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探路火星|探測任務中有哪些外國機構參與合作?

2020-07-24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徐小涵

7月23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此次任務還有歐空局以及法國、阿根廷、奧地利等國家和組織的參與合作。

據美國「太空」新聞網(space.com)22日報導,「天問一號」探測任務的國際合作夥伴包括歐空局(ESA)、法國國家航天研究中心(CNES)、阿根廷國家空間活動委員會(CONAE)和奧地利科研促進署(FFG)等多個航天機構,它們在軌道跟蹤、數據中繼等方面進行合作。

報導指出,此次「天問一號」任務將藉助歐空局跟蹤站網絡(ESTRACK)。「天問一號」發射升空後,ESTRACK在南美洲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的地面站將對其進行跟蹤,在器箭分離時提供有關探測器具體位置的信息。另外,在「天問一號」進入火星軌道前,歐洲航天局位於澳大利亞和西班牙的地面站將與其進行8次通信連接,為其提供精確的導航和軌道測定。

據澎湃新聞(www.paper.cn)此前報導,此次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並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歐空局官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天問一號」登陸火星後,歐空局的「火星快車」空間探測器(Mars Express)將提供數據中繼方面的支持。

歐洲航天局的比阿特麗斯·阿里亞斯(Beatriz Arias)表示:「一次成功的航天任務往往離不開資源共享,我們很高興可以通過ESTRACK網絡和『火星快車』來為『天問一號』提供幫助。」

「太空」新聞網指出,此次探測任務中,阿根廷航天局通過位於阿根廷拉斯拉哈斯(Las Lajas)的測控站為「天問一號」提供了支持。2019年1月,「嫦娥四號」探測器執行月背著陸任務時也曾與該跟蹤站進行合作。隸屬於奧地利科研促進署的奧地利航天部門參與了「天問一號」軌道飛行器上磁力計的研發。

