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發布通知,三種乳海參和美洲洋椿屬全部17個種列入CITES附錄II的決議於2020年8月28日正式生效。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綠會」)作為公約觀察員機構,特將原文編譯分享。
乳海參和洋椿屬原木、鋸割木、層板與膠合板國際貿易自新聞稿發布之日起受CITES附錄II相關規定管控。
這意味著今後國際貿易將需要提供CITES許可證和證明書,證明運輸貨物的合法性和可持續性。在缺乏上述證明文件的情況下,運輸此類貨物將被視為非法,並接受罰沒。貿易交易也將受到監控,匯總於締約方年度貿易報告,並記錄在CITES貿易資料庫中。
2019年8月CITES第十八次締約方大會首次批准將上述物種納入公約附錄,在締約方同意延期12個月執行後正式生效。
延期是為了使所涉國家和出口國能夠建立充足的管理、識別、監測和許可程序,避免因為修正案帶來重大的執行變化致使在其正式具有法律效力的九十天後不能實現。
下列乳沙參正式列入附錄II
● 黑乳海參(Holothuria nobilis)
● 黑乳海參(Holothuria whitmaei)
● 黃乳海參(Holothuria fuscogilva)
關于洋椿屬的修正案主要是針對洋椿(Cedrela odorata),同時因為該屬其他16個種具有相似性,呼籲將其全部列入附錄。
洋椿屬和乳海參捕撈均屬於當地主要產業,並且是偏遠地區漁民生計的主要來源,少有可以替代的經濟活動。因此,締約方同意應有到位管制以確保野外種群的存續。
管理利潤豐厚的海參貿易
乳海參,或海參,生存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淺海區域的珊瑚礁和海草中。它們是近60種海參中最具有經濟價值的一種,可以做成beche-de-mer——一道在印度洋-太平洋和東南亞文化中著名的菜餚。這一物種還被認為具有藥用價值。
黑乳海參 ( Fernando Herranz Martín / GPL)
黃乳海參( Frédéric Ducarme / CC BY-SA)
黑乳海參 ( Fernando Herranz Martín / GPL)
這導致對乳海參的需求攀高,海參是重要的漁業支柱,據統計為三百萬小型漁民提供生計。特別是在東南亞國家,漁民、中間商和出口商可以在零售市場高價賣出海參。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發布的評估指出,乳海參種群數量近年來下降了40%-60%。在第十八次締約方大會上,CITES締約方就上述三種物種的商業過度利用直接威脅其種群長期存續達成一致,為將其納入附錄II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將三個物種納入附錄II的提案是由歐盟、肯亞、塞內加爾、塞席爾和美國提出;並且根據公約第十五條規定,得到締約國三分之二多數不記名投票通過。日本對將黃乳海參納入附錄的提案提出保留意見。
CITES秘書處目前正在完善一項研究。在歐盟的經濟支持下,締約方可以藉此確保影響這些種類的乳海參貿易的新規定得到執行。
保護美洲洋椿
洋椿屬物種可以在美洲的低地和較高緯度地區生長。洋椿(Cedrela odorata)是該屬分布最廣的一種。
洋椿( Alejandro Bayer Tamayo / CC BY-SA)
洋椿木是最具有商業價值的木材,因其質量優備受追捧。有記錄表明洋椿木成為拉丁美洲和全球市場最常見的木材。
針對洋椿高大、健康林木的特定砍伐已導致其種群數量與該物種的基因多樣性銳減。根據厄瓜多提出的一項提案,締約方認同商業過度利用可能危害該物種存續。
這說明將該屬列入附錄II並且對洋椿屬原木、鋸割木、層板與膠合板國際貿易進行管制是合理的;同時還有更加準確的說明,進一步限制了洋椿標本自墨西哥到阿根廷的自然分布地貿易範圍。
此外,鑑於洋椿(C. odorata)和其他洋椿屬物種的相似性,以及缺乏鑑別材料,按照Conf. 9.24 (Rev. CoP17)決議附件第2(b)第A款,締約方同意該屬所有種應列入附錄II。
文/Cyan 審/張大芊 編/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