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個「小棉襖」父母該怎麼教育?四大底線得提前科普

2020-12-03 圖圖爸爸

文丨圖圖爸爸

之前黃磊家孩子染頭髮的事情,相信大家也都有所耳聞,在她媽媽所曬出的圖片之中,我們也看出來黃多多的頭髮變成淺紫色。

除此之外,黃多多之前表現出來打耳環打耳洞等情況,也讓我們感到震驚,畢竟在我們的想法之中,孩子只有12歲沒必要打扮的過分成熟。

後來可能是孩子對於自己的髮型不太滿意,又染回來了黑色,而且之後黃磊的二女兒卻又表現出來濃妝豔抹的狀態,也讓大家唏噓不已。

網友1:「孩子才12歲左右,怎麼能這樣呢?這看起來就是一個壞女孩,等到以後早戀等情況出現,看他們怎麼教育。現在不規範好行為,以後孩子就越來越放肆,我家有個女兒絕對不會讓他在12歲左右的時候染髮。」

網友2:「孩子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應該以學習為主,想要讓自己變美也應該以內在美為重點。每天花心思在自己的打扮上面,孩子能好好學習嗎?」

網友3:「任何一個人都是愛美的,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楚愛美的界限,同時在不同年齡段孩子愛美也有相應的表現。如果父母不懂得進行教育,就有可能讓孩子誤入歧途。不管是打耳環,還是染頭髮,又或者是濃妝豔抹,父母都應該進行相應的引導。」

從上面大家的討論之中,我們就可以得知: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夠接受自家女兒染頭髮、打耳洞、化妝等情況。

在他們的想法之中,總是認為孩子在這些上面學到的事情付出更多的努力,就有可能影響到他們的學習。

只是面對黃磊的女兒黃多多,我們卻可能說不出這樣的話,畢竟在她身上所表現出來的狀態,是很多普通家庭所不能比擬的。

首先話劇表演,她本身也受到了自己爸爸黃磊的誇讚。除此之外,在《爸爸去哪兒》這檔綜藝節目之中,她和其他小朋友相處的模式也受到了很多父母的稱讚,認為這真的是一個乖巧懂事情商高的女孩子。

當然孩子在學習方面也是毫不遜色,自己作畫、自己翻譯、英語交流毫無障礙。所以我們應該清楚的是,孩子表現出來的狀態或許並不需要過度的關注。

只是爸爸媽媽在教育女孩子的時候也應該考慮自己的底線在哪?顯然對於黃磊來說,自家女兒愛美的表現絕對不會成為自己去斥責他們的問題。

我們上面說到孩子早戀等問題,其實是現在很多家長的底線,他們認為孩子在青春期可能會對別人產生好感,但是避免和別人在一起影響學習,同時產生悲劇行為是父母的底線。

家裡有女孩子,很多家長也感到非常不放心。既害怕自己的女兒長大之後,被別人的小恩小惠就會跟在別人屁股後面,又擔心她受到了一些屈辱。那麼聰明家長的教育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任何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應該是在某種規範之下,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之中想必也會有相應的底線。特別對於女孩子來說,想讓她們生活得更好就是對孩子進行底線教育。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家裡面有女孩子,到底應該有哪些底線,我們又應該如何去教育孩子。

想要給孩子最好的保護,不是爸爸媽媽過分強大,而是懂得這4大底線

不隨意糟踐自己身體,自愛是底氣

最近幾天,北大女孩自殺的話題很多人都非常關注,而在裡面男孩子所表現出來的狀態也讓我們感到十分的憤怒。

因為在兩個人交往期間,男孩嫌棄自己的女朋友之前還有過男友就異常生氣,甚至表示想要分手必須選擇墮胎或者絕育。聽到這樣的話,想必任何一個做父母的都感到非常的生氣。

自己辛辛苦苦撫養長大的孩子,為什麼到別人這裡就成為一個受氣包,甚至被別人隨意的踐踏?

當然,最讓父母感到震驚的是,自家女兒在裡面所扮演的角色也是如此,一直服從於自己的男友。

試想一下,這樣的行為真的正確嗎?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面對任何事情,我們也不能隨意去糟踐自己的身體。

當然除了我們上面所說的這件事例之外,也可以發現有一部分女孩子因為本身的能力不強,最後就找到了一些賺錢的快速渠道。

有一部分女性甚至會因為想要購買自己最喜歡的東西選擇賣卵。看似難以理解,確實很多女孩子都會選擇的,或者出賣自己的身體。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告訴他們身體是自己的,必然要選擇自愛。

