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自我超越(1)

2020-08-27 職場老師

人生需要不斷自我超越

2020年5月30日,兩名NASA宇宙航員搭乘馬斯克SpaceX DM-2龍飛船(Crew Dragon)飛向外太空,並在發射後19小時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它開啟了全球商業載人航天的全新時代。SpaceX是全球第一個發射火箭的私人企業,在此之前,上天可是國家層面的事情,這是對人類認知的超越。

半個多世紀之前,英國BBC想要驗證「富人愈富,窮人愈窮」,以此批判英國社會的階層固化。攝製組當時精心挑選了不同背景的孩子,包括4個女孩、10個男孩,其中,5個來自上流階層,2個中產階層,4個工人階級,1個出身農村,2個來自孤兒院,拍成紀錄片《人生七年》,每七年對他們進行跟蹤。現在五十多年過去了,大部分人的確都沒有跳出他們的階層。只有一個例外——尼克,他生在農村,一路考進了牛津大學。後來又移民去美國,研究核聚變。這是對自身階層的超越。

尼克·胡哲,出生於澳大利亞墨爾本。他天生沒有四肢,只有左側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個帶著兩個腳趾頭的小「腳」。他曾一度絕望甚至考慮過自殺。但他最終挺了過來,在過去10多年中,尼克已經在25個國家發表了數千場演講,用他自強不息的精神鼓舞了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人,這是對身體局限的超越。

小野二郎,今年95歲,全球最年長的米其林三星大廚。他終其一生,都是在握壽司。他說,「你必須要愛你的工作,你必須要和你的工作墜入愛河……即使到了我這個年紀,工作也還沒有達到完美的程度……我會繼續攀爬,試圖爬到頂峰,但沒人知道頂峰在哪裡」。他的故事被拍成電影《壽司之神》,他被譽為值得花一輩子去排隊等待的人。這是對技藝邊界的超越。

最近《乘風破浪的姐姐》,風靡網絡,所有的參與者勇敢地打破年齡的牢籠、挑戰已有的定義,突破自己。我留意到其中的一位姐姐,藍盈瑩在採訪過程中表達的參與節目的動機:「我來這個節目的初衷,就是為了超越過去的自己。」這是對自我心理的超越。

人類的發展就是不但超越生存本能的過程,人類想要穩定的居所,從採集變為種植;想要飛上天空,發明了飛機;想要遠程溝通,發明網際網路。

對個體來講,在小時候,不斷學習和成長,也是不斷超越的過程,知識增加,能力提升,也是個人超越自身的過程。但是對很多人來講,這種超越並非無止境。

很多人會活成羅曼·羅蘭所說的那樣:「大半的人在二十歲或三十歲上就死了,一過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變成了自己的影子;以後的生命不過是用來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有人味兒的時代所說的、所做的、所想的、所喜歡的,一天天的重複,而且重複的方式越來越機械,越來越荒腔走板。」

