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高潔
古典音樂的器樂演奏家,多半都有自己保護雙手、手臂的辦法,比如不手提過量重物,避免扭傷損傷,用溫水泡手,甚至為雙手購買高額保險等等。從另一角度,避免上臺過度緊張,保持身體、手臂、手指鬆弛也能保護肢體同時極大助益舞臺演奏。為什麼我們會在臺上感到緊張,怎樣降低肌肉的緊張度,達到較好的演奏狀態?對此筆者採訪了美國十大女中提琴演奏家之一、北德克薩斯州大學音樂學院弦樂學科主任蘇珊·杜波艾教授。
森林裡的大棕熊
人為什麼會感到緊張?因為預感到危險臨近。杜波艾引用了一個生動的例子:如果在森林裡,被一隻偶遇的棕熊追怎麼辦?此時,無論你的大腦做出何種決定,身體都會本能回應,如心跳加速、瞳孔擴張、肌肉緊張、屏住呼吸等,以確保身體可處在第一時間反抗或逃走的最佳狀態。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種面對危險可令我們從熊爪下逃生的生理本能——因緊張而引發的保護機制卻恰恰幹擾了音樂家在舞臺上的演奏,令其陷入了更為複雜的狀況。杜波艾用這樣形象而誇張的例子來描述人緊張時的反應,上臺演奏雖然沒有像遇到危險時那樣緊張,但也會使演奏者產生類似的應激反應,比如心跳加速、肌肉緊張等。在北美,有的音樂家甚至會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抑制心跳加速的藥物,來消除這類緊張反應。「從我曼哈頓武術課學到的經驗來看,用力過猛往往會干擾我們表現出最好的狀態。」杜波艾說。
為了放鬆,一些人慢跑,另一些人冥想。杜波艾回憶道:「我在茱莉亞學院讀博士期間,訓練的武術學校就位於幾個街區之外。我還記得第一節課是蹲馬步,出左右拳。師父站在我面前,看著我,隨著我每一次出拳而點頭,然後他伸手停住我的擊打,告訴我,時刻別忘記呼吸,身體放鬆,每次出拳時大吼一聲。在跆拳道中,這被稱為Kihap。
我發現,當深呼吸、氣運丹田,再從口腔用力吼出時,我的出拳力量也隨之增加。在我的第一堂武術課中,師父就是那隻棕熊,他站在我面前,令人渾身直冒冷汗。我能感受到心臟極速跳動的怦怦聲,緊繃的肌肉,及無意識屏住的呼吸。越想做對動作,越不受控制,於是我身體的本能反應讓我在課上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於是教練說,那就每次出拳時用力大喊吧,這能使身體更自如。」
杜波艾立即將這些寶貴經驗運用於弦樂演奏中。過去,每當面對困難技術片段,比如高難度換把、16分音符快速琶音,她會不由自主盡全力「釘牢」每一瞬間:這個升G需要再高一點、此處多注意指法等等。與此同時,身體則不由自主為即將到來的「緊急情況」作準備,隨即進入危險應激狀態。其實,這種情況下身體所作出的自然反應,不論是屏住呼吸,或是左手過於用力按音,都會使漏音、含混音的比例增加。因此,提高演奏能力——即抗衡身體應激,是每一位學生需要提升的技能。
深呼吸放鬆法
杜波艾分享一個有效控制肌肉緊張的辦法就是深呼吸。「我們可以自我進行一個簡單的測試。吸氣後,想像通過一根很細的吸管將氣呼出,由於吸管很窄,因此呼氣時,你會感受到腹部及胸腔有一種阻力。同樣的道理,當人們通過鼻腔這一比口腔更窄的通道呼吸時,內部壓力也會更大。在我帶領學生完成這個測試後,則建議他們練習時用嘴而非鼻子呼氣,這樣不僅能降低呼氣時腹、胸腔的壓力,也能降低手指和胳膊的緊張。刻意的呼吸可以緩解緊張,生理學上鬆弛呼吸所帶來的自然身體反應,正可以應對逃生這一應激生理反應。正如之前所提到的,我們越努力,身體的應激反應就越明顯,肢體也就越緊繃。」
對演奏者來說,緊張的情緒往往伴隨著高難度技術片段,當然這也正是我們需要令身體更放鬆的時刻。「呼吸」這一方法可幫助音樂家在關鍵時刻降低緊張度。讓我們來做個對比,想像你正在演奏一首有著大跳換把及大段快速16分音符的樂曲,深吸一口氣,屏住演奏,感受如何,演奏得又如何?現在,再演奏一次同樣的片段,從微張的唇中緩緩呼氣,從音色、手指動作、完成的輕鬆程度幾方面對比一下兩者的效果,現在你感受如何,演奏得又如何?從口中呼氣,還能預防小提琴、中提琴樂手演奏時咬緊牙關的下意識動作。
溫泉放鬆法
另一個能使演奏者精神放鬆的技巧,杜波艾教授稱之為「溫泉放鬆法」。想像一泓冒著水蒸氣的溫泉,現在進入,是不是很熱?你屏住呼吸,肌肉緊張,然後慢慢坐在溫泉中,逐漸適應,呼吸變長、變深,肌肉逐漸鬆弛。
步入溫泉的憂慮就好似臨近演奏高難度音樂,而「溫泉放鬆法」則教會演奏者如何「放手」。當演奏這些技巧片段時,想像你正坐在溫泉中,記住肌肉逐漸鬆弛的感受,你不再擔心這個升G會不會換不準把位,也不再擔心下一段的指法會不會不準確,你開始深呼吸,肌肉逐漸放鬆,在舒適的水溫中放棄抵抗。此時,你的注意力焦點改變了你的身體反應。
「深呼吸」是有意識動作,「溫泉放鬆」是思維訓練,它們都是可抵消身體應激反應的自主行為,然而,所有的自主行為都需要練習,直至自然而然、下意識。「回憶一下,上一次你開車時想著開車是什麼時候?上一次你走路時想著走路是什麼時候?」杜波艾教授笑著說,如果在練困難片段時,有意識地用嘴呼吸,一遍又一遍,你的身體最終會自然放鬆。「我總是對我的學生說,不論是呼吸方法,還是思維訓練,都要有意識、刻意、仔細而積極地練習,假以時日,再遇到上臺,緊張的身體反應就會逐漸放鬆,變成第二種本能。」她開玩笑地補充道,「當然了,如果真的獨自在樹林裡遇到大棕熊,管他什麼深呼吸、溫泉放鬆法,拔腿就跑吧!」
- THE END -
「星標」音樂周報微信公眾號
不錯過每條推送
張國勇:一家民營交響樂團的自強之路
孩子鋼琴彈不好,是家長自己沒努力!
劉沙:時代變了,不能讓大眾再認為民樂「土」 | 人物
西方媒體給郎朗新專輯《哥德堡變奏曲》都打了多少分?
為中國合唱擠一擠「泡沫」,理一理亂象
鋼琴「基本練習」:練什麼、如何練?
第12所音樂學院來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8月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