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臺緊張怎麼辦?

2020-12-03 音樂周報

文 | 高潔

古典音樂的器樂演奏家,多半都有自己保護雙手、手臂的辦法,比如不手提過量重物,避免扭傷損傷,用溫水泡手,甚至為雙手購買高額保險等等。從另一角度,避免上臺過度緊張,保持身體、手臂、手指鬆弛也能保護肢體同時極大助益舞臺演奏。為什麼我們會在臺上感到緊張,怎樣降低肌肉的緊張度,達到較好的演奏狀態?對此筆者採訪了美國十大女中提琴演奏家之一、北德克薩斯州大學音樂學院弦樂學科主任蘇珊·杜波艾教授。

森林裡的大棕熊

人為什麼會感到緊張?因為預感到危險臨近。杜波艾引用了一個生動的例子:如果在森林裡,被一隻偶遇的棕熊追怎麼辦?此時,無論你的大腦做出何種決定,身體都會本能回應,如心跳加速、瞳孔擴張、肌肉緊張、屏住呼吸等,以確保身體可處在第一時間反抗或逃走的最佳狀態。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種面對危險可令我們從熊爪下逃生的生理本能——因緊張而引發的保護機制卻恰恰幹擾了音樂家在舞臺上的演奏,令其陷入了更為複雜的狀況。杜波艾用這樣形象而誇張的例子來描述人緊張時的反應,上臺演奏雖然沒有像遇到危險時那樣緊張,但也會使演奏者產生類似的應激反應,比如心跳加速、肌肉緊張等。在北美,有的音樂家甚至會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抑制心跳加速的藥物,來消除這類緊張反應。「從我曼哈頓武術課學到的經驗來看,用力過猛往往會干擾我們表現出最好的狀態。」杜波艾說。

為了放鬆,一些人慢跑,另一些人冥想。杜波艾回憶道:「我在茱莉亞學院讀博士期間,訓練的武術學校就位於幾個街區之外。我還記得第一節課是蹲馬步,出左右拳。師父站在我面前,看著我,隨著我每一次出拳而點頭,然後他伸手停住我的擊打,告訴我,時刻別忘記呼吸,身體放鬆,每次出拳時大吼一聲。在跆拳道中,這被稱為Kihap。

我發現,當深呼吸、氣運丹田,再從口腔用力吼出時,我的出拳力量也隨之增加。在我的第一堂武術課中,師父就是那隻棕熊,他站在我面前,令人渾身直冒冷汗。我能感受到心臟極速跳動的怦怦聲,緊繃的肌肉,及無意識屏住的呼吸。越想做對動作,越不受控制,於是我身體的本能反應讓我在課上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於是教練說,那就每次出拳時用力大喊吧,這能使身體更自如。」

杜波艾立即將這些寶貴經驗運用於弦樂演奏中。過去,每當面對困難技術片段,比如高難度換把、16分音符快速琶音,她會不由自主盡全力「釘牢」每一瞬間:這個升G需要再高一點、此處多注意指法等等。與此同時,身體則不由自主為即將到來的「緊急情況」作準備,隨即進入危險應激狀態。其實,這種情況下身體所作出的自然反應,不論是屏住呼吸,或是左手過於用力按音,都會使漏音、含混音的比例增加。因此,提高演奏能力——即抗衡身體應激,是每一位學生需要提升的技能。

深呼吸放鬆法

杜波艾分享一個有效控制肌肉緊張的辦法就是深呼吸。「我們可以自我進行一個簡單的測試。吸氣後,想像通過一根很細的吸管將氣呼出,由於吸管很窄,因此呼氣時,你會感受到腹部及胸腔有一種阻力。同樣的道理,當人們通過鼻腔這一比口腔更窄的通道呼吸時,內部壓力也會更大。在我帶領學生完成這個測試後,則建議他們練習時用嘴而非鼻子呼氣,這樣不僅能降低呼氣時腹、胸腔的壓力,也能降低手指和胳膊的緊張。刻意的呼吸可以緩解緊張,生理學上鬆弛呼吸所帶來的自然身體反應,正可以應對逃生這一應激生理反應。正如之前所提到的,我們越努力,身體的應激反應就越明顯,肢體也就越緊繃。」