未完待續~

歡迎大家點擊關注參與討論,每天好文

原創作者:雲朝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心智突圍》自我設限,是人生黯淡的最大根源,3步教你超越自我
    只有重塑心智系統,才能重啟自由的人生!一、由內而外地打破自我設限:3步教你如何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自己:認為自己無論怎麼努力,目標都不會實現;雖然你認為目標有可能實現,但卻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得到想要的結果;或者是自我認同感低,喜歡把自身的缺點無限放大等。
  • 乘風破浪 超越自我
    乘風破浪 超越自我 2021-01-12 1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生最大的成功,超越自己比超越別人更重要!
    超越別人不算本事,超越自己才是活著的真諦。因為超越自己需要勇氣和自信,而勇氣和自信是成功的前提。 亞里斯多德說:「對自己的了解不僅是最困難的事情,而且也是最殘酷的事情。」檢查自我並不容易,因為敢於並善於審視自我,要求我們消除自卑、自滿、自私、自棄以及憤怒等不良情緒,在自省中認識自我,超越自我,最終養成內在的強者品質。
  • 青島人社服務標兵李超群:超越自我,敬業樂群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她是勇於擔當的「挑山工 ,她是善於作為的「追夢人,她是甘於奉獻的「社保人」,她秉承「超越自我、敬業樂群」工作信條、奮戰在退休工作一線,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不平凡的人生華章1月8日舉行的青島市「樹新風 當先鋒 做人民群眾滿意的人社工作者」服務標兵先進事跡報告會上,李超群講述了「超越自我、敬業樂群」的人社故事:「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2019年6月的一天,一位老大爺辦理退休時,醫療繳費年限不夠,需補繳近兩萬元費用。老人一聽就急了,他說自己本身就有病,現在右腿幾乎不能走路,得指著醫保看病拿藥。
  • 古希臘人世界觀的自我超越
    古希臘人世界觀的自我超越 2017年10月09日 08:57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徐曉旭 字號 內容摘要:古希臘人的世界觀實現了兩次自我超越:第一次是自然哲學假說對神話的超越,第二次是地球科學認知對自然哲學假說的超越
  • 《自卑與超越》: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關於這一點,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代表作《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中文譯名《自卑與超越》)中有深刻的論述: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發現我們自己所處的地位是我們希望加以改進的。自卑感並不是變態的,它們是人類地位之所以增進的原因。
  • 自卑心理的形成與自我超越-走出心靈陰霾重見光明世界!
    而要想改變,只有從內在進行自我突破。那麼我們如何從內在進行自我突破,超越自我,喚醒心靈內在力量呢? 下面我們做一個闡述: 但更根本的還在於孩子在長大成人後,生理的成熟並沒有跟心理成熟相匹配,而是因為過去的傷害,導致心理上缺失愛,形成了偏執心理狀態和負面的思維方式以及錯誤的意識和觀念,進而影響了行為,造成了他(她)跟客觀世界之間格格不入的生存環境。
  • 突破「自我設限」,成就人生高度
    他們往往默認設置一個「心理高度」限制,為自我加上了層層枷鎖,給自己套上了「金鐘罩」,讓心智停留在「舒適圈」,從而固步自封,陷入自我懷疑與自我否定的死循環。其實很多時候,外界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束縛,是我們自己在束縛自己。一個人若想跳出人生的困局,有所作為,就需要撥開心理陰霾,打破自我設限的牢籠。
  • 頑強拼搏,超越自我
    1. 太陽真可愛,適當曬一曬;運動真愉快,有益又無害。2. 運動與生命同在,青春與快樂永存。3.
  • 《活出生命的意義》:活著並不是要轟轟烈烈,而是超越自我
    記得初讀這本書是在小傑最低迷的那段時間,那段時間工作生活都非常糟心,甚至一度陷入自我懷疑和挫敗中,當時因為朋友推薦,試著讀了一下,這一讀就被裡面的故事和「意義療法」深深的吸引了,大家如果身邊有情緒不佳或者人生低谷的朋友可以推薦一下,確實值得一讀。
  • 《飛馳人生》:韓寒自我的經歷投射