特別對於女孩子來說,千萬不要因為某些小恩小惠或者自己內心的願望而選擇出賣自己。教育孩子自愛,教育孩子懂得欣賞自己才是最為正確的方式。

避免過分依賴別人,獨立是底氣

現在很大一部分女性結婚之後,每天都是被一直歧視,受制於兒子或者丈夫,主要原因在於她們成為家庭之中看似最沒有用處的人,基本上不會賺取一些生活經費來補貼家用。

她們在生活之中瑣碎事情上面所付出的一些時間,也不會被別人憐惜。長時間如此,她們也會變得異常痛苦。

實際上,出現這樣的情況到底是因為什麼呢?過分依賴於別人而存活,不顯得不獨立。

「不管任何時候,一定要懂得獨立的重要性。你不可能依附於任何一個男孩子,他們不可能永遠為你做所有的事情。」

「經濟獨立是你必須要記住的事情,我們只有經濟獨立才能人格獨立,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當經濟受制約之後,人必然會選擇屈服於別人。」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讓他們明白:精神上的獨立以及財富上的獨立是較為重要的。如果想要依賴於別人,自然而然會遭受更大的傷痛。」

適度「感情付出」,別被情感控制

前段時間看了這樣一個新聞,一個18歲的女孩子和12歲的孩子網戀,最後兩人還選擇一起私奔。出現這樣的情況,也讓很多父母感到十分的擔憂,自家孩子會不會也出現這樣的情況?

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也是性格形成的關鍵階段。如果沒有父母的引導,就有可能成為感情上的白痴。

特別對於現在一些女孩子,在網絡上和男孩子聊天,聽從了別人的花言巧語,就有可能認為兩人是一輩子的摯愛。

即使現在處於中年階段的人,也有可能因為這種感情被羈絆。我們應該明白的是,感情確實是人一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他也無法強求。

作為女孩子,在考慮感情這件事情之時也應該選擇最為正確的方式。

如果長期在感情之中付出,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痛苦。當我們被情感控制之後,所有的事情都有可能變得黯然失色,同時影響到自己未來的生活。

作為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讓他們認識的自己的另一半一定不能成為軟肋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在面對感情時,應該是理性與感性的結合,而不應該過分理性或者過分感性。

放寬心,是解決一切的良藥

女孩子一直是脆弱的代表,他們遇到問題之後大都會選擇哭鬧、痛苦、不安、焦慮、消極。

可是這樣的情緒使得問題解決了嗎?並沒有。還有一部分孩子會因為生活之中受到了重大的打擊,一蹶不起。

比較極端的孩子很有可能走向抑鬱症的狀態,同時選擇較為極端的方式去結束自己的生命。

父母一定要提前給孩子進行生命安全教育,讓他們認識到生命是寶貴的。不管面對任何較為痛苦的事情,也應該以樂觀的方式去對待積極的心情解決問題,而不是選擇這樣極端的狀態。

我們一定要明白,放鬆是較為重要的。如果沒有了生命,一切將顯得沒有任何意義。

當孩子對於自己的生命有敬畏之心之後,他們遇到生活之中所有的問題也不會以跨不過去這樣的心態去面對父母。

在生活之中也應該教會孩子越來越堅強,能夠應對生活之中的挫折,而不是較為痛苦。

在孩子成長過程之中,男孩子和女孩子之間的差異性也需要父母了解。當父母對於自家女兒有相應的了解之後,他們也會明白孩子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性格特徵、行為、走向。

而我們上面所說的幾點,也希望每一位家長能夠給孩子進行相應的科普、不管是生命教育、身體教育、獨立性教育,相信都能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效果,讓他們認識到在成長過程之中所要遵守的準則。我們希望女孩子能夠展現出來獨特的品質,成為越來越優秀的人才。

上面所說的幾點,是不可或缺的。對於女孩子的教育,很多父母也都是較為隨意,甚至表現出來較為寵溺的狀態。

除此之外,因為內心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也有可能對女孩子較為暴躁,這種處理方式都是錯誤的。我們也希望大家能夠認識到女孩子身上的特點,給她們進行相應的教育。

