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漫評 | 以文化養老映出最美「夕陽紅」

2021-01-08 環球網

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提升,關係著養老服務治理實踐的成效。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條件不斷改善,老年群體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加,「文化養老」已然成為一種發展趨勢。文化養老作為一種能夠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代人文關懷的養老方式,也是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滿足老年群體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各地不斷開創發展「文化養老」新模式,豐富老年群體精神文化生活,充實老年群體閒暇時間,切實增強老年群體幸福感與獲得感,讓老年群體過上有尊嚴、高質量的晚年生活,這對於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現實問題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養老的出現,一方面豐富了老年人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我們的社會在不斷進步,人民的生活質量在不斷提升,老人們已從要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走向了更高精神層次的追求。因此,我們要繼續深入推行文化養老,將文化養老同鄉村振興戰略、社區文化建設等有機結合,培育文化養老新載體,最大限度滿足文化養老需求,推動文化養老由「送文化」向「種文化」轉變,充分調動老年群體參與文化活動的主動性與創造性,以文化養老映出最美「夕陽紅」。

(文字/趙赫 漫畫/趙赫)

相關焦點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文化認同:增強國家凝聚力的重要舉措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作者:衛靈 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文化認同是一種身份的構建和歸屬,反映了一種共同體意識,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也是一個民族國家富有凝聚力的保障。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新時代文化自信的噴湧勃發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作者:何洪兵 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不僅僅是一個理論論斷,而且是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切實的感受。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一個「強起來」概括了今天中國社會發展的整體風貌:社會生產顯著提升,生產能力的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更加發展,更加自信。社會生產生活這些「質」的提升必然從整體上決定人民群眾的文化需要。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華本位文化的重建與認同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作者:彭 林 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導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最優秀的文明之一。德國哲學家雅斯貝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將人類歷史劃分為史前、古代文明、軸心時代和科技時代等四大階段,其中只有中華文明完整地跨越了四個階段。作為人類軸心時代的幾大原生文明之一,中華文明為人類作出了傑出貢獻。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片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文化根源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其實就是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在全球治理中的拓展與應用,這也是中國領導人基於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入思考,為尋求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新內涵給出的「中國答案」。  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指導下,我國在處理國與國之間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等發展關係上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認可:例如,「一帶一路」建設、抗擊伊波拉病毒、抗擊新冠疫情的國際支援、國際維和活動的廣泛參與等。  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有其深厚的文化根源,這種理念根植於歷經滄桑的中華文明,歷久彌新。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新技術創新國家治理的文化建設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作者:楊燦明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長、收入分配與現代財政學科創新引智基地主任新技術變革引發國家治理模式的變革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技術變革都伴隨著國家治理模式的根本性改變。火種和耒耜的出現提高了農業產出,進而淘汰了原始部落;青銅器的出現使遠徵成為可能,國家的疆土開始外拓;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蒸汽機讓工廠替代了手工作坊,讓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短短幾十年就讓中國這個當時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從「天朝上國」的自我陶醉中跌下神壇,傳統小農經濟被徹底打敗;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電力技術推動了電燈、電話、電力機車、電視、電影的發明,令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發生了深刻變革,國家間的聯繫和競爭也拓展到了新的深度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紅船精神與建黨精神的內在邏輯關聯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作者:高福進 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及其內蘊的建黨精神是我國紅船精神的源頭活水以及樹之本根
  • 【解碼「中國之治」】道德之維:我國國家制度體系彰顯優秀傳統文化...
    【解碼「中國之治」】道德之維:我國國家制度體系彰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 2020-09-29 15:56:00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整版刊文解碼顯著優勢:夯實「中國之治」文化根基
