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茶究竟是什麼茶?聊聊新手對老白茶的五大誤解,看完請改觀!

2021-01-15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喝白茶,一定要提到「老白茶」。

有些新茶友在入門時,通常會有所疑惑:「老白茶,是什麼,它是白茶的新品種嗎?」

老白茶,並不是白茶中的新品種,它只是時間的代名詞。

白茶存放超過三年,即可稱之為老白茶。

作為白茶中的老者,老茶的出現,豐富了更多人的喝茶選擇。

老茶,在時光雕琢下,茶香、口感均與新茶大有不同。

老茶,它給人的感覺是沉穩的,有著老而彌堅的精神,其口感在轉化過程中,變得更加甘醇、柔和、飽滿。

但近來與新茶友聊天時發現,大家對老白茶,還存在些許的誤會。

《2》

誤解一:老白茶都是壽眉

說到老白茶,大部分人腦海裡都會浮現出壽眉那粗枝大葉的模樣,大大的葉片,粗壯的茶梗,豐富的顏色,老白茶的臉譜就此出現。

因壽眉產量大,市場佔有率大,出鏡率尤其高,換言之,我們在市面上見到的老白茶,多數是壽眉等級。在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下,很多茶友會誤以為:老白茶=壽眉。

然,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

老白茶,它指的是一個時間概念,只要保存年份不低於三年,都可劃分為老茶。也就說: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都有老茶狀態!

只不過因為產量問題,年份老的白毫銀針和白牡丹鳳毛麟角,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

若是您買老白茶,能遇到白牡丹和白毫銀針,可不要錯過!機會難得。

或者,我們也可以自己從新茶開始保存,看白茶在自己的手中慢慢老去,也是一種享受。

《3》

誤解二:老白茶,要越老越好

作為新手一枚,在喝茶路上,往往會聽到一個言論:白茶,越老越好。

若是之前沒有喝茶經驗,往往容易聽之,信之。

然,老白茶越老越好,並不是一條金科玉律,並不適用於所有白茶。

要實現白茶越老越好,請加上三大前提條件。

第一,這款白茶在新茶時期,本身品質好,才有陳化空間

第二,這款白茶的工藝,要製作到位,其中的含水量不能超過8.5%

第三,老白茶的保存要到位,在成為老茶過程中,不能出現受潮、發黴等情況

在滿足這三大要求後,白茶才能實現越老越好。

若是不注重這些細節,即便這是十年的白茶,它也沒有飲用價值,更沒有收藏價值。

《4》

誤解三:老白茶都是餅茶

白茶的常見形態,有兩種,一是散茶,二是餅茶。

老白茶,並非全是茶餅的狀態!

餅茶,只是老白茶的形態之一。除去餅茶外,還有散茶。

散茶,是白茶的常規形態,自加工之後收集起來的茶,即為散茶,純粹而自然。但散茶也有一定的缺陷——過於蓬鬆,體積太大,佔空間。

散茶的存在,對庫存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若是倉庫太小,所存白茶屈指可數。

為解決白茶的庫存問題,茶農會選擇將一些壽眉、牡丹壓製成餅,以縮小空間佔有率,增加存茶容量。

特別是一些壽眉級別的白茶,通常會以餅茶的形態出現,比較省空間。且我們現在在市面上見到的老茶壽眉,多數以餅茶出現,恰好老白茶中,又以壽眉居多。

久而久之,就會有茶友誤以為老白茶都是餅茶的狀態!

放輕鬆,老白茶,可不止餅茶,它還有散茶!

《5》

誤解四:老白茶都是很黑的

有的茶友,對老白茶有著深深的誤區,認為白茶應該和老普洱、老巖茶一樣,有著黑乎乎的外觀,且顏色越黑年份越老。

這是萬萬不該有的誤區!

老白茶,顏色並不是黑的,它是自然的,顏色豐富。如白毫銀針,是銀白色+黃褐色、褐色、古銅色。白牡丹,則是深綠色、墨綠色、深黃色、黃褐色等。而壽眉的顏色,最為豐富,古銅、黃褐、墨綠、銀白、慄色、咖色等具有。

