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山藥可食用可入藥 這道時下進補的食方請get!

2020-12-02 中國江蘇網

天氣寒冷,各種滋補食材受到市民熱捧,其中山藥尤受歡迎。揚州不是山藥的盛產地,揚州人卻將山藥吃到極致。鴨羹湯、什錦燴雜素、炒精片、熘魚片……就連土味十足的蒸粗糧,肉質雪白的鐵棍山藥都不會缺席。揚州市中醫院主任中醫師張泉表示,山藥既是一種甜綿可口的食材,也是一味可益氣養陰、補脾肺腎、固精止帶的中藥。

揚州「土八鮮」之一

清李鬥的《揚州畫舫錄》中,說揚州黃金壩一帶有「八鮮行」,經過三百年的興衰演變,到解放前夕,揚州的「八鮮行」已從黃金壩移至東關河邊的硯池街一帶。「八鮮」也衍生為「土八鮮」和「水八鮮」兩類。山藥是「土八鮮」的一種,除此,還有瓜、果、荸薺、慈姑、生薑、芋頭、百合等。

「八鮮行」裡有山藥的一席之地,可見揚州人有多麼偏愛這種食材。而山藥也算素味食材中的「百搭」,煎、炒、燒、煨、蒸,不管什麼烹製方法,都能把山藥做得美味香甜。

65歲的老揚州劉文斌,至今還記得幼時和家人參加宴席的情景。宴席吃到一半時,走菜的師傅會送上來一道名為鴨羹湯的菜餚。那個時代,缺吃少穿,聽著菜名,大家滿懷希望能上一道大葷的菜。誰知爭相嘗了之後才發現,鴨羹湯與鴨一點關係也沒有,其主要食材就是切成小丁的山藥,加上葷油、白糖燉的甜菜。「那個年代,葷油、糖都是緊俏物質,聰明的廚子想到用山藥當主食,加上這兩樣,也真是不簡單。」至於為啥人們叫鴨羹湯,或許是個錯誤,大概應叫「藥羹湯」吧。

小覺林素菜館有一道著名的「什錦燴雜素」。揚州地方文化名人、年過八旬的老揚州陳金龍,還清晰記得其中的配料,山藥、豆腐果、麵筋包、金針、木耳、蘑菇、榨菜、腐竹、素雞、青菜心……「裝碗時,往碗頭上澆一層小磨麻油,色香味俱全,一點不比葷菜差。」

揚州人多是愛吃山藥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技藝高超的揚州大廚們,烹製很多菜餚時,都會用到山藥。而他們最樂於做的就是包含著玉米、芋頭、花生、山芋以及山藥的蒸粗糧。「酒過三巡,呈上這道菜,非常受歡迎。」

山藥可蒸可煮,「煮的味道也很好。」75歲老揚州李志明說,每到山藥果上市時,他總要去菜場稱上一兩斤。「怎麼說呢,談不上特別愛吃,就是吃個情結。」李志明告訴記者,那些花生米大小,灰不溜秋的山藥果,是他們小時候特別想吃的零食。「那時,賣山藥果的小販都是把山藥果煮熟了,放在一個小竹籃裡賣,幾分錢可以買上一大把。」 李志明感嘆,現在的孩子吃的東西多了,都是特別精細的、加上香精、糖等各種添加劑的小食品,「很少有孩子再願意吃山藥果子了。」

55歲的陸秀鳳,是土生土長的揚州人。山藥,是她最喜歡,也最常做的食材之一。陸秀鳳說,特別是進入秋冬季後,氣候乾燥,多吃山藥滋補去燥。前陣氣溫突降,她就買了老母雞,燉到九成熟時,放入刨皮切成小段的山藥和黑木耳。「這是聽一位老中醫說的食方,說能滋養肺陰,特別好!」

山藥還是一味中藥

張泉介紹,山藥(薯蕷)分布於朝鮮、日本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貴州、雲南北部、四川、甘肅東部和陝西南部等地。生長於山坡、山谷林下,溪邊、路旁的灌叢中或雜草中。塊莖為常用中藥「淮山藥」,富含澱粉,可供蔬食,入藥能補脾胃虧損,治氣虛衰弱、消化不良、遺精、遺尿及無名腫毒等。

