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空間構成的思考,給你不一樣的思路與角度

2020-12-05 吃喝玩樂o衣食住行

我們將有厚度,有長度,有寬度的空間稱為三維空間。將有長度,有寬度,沒厚度的空間稱為二維空間,將有長度,沒寬度,沒厚度的空間稱為一維空間。其實我門都不難發現,所謂的三維空間就是一個「體」,二維空間就是一個「面」,只是這個面沒有厚度,而一維空間則是一條有長度沒有寬度跟厚度的線。

那麼空間是怎麼構成的呢?以下是鄙人構思,望共同探討與研究。

我們先假設空間的構成有一個最小的單元,而要研究空間,我們就需要找到這個單元、定義這個單元。

我們已知的最小空間是線,但是不管多麼短的線它都是有長度的,它不可能是構成空間的最小單元。那麼我們假設構成空間的最小單元是一個「點」,一個沒有長度,沒有厚度,沒有寬度的「點」,我們把這個「點」命名為「空間基原」,即是構成空間的最小單元。當只有一個「點」的時候,因為它沒有厚度,沒有長度,沒有寬度,所以它是不夠成空間的。而當有兩個「點」的時候,它是一條線,一條只有兩個兩個「空間基原」長度,而沒有厚度跟寬度的線,我們把這條線命名為「一維基原」,即是一維空間的最小單元,它是最小的空間也是最短的線。如果我們把無窮個「一維基原」首尾連結起來,那麼就會得到一條沒有寬度跟厚度,卻是無限長的線,如果我們把有限個「一維基原」首尾相連,會得到一條有限長度的線,假設有隻螞蟻在這條線上爬,它是會爬到終點,而且無法回頭的,它只能倒退,如果它不會倒退,那麼到了終點後它只能永遠呆在那裡(因為這條線沒有寬度跟厚度),而如果有限長度的線首尾相接,我們就會得到一個環,假設一隻螞蟻在它上面爬,那麼這隻螞蟻是永遠到達不了線的盡頭的。

如果我們把兩個「一維基原」相互疊加在一起,我們就會得到一個面,一個「一維基原」長度,一個「一維基原」寬度,而沒有厚度的面,這就是一個最小的二維空間,我們命名為「二維基原」,即是二維空間的最小單元。我們把多個「二維基原」以邊相接的模式連接起來就會得到個很大的面,一個比較清晰、客觀的二維空間。

如果我們把兩個「二維基原」相互疊加到一起,我們就會得到一個「一維基原」長度,一個「一維基原」寬度,一個「一維基原」厚度的體,它是最小的三維空間,我們命名為「三維基原」。我們把多個「三維基原」以面面相接的形式疊加起來,就會得到一個大的三維空間。

一個人也是三維空間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我們把兩個最小的「二維基原」以點對點的形式連接,會得到什麼?如果我們把兩個「三維基原」角對角相接會得到什麼,稜對稜相連又會得到什麼。

我們又需要怎樣把兩個「三維基原」連接在一起才會得到一個「四維基原」?