對演奏者來說,緊張的情緒往往伴隨著高難度技術片段,當然這也正是我們需要令身體更放鬆的時刻。「呼吸」這一方法可幫助音樂家在關鍵時刻降低緊張度。讓我們來做個對比,想像你正在演奏一首有著大跳換把及大段快速16分音符的樂曲,深吸一口氣,屏住演奏,感受如何,演奏得又如何?現在,再演奏一次同樣的片段,從微張的唇中緩緩呼氣,從音色、手指動作、完成的輕鬆程度幾方面對比一下兩者的效果,現在你感受如何,演奏得又如何?從口中呼氣,還能預防小提琴、中提琴樂手演奏時咬緊牙關的下意識動作。

溫泉放鬆法

另一個能使演奏者精神放鬆的技巧,杜波艾教授稱之為「溫泉放鬆法」。想像一泓冒著水蒸氣的溫泉,現在進入,是不是很熱?你屏住呼吸,肌肉緊張,然後慢慢坐在溫泉中,逐漸適應,呼吸變長、變深,肌肉逐漸鬆弛。

步入溫泉的憂慮就好似臨近演奏高難度音樂,而「溫泉放鬆法」則教會演奏者如何「放手」。當演奏這些技巧片段時,想像你正坐在溫泉中,記住肌肉逐漸鬆弛的感受,你不再擔心這個升G會不會換不準把位,也不再擔心下一段的指法會不會不準確,你開始深呼吸,肌肉逐漸放鬆,在舒適的水溫中放棄抵抗。此時,你的注意力焦點改變了你的身體反應。

「深呼吸」是有意識動作,「溫泉放鬆」是思維訓練,它們都是可抵消身體應激反應的自主行為,然而,所有的自主行為都需要練習,直至自然而然、下意識。「回憶一下,上一次你開車時想著開車是什麼時候?上一次你走路時想著走路是什麼時候?」杜波艾教授笑著說,如果在練困難片段時,有意識地用嘴呼吸,一遍又一遍,你的身體最終會自然放鬆。「我總是對我的學生說,不論是呼吸方法,還是思維訓練,都要有意識、刻意、仔細而積極地練習,假以時日,再遇到上臺,緊張的身體反應就會逐漸放鬆,變成第二種本能。」她開玩笑地補充道,「當然了,如果真的獨自在樹林裡遇到大棕熊,管他什麼深呼吸、溫泉放鬆法,拔腿就跑吧!」

- THE END -

「星標」音樂周報微信公眾號

不錯過每條推送

張國勇:一家民營交響樂團的自強之路

孩子鋼琴彈不好,是家長自己沒努力!

劉沙:時代變了,不能讓大眾再認為民樂「土」 | 人物

西方媒體給郎朗新專輯《哥德堡變奏曲》都打了多少分?

為中國合唱擠一擠「泡沫」,理一理亂象

鋼琴「基本練習」:練什麼、如何練?

