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關於腸道菌群和人體其他地方疾病的研究已經有許多,近日,RIKEN綜合醫學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又發現,腸道中微生物的特定組合會影響大腦和脊髓,加重多發性硬化症小鼠的症狀。這項研究發表在了科學雜誌《自然》上。
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免疫系統會攻擊覆蓋大腦和脊髓神經細胞的髓鞘。脫髓鞘病變會影響神經元相互之間以及與肌肉的交流速度,從而導致各種症狀,包括麻木、肌肉無力、顫抖和失去行走能力等。
此前已經有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會影響多發性硬化症的症狀,但是其具體如何影響大腦和脊髓的髓鞘仍然是一個謎。
RIKEN研究人員在患病小鼠身上研究了這種聯繫。他們首先發現,這些小鼠遭到T細胞自身免疫攻擊,產生細胞因子IL-17A,導致了脊髓脫髓鞘病變。但是給這些小鼠抗生素氨苄青黴素,可減輕病症。
之後的研究證明,小腸中的微生物會激活MOG特異性T細胞,然後T細胞可以攻擊髓鞘。與此同時,還有一種叫做OTU002的新菌株,當服下氨苄青黴素後,這種細菌被消滅,症狀也有所減輕。
接下來,他們將老鼠分成3組,其中1組帶有路氏乳桿菌,使其表達的蛋白質激活MOG特異性T細胞,另1組帶有OTU002菌群,還有1組是2種細菌均有。結果顯示,最後一組的小鼠症狀最嚴重。這表明當這兩種細菌共同起作用時,結果是毀滅性的。
這不是第1項研究證明腸道菌群會導致其他地方出問題了,其他研究中,比較重要的還有腸道菌群對阿爾茨海默症的影響。
今年4月,《自然》曾刊登關於帕金森病的突破性研究,稱該病是被稱為路易氏體的錯誤摺疊的蛋白質聚集造成的。去年的一項動物研究顯示,這些有毒蛋白質首先在腸道內聚集,然後通過迷走神經向上移動到大腦,隨後導致大腦中分泌多巴胺的神經元細胞死亡,從而導致運動障礙和其它常見症狀。
更早的1月,發表在《細胞報告》上的文章同樣聚焦在腸道細菌上。研究稱,腸道內一種叫枯草芽孢桿菌的益生菌能夠產生某種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不僅可以防止路易氏體的主要成分——α-突觸核蛋白的形成,還能清除一些已經形成的蛋白質團塊。
去年底,佛羅裡達大學研究人員獲得了美國農業部的50萬美元的資助,用以研究橙子皮提取物是否可以改善腸道防止內壁脂肪在動脈中形成的能力。這一研究的基礎同樣基於對腸道微生物群的研究。
該研究小組假設橙子皮提取物可以改變腸道微生物群,防止動脈粥樣硬化,並且他們在小鼠實驗中也確實取得了一定成果。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
[1]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8/200826110324.htm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634-9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