具體說來,「淮山藥」有益氣養陰,補脾肺腎,固精止帶功能。主要用於脾虛食少,倦怠乏力,便溏洩瀉,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內熱消渴等。古醫書中早有記載,如《神農本草經》載「補中,益氣力,長肌肉」;《食療本草》載「治頭疼,利丈夫,助陰力」;《日華子》載:「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主洩精健忘」;《本草綱目》載「益腎氣,健脾胃,止洩,化痰涎,潤皮毛」。

至於山藥入藥的驗方也就更多了。治脾胃虛弱,不思進飲食:山芋、白朮各一兩,人參三分。上三味,搗羅為細末,煮白麵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溫米飲下。(《聖濟總錄》山芋丸);治溼熱虛瀉:山藥、蒼朮等分,飯丸,米飲服。(《瀕湖經驗方》);治噤口痢:幹山藥一半炒黃色,半生用。研為細末,米飲調下。(《百一選方》);治痰氣喘急:生山藥搗爛半碗,入甘蔗汁半碗,和勻,頓熱飲之。(《簡便單方》);治下焦虛冷,小便數,瘦損無力:生薯蕷半斤,刮去皮,以刀切碎,研令細爛於鐺中著酒,酒沸下薯蕷,不得攪,待熟,著少鹽、蔥白,更添酒,空腹飲三二杯妙。(《食醫心鏡》)

特別推薦

張泉還給市民推薦了一例時下可以進補的食方。

山藥珍珠丸子,將糯米用冷水浸泡一天。撈出後瀝乾水分。豬肉剁成肉泥,山藥洗淨去皮,蒸熟後搗爛,摻入澱粉、精鹽等拌勻。再捏成每個15克重的丸子,外邊滾上一層糯米,裝在盤裡,放在籠中蒸熟。「有補氣養血、健脾固精之效,對貧血、慢性腸炎、腹瀉、遺精、早洩等病症有療效。」

通訊員 湯紅芳 記者 張慶萍

揚州不是山藥的盛產地,揚州人卻將山藥吃到極致。...

