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那麼好吃,人類為什麼沒有把野菜馴化成蔬菜?

2020-12-04 鍾銘聊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如果你出生在農村,或者在農村生活過一段時間,那你一定品嘗過當地的野菜。在老人眼中,野菜營養價值高,營養元素豐富,而且生長的環境原生態,沒有遭受農藥、化肥的汙染,所以吃起來比較放心。

而且,農村的野菜種類豐富,在一年任意一個季節中,都能找到當季的野菜,比如:婆婆丁、馬齒莧、薺薺菜、蒲公英、槐花等。

那麼,這些野菜的營養價值和蔬菜比起來,究竟哪種更勝一籌呢?

野菜

在討論野菜的營養價值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野菜。其實很多我們以為是野菜的並不是野菜,比如:寬葉羊角芹雖然是野菜,但曾經是被人類馴化過的蔬菜。

還有一些我們以為是蔬菜,其實是野菜,比如:香椿,雖然人們已經開始大規模種植香椿,但從某方面來講它們也是野菜。

所以,我們不能把野菜當做是未馴化的菜,實際上它們是在野外環境下生長的菜。野菜的種類有很多,不同的種類營養元素並不相同,所以我們無法直接對比它們之間的營養價值含量。

但是大多數野菜的風味更加濃厚,而且很多被人們所喜愛,比如:槐花。

為什麼沒有將野菜馴化成蔬菜?

人類馴化植物,是從新石器時代就開始了。當時地球剛剛結束了小冰期,地球溫度有所上升,而溫暖的氣候使得許多被子植物煥發新機。

再加上人類採集植物多年,對植物的習性了解非常深,所以人類會開始有意識的培養自己所要食用的食物,久而久之農業就誕生了。

在農業誕生之前,其實所有的菜都是野菜,只是隨著人類種植某方面的農作物,使得一部分野菜成為了蔬菜。

四川農業大學的嚴澤生介紹說,野菜能否被馴化成蔬菜,主要看三個方面。

植株大小植株大小關係著栽培價值,同樣的土地,以及同樣的肥料,植株更大的個體使得人類收穫的能量更高,所以栽培價值更高。

薺薺菜雖然很多人喜歡吃,但沒有被馴化成蔬菜的原因就是因為它植株過小,且都是貼地生長,對土地面積要求較高。這就造成同樣面積的土地,薺薺菜能生產的能量比小麥、水稻更少,所以栽培薺薺菜並不划算。

植株有毒有些野菜雖然小劑量食用對人體影響不大,但不能當做蔬菜長期食用,否則會導致人體健康受損。由於這種野菜的食用量較小,所以市場也較小,培養價值也不高。

對環境要求不高有些野菜雖然在農村非常常見,但一旦脫離當地,就無法生長,所以該植物也不能當做蔬菜。

事實上,各個地方都有當地的蔬菜和野菜,甚至一些地方的野菜是其他地方的蔬菜,比如:牛蒡在我國是蔬菜,但在歐美國家是野菜。

折耳根雖然已經有人工栽培,但生長方式仍舊是野生狀態。所以野菜和蔬菜的分界線,並不是那麼的明確。

哪些野菜不能食用

雖然野菜已經成為了人們改善口味的食材之一,但在食用野菜時要格外注意。

首先要學會辨認野菜,有些野生植物和野菜很像,但它們卻有毒,一旦誤食有可能導致腹瀉、嘔吐,甚至危及生命。

其次,要在環境乾淨的地方採摘野菜,不要在垃圾溝、道路旁、臭水溝等地方採集野菜。也不要在有嚴重化學汙染的工廠周圍採集,而是儘量選擇水質乾淨,土壤無汙染的地方。

再者,採集野菜時,要確認周圍沒有人施過農藥,否則有可能導致農藥中毒。

最後要注意的是,野菜其實就是一種菜而已,沒有什麼治病功能,營養價值也沒有比蔬菜高到哪裡去,反而含有大量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吃多了對身體不好,所以不要大量食用野菜,更不要抱著治病的目的食用野菜。

