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馬尼亞大學--硫化銅和還原氧化石墨烯封裝的硫化銅納米複合材料中電導率和介電行為的溫度和頻率依賴性研究

2021-02-24 石墨烯雜誌

在這項工作中,我們通過銅和氧化石墨烯(GO)之間明顯的氧化還原轉化反應,無需任何添加劑,就可以一步合成還原氧化石墨烯(rGO)封裝的硫化銅(CuS)納米複合材料,開發出一種簡單而低成本的策略。製備的CuS和rGO封裝的CuS納米複合材料已通過各種物理化學技術進行了表徵,以觀察其形狀、形態和結構。它揭示了具有六邊形結構的合成樣品的平均尺寸在10–30 nm範圍內。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暴露了CuS的強吸收峰,並且在NIR範圍內觀察到了rGO封裝的CuS複合材料。合成的樣品在很寬的頻率範圍內(102-106 Hz)顯示出高介電常數和電導率。還研究了溫度對合成的rGO封裝的CuS納米複合材料電導率的影響。優異的導電性能歸因於CuS和rGO之間的協同作用。隨著溫度的升高,rGO封裝的CuS複合材料的最大電導率在高溫下呈指數增長。具有高介電常數和導電性的複合材料是高電容的有前途的材料,此外,它還用作超級電容器和儲能應用的電極材料。 

Figure 1. (a)CuS NPs和(b)rGO封裝CuS複合材料的SEM圖像;(c)CuS NPs和(d-f)rGO封裝CuS複合材料的HR-TEM圖像;(g)rGO封裝CuS複合材料的直方圖

 

Figure 2.CuS NP和rGO封裝CuS複合物的TGA熱分析圖

 

Figure 3. 室溫下合成的CuS NPs和rGO封裝CuS複合材料的(a)介電常數和(b,c)阻抗的頻率相關性;(d)Cole-Cole圖

 

Figure 4. 不同溫度下,合成的CuS納米顆粒的(a,b)阻抗的頻率依賴性和(c,d)Cole-Cole圖

 

Figure 5. 合成的rGO封裝CuS複合材料,在不同溫度下的(a,b)阻抗的頻率依賴性和(c,d)Cole-Cole圖

 

Figure 6. 在不同頻率下,(a)rGO封裝CuS複合材料和(b)CuS納米顆粒的電導率(σ)的溫度依賴性;rGO封裝CuS複合材料和CuS納米顆粒,在不同溫度下的(c)活化能的評估以及(d)電導率行為 

相關研究成果於2019年由奧斯馬尼亞大學Dasari Ayodhya課題組,發表在Mater. Res. Express(https://doi.org/10.1088/2053-1591/aafe55)上。原文:Investig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frequency dependence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dielectric behavior in CuS and rGO capped CuS nanocomposites。