相關焦點

  • 冬天禦寒和進補的湯 山藥枸杞羊肉湯的做法 山藥的功效及食用方法
    山藥的功效及禁忌要滋補脾胃的食物首推山藥,它是入肺、健脾、補腎的佳品。山藥黏糊糊的汁液主要是黏蛋白,能保持血管彈性,還有潤肺止咳的功能。山藥可與紅棗搭配熬粥,或用於煲湯,也可與各種食材清炒。塊莖為常用中藥「懷山藥」,塊莖富含澱粉,可供蔬食;入藥能補脾胃虧損,治氣虛衰弱、消化不良、遺精、遺尿及無名腫毒等。 山藥本身屬於一種食藥兩用的塊根類食物。
  • 山藥的功效與作用 山藥不能這樣吃
    山藥是我們常見的一種蔬菜一般在菜市場或者是超市都是有的賣的,大家知道山藥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嗎?吃山藥要注意哪些事項呢?山藥的食用方法有什麼呢?相信一定有很多人想知道答案吧,那麼就請看下文吧。山藥的功效與作用1、健脾益胃山藥含有豐富的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這些物質對脾胃的消化吸收有提升作用。
  • 冬季調養脾胃必備乾貨——山藥
    從立冬開始就進入了冬季。
  • 小雪|氣寒宜多食溫補益腎食物 路滑防跌倒請看這些建議
    小雪季節宜加強飲食調養,多食用溫補及益腎的食物。溫補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雞肉、狗肉、鹿茸等;益腎食品有腰果、芡實、山藥熬粥、慄子燉肉、核桃等,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也可多吃,如在寒冷乾燥的室內感到口鼻乾燥可以多喝點熱湯,如白菜豆腐湯、羊肉白蘿蔔湯等,既暖和又能滋補津液。但過於麻辣的食物最好不要過多食用,以免助長體內的「內火」。
  • 一九一隻雞,進補吃公雞還是母雞?專業建議值得一聽
    冬至大如年,多地百姓有「一九一隻雞」的滋補養生傳統,認為冬至開始每逢九天需進補一隻雞,來年就有好身體。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侯茜主治醫師提醒,冬至進補,選擇公雞還是母雞,需根據體質分而辨之。冬至時陽氣開始復生,要適當進補,精心調養。《內經》提出雞肉有「溫中補虛」的作用,適合羸弱之人、病後體虛、產後不足、老衰之軀,可食養調補。
  • 大寒在即,英文版各地進補取暖食物集錦
    大寒正是進補的好時節,素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那麼,在如此寒冷的季節,我國南北各地都吃什麼來取暖呢?這些食物的英語又該如何表達呢?大寒,英文翻譯為Greater Cold,作為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過後,就會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趕緊跟著小編來看看必吃的驅寒食物吧!
  • 山藥有這6大好處,但是這4類人不適宜吃!不要再盲目進補了
    3、強壯身體山藥可以單獨食用,還經常搭配其他一些食(藥)材做成山藥粥、山藥酒、六味地黃飲、滋腎生肝飲等,均有強壯筋骨,養顏健身的作用。因此建議常吃火鍋的人要少吃山藥。2、服用鹼性藥物的患者山藥會使鹼性藥物失去功效。3、糖尿病患者少量的食入山藥,對控制血糖是有積極作用的作用,但山藥的澱粉含量高,多過吃山藥會導致血糖升高。
  • 比麵包鬆軟,比饅頭簡單,春天早餐多吃它,應季而食最健康!
    應季而食,是最佳的養生方法,但根據季節的不同,換著花樣搭配和調整食物結構,長期以往,身體狀況一定會有大有改善。春季是陽氣逐漸生長的季節,此時不可盲目進補,很容易把陽氣「掐」掉,而且沒有針對體質的進補也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 山藥的功效 山藥這樣吃養肺補腎效果都很好
    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麩炒山藥補脾健胃。用於脾虛食少,洩瀉便溏,白帶過多。山藥的作用健脾益胃、助消化作用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食用。臨床上常用治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洩瀉等病症。
  • 野外求生環境中常見可食用植物
    同時在文章的最後,老馬我還會教大家一些辨識可食用植物的Tips你也可以按照tips進行嘗試,把你找到的可食用植物放到自己的「野菜表」中。PS:今天介紹的絕大多數植物除仙人掌外在中國本土都有廣泛分布哦!(旁白:剛才說牛蒡就是聖品,這蒲草又說是聖品,老馬你的聖品還真多內!)這個……此生品非彼聖品!大家不要著急,我把蒲草的好處一一道來——首先蒲草的分布廣泛,蒲草的全株可以食用,如果把蒲草整株從水塘裡拔出,你就可以發現白淨的碩大的根莖,富含水分+營養;蒲草的葉子可以食用,也可以用來製作避難所或者其他器皿;蒲草的蘆棒在春季可以食用,秋季可以當做生活的火引,冬天可以填充在衣物裡保暖。
  • 食用芡實好處多 但芡實有什麼副作用