總結

野菜之所以沒有被馴化成蔬菜,其實是因為野菜的經濟效益較差,而人類能用於耕種的土地是有限的,所以人們會首先種植經濟效益高的植被。

野菜雖然口感較好,但是野菜的生長環境不可控,而且野菜中的亞硝酸鹽、硝酸鹽的含量較高,所以最好不要長時間或者大量食用野菜。

相關焦點

  • 有人說野菜營養價值那麼高,為何沒能成為日常蔬菜的一種呢?
    說到野菜的味道,其實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味道,主要是吃慣了平時的蔬菜,乍一吃野菜感覺到一些味道上的不同,然後呢又認為是自己從野外採回來的,會感覺到一絲兒清香的味道,小時候每到春季的時候都會去採野菜,而且後面的山坡地有一大片的油菜花
  • 野菜那麼好,為啥沒推廣人工種植?網友:還不是因為不如茄子白菜
    這些白蒿也只能在農家吃到了,城裡怕是買不到,這讓人不僅產生疑問:農村有很多野菜,有些非常好吃,在城裡也很有市場,為啥就是沒推廣人工種植呢?為此我問了一位搞蔬菜種植的朋友,這位朋友說了4點。首先,人工種植的蔬菜都是從野菜選育的,一種野菜進化為常規蔬菜的周期太長,這位朋友說,現在吃的很多蔬菜都是從自然界採集出來,然後再人工篩選種植出來供人吃,另一部分就是農學發展培育出來的新品種,這期間的過程是很漫長的。再者,雖然我們平常覺得野菜生命力頑強,隨便在野地生長,無人工照料,但其實野菜的生長周期特別短。
  • 周末去挖野菜,分享下用野菜做的3道美食,做法簡單易學又美味!
    記得童年時候,每到春暖花開時,我都會跟著爸爸媽媽去郊區,拿個袋子找塊平地或河邊,挖薺菜、苦菜、白蒿、蕨菜等等,挖來的野菜怎麼做都好吃,今天就分享下用野菜做的3道美食,做法簡單易學又美味!一、柳樹芽肉包子在六七十年代糧食短缺的時候,柳芽可是救命的野菜,每到春天總會去擼一把一把的嫩柳芽拿回去調著吃,蒸著吃。相信很多老人都吃過這些柳芽,尤其是剛長出來的嫩芽是最好吃的。
  • 三月到來,農村有什麼野菜可以吃?老農一一告訴你
    每年農村的三月都有哪些野菜可以食用?為什麼近些年農村野菜市場如此受歡迎?陽春三月,春暖花開,隨著春天的到來,氣溫逐漸回升,在我們南方地區現在很多樹枝已經發芽,同時草地上、房前屋後綠色盎然,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景象。
  • 農村野菜鴨腳板(植物)能吃!
    既然與雞、鵝有關的植物都有了,看有沒有與鴨子有關的植物呢?當然有,刺楸較熟悉的就是鴨腳板。一、鴨腳板的信息鴨腳板,其實就是鴨兒芹,在我國有一種,加上深裂鴨兒芹和羽裂鴨兒芹兩個變種共計三種。根據名字和科屬分類可知,鴨腳板與芹菜的關係密切,鴨腳板為傘形科鴨兒芹屬植物,而芹菜則為傘形科芹屬植物。
  • 農村常見的植物,葉子有毒卻是種美味野菜,你吃過嗎?
    生活在農村裡的農民大多都吃過野菜,尤其是一些老農民,因為長期甚至是一輩子住在農村裡,對不少野菜野果以及野草都很熟悉,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都了如指掌,由於野菜野果大多生長在野外,幾乎沒有受過什麼汙染,也使得他們的營養價值很高,讓不少農民朋友都喜愛,尤其是一些比較常見的野菜,許多老農民們都把他們當做養身菜來吃
  • 吃莧菜、苦苣菜等野菜可以降脂、防癌,真有這麼神奇嗎?
    現在許多中老年人注意養生,覺得路邊挖的野菜比商場裡買的更好吃更有營養,加上許多宣傳裡都說,野菜中含有許多特殊的生物活性成分,可以降血脂、防癌症等等。我們一般常見的野菜有莧菜、蒲公英、苦苣菜等等。看起來野菜是很有營養、值得食用的,但實際上,野菜許多都沒有經過人工培育,是不是有農藥、獸藥殘留並不確定,也沒有相關的標準和要求的限制,所以很可能會發生中毒的情況,比起韭菜中農藥殘留,其實野菜中的藥物殘留和汙染情況才更值得人擔心。
  • 吃什麼野生動物,春日野菜不香嗎?
    今年的春天,遠足恐怕成了奢侈的願望。不過菜市場上盈盈可人的小野菜,還是露出了春天的馬腳。動物野味的主意不要再打,這些春日的野味不香嗎! 蕨 菜:珍嫩壓春蔬 在我心目中,蕨菜炒臘肉是春食餐桌上的王者。蕨菜滑嫩,臘肉乾韌。吸了油脂的蕨菜甚至比肉還好吃。陸遊說蕨芽「珍嫩壓春蔬」。那滑嫩的口感,能讓人舉箸不停。
  • 春天野菜食用指南:蒲公英竟然可以炒著吃!
    作為十字花大家族的一員,薺菜和其他十字花科野菜一樣有著與芥末同源的芥子香味,也一樣會在採摘期過後開出成串的四瓣小白花,那兩兩相對的花瓣正是「十字花」一名的由來。 4.榆錢 榆錢是春末的野菜,榆樹的幼嫩翅果。榆錢飯也是所長童年記憶裡,媽媽做的最好吃的食物(媽,我這可不是黑你_(:зゝ∠)_別打我 榆樹是中國溫帶地區最常見的木本植物之一。不管認識與否,你多半曾在房前屋後見到過榆樹的身影。榆樹的果實更是北方鄉土文化的重要元素。