第12所音樂學院來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8月開建

相關焦點

  • 上臺發言很緊張,語無倫次怎麼辦?
    很多人在臺下講話可以侃侃而談,上臺就緊張,容易語無倫次,忘詞,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廢話不多說,直接說怎麼辦?先看傳統辦法:「上臺緊張,就不要看觀眾,眼睛看著後面的牆」,這是治標不治本,試過的人就知道,你看觀眾緊張,不看觀眾其實也是緊張,我大學畢業那會,剛參加工作,被安排做公司年會的主持,臺下幾百號人,燈光一打,看不見臺下的觀眾,但是依然緊張。
  • 如何消除上臺講話的緊張感?10個有效應對策略,絕對有效!
    以前讀書聽演講大賽時就遇到過很多選手明明稿子背的很熟練,上臺前也準備得很充分,但是一上臺就緊張了,還沒說幾句,就出現忘詞,卡頓的現象。其實在我們的工作中也經常遇到,有時因工作需要,我們需要上臺競聘演講,做工作匯報,主持年會等等活動。大部分朋友可能都都會出現怯場,產生緊張,發揮不自然等狀況,其實適度的緊張不是壞事,但過得緊張就不那麼好了!
  • 臺灣大選:蔡英文上臺了,大陸怎麼辦?
    這個下雨的夜晚,8年之後,民進黨再次上臺,蔡英文也成為臺灣地區首位女性領導人。雖然蔡英文的總得票並不如當年的馬英九,但是藍營自己卻少了300多萬票。  意料之中,情理之外!是不是?   推演  我們來猜想一下,蔡英文上臺後,會對兩岸關係做什麼。
  • 領導臨時讓你去參加高層會議,可會上臨時要求發言,緊張怎麼辦?
    網友提問:領導臨時讓你去參加一個高層會議,說參加就好,可會上臨時要求發言,緊張表現差怎麼辦?遇到這種情況確實是你表現的機會,一定要珍惜這樣的表現機會。回到問題中來,領導臨時讓你去參加一個高層會議,說參加就好,可會上臨時要求發言,緊張表現差怎麼辦?一、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無論發言的最終結果如何,一定要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
  • 為啥緊張時大腦一片空白
    已經做好充分準備,在家都能脫稿的演講,上臺後話到嘴邊突然卡住,回憶不起來下一句。緊張時大腦空白,其實都是焦慮過度鬧的。拿考試來說,記不起知識點的情況一般出現在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的考試上,我們對考試的失敗有過度的擔心。這種焦慮有時我們能意識到,比如在考試前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就開始想像考不好的後果,因而寢食難安、情緒不穩定。但有時我們意識不到自己在焦慮。
  • 低收入戶吳樹根:第一次上臺就捧回兩個「大獎」
    「各位農戶好、領導好,我叫吳樹根……」從沒上過臺,更沒有當著幾十人的面發過言的吳樹根,緊張地忘了接下來該說什麼
  • 年會上領導讓你發言,沒有思路怎麼辦?給你一個套路,不用謝
    萬一被領導翻牌了怎麼辦呢?一、心裡有貨,我不慌我們先面對的問題就是緊張,是不是一上臺發言,就不敢抬起頭來看臺下的人,心跳加速,臉頰發燙,耳朵發紅,連說話的聲音都變了。怯場緊張的原因一般有兩個原因:(1)準備不全。
  • 拜登還沒上臺,對華強硬已經明確?美媒評論一針見血:必須學習共存
    美媒:對華強硬政策十分不明智 其次,雖然拜登現在還沒有正式上臺如果他上臺後,像承諾的那樣處理中美關係,那麼他很可能會將兩國關係降到更低。然而,這其實是一個嚴重的戰略錯誤。因為對於受疫情影響嚴重的美國來說,根本沒有必要去升級地區緊張局勢、破壞貿易關係、給軍事衝突創造機會,這其實十分危險。
  • 馬克·霍頓拒絕上臺領獎,打的是誰的臉?
    霍頓在眾目睽睽之下拒絕上臺領獎,並拒絕與孫楊合影。此事引發國內外熱議:霍頓此舉究竟是否得體?馬克·霍頓本人近日亦接受媒體採訪,談及當時的感受,他稱「感到緊張與尷尬,但心裡覺得這麼做是對的」,並表示,自己的行為只針對遊泳管理機構,對中國和孫楊「無話可說」。採訪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有兩個地方。
  • 百白破等部分一類疫苗供應緊張 怎麼辦?這份「攻略」收藏好
    根據通報內容,因疫苗生產企業產能不足,導致部分國家免疫規劃一類疫苗供應緊張,存在缺貨現象,主要包括:百白破疫苗、麻風疫苗、麻腮風疫苗、乙腦疫苗、A群C群流腦疫苗。具體缺貨情況怎樣?缺貨期間怎麼辦?
  • 屠呦呦與愛爾蘭、日本科學家上臺領獎
