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極力推薦指數基金,目前市場多達1000多隻,該怎麼選呢

2020-12-06 牛遍天

經常可以看到巴菲特的一句話:通過定期投資指數基金,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業餘投資者往往能夠戰勝大部分專業投資者,也常常聽到周邊炒股的朋友說「賺了指數不賺錢,大盤漲個股不漲」這樣的話,所以啊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關注指數型基金的投資了,而目前市場上大約有1038隻指數型基金(數據來源天天基金)這麼多指數型基金,我們該如何選擇呢?這裡分享簡單1招

標的指數

指數型基金跟蹤的就是所選標的指數,指數的走勢決定了指數型基金的走勢,所以選指數型基金先選標的指數

指數分規模指數:投資範圍廣,行業分布均衡,比如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創業板指數,這類指數適合大多數的投資者

還一個是按行業分類的行業指數:跟蹤相應行業的一籃子股票的平均表現比如白酒行業指數,消費行業指數,這類指數適合對某些行業有一定的了解,能夠把握得住市場的風口和熱點的投資者

可以看到,第一步選指數標的,是根據投資者自身的投資需求,風險偏好以及對市場的理解程度等因素一起來決定選擇投資哪一類標的指數

指數的估值

顯而易見指數與其指數型基金是如影隨形的,指數點位低的時候相應的估值也處於低估區,假如在估值處於低估區的時候投資,一個是安全邊際高,二個即使是下跌,下跌空間也有限而未來的上升空間卻比較大,反之,假如在估值處於高估區的時候投資,下跌概率相對來說會比較大,要是碰上由牛轉熊的時期更會遭遇瀑布式暴跌,所以選指數型基金一定要看估值

可以看到,第二步是看所選指數的估值處於哪一個區間,那這個估值哪裡可以看呢?購買基金的平臺一般都會有查看指數型基金的估值功能,比如上圖某寶,一般建議選擇低估的,正常的,謹慎可以持有的

基金的指標

指數型基金又分為被動指數型基金和增強指數型基金

被動指數型基金的評判標準是看跟蹤偏離度的標準差,根據歷史的收益率差值數據來描述基金與標的指數之間的密切程度,同時揭示基金收益率圍繞標的指數收益率的波動特徵。一般來說,跟蹤誤差越小,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越強,基金越優秀;跟蹤誤差越大的話,那麼基金也就偏離了設計基金計劃的初衷,蘊含的投資風險相應的也就越大

增強指數型基金的評判標準看信息比率,信息比率是表示單位主動風險所帶來的超額收益,信息比率越高說明基金主動投資的能力越強,獲取的超額收益也就越多

然後看基金的規模,被動指數型基金的規模越大越好,規模越大越不用擔心因為基金的大額申贖對基金的跟蹤誤差偏離值的影響;增強指數型基金的規模是適中比較好,這類指數型基金因為包含了主動投資,規模過大的話因為單只股票的持倉限制可能會拖累基金淨值增長

最後看基金的費率,有便宜的當然更好啦,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比如創業板ETF有聯接A還有聯接C這樣兩種類型的指數型基金,假如是長期投資一般選ETF聯接A,有申贖費,沒有銷售服務費,短期投資一般選ETF聯接C,沒有申購費,持有超過7天沒有贖回費,有銷售服務費

