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晏子春秋》中流傳著一句話。
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字面的意識,自然是做事要因地制宜。
但從側面來看,不經意之間道明了,柑橘作為食物已經陪伴了我們近兩千餘年。
柑與橘,屬於一個總稱。
在它的麾下,又有橘、橙、柚、檸檬等不同的物類。
味美的柑橘,酸味與甜味兼併著香氣,達到了完美的狀態。
周邦彥在《少年遊》裡寫,「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縴手破新橙。」
清新四溢的橙香,終年四季為伴。
爽口酸甜的滋味,一如既往,並不改變。
哪怕是做成了休閒零食裡的蜜餞,橙香依舊,滋味不改。
可見自然萬物內與生俱來的本味,並不會在歲月下輕易改變!
這天看到有茶友評論,他提到了一點對白茶的擔憂。
「春壽眉放幾年後,甜度和鮮爽度會不會下降?」
這樣的煩惱,大可不必擔心。
《2》
白茶,可以長期儲存。
新白茶,風味主鮮爽。
老白茶,滋味更偏向甘香醇厚。
如果你在喝茶時,發現自己更喜歡新茶的清新、鮮爽、清香、茶香高揚的個性。
那麼有一個最好解決的法子——及時喝,趁早喝。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枝頭無花空嘆息。
喝新茶的鮮,需要趁著新鮮階段喝,沒有存成老白茶的必要。
因為白茶註定是風味不斷變化的一類茶。
同樣的一款茶,經過多年的儲存陳化後,滋味與香氣多少會發生改變。
新白茶的鮮美需要把握時機,及時欣賞!
現在是三月末,快到四月。
清明時節,就在不遠之後。
春白茶的採摘,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
白毫銀針的採摘季,剛過不久。
白牡丹的開採,緊跟著接過傳遞棒。
春壽眉的採摘,還需要等到白牡丹的採茶時機結束後,才能登場。
等到春壽眉的採摘結束,新茶陸續的加工。
往往到了五月,當年的新白茶,就迎來了陸續上市。
剛剛完整制茶加工的春壽眉,含水量處於極低的狀態。
芽頭秀長,葉片略展,茶梗細長。
通體的看上去,以綠為主。
菠菜綠、蕨菜綠,春意綠,揮灑在葉片上。
而芽頭和葉背處,由於白毫數量比較豐富的緣故,呈現綠底透白的狀態。
究竟,這觸目皆碧色的春壽眉,風味究竟如何?
《3》
新上市的春壽眉,茶香清鬱動人。
春壽眉的茶香,在一眾春白茶裡很有辨識力。
春深已似海的時節,春壽眉方才登場。
茶樹的嫩梢枝葉,積累下充裕的芳香物質。
草藥香獨特,像鴛鴦藤、紫蘇、車前草等清鬱香氣。
與此同時,花香相伴的草藥香,不分軒輊的出場。
春壽眉的花香,比起白牡丹的香氣,並不遜色。
甚至於,現在喝去年的2019一級春壽眉。
由於採茶的前後,天氣正好。
去年的太姥山春茶季,以三晴兩雨的天氣為主。
充裕且溫和的光照,為春壽眉的花香,提供了先天助力。
等到喝茶時,花香分外的清雅,清新。
微微帶著些許百花蜜的甜香,只不過,又沒有花蜜那樣的甜膩。
茶香的奔放張揚,與清幽雅致的狀態,比例調和得剛剛好。
至於春壽眉的茶湯,喝起來也是特別的。
相對比其它的春白茶,春壽眉的生長期更加的長。
於是,春壽眉的梗葉內,擁有比較豐富的可溶性糖、膠質物等。
經過沸水的衝泡後,內在物質源源不斷的釋放,匯入到茶湯內。
輕輕嘗一口茶湯,清甜的滋味感,味清韻雋。
淳和清潤的湯水內,花香落水明顯。
喝茶的感受為,既清冽、又清香、還特別的爽口與清甜。
如同置身於四月間的郊野。
大片好聞的植物草花氣息,齊齊湧來,充滿了來自大自然界的清韻!
