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西《分析教程》中:算術-幾何平均值不等式最優美的證明

2021-01-09 電子通信和數學

算術-幾何平均值不等式是數學中的一個重要不等式,它的證明方法有很多,其中最經典的是柯西1821年在它的名著《分析教程》中所記載的證明,因其美妙,間接,嚴謹而被歷代數學家所稱讚。

都知道算術-幾何平均值不等式的形式如下

首先柯西從最簡單的數學形式出發得到:即n=2的情況下的等式,一目了然

接著,參照上述n=2的等式形式 ,可迅速寫出得到n=4的情況下的不等式,

依次類推,n=8的情況下,得到如下等式形式

你會發現右邊公式的指數等於左邊項數n,即n=2^m,且這裡的項數n是幾何級數的形式,很明顯當n等於幾何級數的形式時,算術-幾何平均值不等式是完全成立的

為了得到它的一般形式,可假設n不是幾何級數形式2^m,這裡的n可以是任意數,在這裡我們假設比n大的最小的數是2^m,且令n個正數A,B,C,D……的平均值是K

那麼對於n個正數A,B,C,D……和(2^m-n)個k,我們很容易得到如下的等式,因為它們的數目正好等於2^m

上式也可以寫成如下形式

因為K只是平均值,所以我們依據上面兩個式子,等式就變成了如下圖樣式,這就是一般形式的算術-幾何平均值

舉例,n=2.n=3,……

柯西這種方法非常美妙,而且嚴謹,夥伴們你看懂了嗎。

相關焦點

  • 算術平均數與幾何平均數不等式的無字證明
    人類不斷地透過觀察自然,體察事物,利用邏輯發現可能存在的模式;再經過敘述及驗證,去分析、說明、闡述自然世界與自然哲理;最後更能進一步運用這模式與能力去抽象思考,解決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證明,是進入數學思考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 幾個經典常用的不等式
    數學中有一些常用的不等式,它們形式優美且有重要的應用價值。1、均值不等式:對任意的正整數n>1,正數的算術平均數不小於幾何平均數。2、伯努利不等式:對任意的正整數n>1,以及任意的x>-1,有證明:採用數學歸納法:n=1時,不等式明顯成立,我們假設當n=k-1時,不等式成立,那麼3、絕對值不等式:a、b是實數,則4、二項式展開式,可以用來放大縮小數列,求極限 此外還有很多難些的不等式,例如數學分析到泛函分析裡最最重要的一些不等式:柯西-施瓦茨不等式
  • 柯西不等式
    前面幾期講了最最基礎的排序不等式,並從排序不等式推導出了著名的也是最常用的平均不等式(算術-幾何平均不等式),本期我將按照大多數書中講不等式的順序,講一講柯西不等式。有兩組實數:那麼,第一組數各個元素平方和與第二組數各個元素平方和的乘積,大於等於兩組數對應元素乘積和的平方,即:
  • 排序不等式→算術-幾何平均不等式
    今天介紹如何從排序不等式推導出著名的也是最常用的不等式——「算術-幾何平均不等式」。這裡所說的「算術-幾何平均不等式」,顧名思義,就是有關算術平均值與幾何平均值之間關係的不等。具體來說就是:n個正數的算術平均值大於等於它們的幾何平均值。用公式表示就是:若用A表示算術平均值,G表示幾何平均值(後面要用到G這個符號),則
  • 圖說:算術平均 | 幾何平均 | 調和平均
    下面我們要證明,OE就是圖中a和b的算術平均值,DE就是a和b的幾何平均值,而EF是a和b的調和平均值。(1)a+b為半圓直徑,OE為半徑,所以,OE為a和b的算術平均值。即EF為a和b的調和平均值。我們用H表示調和平均值,G表示幾何平均值,A表示算術平均值。於是,只有在a=b時,A=a=b,G=a=b,H=a=b。注意,a和b都不等於0。所以,最終我們得到不等式:
  • 地學統計中的算術平均值、幾何平均值、中位數、標準偏差和標準誤差的意義和用法有何不同
    1引言:在地學統計中,平均值和誤差一直是數據分析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
  • 揭秘算術平均數與幾何平均數
    根據高中所學習的不等式內容,小編在此分享一篇關於算術平均數與幾何平均數的證明內容,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數形結合直接用圖形無字證明「算術平均數」與「幾何平均數」不等式的關係。以下內容源自美國數學家Roger B.
  • 課題:算術平均數與幾何平均數
    >掌握兩個正數的算術平均數不小於它們的幾何平均數的定理,並會簡單運用;利用不等式求最值時要注意到「一正」「二定」「三相等」.教學重點:均值不等式的靈活應用。幾個重要名詞解釋平均數,統計學術語,是表示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量數,是指在一組數據中所有數據之和再除以這組數據的個數。
