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7年11月26日電 /美通社/ -- 11月26日是「全國心力衰竭日」,為促進心衰的規範治療,正確引導患者和高危人群早診斷、早治療,諾華在上海舉行了「2017全國心衰日媒體溝通會」。會上,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張健教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委員兼心衰學組副組長、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醫學部主任董籲鋼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張鳳如教授共同強調:「心衰是全世界老齡化國家共同面臨的嚴峻問題。我國心衰患者數量超千萬,患者不僅面臨死亡威脅,還飽受睡不好、動不了等各種困擾,生活質量嚴重下降,由於經常住院治療,經濟負擔沉重。心衰治療是心血管領域面臨的嚴峻挑戰,但隨著創新藥的出現,心衰治療將有望取得顯著進展。」
心衰患者睡不好、動不了,反覆住院經濟負擔重
張健教授介紹:「心衰是心臟不能泵出足夠的血液以滿足組織代謝需要的一種疾病,就像彈性減退的『皮球』,輸出血量不能夠滿足身體代謝的需要,器官和組織中的血液也不能順利回流到心臟。簡單來說,心衰是各種心臟疾病嚴重的終末階段,被稱為『心臟病最後的戰場』。我國成年人心衰患病率為0.9%[1] ,預估我國有超一千萬的心衰患者。此外,我國還有眾多的心衰『後備軍』,因為冠心病、高血壓、心臟瓣膜病、糖尿病等疾病後期均可引起心衰,這些潛在患病人群不容忽視。心衰死亡率也很高,約50%患者在診斷5年後死亡[2]-[3],致死率是乳腺癌、腸癌等癌症的2~3倍。」
心衰患者的生活質量非常差,由於呼吸困難、乏力、浮腫等症狀,患者飽受睡不好、動不了、不能爬樓、不能幹家務等困擾,還會出現抑鬱、焦慮等心理疾病。不僅如此,張健教授還指出:「心衰是引發患者住院的最主要原因,且容易反覆住院、住院時間長,患者平均每年住院2.4次,中國約69%的患者都有1年內再住院的經歷,年均住院天數長達22天[4]-[5]。長期反覆住院治療,為患者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患者每年住院的平均費用近4萬元,而2014年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2萬元每年,心衰治療的費用遠遠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承受範圍。」
心衰治療取得革命性進展,創新藥顯著降低死亡和住院風險
在患者因心衰所產生的治療費用中,心衰用藥費用僅佔總心衰治療費用的8%,但診療費用佔年人均總費用近一半[6]。如果患者能夠進行規範、有效的藥物治療控制心衰疾病進展,從而減少住院治療的機率,將會大大減輕經濟負擔。但在現有的標準藥物治療下,我國心衰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仍高居不降,入院的患者出院時的心臟康復治療比例僅為10%[7]。
幸運的是,隨著科學發展,近20年不變的心衰治療終於取得革命性進展。研究顯示,在心衰標準化治療的基礎上,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可顯著降低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風險20%[8]、首次因心衰住院風險21%[9]、全因死亡風險16%[10]。董籲鋼教授說道:「全球首個ARNI類新藥的成功,有望顯著降低患者的死亡風險和住院風險,幫助患者實現『睡得好、動得了、活得長』的期望。但由於心衰需要長期規範治療,再加上很多老年患者還需應對其它慢病治療,長期下來對於普通家庭是筆很大的開銷,很多患者一見症狀好轉便自行停藥以減少開支。如果國家能將ARNI類藥物納入醫保,將有助於患者長期使用更有效的藥物,從而大大減少反覆住院的診療費用,同時節省國家醫療資源。」
冠心病、高血壓等患者應警惕心衰
雖然我國心衰患者多,心衰危害大,但很多人並不了解心衰,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將心衰症狀誤認為是衰老的正常現象[11],四分之一的人在出現心衰症狀至少一周後才去看醫院或根本不去醫院[12]。張鳳如教授提醒:「目前導致我國心力衰竭發生的前五位病因為冠心病、高血壓、心臟瓣膜病、糖尿病和擴張性心肌病。患有這些疾病的人群應高度警惕心衰的發生,如發現胸悶、喘氣、浮腫、疲勞、運動能力下降等症狀,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就醫,做到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
此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還要預防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它是心血管病患者發生心衰的常見誘發因素。在寒暖交替或是流感高發時節,心血管病患者要十分注意,儘量避免感冒或流感的發生,以防引發肺部感染。高危人群和患者還應遠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做到飲食清淡營養均衡,適度鍛鍊,避免情緒激動。
[1] 顧東風,黃廣勇,何江,等. 中國心力衰竭流行病學調查及其患病率[J].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2003,31(1): 3-6
[2] Xu Y, et al. ExpTher Med. 2013 Dec;6(6):1437-1442.
[3] Zeng H, et al. Int J Cancer. 2015 Apr 15;136(8):1921-30.
[4] Huang et al. J of Medical Economics20:5, 549-553, DOI:10.1080/13696998.2017.1297309
[5] Cowie, M. R., Anker, S. D., Cleland, J. G. F., et al. 2014. Improving car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hospitalization
[6] Huang et al. J of Medical Economics20:5, 549-553, DOI:10.1080/13696998.2017.1297309
[7] Journal of Cardio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2001;21:377-384。
[8] Volpe M, et al. Clin Sci (Lond). 2016 Jan;130(2):57-77.
[9] McMurray JJ, et al. N Engl J Med. 2014 Sep 11;371(11):993-1004.
[10] McMurray JJV et al. Angiotensin-Neprilysin Inhibition versus Enalapril in HeartFailure, N Engl J Med 2014.
[11] Remme WJ, et al. Public awareness of heart failure in Europe: first results from SHAPE.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5;26:2413-2421.
[12] Survey of 11,000 members of the public aged 50+ years old in Europe, funded by Novartis. RTNS UK Limited, March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