那些顏色發黑的老白茶,其實是因為製作工藝不到位導致。例如在加工過程中,採用渥堆重發酵的手法。

因渥堆發酵時間較長,使鮮葉中的葉綠素、葉黃素、胡蘿蔔素等脂溶性色素被大量降解,而它們的降解產物呈灰黑、黑褐色。

但渥堆,並不屬於白茶的工藝。

白茶製作工藝簡單,只有萎凋和乾燥兩大主要步驟。在傳統工藝之下,白茶的色素物質自然氧化降解,並不會過多破壞色素。

隨著白茶陳化的進行,這些色素物質屬於自然消耗的過程,最終所呈現的顏色比較均勻,顏色自然,不會有過於黑灰的顏色。

所以呢,顏色過黑的老白茶,並不是自然現象。

《6》

誤解五:老白茶它應該有普洱茶一樣的倉味

之前遇到一位茶友,之前喝了三五年的普洱茶,近來被白茶所吸引,也開始嘗試喝老白茶。

但買了一餅老白茶,他卻不開心了。後來和村姑陳交流過程中,道出了自己的疑惑:「老茶,不都應該像普洱茶一樣,有陳味、倉味,這才是老茶該有的精氣神啊。」

老白茶有倉味,這怕是對老茶最深的誤會!

倉味,於白茶而言,並不是一種正常的味道。相反,倉味的出現,意味著白茶在倉儲過程中,品質受損。

倉味,大家也不會陌生,這就像很久沒有打開的衣櫃,突然有一天重見天日時所散發出的氣味。又像是地下室所散發出的氣味。

總之,聞著刺鼻,並不舒服。

正常老白茶的氣味,是舒爽的,使人暢快,心情愉悅的。

如老茶常見的藥香、陳香、棗香(壽眉餅專有)、稻穀香、粽葉香等,香氣清新、爽快。

假如您買茶時遇到了倉味很重的老白茶,可別覺得是撿到了寶,它其實是草!

《7》

茶紅是非多!