春壽眉經過多年的陳化後,在良好的倉儲前提下,風味可以不斷發生良好轉變。
當茶葉內部的風味物質,在時光的雕琢下,發生著氧化與改變。
最終當春壽眉存滿三年,達到老白茶的狀態時。
香氣上越發的變沉,茶湯內感受到的藥香更明顯。
從原先的花香、 草藥香等清新活潑的香氣,慢慢成熟與沉穩。
一款存滿三年,或者存放時間更久的春壽眉,茶香上老白茶常有的渾厚藥香,越來越明顯。
藥香、陳香等老植物的甘香,歷經歲月後,香氣分外不減。
至於茶湯的滋味上,伴隨著白茶的陳化,湯水越發的醇厚、飽滿、有漿感。
一般品質起點越高的春壽眉,在後期的陳化後,轉化空間越大。
相應的,茶湯內的甘醇、甘甜、回甘生津感,愈加持久明顯。
《4》
回到正題。
春壽眉經過多年的存放後,甜度和鮮爽度,究竟會不會下降?
答案是不會。
箇中原因,在開篇內已有提示。
白茶的本味,並不會隨時光輕易改變。
衡量一款白茶的好與壞,基礎的品質指標判斷是——鮮香醇爽。
鮮,屬於白茶的基礎風味。
不論是新白茶,還是老白茶。
在品質優良、品質不變的前提下,鮮爽的風味並不會改變。
具有鮮爽感的白茶,茶湯的滋味喝起來,爽口無比。
如同喝了好幾口夏日的山泉,沁涼爽適。
嘴巴裡不會有任何的黏膩感,反而是有天然茶香留下來的縷縷清韻。
白茶湯水內特徵性的鮮爽滋味,與白茶的特殊加工過程有關。
白茶的製作工藝,不經揉捻,不需要殺青。
於是,茶葉內部的天然鮮爽風味,保留充足。
經過後期的妥當儲存下,白茶的鮮爽質感,一如既往,並不會輕易改變!
至於甜度,對白茶而言,並非重要的品質考量指標。
因為白茶是茶,而並非是白糖。
甜度極好,越悶越甜的說法,對白茶而言根本是天方夜譚。
高山白茶的「甜」,更多的理解為清甜、甘甜,甜意並不濃烈。
春壽眉茶湯的清甜,來源自茶葉內部的有益成分積累。
包括茶氨酸、茶多糖、礦物質成分等,都會給茶湯帶來輕盈的、清甜的、如清涼微風般的清甜感。
至於回甘的產生,那股喝茶過後留在唇齒與喉間的甘甜滋味,同樣來自茶葉內的養分物質。
一般來看,白茶的內質積累越豐富。
茶湯回甘生津的表現越直接、越明顯、越持久!
總體而言,千言萬語歸結為一句話。
多喝好茶,不必擔心鮮爽與清甜感會消失。
這兩類風味物質,作為白茶風味的基本要素。
從始至終,從新白茶過渡到老白茶,並不會改變!
《5》
時光,從來不敗美人。
歲月,從來不破壞一款茶的品質。
白茶的風味,在跨過時光的長河後,不斷的往前進步。
新白茶的清新明麗感,在妥當的珍藏下,可以成長為老白茶的渾厚甘醇感。
一新一老,滋味有細微明顯不同。
但,內在的核心本味,並不會改變!
沈從文寫:在春天裡去看一個人,那時百花綻放,奼紫嫣紅,春風拂面,陽光正好。
陌上花已開,一切的美好,都值得全身心的奔赴。
春白茶的美好。
春壽眉的清麗。
老白茶的渾厚動人。
……
白茶的風味,原本就是不斷改變,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魅力。
每進一分,越有新的不同。
鮮爽,屬於白茶的本味,並不會改變!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