可以看到,第三步是具體到看指數型基金的各個指標:跟蹤偏離度,信息比率,基金規模,費率等等因素選擇那些指標相對較優異的指數型基金

綜上就是筆者比較常用的選指數型基金的三步驟,僅供參考交流

相關焦點

  • 這樣買指數基金賺得更多?你不知道的指數基金定投策略
    巴菲特曾經說過:對於個人投資者,最好的投資方式就是定投指數基金,因為從長遠來看,大部分的基金經理到最後都沒能跑贏指數。在股市上一直流傳著「七虧二平一賺」的說法,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七成的股民是虧損的,可以保本的有兩成左右,而只有一成的股民才能賺錢。也就是說90%的股民在股市裡都是賺不到錢的。
  • 想學巴菲特,但定力不夠?建議考慮一下這種基金
    滬指盤中創23年來最大跌幅,兩市近3200隻股票跌停。然而一周內,滬深市場穩步上揚,創業板指回補缺口,港股市場連續大幅反彈。反轉的劇情,讓那些忙著割肉斬倉的「避險」者,心疼不已,也讓很多投資者再次想起了數十年來不厭其煩地倡導價值投資和避免過度交易的股神巴菲特。
  • 富時中國A50更新了,指數有多厲害,秒殺華爾街基金經理!
    備選名單有啥用呢,就好比籃球或者足球比賽,是用來替換上場球員的,比如到了下一個季度審核時,如果有成分股被剔除富時A50,就把備選名單的股票換進去。更新後的富時A50指數將在9月18日星期五收盤後正式生效。為什麼對於股票來說,被納入某些指數挺重要?舉個例子,這個市場上有很多指數基金,跟蹤的就是這些市場指數。
  • 指數基金適不適合長期定投?
    巴菲特從不推薦股票,指數基金卻是一個例外,早在1993年巴菲特就講到:「通過定期投資指數基金,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業餘投資者,竟然往往能夠戰勝大部分專業投資者」 1. 巴菲特關於指數基金的觀點還有後半部分:「表現異常疲軟的股市可能會促進對衝基金的表現,因為許多對衝基金持有大規模的空頭「倉位」。
  • 萬家基金: 指數狂奔,「增強」一下?
    今日A股三大股指集體高開,上證指數大漲2.18%,時隔5年再次站上3600點。雖說經歷了兩年的上漲,但2021年開年指數繼續狂奔,一周多的時間上證指數上漲近4%,創業板指上漲7.22%。指數狂奔,基金投資者若想戰勝指數表現,指數增強型基金是不錯的選擇。(數據來源wind)巴菲特一直建議投資者買指數基金,成分股透明、手續費低廉。
  • 36氪領讀|定投指數基金入門全講解,人人都該學習的理財技巧
    文 | Jeremyoga相信2020年黑天鵝疫情的到來讓很多人發現,一旦公司只發底薪或者失去工作,才發現自己一直在裸泳,迫於現實生存壓力,以往說買就買的包包衣服鞋子,如今只能掛在二手平臺跳樓大甩賣。控制了消費自然也就節流了,那怎麼開源呢?
  • 債券基金那麼多 該怎麼選?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他買的是可轉債基金。   所以在挑選債券型基金前,我們也先搞清楚債券型基金內部的不同分類。   債券型基金還有很多規模不大的細分品種,比如中短債基金、債券指數基金等等,我們不一一介紹了,重點要了解的是如何選出心儀的債基。
  • 都說「牛市買指數基金」 到底該怎麼買?
    對於基金投資者來說,牛市裡也有一些買基金的規律。例如「牛市買老不買新」,因為新基金還沒建倉,或者倉位不高;老基金因為倉位較高,所以反彈起來更猛。還有「牛市買指數基金」,因為牛市裡主動型基金跑不贏指數,不信的話你可以看看自己持有的基金,基本跑不贏滬深300、上證50或者創業板指數。那麼指數基金該怎麼選,是all in還是選擇定投?
  • 先弄懂指數估值怎麼看?
    來源:富國創業板的雪球原創專欄2008年,股神巴菲特用100萬打賭,如果長期投資一直標普500指數「1」基金,那麼在未來10年內,這隻指基的收益將會跑贏專業公司精心挑選的5隻對衝基金。股神這個豪賭讓在市場裡摸爬滾打的投資者只要一提到巴菲特就會想到指數基金。小創今天就重點說說指數基金的優勢和怎麼看指數的估值。
  • 想投資長牛消費 有哪些指數基金可選?
    首先,消費股是中長期的投資品種,短期的波動往往是進行中長期布局的良機,所以此時可以積極一些,多考慮消費股持倉比例較高、進取型的基金,可以更好、更充分地把握消費股的機會。其次,針對消費股長牛的特徵,建議投資者多一些耐心,堅持長期持有優質的消費主題基金,追求中長期穩定的收益。
  • 這麼多指數該怎麼選?