相關焦點

  • 再愛自己的孩子,以下底線也得守住,不然真把孩子往火坑裡推
    而從這個事件中,更是了解到有些父母在育兒方面還是有很大上升空間的,而在日常生活中,提醒父母:再愛自己的孩子,以下底線也要守住,否則真的是把孩子往火坑裡推。聰明的家長會說:「肯定要教育呀,不教育他怎麼長記性,怎麼成長?」而糊塗的家長會以孩子還小為藉口,縱容孩子身上不好的行為。但是,就像很多網友說的:「熊孩子,家長不教育,到了社會自然會有人出來教育他的。」 曾經老家鄰居一個男孩是家裡最小的孩子,自然很受全家人寵愛,而從小就是他說什麼就是什麼的家庭氛圍。
  • 扎克伯格給孩子讀科普繪本,那些「高冷」的繪本該怎麼讀?
    看到好的科普繪本,常常會令父母產生妄想——如果孩子從小學習和掌握了這些知識,將來肯定能成學霸。可是孩子並不買帳,這就會讓父母挫敗,甚至覺得:「看來娃在科學方面沒什麼基因……」讓我們借著扎克伯格的由頭,學習一下該如何跟孩子一起閱讀科普繪本。
  • 教育到底該喝雞湯還是打雞血?或者勾兌?做父母太難了
    家長以各種方式,竭盡所能「雞娃」,有力的賣力、有學問的出學問、有錢的砸錢、有權的弄權;但另一方面,「快樂教育」「天性教育」的擁躉也不少,基本上,國內的家長就分成了這兩大類了。 我對純粹的「快樂教育」當然是持質疑態度的。作為堅定的「雞娃」派,7月21日(周二),我邀請了另一位「雞娃達人」、武漢大學法學博士張穎,一起討論教育孩子是該灌「雞湯」還是打「雞血」?
  • 家有女兒,父母做好3件事,將女兒養育得堅強獨立
    導語:如何將女兒養育得堅強獨立,把自己的女兒培養成自信、獨立、優雅的公主,這一直是困擾大多數家長的一道難題。近日,株洲一位媽媽恰巧用手機記錄下女兒替爸爸擋住倒下墊子的溫馨一幕。當小女兒看到軟墊即將砸到蹲在地上擦地的爸爸時,快步跑上前擋住墊子,保護爸爸。網友評價:多時候都是看爸爸替女兒擋,女兒替爸爸擋,真是頭一次看到,淚目,這個小棉襖可太暖了。
  • 瀋陽一小區居民家裡溫度極低 室溫9℃凍死小烏龜
    「在家玩電腦和在大馬路上感覺是一樣的,養的小烏龜因為家裡溫度太低都凍死了。」2月10日,市民張先生投訴,「今年這春節過得憋屈,暖氣拔涼,找鍋爐房多次也沒修好,這溫度讓人怎麼待?」  案例1:2歲孩在家得穿棉襖羽絨服  昨日下午,記者剛來到張先生所住的小區,幾名居民就跟記者投訴小區裡的7號樓2單元和13號樓2單元的暖氣不熱。
  • 小棉襖被別人穿走了,父母傷感落淚!奇葩父母陪嫁銀行卡讓女兒奔潰!
    因為我的小棉襖被人穿走了……多少年後你還會記得在那個甜蜜,喜悅,幸福,各種情緒交織的早晨麼?爸爸和媽媽充滿著複雜的情緒為女兒的婚禮忙忙碌碌著,生怕對那一場婚禮細節考慮得有任何不周全。相對於媽媽必然的抹淚,通常爸爸不會在女兒出嫁時哭。他們更多選擇忍著。但也有一些例外,他們會忍不住,鐵漢的內心往往有一片柔軟的地方,那是留給女兒的。
  • 女兒寫作文歌頌媽媽,全篇未提爸爸一句,網友大呼:小棉襖已漏風
    一個孩子能夠健康地成長,這不僅有媽媽的傾心付出,同樣還有爸爸的全力付出。但大多數的爸爸由於平日裡忙於工作,往往忽略了孩子們的感受,這也造成了孩子對父母產生了一定的誤解甚至有些孩子一度認為:媽媽就是整個家裡的支柱,而爸爸對這個家沒有付出。
  • 「底層耗子」喊話許可馨,熱度已超3天,網友:你父母該亮相了?
    「底層耗子」喊話許可馨,熱度已超3天,網友:你父母該亮相了?她如果能默默的回國,不再在網上胡扯,在國內,他的父母、父母的人脈和金錢能保護她,也可以生活得比較自在,但出來工作應該不會那麼順利了,到哪都會引起一小拔轟動,她現在最好的做法就是誠懇的道歉,真心不真心另説,道歉以後,刪除自己在網上的一切言論,從此銷聲匿跡,別再和網友鬥嘴了,好好蟄伏几年,讓時間來抹平風波。
  • 亂穿衣的一天,你是短袖還是棉襖?上海氣溫將維持「2」字頭,特殊...
    今天上海 有夠冷的! 「亂穿衣」的意思是 在這一天 短袖和棉襖會同時 出現在上海街頭 ——穿著短袖的和穿著棉襖的行人 互相擦肩而過 心裡恐怕都默念一句:
  • 90歲「兩彈一星」老人上熱搜:網購問題就找小棉襖
    只要稍有不慎產生靜電,爆炸力就足以將基地夷為平地,因此被稱作「闖鬼門關」。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這樣高危的動作他親手操作過200多次。90歲高齡學網購「退休後我一直用電腦看新聞查資料。2016年兒子給我換了智能機,開始用手機聊天、買東西付款,都很方便。」老伴兒住院後,葉老每天都琢磨怎麼把家布置的更溫馨、更便利。
  • 不要用錯誤的歸因教育孩子
    但婆婆年紀大了,教育理念難免就有些陳舊,對小孫子又往往格外的疼愛一些。每次孩子想吃很多糖,但曉月阻止的時候,婆婆都要跟孩子說:「乖,你媽不讓你吃」,「再吃糖,媽媽要生氣的」。並不給孩子講,吃完糖不好好刷牙,會得蛀牙。也不說糖果吃多了對身體不好。諸如此類的事情不勝枚舉,幾乎只要是婆婆不想讓孩子做的事情,都用「媽媽不讓」「媽媽知道了打屁股」這樣的話來嚇唬孩子。
