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09日 08:57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徐曉旭
字號內容摘要:古希臘人的世界觀實現了兩次自我超越:第一次是自然哲學假說對神話的超越,第二次是地球科學認知對自然哲學假說的超越。
關鍵詞:世界觀;古希臘人;德爾菲;希臘人;人類世界
作者簡介:
提要:古希臘人的世界觀實現了兩次自我超越:第一次是自然哲學假說對神話的超越,在希臘神話中,德爾菲聖所被視為世界中心,而早期自然哲學家則認為大地是平面圓形,這種觀念長時期主導著希臘人對世界的認知;第二次是地球科學認知對自然哲學假說的超越。在公元前4世紀前期,地球概念在與地平觀念競爭中勝出,之後希臘人在東西方的探險活動大大增加了人類世界邊緣的認識,與此同時關於世界的理論探索也在持續深入。
羅馬時代的希臘地理學家阿伽泰麥羅斯曾談道:「以前人們把世界描繪為圓形,把希臘放在世界的中心,把德爾菲放在希臘的中心,因為那裡有大地的肚臍。德謨克利特是一個閱歷豐富的人,他最先認識到陸地是長條形的,長是寬的一倍半。逍遙學派的狄凱阿爾科斯贊同他的意見。而歐多克索斯認為長是寬的兩倍,埃拉託色尼則主張兩倍多。」這番話說明了希臘人世界觀變化中的一幕。
世界的中心
據公元前1世紀的地理學家斯特拉波說,德爾菲聖所被希臘人視為世界中心,人們把它稱為「大地的肚臍」,並為此創造了一個神話,說宙斯放出兩隻鷹(也有人說是烏鴉)分別從東西飛來,在那裡相遇;德爾菲神廟裡有塊臍石,上面還有兩隻鳥的形象。類似神話還見於歐裡庇得斯《奧瑞斯忒斯》的註疏,說宙斯放出「兩隻飛行速度相同的鷹」,目的是想弄清大地的中心。普魯塔克提供了一個稍異的說法:幾隻鷹或天鵝從大地的幾個最遠端向中心飛行,最後相遇在德爾菲「臍石」周圍。品達以及公元前5世紀的其他詩人也用「大地的肚臍」來指稱德爾菲。臍石的圖像常見於古代藝術品,尤其是瓶畫和錢幣。
德爾菲作為世界中心的觀念應該是在公元前6世紀初期德爾菲成為泛希臘宗教中心之後發展起來的,這種世界觀並未隨著之後希臘人對世界和地球認識的不斷深入而遭拋棄。亞里斯多德就曾說過歐洲族群勇而無智,亞洲族群智而無勇,希臘種族地理居中,智勇雙全,故而自由,擁有最好的城邦政治。
平面的圓形大地
平面的圓形大地觀念早在《荷馬史詩》中就能見到。《伊利亞特》裡描述的「阿喀琉斯盾牌」,無異於一個宇宙縮微模型。盾牌由五層同心圓盤構成,最內圈的圖畫是大地、天空、大海、日、月和所有星座,大熊星座圍繞一個固定點運轉,「只有它不會落入大洋河沐浴」;向外各圈描繪了人類社會的種種場面,盾牌邊緣的圖案是環流的大洋河。
平面圓形大地的觀念長時期主導著希臘人對世界的認知,甚至早期自然哲學家也大都以之作為理論出發點。阿那克西曼德想像大地呈圓柱形,高度為直徑的1/3;阿那克西美尼說大地呈桌形;色諾芬尼認為大地向下無限延伸;阿那克薩戈拉說大地是平的;阿爾凱勞斯提出大地圓周高,中間低洼;留基伯主張大地像個中空的鼓;德謨克利特堅稱大地呈圓盤形且中間凹陷等。
如同對大地的理論探索一樣,在繪製世界地圖方面,伊奧尼亞人也走在前列。阿那克西曼德是第一個繪製世界地圖的人,之後赫卡泰歐斯的地圖更為精確。早期地圖都承襲了「阿喀琉斯盾牌」的世界圖景。希羅多德曾嘲笑道,「迄今有很多人繪製世界地圖」,畫的都是大洋河環繞大地流動,把大地畫成圓形,「像用圓規畫的一樣」。甚至到亞里斯多德的時代還有人這樣繪製地圖,這位哲學家也斥之為可笑。
赫卡泰歐斯還寫過一本世界地理專著《大地環行》,現僅存殘篇。全書分《歐羅巴》和《亞細亞》兩卷,利比亞被算在亞細亞之內,而希臘人一般將大陸劃分為歐、亞、利比亞(非洲)三大洲。赫卡泰歐斯是以赫拉克勒斯之柱(即直布羅陀海峽)的歐洲海岸為起點,圍繞地中海和黑海沿順時針方向逐一描述歐、亞、非各地的地理,最後又回到海峽的非洲海岸。這種描述順序成為後來世界地理著作遵循的一種寫作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