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4月17日電(記者帥才 姚羽)17日,一場特殊的手術在湖南省兒童醫院進行。1歲多的寶寶晨晨(化名)患有狹顱症,他將接受顱骨重建手術。新華社記者陪伴晨晨完成了這場手術。
1歲多的寶寶晨晨(化名)患有狹顱症,他將接受顱骨重建手術。新華社記者帥才攝
據湖南省兒童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吳水華介紹,狹顱症是一種顱骨先天發育障礙性疾病, 因其顱骨不能隨生長發育而長大導致顱骨變形和腦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患兒出生時或出生後2個多月即出現某條顱縫或多條顱縫的早閉,伴發或繼發慢性顱內壓增高、頭顱外形異常、眼眶等部位發育異常。
湖南省兒童醫院神經外科醫生範雙石說,手術是治療狹顱症的唯一途徑,其主要目的是擴充顱腔容積,解除早閉以及定容顱腔顱骨對大腦發育的阻礙。嬰幼兒大腦發育迅速,2歲已達到成人的70%-80%,因此2歲之前手術最為合適。
通過3D列印技術,醫生重建了晨晨的顱骨模型進行手術方案演示。新華社記者帥才攝
術前,通過3D列印技術,醫生重建了晨晨的顱骨模型進行手術方案演示。吳水華說,通過三維CT檢查,醫生看到了患兒顱骨的具體情況,並通過3D列印技術,一比一立體重建了晨晨的顱骨模型,湖南省兒童醫院神經外科手術團隊在模型上進行手術方案討論和演示,最終確定了安全有效的手術方案。
「手術時長約為4小時。術中擬切除晨晨24塊骨條,形成9塊浮遊骨瓣,以此擴大顱腔容積,為孩子腦組織今後的生長留足空間。」吳水華介紹。
據介紹,手術的難點是顱骨重塑創面大,如何避免在術中出現出血過量的情況。「我們做好了輸血準備,手術區域有一部分是血管豐富的位置,醫生需要非常小心。」吳水華說。
晨晨被送到手術室,接受麻醉。新華社記者帥才攝
「通過顱骨重塑手術,晨晨將擁有和正常小朋友一樣的腦容量,他的運動和語言等功能也將不再受到影響。我們已經進行了35例類似的手術,大部分患兒愈後都很好。」吳水華說。
最終經過4個多小時的手術,手術團隊成功完成晨晨顱骨重塑手術,擴大顱腔容積。晨晨術中出血量約200毫升,目前孩子生命體徵平穩。
「術後要注意觀察晨晨頭部創面的滲血情況,密切監護孩子的各項生命體徵,術後一周內重點預防創面的感染。預計術後7到10天可出院。晨晨可以申請愛心救助基金,最高可獲得三萬元人民幣左右的救助。」範雙石醫生說。
記者了解到,像晨晨這樣的患兒可以獲得公益救助項目的支持。國家衛生部門和中國出生缺陷幹預救助基金會共同發起了大型公益救助項目——國家出生缺陷幹預救助項目,項目涵蓋先天性結構畸形多個救助病種,符合條件的貧困家庭都可申請救助。
範雙石醫生對晨晨頭顱手術區域進行標記,吳水華醫生和手術團隊在尋找晨晨手術最合適的體位。新華社記者帥才攝
「孩子出院後,我們還會進行隨訪。孩子重獲健康,我們才感到所有付出沒有白費!」結束手術後的下午三點鐘,吳水華醫生、範雙石醫生和麻醉醫師朱詩莉終於可以吃口「午飯」了。
「現代醫學正朝著精準醫學的方向邁進,3D列印技術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神經外科、骨科等學科中,給患者帶來了便利。」吳水華欣慰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