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部分省市人均居民生活用電量,可反映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水平

2021-01-14 Data居士

人均居民生活用電在國際上也是一項民生和經濟水平的評估指標之一,因為這個反應了居民家庭的電氣化程度。只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的各類家電普及率才越高,生活用電逐步提高。

比如在世界範圍內,像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的人均生活用電量都在4000千萬時以上;日本、法國、義大利等發達國家超過1000千萬時;第三等級人均生活用電在400~1000千瓦時之間,主要是中國、南非等新興市場國家;低於400千萬時的就是欠發達國家,比如印度等。

我們來看看2019年我國人均居民生活用電和各省市各多少。

我國在這近十年間隨著經濟發展,人均居民生活用電也有著長足的提高,在2011年全國平均水平是461千萬時,到2019年提高到了732千萬時,進步還是比較快的。

各省區的排序大致上是與經濟發展程度一致,經濟越是發達的地區人均生活用電也就越高。比如像北京和上海市在2019年都已經超過1000千瓦時,達到了世界發達經濟體的的起始水平。

但像西北地區、中西部地區都相對偏低了,不少省區的人均用電量還不及北京上海的半數。

像浙江、福建、江蘇、廣東等經濟較發達省區的人均居民用電量都超過900千瓦時。數據顯示福建和浙江都超過了上海,這是因為兩省的個私經濟發達、福建大部和金華溫州等地的家庭作坊較多,一般都是使用民用電。

而且像這四省又是民間商業比較發達的,網店密度高,大多也是在居民樓或鄉鎮的民房辦公,使用民用電,所以有拉高用電量。

省份的人均用電是不可能高於北京上海的,這個必須要用清醒認識!

所以浙江、福建、江蘇、廣東四省的實際人均居民生活用電量應該是在900千瓦時左右,但還是要遠高於全國大部分省區。從數據看我國大部分省區都還是在500-700千萬時用電量之間,還是屬於偏低水平的。

而且因為我國幅員遼闊,有好幾個氣候帶,所以也會部分影響居民用電量。比如廣義上的華南地區,包括雲南和福建的部分地區,都屬於熱帶,氣候炎熱,在用電用水上會高於其他地區。

而我國的北方地區因為炎熱氣候較短,冬季也有供暖,所以用電上相對會較少,尤其是東北地區。

所以還需要客觀理性看待,各個氣候帶對於用電量的影響。所以下面數據是按照我國各省區大致的氣候條件分類。當然也有部分省市是跨區域的,只能是大致分列。

所以像廣西雖然人均生活用電量高於700千萬時,但實際上人民生活水平還不一定有遼寧高,雖然遼寧用電量只有651千瓦時。

個人認為,長江流域地區人均居民用電量低於650千瓦時、華南區域低於750千瓦時、北方地區低於600千瓦時的省市,算國內經濟發展水平、人民生活質量還是偏落後區域吧,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天津有可能是人口上報偏多吧,因為才只有715千萬時的人均居民用電量,這個和天津的經濟水平不相符呀。按理說天津的發展程度、人民生活水平應該和江浙起碼是差不多的才對。

具體數據請看下表:

歡迎關注,精彩數據每日放送!