  • 「高中數學」柯西不等式,最全解析,高考必備,搞定最後十分
    但從歷史的角度講,該不等式應當稱為Cauchy-Buniakowsky-Schwarz不等式,因為,正是後兩位數學家(布涅柯夫斯基和施瓦茨)彼此獨立地在積分學中推而廣之,才將這一不等式應用到近乎完善的地步。
  • 基本不等式你還記得嗎?
    一、前言之前作者已經給讀者們講解了不等式的相關性質,有了這些性質,在進行等式或者不等式的計算中,就會容易很多,希望讀者們能夠牢牢掌握,這次作者給讀者帶來的是高中的基本不等式。二、基本不等式對於基本不等式作者就直接拿出來,沒有多少前提值得講解的。
  • 高中數學:均值定理、均值不等式的證明及應用
    典型例題知識點一: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例1:已知且滿足,求的最小值。分析:利用,構造均值不等式。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即(1)要求各數均為正數;(2)要求「和」或「積」為定值;(3)要注意是否具備等號成立的條件。
  • 新高一數學第一次月考中均值不等式問題常見錯誤
    新高一開學一個月,高中數學就開始出現了一部分學生學習困難的情況,其中不等式的理解與應用是高中生學習數學中較難攻克的重難點,下面我們就此知識點展開論述和講解。基本不等式經常表述為:兩個正實數的算術平均數大於或等於它們的幾何平均數。實際上這是均值不等式的簡化版本。
  • 一分鐘數學 —— 幾何平均<=算術平均
    那麼幾何平均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幾何平均的定義是這兩個數的乘積再開根號。顧名思義,從幾何的角度看會更簡單些。以a和b為邊長的長方形,與其面積相等的正方形的邊長,就稱為這兩個數的幾何平均,也就是✓(a×b)啦。有一個很有趣的結論,叫做兩個正數的幾何平均值,一定小於等於他們的算術平均值。
  • 專題講座:柯西不等式
    ,但考試卻常常考到不等式。接下來幾天,我會依次講解柯西不等式、赫爾德不等式、n元基本不等式、閔科夫斯基不等式、Aczel不等式、Aczel-閔科夫斯基不等式 這六種課本上沒有,但是了解之後可以大大提高解題速度的不等式。
  • 什麼是「奧利給不等式」?
    哈哈哈哈,開個玩笑~其實,這是個諧音,「奧利給不等式」指的是 「ALG不等式」(Arithmetic-Logarithmic-Geometric mean inequalities),中文又稱「對數均值不等式」[1]
  • 100 個最偉大的數學定理,你知多少?
    這一千年似乎刺激了許多人去編輯許多東西的「最重要的 100 個」或是「最好的 100 個」的列表,包括電影(由美國電影學會)和書(由現代圖書館)。數學家並沒有免疫這些影響,在 1999 年 7 月的一個數學會議中,Paul 和 Jack Abad 提出了他們的「一百個最偉大的定理」名單。
  • Python語言教程算術運算與算術表達式的介紹
    Python語言教程算術運算與算術表達式的介紹 Python語言教程在算術運算符與算術的表達方式是我們值得學習的知識。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看看Python語言教程中的相關信息。
  • 算術平均還是幾何平均?----濾波器測試的誤區
    在測試測量領域,儀表廠商算是產業鏈的上遊,總是代表著最先進的技術和標準。對用戶的使用習慣影響很大。
  • 第16講:《柯西中值定理與洛必達法則》內容小結、課件與典型例題與...
    【注2】:在柯西中值定理中,若取g(x)=x時,則其結論形式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結論形式相同. 因此,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為柯西中值定理的一個特例;反之,柯西中值定理可看作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推廣.  二、使用柯西中值定理證明的題型分析  (1)如果中值等式中不含ξ的部分可以表示成兩個不同函數在兩點的函數值的差的比值,即  右邊也正好可以寫成這樣兩個函數在同一個中值點的導數的比值,則對於這類問題可以考慮使用柯西中值定理來推導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