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在生活中
可以說是很常見了
平時不小心咬破一個小傷口
都可能會贈你一個潰瘍
口腔潰瘍不是什麼大病
不少人也不太放在心上
然而沒想到這樣一個小小的潰瘍
卻讓72歲的郭伯患上了舌癌!
口腔潰瘍經久未愈
一查竟患上舌癌!
家住惠州的郭伯今年72歲,兩年前發現舌頭潰瘍,長期中藥調理無任何好轉。無奈去當地醫院就診,沒想到取活檢化驗提示「舌鱗狀細胞癌」,半邊舌頭上長了腫瘤,疼痛讓郭伯難以進食,身體日漸消瘦。
本來首選治療方案是手術切除,但由於郭伯17年前發現「腹主動脈夾層」,當地基層醫院醫生獲悉該病情後不敢冒險為郭伯手術,郭伯只能選擇放療作為保守治療。
放療後,郭伯舌癌的病情得到了暫時控制。但兩年時間過去了,腫瘤細胞「死灰復燃」,近幾個月腫瘤增大明顯,加上新冠疫情期間郭伯沒有到醫院就診,整個舌頭長滿了腫瘤。
▲圖為郭伯舌癌手術術前
郭伯女兒看到父親在腫瘤的折磨下,常常因為疼痛無法進食,身體日漸消瘦,決定帶郭伯來廣州求醫。為此郭伯家人陪同他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就診。
患舌癌腹部又埋「炸彈」
治療陷入「死胡同」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專科主任潘朝斌教授接診了郭伯,由於郭伯自身有「腹主動脈夾層」,若手術切除腫瘤,可能出現夾層破裂大出血的風險。
腹主動脈夾層
腹主動脈夾層是指由於動脈硬化或其他原因,導致動脈壁結構改變,長期高血壓衝擊下,腹主動脈內膜與中膜之間形成夾層血腫,會導致腹主動脈供血的臟器出現問題。
「腹主動脈夾層就像埋在患者腹部的『不定時炸彈』。如果夾層出現破裂,可能導致患者突然死亡。」
另一方面,進展迅速的舌癌也威脅著郭伯的生命。潘朝斌教授介紹,舌癌是發生於舌部的惡性腫瘤。舌癌初期一般無明顯症狀,之後逐漸出現疼痛、口臭、言語及吞咽功能障礙,晚期舌癌患者往往因為無法進食,得不到及時救治,腫瘤侵犯周圍重要血管造成大出血而死亡。
「如果郭伯不接受手術,可能會因為晚期舌癌侵犯致命動脈大出血而死亡。如果接受手術,有可能因為夾層破裂大出血下不了手術臺。」潘朝斌教授說道。
醫生突破「手術禁區」
為挽救患者放手一搏
動脈夾層患者合併舌癌是「手術禁區」,這種情況死亡率非常高,潘教授非常清楚這一點,但他更加理解郭伯及家屬迫切需要治療的決心。
與郭伯及其家屬充分溝通後,潘朝斌教授團隊與心胸外科、內科、ICU、麻醉科等進行多學科綜合會診,制定詳細周全的手術方案,為挽救郭伯的生命放手一搏。
在麻醉科劉付寧主治醫師的大力支持下,術中得以良好控制血壓心率,郭伯順利地接受了舌癌根治術,潘朝斌教授團隊為他切掉了整個舌頭及其腫瘤。為防止血壓過高導致夾層破裂大出血,專家團隊使用鎮痛藥物,在術中、術後都注意為郭伯穩定血壓及心率,讓他安全渡過「險關」。
▼舌癌手術術後
但由於郭伯之前接受過放療,頸部的血管質量並不好,吻合血管難度較大。在血管質量不理想的情況下,潘朝斌教授團隊克服困難,製備了股前外側瓣,並成功地接通了頸部的血管,同時修復了全舌的缺損。整個手術歷時5小時,整個團隊的努力得到了回報。郭伯術後一周順利康復出院,他和家屬都感到無比感激,並為醫護團隊送上錦旗。
舌癌是怎麼引起的?
潘朝斌教授介紹,舌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可能和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長期嗜好煙、酒,長期異物刺激,以及口腔衛生不良、黏膜白斑病變、生物致癌因素、長期咀嚼檳榔、遺傳等,建議廣大市民朋友注意口腔衛生,如出現口腔潰瘍經久不愈,務必要及時就醫。
舌癌重在早預防和早發現
1
保持口腔衛生,不嚼檳榔,戒菸戒酒,早晚科學刷牙,平衡營養,鍛鍊身心。
2
及時處理口腔內牙齒殘冠、殘根,磨改銳利的非功能牙尖和邊緣嵴,防止損傷舌側邊緣。
3
關注自己口腔內黏膜的病變,如發現兩周以上不癒合的口腔潰瘍、白色斑塊、紅色斑塊、糜爛、增生、瘤樣病變等,要及時就診。
來源:廣州衛健委、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