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這裡是靚仔講知識,關注我,每天都會用心給大家分享有趣事件,感謝您的收看!
光學顯微鏡能使科學家看見像活細胞這樣的微小物體。但是,可見光顯微鏡無法分辨電子如何分布到固體中的原子之間。如今,羅斯託克大學極端光子實驗室和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的 Eleftherios Goulielmakis教授,以及中國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同事,開發了一種新的叫做 Piccope的光學顯微鏡,克服了這一限性,並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研究結果。
研究人員利用強雷射閃光燈照射晶體材料薄膜,這些雷射脈衝將晶體電子激發到快速擺動中,當電子從周圍電子反彈時,它們會在光譜的極紫外部分發出輻射。為了分析這種輻射的性質,研究人員合成了一些圖像,展示了電子云如何分布於固體格子中的原子,其解析度為幾十皮米,十億分之一毫米。這為一類新的、基於雷射的顯微鏡鋪平了道路。
這款顯微鏡能讓物理學家、化學家和材料科學家以前所未有的解析度,深入觀察微觀世界的細節,理解和控制材料的化學和電子特性。數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用雷射研究微世界的內部運作。這種雷射閃光,現在可以追蹤固體內部超快的顯微過程。儘管如此,電子仍無法在空間分解,也就是無法看到電子如何佔據晶體中原子間的微小空間,也無法看到電子如何形成化學鍵將原子聯繫起來。
阿爾貝極限
恩斯特·阿貝(Ernst Abbe)在一百多年前就發現了這一點。最大可見光能分辨的物體的尺寸與其波長相稱,波長約為數百納米,即阿貝極限。但是為了觀察電子,顯微鏡必須把它的放大率提高數千倍。為克服這一局限,研究者們研製了一種顯微鏡,這種顯微鏡能夠利用強雷射脈衝工作,並給儀器起了一個綽號叫「光皮鏡」,這種強雷射脈衝能使晶體材料內部的電子產生作用,從而成為晶體周圍空間的攝影師。
如果雷射脈衝穿透晶體內部,就能抓住一個電子,使其快速旋轉。隨著電子的運動,它能感覺到周圍的空間,就像人們在汽車上感受到顛簸的路面。如果由雷射驅動的電子穿過由其他電子或原子引起的凸起,它就會減速,並發出比雷射更高頻率的輻射。Hee-yongKim是極限光子實驗室的研究員,他說:通過記錄和分析這種輻射的性質,可以推斷出這些微小凸起的形狀,從而繪製出晶體中電子密度高低的圖像。
雷射器畢氏顯微鏡既有窺視大多數物質(例如 X射線)的能力,也有探測價電子的能力,而價電子可以掃描隧道顯微鏡,但只能掃描表面。理論固態物理學家孟勝(音譯),來自北京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小組的一名理論固態物理學家,他說:如果有一臺能夠檢測價電子密度的顯微鏡,我們也許很快就能對計算固態物理工具的性能進行基準測試,從而優化現代最先進的模型,從而更精確地預測材料的特性。
雷射微電子顯微鏡帶來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方面,現在,研究者們正在進一步發展這項技術,以計劃探測三維電子,並利用包括二維和拓撲材料在內的多種材料,進一步對這種方法進行基準測試。因為雷射微影技術可以很容易地與時間分辨雷射技術結合在一起,所以可能很快就會有可能記錄材料中電子的真實影像,這也是超快科學和物質顯微鏡中長期尋求的目標。
今天的「靚仔講知識」就到這裡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有趣事件,關注我,讓大家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味,你的點讚、分享、收藏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