有喜歡空間學,想要探討,想要研究的嗎?加我,我們一起研究,討論。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都在用的思維方式:發散性思考法,讓你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人們思考問題的時候會局限在常見的、已知的圈子中,因此很難打破常規,想到更多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一旦現有條件不能滿足常規的解決途徑,人們就會束手無策,這就需要我們用發散性的思考來開發思維空間。什麼是發散性思維思考?所謂發散性思維就是根據已有信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進行思考,尋求多樣性答案的一種思考方式。
  • 生命的計算機:不一樣的角度思考生命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是精子與卵子的結合(當然也有其他的方式來孕育生命,比如無性繁殖)。70多年前,著名的物理學家薛丁格展開了對生命的思考,他的思想震撼了當時整個物理和生物學界。在他看來,生命和世間萬物一樣,都遵循著宇宙運行的規律,只不過有生命的物體可以汲取環境中的秩序來維繫自己的生存。薛丁格的對生命的思考,跨越到了物理學的維度。
  • 思考高維度空間是否存在時,不妨反過來想想,它們沒有理由不存在
    高維度空間是否存在?正向思考這個問題會陷入無解的尷尬,所以我們不妨反過來想想,高維度空間有什麼理由不存在呢?想想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的那句話「方程式是永恆的」,那麼就讓我們從方程式開始。你會發現,愛因斯坦的方程式可以適用於所有維度的空間,既然愛因斯坦的方程在所有維度的空間都有效,那麼這些空間理應存在,或者說至少在理論上它們具備了存在的可能性。相反,你倒是找不到高維度空間不存在的證據。那麼,既然高維度空間是存在的,那麼我們為什麼沒有見過它呢?甚至於無法想像它的樣子呢?
  • 關於時間的思考,永不會結束
    牛頓關於時間和空間的絕對論是基於17世紀人類對周圍空間物體觀察的結果,也是基於17世紀人類能夠實施的科學實驗的結果。在牛頓去世100多年後的1890年,世界標準時間的倡導者、加拿大測繪工程師桑德福·弗萊明也成了絕對時間論的追隨者。他在1890年撰寫的文章《落伍的古代計時方法》中說:「時間不受物質、空間或距離的影響。它是普遍而非地區性的,它是絕對的單一,整個宇宙都一致。」
  • 《空間》系列-對空間的思考 | 劉曉俊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來到一個從沒到過的地方,你也不認識這裡的任何人,突然有一霎那你感知到你好像來過這裡,甚至當有人跟你講話時, 你能預測到他下一句所說的話,如同在夢裡經歷了這一切瞬間,但它卻不是夢,為什麼會有這麼奇怪的現象呢?你是否曾思考和懷疑這個宇宙中存在另一個空間的你?
  • 智力的淺薄,是因為逃避真正的思考!四種思維方式教你如何不蠻幹
    前段時間遇到了兩個粉絲的問題:一個是A,某機關公務員關於2021年工作思路的規劃報告;另一個是C,某理科大學生新生關於「講好中國故事」的思修課(研究報告或論文成果)。這兩個人的身份角色、年齡段、報告主題不同,看似不一樣,但做事思維的邏輯本質是一樣的:你得按順序來,按規矩來!
  • 海報設計總是沒思路,分享一個方法,輕鬆做出多種方案
    詩人改稿專欄 >我們從開始接觸設計到走到工作崗位,就一直在不停的學習各種關於設計的理論知識,而水平一直提不上去的原因其實就是沒有進行系統的學習總結,再者是自己好高騖遠的心態,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向,從而導致了眼高手低的情況。
  • 立體空間構成就是一種空間設計
    尤其是每一種元素在立體空間構成中都不可能是絕對的主要或絕對的次要,從一個視角看是主體元素,從另一個視角看可能就成了次要的視覺因素,甚至是多餘的因素。這樣一來,在構成中對各元素的組織安排就顯得更為重要。元素的主次之分、視覺層次也是構成的整體性的衡量標準。因此要力求用簡潔單純的方法來完成整體的塑造。尺度與空間:尺度是單位測量的數值概念,它規定了事物在空間中所佔的比例,而不是內容。
  • 關於四維空間:你聽過克萊因瓶嗎?
    前言最近和朋友聊起關於空間的概念,其中說到,宇宙有沒有邊,天外有天,外面的外面到底又是什麼,關於海洋,關於各種生物如「美人魚」到底有沒有?等話題。,克萊因瓶無疑也是一種奇葩般的存在,但和莫比烏斯環可以在三維空間中完美呈現不一樣,我們看到的克萊因瓶只是真正的克萊因瓶在三維空間中的投影而已,因為要完美體現克萊因瓶,需要額外的一維空間!
  • 從數學角度來理解《盜夢空間》