  • 農村這種野菜,長得像毛毛蟲,補腦、降血脂,是天然的營養保健品
    農村這種野菜,長得像毛毛蟲,補腦、降血脂,是天然的營養保健品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都知道,農村裡的野果野菜數不勝數,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美味。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許多常見的野菜都已經逐漸淡出我們的視線了。
  • 最不像野菜的野菜,莖葉帶刺,很多農民不懂它的價值,見到就剷除
    導讀:最不像野菜的野菜,莖葉帶刺,很多農民不懂它的價值,見到就剷除文:三農小七春天,城裡人喜歡採摘野菜,他們會到城市的郊外,或者附近的鄉村去採挖,有的甚至驅車幾十公裡特意去採挖野菜。若到農村去走親訪友,那更是少不了採挖一些野菜回家了。
  • 美味野菜之31牛繁縷
    前面介紹過美味野菜之23鵝腸菜,不知有沒有朋友發現,野菜的時候,會遇到一個非常相似的,只是色彩有點差別的野菜。鵝腸菜是嫩綠色的。又叫繁縷,而今天要介紹的,是中藥牛繁縷,與鵝腸菜最大區別,就是它的莖葉是紫紅色。
  • 野菜吃不對確實有害!這4類人還是少吃野菜吧
    春暖花開,各種野菜、野花也都爭相迎接春天。現在野菜趨漸成為人們餐桌上一道鮮美的養生之菜。野菜具有獨特鮮味以及與比普通蔬更高的營養價值。但是野菜雖好,吃不對真的會出事。關於蕨菜致癌在1994年03期的《貴陽醫學院學報》中,就有有關「蕨菜致癌」的藥理學研究記載。
  • 春季四月最適合吃野菜,但營養師提醒:這3種野菜有毒,別輕易吃
    每年到了春季三、四月份時,很多人會去田野間、小樹林下採摘各式各樣的野菜,如先人們已經替我們做過實驗以及親身感受過的野菜,如薺菜,鈣含量是牛奶的3倍左右,雖然在吸收上不如牛奶,但人們可以多吃。
  • 這野菜可真是「一寶」5塊錢一把,清香可口,錯過只有等明年!
    大家都知道應季而食是養生之道,進入6月,菜市場上多了一種新鮮的時令野菜,以前在農村它一到夏天就長勢旺盛,田間地頭遍地都是,很多人都挖來餵豬,如今成了最為天然綠色蔬菜登上了人們的餐桌,5塊錢一把,簡單一拌就清香可口,三天兩頭吃一回,腰身變細了,小肚腩也不見了,不得不說應季而食好處多。
  • 野菜之前世今生
    今天,龍葵這種生性強健的植物仍然快活地在城市的每一處荒地、角落、草坪裡頑強地生長著,不過,再也沒有任何小孩子對這個卑微的龍葵有丁點興趣了。  相比起吃龍葵的果果,我總覺得用龍葵嫩葉做的菜湯,尤其是加了點肉的,那真是一種美味。這種美味仍然是今天菜市上的許多蔬菜無法比擬的,龍葵全株含有龍葵素,但是高溫加熱會破壞龍葵素的結構,所以用新鮮的龍葵嫩葉做的菜湯還是會讓我心心念念很久。
  • 農村被稱為「貓爪草」,如今卻成了上好野菜,在城裡賣50元一斤
    農村的野草數量眾多,通常都不遭人待見,覺得它們沒有任何的作用,還會搶奪農作物的養分和光照,導致農作物減產。在我們的印象中,野草的生命力頑強,生長速度快,繁殖能力強,每到春天的時候,就可以見到成片的野草冒出頭來。
  • 從古至今的莧菜味,味野菜不野
    田間地頭的野菜大家吃過多少,如今夏季已經過去一半,想要再吃野菜也只能等到秋季了。雖然沒有了純正的野菜吃,但是人工培育出的野菜在市場裡還是應有盡有的。什麼?你沒看見?怎麼可能。那碼得整整齊齊的可不就是野菜——莧菜?莧菜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葉子成對出現,有綠色和紫紅色兩種顏色。開出的花小小的,是漂亮的黃綠色。一般是在初夏採摘它的嫩葉吃。小編小時候吃紅莧菜,總是喜歡用那紅紅的湯泡飯吃,味道也就是一個鹹味,但是紅紅的飯粒看著就是一道美味。
  • 有種野菜叫芋頭花,30年前是農民的主食,現如今爛地裡都沒人要
    小優也是一個地道的農村娃,在家的時候總是聽到長輩說,以前家裡的夥食大多都是地裡的野菜。那麼,今天小優就跟大家說一種野菜,這種野菜的名字叫做芋頭花,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見過呢?朋友們現在看到的這種野菜就是芋頭花了,30年前在農村地區是非常常見的。而且還是農民常吃的野菜,現在卻很少有人喜歡吃。這種野菜的根莖是紫色的,花朵是黃色的。
  • 這種野菜常長在路邊,不起眼營養卻比雞蛋更有價值,如遇見別錯過
    這種野菜常長在路邊,不起眼營養卻比雞蛋更有價值,如遇見別錯過現在的人都喜歡吃野菜,雖然有的野菜口味不如一般的蔬菜,但是現在的人生活條件好了,大魚大肉吃多了,都想找一些其它的美味來吃,而野菜隨處可見,價錢也低,所以就成了人們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