伏創作的
  • 任正非管理思想的精華竟然是:熵!
    在人性和社會(人性的群體化)的複雜性面前,經濟學在社會發展的現實面前已經落後甚至潰敗,而熵的理論透過物理學和生命活力,直指人心。任正非把物理學、人性和哲學理念直接引入企業管理中,成就了華為獨特的思想文化、價值觀和發展戰略。華為的發展不是偶然的,任正非開創性的管理思想和戰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華為之熵1. 熵為何物?
  • 熵與商
    近兩年和身邊企業家朋友聊天,大家的侃侃而談中,「熵」是一個企業家運籌帷幄的高屋建瓴,企業界喜聞樂見的好學,已經幾乎將物理學的鬼斧神工徹底搬運到了商業運營。剛流行完風口勢能第一定律,又開始風靡熵變第二定律,如果對熵的理解沒有顯得諱莫如深,就可能被貽笑在大方之家,整個創業人生就都無序了。
  • 熵!才是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秘密深度好文
    魯道夫·克勞修斯發現熱力學第二定律時,定義了熵。自然社會任何時候都是高溫自動向低溫轉移的。在一個封閉系統最終會達到熱平衡,沒有了溫差,再不能作功。這個過程叫熵增,最後狀態就是熵死,也稱熱寂。熵原本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概念,卻被任正非用於研究企業的發展之道,是貫穿任正非管理華為的思想精華。
  • 熵與負熵在企業管理中的正確認識
    諮諏善道  2019-08-12 00:00:00   專欄 熵對企業來說一個具有兩面性的東西,它生於企業的無序混亂之中,熵增讓企業更加紊亂,發展遲緩。
  • 市場的本質是對「負熵」獎勵
    第一,買股票的本質就是買企業;第二,市場非常情緒化,樂觀時給一個非常樂觀的價格,悲觀時給同一個公司非常悲觀的價格;第三,市場很無常,充滿不確定性,只有找到安全邊際才能不虧錢。企業的本質——對抗熵增那麼企業的本質是什麼?筆者認為,企業的終極宿命是熵增到死,因此反過來說,企業活下去的根本方式是做熵減。
  • 從燒腦大片《信條》到任正非管理理念:熵減,到底是什麼?
    所以,時間逆流也並非簡單的倒帶,嚴格遵循「熵減定律」,結果發生在原因之前。熵的理論其實暗含了個人成長和組織管理的科學方法。薛丁格說: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食。德魯克把熵引入管理學: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對抗熵增。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研究熵,在國內超前地將其作為企業發展之道。華為的發展不是偶然的,任正非開創性的管理思想和戰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 歐賽斯品牌商學院之第8講 | 會員體系的本質
    會員體系的本質是消費者盈餘及價格歧視會員體系本質上是一種價格歧視,要理解會員體系誕生的底層邏輯, 需要引入兩個經濟學的概念:消費者盈餘及價格歧視。會員體系是企業為了追求消費者盈餘最大化,採取的一種價格歧視策略,會員制的目的就是不斷放大「消費者盈餘」,讓消費者獲得更高的滿足感,會員體系是存量時代必然出現的一個重要商業模式,也是每一個新經濟企業家都需要高度重視、深刻理解的商業模式。
  • 晉商程田青談「熵減」:企業經營管理要警惕「熵增」現象
    企業要警惕熵增現象我們公司有很多先進的管理文化理念:「正己善為」的經營哲學讓我們找到了行事準則,「五多」(多學習、多觀察、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讓我們明白了做事的方法。由於時間關係,「五多」我就不一一展開論述了,我只講講「多學習」。學習與學習力有著本質的區別。
  • 逃離內卷:一個讓人豁然開朗的終極定律
    比如,房間不收拾就會變亂,手機會越來越卡,公司變得臃腫越官僚,員工會變得懶散摸魚、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就開始封閉……這裡面有三個條件:孤立系統、無外力做功、總混亂度(熵)。熵,可以理解為系統中的無效能量,熵增是走向混亂的過程。
  • 宇宙的終極是熵?你知道熵是什麼嗎?