    來源:海外網解碼·顯著優勢編者的話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系統概括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堅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的顯著優勢」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如何充分發揮這一顯著優勢,夯實「中國之治」的文化根基?如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如何不斷增進人民文化福祉?
  • 何為孝文化?品鑑先秦時期在孝文化薰陶下的養老政策
    孝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對家庭的忠誠、對父母的孝敬與對長輩的尊敬是結合在一起的,因此,孝文化並不只是單單對父母孝敬,孝文化的內涵其實是相當大的。作為個人,我們要孝敬父母,而作為社會中的成員或者是國家的一個成員,我們則需要對社會中的老人有足夠的尊重。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從中國傳統治國理政思想深刻認識新型舉國...
    新型舉國體制根植於中國的歷史傳統和黨的偉大曆程新型舉國體制適應中國歷史傳統和現實國情,是符合現代國家治理模式的創造性成果。首先,新型舉國體制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傳統治國理政思想和實踐的有益因素。中華文明的重要特質是數千年大一統的延續性,即大國政治、大國規模的統一性為文明之常態。
  • 釋放「中國之治」的文化能量
    崔桂田:中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前無古人的事業,只能基於自己的歷史文化傳統、以馬克思主義為世界觀和方法論、以人類政治文明發展成果為借鑑,走出一條創新發展之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國家治理的智慧之源,要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時代要求和價值導向,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片 | 堅定文化自信 推動電影大國邁向...
    五中全會的《建議》把「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包含在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之內。   對此,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胡智鋒表示,高校在建設文化強國中應該積極作為,像北京電影學院有非常明確的使命,就是為中國培育最高端的電影人才。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紅船精神與建黨精神的內在邏輯關聯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作者:高福進 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及其內蘊的建黨精神是我國紅船精神的源頭活水以及樹之本根。紅船精神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過程中始終存續並不斷得以弘揚。通過歷史地考證和邏輯地分析,釐清建黨精神與紅船精神之間的關聯,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
  • 人民論壇漫評 | 中國經濟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漫話中國經濟 系列網評之四十一  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一年新年賀詞中指出,「我國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正增長,預計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邁上百萬億元新臺階。」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環境帶來的嚴峻風險挑戰仍然存在,「轉正」之後,中國經濟還需繼續走好「轉型」「轉強」之路,不斷增強韌性和活力,以自身經濟發展的穩定性抵禦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紅船精神與建黨精神的內在邏輯關聯_國內...
    就中國革命史而言,紅色象徵著共產主義的、與中國共產黨和革命有關的內容和形式。紅色代表了革命、象徵了變革,是中國共產黨最鮮明的底蘊和顏色。所以,紅色文化可以簡述為:在中國共產黨不斷探索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歷程中逐步形成、積累、發展起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文化。紅船精神是構成紅色文化的基礎,紅色文化的形成、發展、壯大離不開紅船精神的延續、滋養。
  • 「五水共治」的文化意義
    人水和諧是科學發展觀在治水領域的具體要求;人水和諧是「五水共治」成效的綜合體現;人水和諧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美麗浙江」建設中的生產集約高效、生活宜居適度、生態山清水秀的目標。  ——「五水共治」為弘揚水文化創造了新的機遇。水,乃生命之源,人類之先物。而行水之道、蓄水之窪、識水之學、用水之義、管水之理,則不可不謀,謀輒福,不謀輒禍,天之理也。
  • 深衣:中國禮服之代表,其典型的形制特色,是對禮制、文化的體現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中國的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服飾文化也是中國禮儀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深衣"作為中國最早的服飾之一,有其獨特的形制特點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其中,"續衽鉤邊"、"上下連屬"、"被體深邃"等都是它的典型形制特點,而這些特點則很好的體現了"深衣"背後的文化內涵,還包含了古代中國的"天地崇拜"及"帝王崇拜"。"
  • 銅仁獲評「中國最美生態康養旅遊名城」
    厲害啦銅仁再獲靚麗新名片讚一個12月27日由中國網舉辦的「新時代·中國最美小鎮」頒獎盛典在廣東省佛山市舉行銅仁市被評為「中國最美生態康養旅遊名城」近年來,銅仁市堅守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著力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奮力創建新時代綠色發展先行示範區,在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堅持把大旅遊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全力打造文化旅遊勝地,把發展康養產業作為保護生態的最佳之選,大力發展以康養為主的文化旅遊業和大健康醫藥產業,規劃建設以梵淨山區域為重點的大健康養生產業園區。
  • 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離不開聖經文化的滲入
    糧荒之時,埃及人以手頭的金銀,取得糧食;糧食吃完了,再用牲畜、耕地換糧食,等於將牲畜、耕地收歸國有;之後糧食又吃完了,只好為埃及法老打工。 恍如今天的中國。經濟遭遇荒年,經濟呈L形走向,有人估計七至十年。同樣,上帝安排的「約瑟」也在施行國有民營混合化的過程。這糧食主要是精神食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道德經為基礎、以聖經為內核的天道文化。
  • 興安盟舉辦五角楓旅遊文化藝術節 漫山紅楓吸引各地遊客
    興安盟舉辦五角楓旅遊文化藝術節 漫山紅楓吸引各地遊客 2019-10-08 20:39:0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