    二、三個重要的數學思想與《盜夢空間》的關係  在數學上有著三個重要的思想:  1)非歐幾何和分形幾何  2)公理體系  3)不可知論  我們可以以此來對《盜夢空間》進行一個數學角度的考察。把被騙的人想成是一隻小蟲子,在二維世界裡,如果是歐式空間,就是一個平面,你只能設計一個很大的圓,但小蟲總有一天會還是跑出去。但如果這是一個非歐式空間,如球面,小蟲怎麼都跑不出去,這樣,造夢者就可以將敵人永遠困在自己設計的夢中。
  • 看此文,你會明白愛因斯坦關於上帝不擲骰子的思考,是多麼重要啊
    愛因斯坦提出了今天被普遍接受的量子力學的基本特徵,比如光既可以表現得像粒子又可以表現得像波動,而埃爾溫·薛丁格(Erwin Schrdinger)在20世紀20年代建立的量子理論最常用的表述,也正是基於愛因斯坦關于波動物理的思考。愛因斯坦並不反對量子力學,他也不反對隨機性。在1916年他證明,當原子發射光子的時候,發射時間和角度是隨機的。「這與愛因斯坦反對隨機性的公眾形象截然相反。」
  • 圓錐曲線,高考沒有套路,千變的出題角度不變的思路
    圓錐曲線,高考沒有套路,千變的出題角度不變的思路。題目內容:已知拋物線C:y^2=2x,過點(2,0)的直線L交C於A,B兩點,圓M是以線段AB為直徑的圓;(1)證明:坐標原點O在圓M上;(2)設圓M過點P(4,-2),求直線L與圓M的方程。
  • 伊洛納手遊虛無空間打法思路解析
    虛無空間對於平民玩家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伊洛納手遊虛無空間打法思路,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伊洛納手遊虛無空間打法思路解析 一般來說對於大部分遊戲來說血量、速度、控制、傷害都是最重要的幾個東西,而在伊洛納虛無空間中對於血量和速度要求大概是一萬血量和400速度。
  • 鍾漢川:胡塞爾的空間構成與先驗哲學的徹底性
    ,並試圖從對空間事物的知覺上說明空間形式的感性構成,進而將幾何空間闡釋為知覺空間的觀念化結果。但是,知覺空間的構成依賴於身體的構成,幾何空間所依賴的觀念化活動則將康德的「形式—賦予」功能轉變成了「意義—構成」,並在現象學還原中表現出身體性的含混性和意義的雙側性。這使得其意識的回溯方向存在著不同理解,先驗哲學的徹底性具有不同面相,所以,胡塞爾的空間構成,其徹底性不是導致空間理解的統一性,而是多樣性。
  • 關於構成的問答
    人體裡最多的成分是氧,佔可用空間的61%,我們之所以不像氣球那麼輕盈上升,原因是氧大多跟氫相結合(氫佔了人體的另外10%),從而構成了水——重得嚇人的水,讓我們不會變成一個氣球隨風飄走。人啊人,居然是由自然界最輕的兩種東西——氧和氫——構成為站立在大地上的有一定重量的東西。這個事實很奇妙,作為人的本質居然是極其輕盈的。
  • 從物理角度談人類的起源:構成人體的元素是怎麼來的?
    從生物學角度已經能夠很好的解釋人類的起源,那麼從物理學角度如何解釋人類的起源呢?物理角度看待問題更深刻,人類的起源其實就是萬物的起源,沒有地球又怎麼會有人類。萬物都是由各種元素構成的,形成有機物的關鍵就在於碳元素,那麼這些元素是怎麼來的呢?今天科學探索菌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元素的起源。
  • 關於生命的思考,這個青島籍女藝術家用了這種方式……
    以前並沒有對這句話有太深的感觸但今年,似乎有了新的思考2020年讓更多人開始審視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這種思考也體現在了很多影視作品和藝術作品中比如最近熱映的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心靈奇旅》其實都在探討生命今天要介紹的這位青島籍女藝術家
  • 沒思路?從平面構成入手
    一個形象逐漸變化成另一種形象,就是利用形與形之間有序的漸次增加,或相反有序的漸次減少構成。 大小漸變。形狀由大向小做逐步的遞減,或由小至大做逐步的增加,給人以空間感和運動感。
  • 從形態/構成/空間入手
    強調黑與白實與虛,正與負的空間處理,使字體改變原有的矜持,別具震撼力,產生新穎的視覺效果。運用構成中特異構成方式在文字局部或偏旁部首進行特異處理,使異化的局部與整體產生特異對比,使人們視覺中心游離於特異與整體間,留下鮮明深刻印象。在處理特異部分,可以用放大、縮小、平塗或變成勾線等方法,以整體變方、局部為圓或局部變換色彩的方法,進行構思創意的字體。
  • 多維空間與暗物質探索之一
    通過很多多維空間與暗物質的思考,寫了一些關於多維空間與暗物質的文章。通過這些思考發現了很多多維空間及暗物質理論將來的一些應用,以及對工作生活的改變等。暗物質由於科學家們的熱情,有很多前沿的科研項目,知道的人還比較多。現在很多人不了解多維空間,甚至連四維空間還有不能理解,但是我希望通過我對未來多維空間的描述給大家一點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