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居民生活用電在國際上也是一項民生和經濟水平的評估指標之一,因為這個反應了居民家庭的電氣化程度。只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的各類家電普及率才越高,生活用電逐步提高。
比如在世界範圍內,像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的人均生活用電量都在4000千萬時以上;日本、法國、義大利等發達國家超過1000千萬時;第三等級人均生活用電在400~1000千瓦時之間,主要是中國、南非等新興市場國家;低於400千萬時的就是欠發達國家,比如印度等。
我們來看看2019年我國人均居民生活用電和各省市各多少。
我國在這近十年間隨著經濟發展,人均居民生活用電也有著長足的提高,在2011年全國平均水平是461千萬時,到2019年提高到了732千萬時,進步還是比較快的。
各省區的排序大致上是與經濟發展程度一致,經濟越是發達的地區人均生活用電也就越高。比如像北京和上海市在2019年都已經超過1000千瓦時,達到了世界發達經濟體的的起始水平。
但像西北地區、中西部地區都相對偏低了,不少省區的人均用電量還不及北京上海的半數。
像浙江、福建、江蘇、廣東等經濟較發達省區的人均居民用電量都超過900千瓦時。數據顯示福建和浙江都超過了上海,這是因為兩省的個私經濟發達、福建大部和金華溫州等地的家庭作坊較多,一般都是使用民用電。
而且像這四省又是民間商業比較發達的,網店密度高,大多也是在居民樓或鄉鎮的民房辦公,使用民用電,所以有拉高用電量。
省份的人均用電是不可能高於北京上海的,這個必須要用清醒認識!
所以浙江、福建、江蘇、廣東四省的實際人均居民生活用電量應該是在900千瓦時左右,但還是要遠高於全國大部分省區。從數據看我國大部分省區都還是在500-700千萬時用電量之間,還是屬於偏低水平的。
而且因為我國幅員遼闊,有好幾個氣候帶,所以也會部分影響居民用電量。比如廣義上的華南地區,包括雲南和福建的部分地區,都屬於熱帶,氣候炎熱,在用電用水上會高於其他地區。
而我國的北方地區因為炎熱氣候較短,冬季也有供暖,所以用電上相對會較少,尤其是東北地區。
所以還需要客觀理性看待,各個氣候帶對於用電量的影響。所以下面數據是按照我國各省區大致的氣候條件分類。當然也有部分省市是跨區域的,只能是大致分列。
所以像廣西雖然人均生活用電量高於700千萬時,但實際上人民生活水平還不一定有遼寧高,雖然遼寧用電量只有651千瓦時。
個人認為,長江流域地區人均居民用電量低於650千瓦時、華南區域低於750千瓦時、北方地區低於600千瓦時的省市,算國內經濟發展水平、人民生活質量還是偏落後區域吧,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天津有可能是人口上報偏多吧,因為才只有715千萬時的人均居民用電量,這個和天津的經濟水平不相符呀。按理說天津的發展程度、人民生活水平應該和江浙起碼是差不多的才對。
具體數據請看下表:
歡迎關注,精彩數據每日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