相關焦點

  • 西工大李賀軍院士團隊《AFM》綜述:石墨烯和MXene基高性能吸波材料...
    諸如高長寬比,活性化學表面以及各種合成工藝等共同特徵賦予石墨烯和MXene獨特的優勢,可用於開發高效MA結構,特別是輕量級組件和各種複合材料。同時,它們之間的結構和性能差異(例如不同的電導率)會導致在其MA材料的設計,製造和應用中採用獨特的技術。
  • 東華大學《Carbon》多孔碳納米膜,優異電磁波吸收性能
    由於隱身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日常生活中電子設備的使用日益增加,電磁波吸收(EMWA)材料受到了廣泛關注。高效EMWA材料被廣泛應用於軍事通信衛星、防禦X波段跟蹤、高頻成像雷達、衛星數字數據傳輸。目前,一些磁性和介電材料可廣泛用於準確改善EMWA樣品的吸波性能。但是,某些磁性材料(如磁性微球)具有EMWA頻率範圍窄、易自然氧化以及密度大的缺點,極大地限制了其實際應用。
  • 基於還原氧化石墨烯MoS2複合材料的新型可穿戴式氣體傳感器
    基於還原氧化石墨烯MoS2複合材料的新型可穿戴式氣體傳感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與東北大學和中國的五所大學合作,設計並測試了一種可伸縮的可穿戴式氣體傳感器,用於環境傳感。該傳感器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東北大學和中國五所大學組成的團隊開發,據說結合了新開發的雷射誘導石墨烯泡沫材料,獨特形式的二硫化鉬和氧化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 深圳大學:一種氧化石墨烯非常規化學石墨化和功能化的新策略
    近日,深圳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何傳新教授課題組在納米材料穩定性和反應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Unconventional chemical graphitization and functionalization of graphene oxide toward nanocomposites by degradation of ZnSe
  • 固體所等在多維石墨烯基複合材料及性能研究中獲進展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納米中心研究人員與安徽大學合作,在二維石墨烯基複合薄膜和三維石墨烯基複合物的製備及性能研究上取得了新進展:利用一種新興的方法—噴墨印刷法成功製備了石墨烯和多金屬氧酸鹽的複合薄膜,並發現複合薄膜可用作生物傳感器;利用水熱的方法製備了三維結構的還原石墨烯/α-Fe2O3複合水凝膠,首次發現三維結構的石墨烯基複合材料有著優異的微波吸收性能
  • 氧化石墨烯/碳納米線圈複合材料,用於高性能溼度傳感器
    本文要點:碳納米線圈和氧化石墨烯生產了新型感測複合材料必須同時考慮高響應性和快速可逆性。本文,浙江理工大學高俊闊等研究人員,基於石英晶體微天平(QCM)傳感平臺,利用商品化的氧化石墨烯作為傳感材料,並添加了商品化的碳納米線圈來阻止氧化石墨烯層的堆疊。所製造的新型傳感器具有超高響應(4618 Hz / 97%RH)和快速可逆性(2s)。這項工作不僅擴展了商業碳材料的應用,而且實現了具有商業潛力的高性能溼度傳感器的開發。
  • 復旦大學:高產量水相製備石墨烯用於高性能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
    Sci》期刊發表名為「Highyield waterphase exfoliated fewdefect graphene for high performance polymer nanocomposites」的論文,研究報告一種水相技術,以具有超高比表面積的化學膨脹石墨為基礎,生產出具有高剝離率(92%)的極少缺陷的石墨烯納米片(FGS),並展示了其在石墨烯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中的應用。
  • 石墨烯複合材料在超級電容器中的研究進展
    作為碳材料中最新的一員—石墨烯是擁有sp2雜化軌道的二維碳原子晶體,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Geim等於2004年發現,並能穩定存在,這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單原子厚度的材料。由於以上獨特的納米結構和優異的性能,石墨烯可應用於許多的先進材料與器件中,如薄膜材料、儲能材料、液晶材料、機械諧振器等。石墨烯是單層石墨,原料易得,所以價格便宜,不像碳納米管那樣價格昂貴,因此石墨烯有望代替碳納米管成為聚合物基碳納米複合材料的優質填料。
  • 我國科學家合成硫化銅14面體微晶
    我國科學家合成硫化銅14面體微晶 2009-08-31 14:53:30 來源:網絡來源
  • 導電塗料用碳納米管與石墨烯導電填料研究進展