    2019年春節檔強片如雲,而電影《飛馳人生》在春節檔中預售表現搶眼。韓寒此前有第一部作品《後會無期》第二部作品《乘風破浪》,《飛馳人生》是否是前兩部的延續呢?而這第三部作品表現會如何呢?  1月30日,《今日影評》特邀影評人陳一愚暢談《飛馳人生》的內容創作,剖析韓寒的變與不變。
  • 哈佛大學的愛心哲學課:愛是人生最大財富,超越生命,超越現實!
    ——哈佛教授克裡格1,愛心是一宗大財產。大量給予他人愛心、同情、鼓勵和扶助,在我們本身是不會因給予而有所減少,反而會因為這種給予讓自己變得豐富和內心平和。愛是一宗大財產,是一筆寶貴的資源,擁有了這種財產和資源,人生就會變得富有幸福,人生就會步入成功的頂峰。假使一個人能夠大徹大悟,能盡心努力的為他人服務,為他人付出愛心,他的生命一定能獲得事實上的發展。最有助於人的生命發展的,莫過於從早年起,就養成愛心以及懂得愛人的習慣。
  • 72「積極意義」超越自我|如何從「地心說」到「日心說」?
    長大後我們的能力和見識開始超越了他們,你的內心會開始想要追尋比自己更優秀的偶像和人生導師,再後來,你可能會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說起宗教信仰,在太平洋上有一個小島就存在著一種很奇特的宗教儀式,他們會用稻草搭建一個像飛機一樣的東西,孩子們身上會背著槍一樣的棍子,身上還寫著USA進行祭祀活動!難道他們信仰美國教嗎?並不是的!
  • 適當的危機感是你超越自我的第一步
    也就是說,對工作具有危機感的職場人大部分時間會思考自己的人生,我也會這樣。當年度完成任務,拿到理想雙薪和獎金,我會想明年怎麼辦?明天怎麼樣才能完成業績,怎麼樣才能把團隊培養的更好。如果遇到工作問題,做夢都在想著如何解決!那麼具有危機感到底是好事情還是壞事情呢?我覺得適當的危機感是你超越自我,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 自卑與超越:2個方法通過與他人建立合作,來實現自己的人生意義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自卑與超越》。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創始人,與弗洛伊德、榮格齊名的心理學三巨頭之一。他既是弗洛伊德的學生,也是弗洛伊德的反對者之一。阿德勒強調社會文化和自我奮鬥對個人的影響,是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極大地影響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
  • 《思維的囚徒》7步跳出思維局限,找到生命的意義,實現自我超越
    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在生活和工作當中去發現美好和追尋生命的意義,最終超越自己,實現人生價值。那我們要怎樣才能夠追尋自己的人生意義找到生存的價值呢?通過向自己發問,尋找人生的目標,找到生命的意義,不斷超越自我,實現人生價值。三、發現生命瞬間的意義,並付諸於行動生命的潛在意義存在於生命的每一個瞬間,甚至是讓你感到不那麼愉快的、不受歡迎的、意想不到的瞬間。
  • 心理能量等級與超越
    以勇氣為分割線(勇氣有好有壞,為中性,所以為正負的分界點),給予它200分的值。勇氣往上是淡定、主動、寬容、明智、愛、喜悅、平和以及最高的開悟;勇氣往下是驕傲、憤怒、欲望、恐懼、悲傷、冷淡、內疚以及最低的羞愧。
  • 生命的意義在於自我超越嗎?——尼採對生命的看法淺析
    尼採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的《論自我超越》篇中說生命的秘密在於自我超越,以下是我對此的一些淺析。生命的範圍當然很廣,我相信尼採所指的生命主要是就動物包括人類而言的,因為動物的活動較植物更為劇烈,而他的生命學說的重要一條就是變動。
  • 深度解讀《爆裂鼓手》,結局是自我超越,還是徹底的悲劇?
    (《黑天鵝》,2010年)蘭迪,妮娜,安德魯,三位主人公在追求夢想過程中,都是瘋狂的,執著的,他們與現實生活脫軌,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熱愛的項目當中。他們最後都完成了一場堪稱完美的表演,承受著身體和精神上的極限。
  • 自我認知——是對人生與人性的最好啟示
    人生最大的困惑、最不容易做到的在於「自我認知」。很多人都會問同樣的一個問題;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也許有更多的理由可以闡述人生的意義,大多只不過是鸚鵡學舌。無論怎樣的闡述,看似有意義,實則是一件無聊而又無趣的事情。人生無論有怎樣的目標與追求,只有自己體驗到的所有生命內容、才是人生的意義。「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