責任編輯:閆頌陽

校對:張亮亮

相關焦點

  • 天問·探路火星|回顧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前世今生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謝瑞強 通訊員 龐丹7月23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正式實施,我國深空探測邁出嶄新的一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
  • 天問·探路火星|中國加入火星「精英俱樂部」,外媒怎麼看?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陳沁涵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邁出了自主行星探測的重要一步。「天問一號」計劃對火星進行「環繞、著陸、巡視」,如果順利完成,將為全球首次同時展開「三步走」的計劃。對於中國這次歷史性發射任務,外媒和外國同行也頗為關注。
  •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你了解多少?
    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目標是環繞並探測火星。天問一號這個名稱由何而來?何時發射?在哪裡發射?下面為你一一解答。2020年的&34;火星探測任務將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天問一號預定於今年7月和8月間擇機發射,2021年2月開始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天問·探路火星|發射!「天問一號」啟程,目標火星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是中國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此次任務為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也是中國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
  • 天問·探路火星|歐洲火星探測:可圈可點,但國際合作波折多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吉文磊【編者按】7月23日,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入軌,開始奔赴火星。今年是火星探測的大年,阿聯、中國、美國三國將先後向火星發射探測器。作為離地球較近且環境最相似的星球,火星一直是人類深空探測的熱點,尤其是冷戰結束後,火星探測不再是美蘇的專利,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這一行列。
  • 組圖|「天問一號」海南出發 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位於海南島東北海岸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當日13時25分,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天問·探路火星|3D動畫模擬天問一號首次探路火星
    澎湃新聞 孫瑞 伍銀芳 張志強 王基煒 江勇2020年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預計2021年2月進入火星軌道,隨後進入降軌控制,釋放著陸巡視器組合體,成功軟著陸後,火星車將離開著陸器,開展區域巡視探測和相關工程實踐,環繞器則將為火星車提供中繼通信鏈路,並開展環繞科學探測。
  • ...規劃國際月球科研站 歡迎各國際航天機構積極參與中國深空探測...
    中國國家航天局透露,目前中國正在規劃國際月球科研站,未來還將實施小天體探測、火星採樣返回、木星系及行星際穿越探測任務。中國歡迎國際各航天機構參與中國未來月球與深空探測活動。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國家航天局已和44個外國航天機構和4個國際組織籤署超過140多項空間合作文件,在月球與火星等探測任務中開展了廣泛合作。
  • 移民嗎,去火星那種?「天問一號」替你探探路!
    科學界一般認為,從人類未來星際移民前景來看,火星是太陽系中最值得研究的一顆行星。國家航天局近日宣布,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將擇機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發射升空。昨天(20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與任務各系統進行了聯調聯試,做好發射前的各項準備。起飛!目的地:火星!
  • 6問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裡?
    6問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裡?  當天中午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這次逐夢,承載著中國航天人的勇氣和決心。歷史上,人類總計開展過40餘次火星探測任務,成功24次,且多以火星高空環繞、飛越探測居多。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奧媒:中國開啟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
    【歐洲時報奧地利版羅德維、李靜編譯報導】據《奧地利國家電視臺》發表的一篇題為《中國首次進入紅色星球》的文章稱,繼歐洲、美國、印度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之後,中國現在也開始進軍火星。隨著「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中國正式開啟了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於2021年2月成功抵達火星軌道。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程,「天問一號」發射
    剛剛,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啟程。隨著長徵五號遙四火箭點火升空,我國拉開了向更遙遠的深空探測的序幕。人民日報經濟社會微信公號記者為您帶來新鮮出爐的火星探測全解讀!
  • 天問·探路火星|「上海牌」環繞器:能飛能探測的「多面手」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謝瑞強 通訊員 谷宇7月23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於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環繞器設計壽命3年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兼環繞器總指揮張玉花介紹,根據任務分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承擔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的環繞器總體設計與研製工作,在研製過程中攻克火星制動捕獲、長期自主管理等關鍵技術難點,將實現地火間的超遠距離測控通信,並將通過環繞探測實現火星全球性、綜合性探測,完成火星表面重點地區高精度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 安徽科技保駕護航
    據悉,在火星探測任務中,空間有效載荷研製平臺還與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部)安琪教授團隊合作參與了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的研製任務。  環繞器探測雷達  「透視」火星地下都有啥物質  「天問一號」在「繞」的階段,要完成探測火星表層和次表層結構分層信息,尋找火星地下冰水存在的痕跡與證據,這個過程需要用到火星探測設備。在「天問一號」上,共搭載了7個火星探測設備,可環繞火星運轉並對火星次表面進行探測。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火星探測任務或成中美競爭新賽道?
    如果天氣允許,預計中國發射的「天問一號」將於本周從南部的海南島升空,儘管政府尚未公開確認發射日期。美國宇航局(NASA)的恆心漫遊者計劃在7月30號發射。兩個探測計劃都有望於2021年2月到達火星。恆心漫遊者計劃旨在探索火星有關生命潛力的問題,包括尋找地球歷史中適宜居住的跡象,並尋找微生物存活的證據。
  • 西電團隊參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掀開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新篇章,成為我國深空探索全新的裡程碑。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李雲松教授所負責的圖像傳輸與處理團隊,參與了本次火星探測中多個科學載荷的圖像和數據壓縮任務。致力於探測器圖像與數據壓縮將「天問」的答案「打包」回傳相對於地球的近鄰「月球」,火星的距離實屬遙遠。想要讓火星探測到的各類圖像和數據「看得清」「收得回」,數據壓縮必不可少。
  • 我國首個火星任務發射成功,「天問一號」的意義及鮮為人知的背後
    就在剛剛,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搭載我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點火發射,成功的進入預定軌道,奔向火星,萬眾沸騰!也許可能有人問,發射火星探測器有什麼意義呢?3、是綜合國力的體現,探測火星可以展示我國綜合國力,增加民族自豪感、增加國家的國際影響力等。相對於其他國家的火星探測任務,我國「天問一號」有哪些亮點呢?1、首次發射便要一次實現「繞落巡」,攜帶了火星軌道器及火星車。
  • 探測火星究竟有多難?「天問一號」意味什麼?
    今年七月,是火星探測期到來的時期,世界各國紛紛選擇今年七月對火星進行探測,而我國則是在今年首次參與火星探測。探測火星有多難火星探測任務十分艱難,雖然很早以前就有國家對火星進行探測,但是直到現在真正完成對火星探測的國家或者組織也僅僅只有四個。
  • 天問·探路火星|日本火星探測:首次失敗,目標轉向火衛一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劉一鳴今年2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計劃在2024年向火星發射一顆探測器,這是日本「希望」號後第二次向火星發起衝擊。該任務計劃發射一顆探測器訪問火星的兩顆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並且計劃登陸火衛一採樣返回地球。這將是人類首次前往火星的衛星進行採樣返回,有助人類進一步認識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