    Campbell)、日本的大村智(Satoshi Omura)上臺領獎。  屠呦呦從中國傳統醫學中提取了青蒿素,降低了虐疾患者的死亡率方面。  坎貝爾和大村智發明了一種新藥阿維菌素,能降低盤尾絲蟲病以及淋巴絲蟲病的發生率。  愛爾蘭的坎貝爾(William C.
  • 川普上臺就出賣臺灣?實情令蔡英文絕望,統一快了
    從川普的就職演講來看,他上臺後將以美國國家利益為標尺,推行美國優先的強硬外交,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對中國的態度。在競選期間,川普就大聲譴責中國「強暴」美國經濟,聲稱上臺就要對中國徵收45%懲罰性關稅,而且他還與臺灣領導人通話,甚至宣揚「一中」原則已過時,「一切皆可拿來談判的」的政治謬論。
  • 港媒:拜登上臺前,蔡英文當局竟然還在配合川普 升高兩岸對抗
    但臺灣最近為何不是降溫兩岸緊張迎新局,反而升高衝突全面緊縮交流?最近有幾項兩岸關係指標性事件,第一項是童書《等爸爸回家》被綠指控有大陸大外宣內容,臺「文化部」日前以此書未依規定申請許可為由,下令即刻起不得發行。
  • 君姐講葫蘆絲:盤點學習,經常上臺演出的5大好處
    大家好,我們又見面了我是你們可愛又從聰伶的小編君姐姐,今天我給大家聊一聊關於經常上臺演奏葫蘆絲的五個好處,希望對那些愛好葫蘆絲的朋友有所幫助!2:增強個人信心和模式,在表演比賽中,大多數人第一次在面對陌生人和不認識的選手的評委時而感到緊張和膽怯,而這個比賽是一個克服恐懼並在公眾面前展示你是誰的過程,面對許多不同的眼神和表情,我將訓練我的勇敢的頭腦,逐漸克服我的恐懼,培養自己敢於面對公眾,經常參加表演和比賽的人在臺上都是沉著自信的,就像陽光下盛開的花朵,在別人面前做過的事情都是慷慨而自信的!
  • 法國《世界報》:「川普颶風」後的美國,誰上臺都很難回歸
    往右是川普的第二任期,而這意味著很多事情將無法得到改變,大西洋之間的關係將更加緊張,一些歐洲國際關係專家對此表示擔憂 誰上臺都很難回歸之前的狀態,聯繫歐美之間關係的某些東西在過去四年已經遭到破壞,而修復它或許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 蔡英文上臺兩個月 還是那股熟悉的空心味道
    蔡英文還是上臺前的那個蔡英文,只不過更會隱藏了。蔡英文這次道歉抱定的可是一箭雙鵰的決心,你問除了「去中國化」還有啥?可別忘了向少數民族道歉可是「轉型正義」的一環,夜貓君在這裡明確告訴大家,只要一提起「轉型正義」,蔡不管幹啥都有一個目的——打壓國民黨。別看她往上追溯了這麼多年,鄭成功她追得著嗎?日本殖民臺灣這麼多年,對少數民族犯下無數罪行,她連課綱都不敢改,敢向日本人提「轉型正義」嗎?
  • 沈從文初次上臺講課,緊張到十分鐘也說不出話,最後說:我要哭了
    沈從文看到臺下那麼多雙眼睛齊刷刷地望向自己,心裡也突然一緊張,本來準備好的開場白也一下子忘掉了,就這樣,他呆在了那裡,一分鐘過去了,他沒有說話,三分鐘過去了,他還是不知道說什麼,就這樣,在學生們期待的眼神中,他卻足足站了有十分鐘沒有說話,可想而知那種場面,沈從文和同學們都有點尷尬,臺下的同學也慢慢低下了頭,不好意思再看他。
  • 袁世凱上臺後,將一地區改了「名字」,如果實現,中國將更強大
    袁世凱上臺後還下了兩道命令,一是春節假期。一九一三年,袁世凱將正月初一規定為「春節」,公職人員放假休息。其實本來按舊時的習俗,按照四時時令,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是秋節、冬至是東節,這個提案被袁世凱否決了,他只批准春節,而且規定了時間,這是各民族共同的節日。袁世凱為什麼這樣做呢?
  • 地球終將毀滅的幾大傳說 美國總統上臺後末日時鐘只剩下2分鐘?
    根據美國周刊Newyorker《紐約客》的最新報導,自從美國總統川普上臺之後,為世界末日積極做準備的美國人數不斷上升。據說,美國億萬富翁中已經有50%以上,加入了地球末日保險。2. 末日時鐘  末日時鐘是由美國芝加哥大學的一群科學家研究出的一種虛擬鐘面。簡單的說,它代表了地球生存環境的威脅指數,當鐘錶到達午夜時,就是世界末日來臨的時候。
  • 拜登還未上臺,美媒就曝出好消息,中美兩國或將幹成一件大事
    而就在中國嫦娥五號滿載榮譽歸來之際,還未上臺的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其團隊內尋求與中國合作的呼聲就來了。據美媒20日報導,拜登的一些高級顧問敦促,美國在太空領域方面,一定要展開與中國的合作。據報導,拜登的這些高級顧問認為,美國與中國之間,存在有限的空間內合作,不僅可以緩解兩國之間的緊張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