相關焦點

  • 觀察丨全社會用電增長反映我國經濟高質量
    用電增長反映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進展單葆國 張莉莉  譚顯東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8年,我國經濟增速有所下降,但經濟運行總體呈現「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特徵。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同時,全社會用電量實現了超預期快速增長。用電量是國民經濟運行的晴雨表,用電量的快速增長一方面反映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了積極進展。
  • 廣州居民生活水平已處於「富裕等級」
    以人均GDP計算,廣州邁入「高收入城市」行列;以預期壽命、學歷水平以及收入水平來看,參照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看,廣州已經進入高水平人類發展階段;以生存型消費及發展型消費所佔比例看,廣州居民生活水平處於富裕階段並邁向富裕階段。10月16日,由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廣州藍皮書:廣州社會發展報告(2018)》」發布會在廣州舉行。
  • 土耳其、墨西哥國家人均GDP一萬多美元,人民實際生活水平不好?
    不要過於迷信人均GDP。  GDP有關係,但不是線性關係,舉個慄子,伊拉克經過多年的戰火,在2015年GDP達到2300億美元,人均GDP超過中國,然而他們的生活質量怎麼樣?不用多說了吧(其所謂的人均GDP高,是因為其社會已經沒什麼物質條件了,需要大量建設)如果但就生活質量而言, GDP只是增量,產量,而不是存量(也就是我們既有的生活水平)。
  • 專家解讀2035年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全會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其中提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作出這一重要表述的意義是什麼?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稱,這意味著在未來15年內,我國的人均GDP要上升到約相當於最發達國家人均GDP50%左右的位置。如何實現這一重大發展目標?
  • 2019新加坡工作生活水平怎麼樣?經濟發展人均GDP世界排名多少?
    那麼,2019新加坡的工作生活水平怎麼樣?經濟發展人均GDP世界排名有多少?在大多數人眼裡,新加坡是個地道的彈丸小國。不過小雖小,它在其他方面的軟實力卻十分驚人。截止2019年年初的統計,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2018年的中國大陸人均GDP僅為9608美元,全世界排名68位,低於世界平均值的11308美元。2018年年底新加坡人均GDP為64,041,世界排名第7位,差距達到六倍以上。事實上,新加坡雖然是個小國,但是政治能量和軍事力量並不弱。
  • 用電量持續攀升 折射經濟新動能
    2020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勾勒出了一條總體上揚的曲線,從側面印證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疫情期間「宅」在家的日子,百姓生活用電量實現較快增長,一季度增速為3.5%。1月至10月,城鄉居民生活用電持續較快增長,用電量同比增長5.9%,增速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 科學認識我國二〇三五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發展目標
    表明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1987年召開的黨的十三大提出的我國經濟發展三步走戰略,其中第三步目標是到21世紀中葉——即2050年前後——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2017年召開的黨的十九大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 火電行業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分析
    近年來,我國高效、清潔、低碳火電技術不斷創新,相關技術研究和實際運用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優化我國火電結構和技術升級作出了貢獻。整體來看,火電在當前和今後仍然具有許多獨特的優勢,這些都是其他非化石能源在相當長時期內無法替代的,面對如今日益嚴格的綠色發展要求,火力發電行業必須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提升綠色管理水平,增強行業綠色競爭力。
  • 2016.10:我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研究(王倩等)
    本文藉助ELES模型測算出我國農村低保標準的三個層次理論值,通過比較分析,得出我國現行的農村低保水平偏低,現行低保標準明顯不能滿足貧困人群的基本需求,而ELES模型測算的基本型保障標準卻可以滿足「保基本」的原則。基於這一結論,本文從政府角度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以確保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合理制定,實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 首季電力彈性係數超1 電氣化水平提高
    另一方面,這卻不能說明我國經濟增長的總體能耗績效轉差。事實上,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3.2%。細緻觀察分析就會發現,我國國民經濟延續了穩中向好發展態勢,轉型升級穩步推進,質量效益不斷提升,經濟運行開局良好。同時,反映居民生活質量水平的重要指標——我國電氣化水平持續提高。
  •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鬚注意「非人均」因素
    在本次公布的數據中,31個省(直轄市)中共有24個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1萬元,最高的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612元,最低的西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916元。在整體方面,2018年上半年,全國居民可支配收入14063元,同比增長8.7%,即使扣去價格因素的影響,也有6.6%的增幅。
  • 2019年中國垃圾處置費收費政策、人均年垃圾處置費及居民生活垃圾...
    產生者付費,垃圾收費入固廢法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嘗試對垃圾處置實行服務收費,2002年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等四部委聯合下發了文件,要求所有產生生活垃圾的機關事業單位和居民個人均應按規定繳納生活垃圾處理費;隨後各地方陸續頒布了一些與垃圾收費相關的地方性法規。
  • 統計局:1978年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變化
    35年來,面對國內外環境的複雜變化和重大風險挑戰,黨中央、國務院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勇氣,攻堅克難,銳意推進改革,堅持不懈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煥發蓬勃生機和活力,我國經濟發展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一、經濟發展大跨越,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實現了由弱到強的歷史性巨變。
  • 中國城鄉居民健康水平提高 人均期望壽命達73歲
    目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覆蓋農村地區,參保人數達8.35億,參保率達95%,報銷最高限額達到當地農民人均年純收入的6倍。  「十一五」期間,我國城鄉居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3歲,孕產婦死亡率從2005年的47.7/10萬下降到2009年的31.9/10萬,嬰兒死亡率從2005年的19%。下降到2009年的13.8%。
  • 35年時間,我國人均收入提升了22倍!你感覺到變化了嗎?
    我親眼目睹了這個過程,看到人們的收入在增加,房價、房價在成倍增長,有人說收入增加了,人民的生活質量在提高。」部分人表示該數據不可靠,收入增長的同時,物價、房價增長的倍數更多,也有人表示收入增長意味著我國人民的生活質量、品質都在提高。
  • 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建議》明確提出: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新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
  • 2019中國發展指數:四大指標持續向好
    中國人民大學於2006年由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發布了中國發展指數,我們集合了多領域的專家,也獲得了國家統計局的大力支持,為合理度量我國綜合發展水平提供了科學的依據。」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副主任彭非介紹了「中國發展指數」的由來,「中國發展指數由健康、教育、生活水平和社會環境四個分指數、15個指標構成,分析中國發展現狀,避免以片面的經濟增長代替社會發展的錯誤理念。
  • 經濟發展特徵、住房不平等與生活機會
    雷克斯和摩爾依據住房產權獲得途徑將居民分為不同群體,提出了「住房階級」的概念(Rex & Moore,1967),但也招致了激烈的批評。批評者聚焦於住房所代表的生活機會獨立性問題,尖銳地指出:「住房是個體成就的反映,而不是階級狀況的構成元素;住房作為一種消費,是個體所獲得生活機會的指數(結果)而非原因」(Haddon,1970)。
  • 2020年居民收入翻番目標已完成6成 基尼係數小幅反彈
    一季度全國居民收入實際增長7.0%,而當期GDP同比增速為6.9%。  從近年總體情況看,我國居民收入增速多數跑贏了GDP增速,這也意味著經濟發展給居民帶來了更多實惠。國家統計局稱,近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7.4%,快於同期GDP年均增速0.2個百分點,更快於同期人均GDP年均增速0.8個百分點。
  • 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意味著什麼?
    對此,在新京智庫與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聯合舉辦的研討會上,專家們對此進行了解讀。與會專家認為,實現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目標,仍要以經濟增長為基礎,同時中等收入群體擴大有利於我國消費水平的提高,對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