老白茶,作為白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話題度穩居榜首。

三人成虎的故事,我們早已聽過。一些不恰當的言論聽多了,難免會混淆我們的視聽,甚至會左右我們的判斷。

前文所提到的五個關於老白茶的誤區,出現頻率高,望接下來的新茶友都能規避,遠離喝茶雷區。

同時,在喝茶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自己的喝茶水平,提高鑑茶能力,千萬不要出現皇帝的新裝那般尷尬場面。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品質到位的老白茶,煮出來的茶順滑、綿柔,無需添加紅棗去除澀味
    至於一款經過多年儲存的老白茶,內部藏著豐沛的茶味。滋味甘醇,茶香雋永。喝茶時,不論是蓋碗衝泡,亦或者煮茶。簡單清飲,便能夠嘗到老白茶最本真的滋味!《2》不久前,看了一個煮茶的視頻介紹。那個短視頻內,介紹了煮老白茶的方法。煮**五年陳的壽眉餅時,建議添加幹紅棗同煮。
  • 老白茶適合什麼人喝?
    現在老白茶備受茶友的喜愛,但是很多茶友不知道老白茶是否適合自己,那麼老白茶的適宜人群有哪些呢?今天芳瑞堂小編給大家詳細說下,從白茶的一些基礎知識說下。白茶的選購重點在每個茶市上,可購買白茶的地點日漸增多,產品形態不一,網絡上造舊的假老白茶也數不勝數,是否真的「年份茶」,大多數茶客還是不懂辨別的。在此提供幾個鑑別手段,供大家參考。
  • 真正的老白茶是什麼顏色的?是黑色嗎?請記住,那是做舊茶的標籤
    那麼,老白茶呢,新白茶存了一年、兩年、三年、五年後,它該是什麼樣子呢?人老了會成仙,走路拄拐,發毛皆白。那茶老了呢?白茶變老後都是黑色的嗎?當然不是!可以很肯定地告訴茶友們:綠白二色為基調的春白茶,變老後也不會變成黑色。就連迷彩色的秋白茶,也不可能一夜基因突變,無中生有,變出黑色來。除非這款茶,並不是正宗的老白茶。
  • 老白茶的茶多酚、茶氨酸,會隨著歲月的變化而增減嗎?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要開同學會了。十月去重慶。老六發信息來的時候,很激動,說,小七,我們要再見面了。「呃,大學的時候我們老吵架,你怎麼這麼想見我?」無事獻殷勤,準沒好事。她大笑,因為想跟你吵架了唄。
  • 陳化多年的老白茶,其黃酮、茶多酚等內含物質究竟有何變化?
    近幾年存茶之風悄然興起,多數人都知道白茶越陳越香、越陳越醇,那您知道老白茶為什麼這麼好嗎。而且,採用萎凋工藝的三類茶的黃酮含量均高於採用殺青工藝的三類茶,由此我們可以認為,白茶加工工藝有利於黃酮含量的積累。
  • 白茶新手的9個問答,你也肯定這樣問過
    一、為什麼叫白茶,而不叫紫茶、藍茶、橙茶?白,意味著天然去雕飾。茶,意味著是一款飲品。合起來,就是一款天然的飲品。三、新老白茶傻傻分不清,我家裡有一餅上個月剛出廠的白茶,是不是老白茶?老白茶,是指白茶成品距離出廠日期,達到了若干年。一般以三年為界,白茶的轉化比較好。新白茶,顧名思義,出廠日期還沒有達到三年的界限。大家千萬不要以為白茶越老越好。
  • 還分不清什麼是洗茶、醒茶、潤茶,三分鐘幫你搞定!
    道理是沒錯,然,很多茶友洗茶,只是依樣畫葫蘆,並沒有掌握其中精髓。有的茶類,衝泡時並不需要洗茶,而是潤茶。還有的茶在正式衝泡前,需要醒茶,以喚醒茶葉中的風味。文章提到的「洗茶」、「醒茶」、「潤茶」,它們是什麼意思?又要怎麼做?今天這篇文章,教你三個行業內專用名詞,懂得這些,喝茶段位提高不止一點點!《2》什麼是洗茶?
  • 茶友來信,當年的白茶春壽眉放幾年後,甜度和鮮爽度會不會下降?
    喝新茶的鮮,需要趁著新鮮階段喝,沒有存成老白茶的必要。因為白茶註定是風味不斷變化的一類茶。同樣的一款茶,經過多年的儲存陳化後,滋味與香氣多少會發生改變。新白茶的鮮美需要把握時機,及時欣賞!剛剛完整制茶加工的春壽眉,含水量處於極低的狀態。芽頭秀長,葉片略展,茶梗細長。通體的看上去,以綠為主。菠菜綠、蕨菜綠,春意綠,揮灑在葉片上。
  • 圖文並茂,詳解煮老白茶全過程,撬茶、煮茶完整流程演示!
    根據形體劃分,則有散茶、餅茶的存在。煮茶,豐儉由人,選擇性相當豐富。一般來說,選擇壽眉散茶,最為方便,取相應重量的茶葉,水燒開後投入其中,水沸騰片刻後,就能倒出茶湯。不過,散茶,並不是老白茶的唯一形態。
  • 白茶為媒覓知音 ——海峽兩岸中秋鵲茶會見聞
    19日下午,在國家風景名勝區太姥山景區的夫妻峰廣場上,一場「白茶故裡太姥山·海峽兩岸中秋鵲茶會」正在舉行。來自臺灣的茶文化專家曾至賢以說唱的方式演繹了王維的一首《送元二使安西》,深情的演繹與茶人的古琴演奏遙相呼應,吸引了眾多遊客駐足觀看。以茶相會,謂茶會。儘管當天下著小雨,但茶人們的熱情依舊高漲。
  • 什麼壺泡什麼茶?一分鐘教你學會怎麼挑選紫砂壺的器型、容量
    對於用紫砂壺泡茶這件事,我們一直在追求如何讓茶的口感更好。所以很多壺友都會諮詢小花,這個泥料的壺適合泡什麼茶?這款泥料的壺又適合泡什麼茶?之前對於泥料和茶的對應關係已經和大家分享過了。今天總結了一下我們中國的六大茶類應該選擇什麼款式的紫砂壺!
  • 都說茶的滋味難以描述,怎麼用言語形容出各種茶的味道?
    像是味道,以及茶的味道,大多數的人在喝茶的時候,還是僅僅用「好喝」「爽口」來形容茶的味道。不妨往下接著看看,茶圈中的人是怎麼來形容茶的味道的。
  • 不同類型的白茶之間,香氣口感滋味有什麼不同?一次性為你講明白
    然後就有茶友們,紛紛發來了個中疑惑。比如,白茶的散茶和餅茶有什麼不同?比如,能不能具體說說每一種茶的香氣口感?比如,是不是白毫銀針喝鮮,壽眉喝醇?比如,……看來大家對白茶的熱情度都很高,愛茶之心,直接瞭然。然而,這個話題很大,三言兩語之間難以概全。於是就想著另作一文,再介紹一次。究竟不同類型的白茶,香氣口感有什麼不同。
  • 對白毫銀針的四個誤解,一直在茶圈裡沒有淡去,屢屢有新茶友踩坑
    成名之後的白毫銀針,頂著光環,也背著誤解。它從太姥之巔走向了大江南北,未來還會走向世界。在它留給我們背影之前,村姑陳還是先來,幫白毫銀針,分辯分辯它的這些誤會吧。被誤解的滋味真的不好受。楊雄手刃潘巧雲的時候,一邊的石秀,喊出的那句「嫂嫂,不是我」,便包含了諸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冤。可惜,石秀此身,再也不能自證分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