  • 《老酒館》中「小棉襖」叫陳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寫
    救不了他的「獸醫」愧疚又痛心,喃喃自語:「這娃真該有個名字,應該有個名字啊,給後人一個念頭。」向來沉默寡言的雲南佬「喪門星」這回嘴挺快:「他叫豆餅嘛。」獸醫憤怒地吼他一嗓子:「我說的是大號!」廣東佬「蛇屁股」一口的「粵普」:「大號他沒說過。」煩啦小太爺悶頭接了句:「他說過。」獸醫:「對著呢,娃說過,就是誰都沒記住。
  • 蒙特梭利:「三歲決定一生」,提前做好這2件事,父母日後更省心
    我們確實不能創造天才,但我們給每個孩子實現其潛能的機會,使他成為一個獨立、有安全感且平衡的個體。——瑪利亞·蒙臺梭利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與蒙氏教育中的「3歲決定孩子的一生」的觀點不謀而合!
  • 常把這3句話掛嘴邊的孩子,長大肯定不會孝順,家長該管就得管
    「尊老愛幼」是中華的傳統美德,從小父母就會教育自己的子女,讓孩子要尊敬老人愛護弟弟妹妹,這也是作為評判孩子道德品質的一個基礎標準。孩子說這3句話掛嘴邊,那麼家長可就要當心了,該教育的時候一定別客氣,可別像下面這個例子一樣。 小軒從小就是跟爺爺奶奶長大的,因為平時小軒的爸爸和媽媽工作特別的忙根本沒有閒暇的時間來照顧他,於是就把小軒完全交給了爺爺奶奶。
  • 父母得了解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教育觀念不斷發生轉變,父母們對於孩子的各個方面也越來越關注。家裡有男孩的父母都會發現,孩子的頭頂上長著發旋,這也引起了父母的好奇。孩子天生2個發旋,媽媽擔心帶去醫院小姚前段時間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寶寶,在小姚和家人的精心照顧之下,孩子一天天慢慢的長大了,也逐漸長出了一頭烏黑而柔軟的頭髮。
  • 中國父母教育孩子常見的8個問題
    第1頁:問題1、施加壓力大第2頁:問題2、減負兩極化第3頁:問題3、眉毛鬍子一把抓第4頁:問題4、父母矛盾暴露第5頁:問題5、不良環境的影響第6頁:問題6、粗暴教育方法第7頁:問題7、忽視體能培養第8頁:問題8、學習方法不當   【人物簡介】 李振霞,原中國中央黨校哲學教授,現已退休。
  • 「犧牲式教育」為何得不償失?孩子是重心,但父母該有自己的人生
    在我們的教育中,很多時候,我們也在父母的這種「犧牲式」的教育中長大,父母為了孩子,犧牲一切似乎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曾經有新聞報導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母親為了支持自己的孩子讀研,背井離鄉陪同照顧孩子。但是兩度考研,依然沒有取得成績的孩子,最終在留下遺書表示來自父母的壓力太大了,自己也讓他們失望,愧對父母只能自殺了。
  • 科普活動又有新去處!餘杭區新增兩家市級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科普活動又有新去處! 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近日,市科協、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教育局聯合命名了「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共11家,餘杭區有兩家:浙江省測繪資料檔案館(浙江測繪與地理信息科技博物館),光大環保能源(杭州)有限公司。
  • 幼兒園孩子該不該進行超前教育,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告訴我們答案
    幼兒園超前教育,很多人可能會局限地理解成幼兒園會提前給孩子教授小學的內容,比如幼兒園就開始學習拼音,學習數學的簡單運算,其實這只是最基本的。孩子更多的超前學習並不只是發生在幼兒園,也有父母們會從孩子三四歲開始,就帶孩子上各種英語班,數學班等等,提前為孩子也上小學做準備。我身邊的鄰居孩子才三歲就每天出去上幾次英語班了。
  • 杭州學霸陳逸賢豪取清華特等獎學金:小學階段,父母就注重培養
    但儘管如此,我們更該看中還是陳逸賢的實力,能從清華園的各路學霸中脫穎而出,沒兩把刷子也是很難做到的。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學霸小哥哥在學校都已經有哪些成就了吧。大二時就挑戰了高級博士生水平的天文系專題研討課,並輕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