    芡實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它可以直接入藥,也可以作為食材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芡實有著很多的功效與作用,對人體的身體健康有著很大的幫助。芡實有什麼副作用?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食用芡實?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糖友可多食芹菜黃瓜
    南瓜含有大量的果膠,當南瓜與澱粉類食物同食時,會提高胃內容物的黏度,延緩胃的排空,果膠在腸道內充分吸水後形成一種凝膠狀物質,可延緩腸道對糖的吸收,降低餐後血糖。此外,南瓜中微量元素鈷含量豐富,鈷是人體胰島細胞合成胰島素所必須的微量元素,能夠促進體內胰島素的分泌,可降低血糖。
  • 平分秋色時 中醫專家說:燥邪當道 火鍋類食物要少吃
    小虎媽見兒子咳嗽一直不好,平時還經常熬夜,便拉著兒子找到浙大一院中醫科副主任範小芬副主任醫師,想要用中藥調理下兒子的身體。「乾咳的原因有多種,您一直乾咳是因為外感了秋季燥邪所致。」範小芬副主任給小虎望聞問切後解釋道。什麼是燥邪?燥氣為秋季主氣,秋分時節因以其天氣不斷斂肅,空氣缺乏水分之濡潤,因而出現秋涼而勁急乾燥的氣候。大自然燥氣過盛的話,使人易患秋燥病。
  • 野外求生環境中常見可食用植物(10圖)
    同時在文章的最後,老馬我還會教大家一些辨識可食用植物的Tips你也可以按照tips進行嘗試,把你找到的可食用植物放到自己的「野菜表」中。PS:今天介紹的絕大多數植物除仙人掌外在中國本土都有廣泛分布哦!(旁白:剛才說牛蒡就是聖品,這蒲草又說是聖品,老馬你的聖品還真多內!)這個……此生品非彼聖品!大家不要著急,我把蒲草的好處一一道來——首先蒲草的分布廣泛,蒲草的全株可以食用,如果把蒲草整株從水塘裡拔出,你就可以發現白淨的碩大的根莖,富含水分+營養;蒲草的葉子可以食用,也可以用來製作避難所或者其他器皿;蒲草的蘆棒在春季可以食用,秋季可以當做生活的火引,冬天可以填充在衣物裡保暖。
  • 野外一植物,見到別當成雜草,挖出根莖是寶貝,可藥食兩用
    導讀:此植物長在野外,見到請挖出來,根莖一斤4-5元,藥食兩用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筆者對於農村的各種都充滿著深厚的感情。這其中不僅包括農村的生活環境,還包括鄉下野外的植被和各種野生種類。在這植物裡面包括各種具備藥用價值的品種和食材。在筆者的印象中,有這麼一種植物,常年生長在河溝、山坡、灌木叢以及雜草堆裡,但是認識它的農村,並不會把它和雜草同樣看待。因為此植物在農村人眼裡,更是一種藥食兩用的寶貝。這寶貝就來自於此植物的根莖。而此植物,就是「薯蕷」。
  • 失眠、熬夜、久坐 試試這位老中醫推薦的16道藥膳
    昨天上午,寧波市第二醫院舉辦了一場藥膳品嘗會,中醫專家們給市民推薦了這十多款藥膳、藥茶。想要在冬天進補的,一起看下去吧!  十多種藥膳藥茶亮相  變「良藥苦口」為「良藥可口」  都說「藥補不如食補」,秋冬季是進補的最佳季節。
  • 揭秘中國人的「進補」文化
    可是一般人往往忽略了自己體質的特性,認為只要是人參、鹿茸、當歸、黃芪,放進羊肉、狗肉、土雞、河鰻裡;吃下肚後就必能隨心所欲地在閨房中逞英雄了, 殊不知食補有所謂「溫補」 、「平補」 、「燥補」 與「涼補」 之分,在進補時,要依個人體質寒火、病源所在、虧損程度的輕重,對症下藥,更要看節氣的冷暖,對藥材的劑量加以增減,並非是一成不變的。
  • 這16種動物可正常養殖交易和食用
    雲南省林草局官網圖針對備受關注的野生動物交易,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明確,目前,已對全省61種食用野生動物制定了分類管理措施。梅花鹿、棘胸蛙等16種動物目前已按照畜禽和水生野生動物進行管理,不納入野生動物管理。這意味著,這16種動物可以正常養殖、交易和食用。
  • 天冷,這肉要常吃,膠原滿滿比豬蹄營養又好吃,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小寒節氣過後,天氣越來越寒冷, 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養、積蓄的最佳季節 ,現代人各種各樣的生活和工作壓力大, 很多人在這種狀況下身體開始走下坡路,無聊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沒了進補年齡說,只要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皆可進補。
  • 寒冬進補攻略——人民政協網
    人們常說「冬日進補,來年打虎」。眼下已進入冬季數九天中最寒冷的「三九」,這時氣候寒冷,做好冬季進補刻不容緩,但切忌「盲補」。冬季吃什麼最養生,怎麼進補效果最好是有學問的。三類人群補之有「道」「中醫養生理念,講究『法於自然,順時養生』,冬季應順應自然界的陰陽變化規律以養護調攝。冬季進補講究『無擾乎陽』,應時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