    常用的導電填料有金屬粉末和碳系粉末,其中金屬粉末作為填料製備的塗料具有較好的導電性能,但金屬密度大,在塗料中易沉降,且在服役期間容易氧化導致塗層導電性能下降甚至失去導電性能。相比金屬填料而言,碳系導電填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蝕和導電性能穩定等優點。炭黑和石墨是常用的碳系導電填料,近年來,碳納米管(CNTs)和石墨烯(GNS)作為新型導電填料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 浙江理工大學:氧化石墨烯/碳納米線圈複合材料,用於高性能溼度傳感器
    本文要點: 碳納米線圈和氧化石墨烯生產了新型感測複合材料,並在QCM傳感器上對其進行了改進 1 成果簡介 設計高性能的溼度傳感器以快速準確地檢測相對溼度
  • 浙理工:氧化石墨烯/碳納米線圈複合材料,用於高性能溼度傳感器
    本文要點: 碳納米線圈和氧化石墨烯生產了新型感測複合材料,並在QCM傳感器上對其進行了改進成果簡介 設計高性能的溼度傳感器以快速準確地檢測相對溼度(RH)在各種應用中很重要必須同時考慮高響應性和快速可逆性。本文,浙江理工大學高俊闊等研究人員,基於石英晶體微天平(QCM)傳感平臺,利用商品化的氧化石墨烯作為傳感材料,並添加了商品化的碳納米線圈來阻止氧化石墨烯層的堆疊。所製造的新型傳感器具有超高響應(4618 Hz / 97%RH)和快速可逆性(2s)。這項工作不僅擴展了商業碳材料的應用,而且實現了具有商業潛力的高性能溼度傳感器的開發。
  • 用於還原氧化石墨烯的缺陷修復和除氧的純電場和磁場
    氧化石墨烯的還原是石墨烯實際生產的一種有前景的途徑,目前已經報導了通過還原劑、熱和雷射照射實現氧化石墨烯還原的方法。
  • 石墨烯101:形式,特性和應用
    在複合材料中,石墨烯通常用作樹脂基質和其他材料中的添加劑,以增強各種機械性能,包括電導率和導熱率,耐久性,柔韌性,剛度,抗紫外線性,重量減輕和耐火性。Barkan指出,對於複合材料應用而言,特別重要的是,石墨烯還可以減少層間剪切破壞,消除複合材料層壓板內的微裂紋問題,並提高抗衝擊性/韌性。他總結道:「這基本上是魔術。」
  • ...Nano》:兼具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的柔性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為滿足特定的技術要求,在很多應用場合需要具備高度各向異性的高導熱和導電柔性材料,高導熱性作為散熱器件可以大幅度降低器件內部或表面溫度,進而高效、經濟地利用熱量,同時各向異性導電性可消除特定方向上的靜電,為安全提供保障。目前,開發高各向異性的導熱和導電柔性聚合物材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和有意義的研究課題。
  • 臺灣新型石墨烯複合材料 可降低LED溫度
    ▲發光二極體(LED)正迅速風靡世界,因高亮、低耗、耐用的優點而家喻戶曉,在很多應用方面取代了白熾燈和螢光燈。
  • 《ACS Nano》邁向建築納米複合材料:MXenes和更高
    這種靈感反映在各種各樣的合成建築納米複合材料中。最近,美國Dhriti Nepal等科研工作者簡要概述了分層架構在基於MXene的薄膜納米複合材料中的作用方面的最新進展,以尋求實現多種功能,尤其著重於出色的EMI屏蔽,透明性和機械強度的組合。作者還將討論關鍵機遇,挑戰和前景。
  • 中國實現單層氧化石墨烯上繪製納米功能器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利用原子力針尖誘導的局域催化還原反應,實現了在單層氧化石墨烯上直接繪製納米電晶體器件。日前,該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單層石墨烯是只有一個單原子層厚度的石墨,它比目前常用的金屬導體具有更好的導電性、散熱性,同時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輕薄、強度最大的材料,有望在微電子領域替代矽成為製造超精細電晶體的理想材料。如何在單層石墨烯上直接裁剪或製備出各種納米線路,是實現人們夢想的以碳為主要材料的集成電路的前提,也被認為是石墨烯研究領域最具挑戰的方向之一。
  • KAIST提出以硫化銅為電極材料 助推鈉離子電池商業化
    (圖源:KAIST官網)蓋世汽車訊 鋰離子電池(LIBs)自面市以來,已被廣泛應用於各種電化學儲能應用,包括行動裝置、電動汽車和儲能系統(Ess),是最受歡迎的可充電電池類型之一。但是,隨著需求的增加,其價格在過去幾年也有所上漲。
  • 《納米研究(英文版)》(Nano Research)期刊和高被引文章簡介
    研究者們利用氧化石墨烯作為碳骨架前驅體,硫代硫酸鈉作為硫源,通過一步水熱法合成了自支撐的三維還原氧化石墨烯包覆硫顆粒的鋰硫電池正極材料(圖6(a))。其中三維還原氧化石墨烯骨架為電化學反應提供了優良的導電網絡;三維多孔結構可實現硫單質的大量負載並為電解質的快速傳輸提供通道(圖6(b));同時還原氧化石墨烯對硫顆粒的包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電化學反應過程中多硫化物的穿梭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