    醫藥ETF行情火爆 隨著國內A股市場醫藥板塊近期關注度不斷提升,生物醫藥主題基金整體規模快速提升。截至7月30日,國內醫藥類基金品種總規模已超3000億元。其中,中歐醫療健康基金規模居於榜首,達到193.89億元,廣發醫療、銀華富裕主題基金緊隨其後。
  • 基金的賣點該怎麼判斷?基金的倉位如何決定?
    賣完後繼續定投的話,要看市場情況和當前估值變化,沒有太大變化,可以保持之前的節奏,重點是控制好總倉位,確保進退自如。2、推薦的這些基金計劃持有多長時間呢?在基金業績、基金風格和基金經理沒有出現大的變化前,可以一直持有。我們投基金要做好起步3年的準備,菜基推薦的基金都是久經時間考驗,可以長期持有的。
  • 定投5年,收益比較高的指數基金
    中證100:由滬深300指數成份股中規模最大的100隻股票組成,綜合反映中國A股市場中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一批超大市值公司的股票價格表現。 滬深300:由滬深市場中市值大、流動性好的300隻股票組成,綜合反映中國A股市場上市股票價格的整體表現。
  • 每月定投1000元買基金,一年大概能賺多少錢?
    網上有人提問:每月投資1000基金一年大概能賺多少?分析這個問題,至少可以引申出以下幾個話題。一則,暴露了投資者欠缺風險意識。現在的市場風格推崇成長,說不定哪天就會回歸價值。而且,經濟、金融、股市存在無法琢磨的周期規律,投資者永遠無法判斷自己是站在山崗上、半山腰,還是處在深坑中,也無法判斷自己是不是站在正確的風口上,成為那隻乘著颱風起飛的幸運豬。上述後兩個議題,也就是我們投資者耳熟能詳的所謂「選股」、「擇時」問題。投資者如果能夠很好地處理這兩個問題,何愁自己不能成為巴菲特第二?
  • 基金經理大揭秘!一文讀懂指數基金到底怎麼投?
    有網友說,中國上證指數過去十年就漲了一個點,滬深300過去十年也沒有怎麼漲,波動太大,我買了滬深300根本沒有賺到錢。在反覆震蕩的市場中,人們往往容易陷入追漲殺跌的投資誤區,假如同時買入兩個基金,一年後發現一個漲一個跌,90%的人會先賣賺錢的,而從長期投資的角度而言,應該是虧的那部分要賣掉。 因此,作為一個普通投資者,就必須要選擇合適的指數基金投資策略,通過合理的方法選擇合理的品種,獲得一個合理的投資收益。
  • 3年來有近200隻基金業績翻倍 投資基金,到底有怎樣的門道
    投資基金,到底有怎樣的門道?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專家。業績顯示投資基金更靠譜近日,上證指數在振蕩箱體頻繁振蕩,交易重心基本在3300點至3400點,而大致3年前,經過巨幅振蕩後,上證指數的反彈高位也落在這裡。這意味著,3年來上證指數雖然漲漲跌跌,但公募主動權益基金卻獲得50%以上的收益率,更有近200隻基金實現了業績翻倍。
  • 定投指數基金,真的那麼完美嗎?真相在這裡
    本文首發於海晨投資手記一直以來,很多文章,很多地方都喜歡說指數定投。其中的內容千篇一律,大致有以下幾大理由:第一,放眼世界,指數投資都是重要的投資方式,巴菲特曾經和好些基金打賭,打賭他們跑不贏指數,最後贏了。
  • A股十年如一是錯覺,不如一的指數這樣選!
    為什麼這樣說呢,有兩個原因第一:指數使用的是上證指數,僅代表上海市場的股票,金融權重成長性差,失真已久;第二:上證指數是價格指數,不包含分紅,上證指數最近10年平均每年2.15%的股息率,紅利再投10年下來是26.41%的收益,也就是加上分紅上證指數應該是上漲785點。既然上證指數失真,那麼我們應該用什麼指數呢,答案是全A指數。
  • 怎麼從零開始做定投?
    具體基金推薦:滬深300基金推薦:163407興全300或100038富國滬深300中證500基金推薦:161017富國中證500滬深300指數基金怎麼選:>目前滬深300指數一共有94隻,密密麻麻拿出來一看根本分不清好壞,我通過幾個指標來進行篩選1. 2018年之後成立的共24隻,因為運作時間過短先排除,剩下70隻。
  • 「新人類」基金vs「巴菲特」:誰將在流動性盛宴中跑贏?
    除了狂熱的「新人類」基金經理,市場上還有另外一頭大象——ETF基金經理,他們佔美國交易量的50%。他們的套路直截了當,只要有新的資金流入就買入重的指數權重,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美國五大科技股(FAANG)的成功。「關於 FAANG 最成功的股票之一是蘋果公司。儘管收益連續三個季度下降,但該股在10月第二個周末創下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