    宇宙的終極是什麼?所有的能訴諸於口的存在,似乎都會走向滅亡?無論是一個人,一棵樹,一隻兔子,還是一條河,一個星球,乃至一個宇宙,它們似乎最終都會迎來自己的終焉時刻。那宇宙的終極是它嗎?死亡,亦或是終焉時刻?這兩個詞雖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對的。但是太過於概念化,太哲學了。是不會被當前統治人類思維領域的"科學"所認可的。科學是嚴謹的,而這兩個詞顯然不夠合適。那到底什麼才是宇宙的終極呢?
  • 每一個老闆都要理解的企業哲學:熵減
    任正非是第一位把熵的概念引到企業管理中並系統闡述的企業家。他在華為大學內部出版的第一本書《華為之熵光明之矢》中,作了一段「萌」序:熵減的過程是痛苦的,前途是光明的。水從青藏高原流到大海,是能量釋放的過程,一路歡歌笑語,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泛起陣陣歡樂的浪花。遇山繞過去,遇窪地填成......
  • 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模型左邊列的是遠離平衡和開放的耗散結構,是熵減的。華為這臺活力引擎的軸心就是客戶,是否為客戶創造價值是用來判斷有序無序、熵增熵減的標準和方向。我們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來理解這個模型。• 華為過去 10 年 3200 億元的研發投入正是「厚積薄發」這一理念的典型體現。
  • 我對熵原理的理解
    我對熵原理的理解 .黎荔熵,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於從熵的意義上講,這個沙堡的熵值很低。但是,維持這個沙堡形狀不變的成本很高,一個系統要實現熵減,需要額外施加外力,克服熵增之餘,再實現系統熵值的降低,這是一個逆著熵值做功的過程。
  • 熵增定律:讓無數迷途者頓悟的終極定律
    而且,從小的方面來說:它左右著國家和企業的發展規律,讓組織變得臃腫,缺乏效率和創新;它左右著個人的方方面面,讓我們安於懶散、難以堅持、難以自律……那麼這還有辦法可解嗎?從定義來說,熵增的條件有兩個:封閉系統+無外力做功。只要打破這兩個條件,我們就有可能實現熵減。聽起來好抽象,怎麼理解?
  • 「熵增」變成「熵減」,神奇的時間逆轉發生了
    當「熵增」變成「熵減」,神奇的時間逆轉發生了。作者 | 羽立如果用一句話概括正在熱映的諾蘭新片《信條》,那就是:決定人類終極命運的根本不是核戰爭,而是一場時間之戰。電影劇情引入的第一條法則是「熵減」,當「熵增」變成「熵減」,神奇的時間逆轉發生了。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也引用過熵的概念,他說: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對抗熵增。當世界沿著時間之矢的方向行進,從有序到無序的熵增不可避免。諾蘭在電影中讓主角通過「時間鉗行運動」回到過去,拯救地球於危旦。
  • 理解熵、交叉熵和交叉熵損失
    交叉熵損失是深度學習中應用最廣泛的損失函數之一,這個強大的損失函數是建立在交叉熵概念上的。當我開始使用這個損失函數時,我很難理解它背後的直覺。在google了不同材料後,我能夠得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理解,我想在這篇文章中分享它。
  • 華為:逆轉作業系統之「熵」
    在《下一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一本記錄華為發展史的官方授權著作中,供職2012實驗室技術思想研究員秘書處的丁偉為此書作序,其中就記錄了「熵」對於華為企業管理發展的影響。書中這樣寫道: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一次與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衛偉交流管理話題時,黃教授把熱力學第二定律發給了他。
  • 熵的本質與宇宙生命創造演化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高級經濟師、工程師李玉山所作的《熵的本質與宇宙生命創造演化》的報告引起學術界關注。李玉山希望他20多年前的研究成果能夠早日得到承認,也非常希望通過學術爭論得到專家學者的指正。現刊登李玉山《熵的本質與宇宙生命演化》一文的基本觀點,以期引發討論。
  • 做好營銷的終極武器,在於洞視本質的能力
    編輯導語:怎麼才能做好營銷呢?這是很多營銷新人甚至是在市場呆了幾年的人都在思考的問題。對於一名好的營銷人來說,最本質的能力就是發現問題、定義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是做好營銷的終極武器。營銷中的策略、戰略、戰術,來源於軍事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