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經濟比較優勢,能否實現自我超越

2021-01-08 光明思想理論網

  作者:復旦大學教授 周文

  19世紀深受兩大歷史事件的影響:第一個是1789年法國大革命。法國大革命的爆發改變了歐洲的政治格局,開啟了現代化的西方政治秩序。第二個歷史事件是18世紀中期開始的英國工業革命。其偉大之處在於以工廠制代替手工業,標誌著現代化經濟的開啟。20世紀的兩大歷史事件,一個是俄國十月革命,讓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另一個是美國的崛起,是一個霸權代替另外一個霸權。相比之下,中國的崛起並不是要替代美國,而更多意味著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越來越大。

  中國崛起的密碼是什麼?全世界有比較優勢的國家很多,為什麼只有中國成功了?事實上,所有今天世界上成功的國家都不是因為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特別考慮了比較優勢,而恰恰是不執迷於比較優勢。蘇聯在1956年發射了人造衛星,按照比較優勢理論,美國就不應該發射衛星。但是,1957年美國成立宇航局,以國家力量推動衛星產業發展。再往前回溯歷史,當美國還是英國殖民地的時候,英國禁止美國生產螺絲釘、馬釘,而必須從英國進口。按照比較優勢理論,美國作為英國的殖民地,所有的工業產品由英國來提供,美國只需發展好種植園經濟就可以了。

  坦率地講,中國崛起最關鍵、最核心的因素在于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統領全局、協調各方。相比於傳統西方經濟學「政府與市場」的分析範式,中國共產黨不僅在實踐中解構了這一命題的二元對立,強調「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要講辯證法、兩點論」,而且始終強調「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機制,從而有效建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黨、政府、市場」的穩定結構。

  中國對西方的超越,表面上是經濟的成功超越,本質上是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超越。一方面,在傳統西方經濟學理論中,政府和市場是此消彼長、相互替代的「零和關係」,而中國的改革和發展證明了二者可以是互補的「正和關係」。另一方面,主流西方經濟學話語強調工具導向的市場作用機制,而內生於傳統中國、成熟於現代中國的治理結構稟賦,卻給中國崛起奠定了堅實基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以郡縣制代替封建制,確立中國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上的第一次超越。到了隋唐時期,科舉制進一步為中國的賢能政治提供了人才基礎,使得整個國家治理體系趨向於穩定和開放。反觀西方,以公元14世紀開始的歐洲文藝復興為契機,西方世界不斷反思自身的發展。伴隨地理大發現和近代工業革命,不斷重塑新的治理體系,最終在19世紀全面超越東方。

  在當代中國,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超越直接體現在逐漸找到符合本國國情和實際的發展道路:從「發展才是硬道理」到「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從「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到「五大發展理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科學認識和把握歷史必然性的基礎上不斷實現自我超越。

  下一步,中國要進一步「強起來」,經濟體系必須強,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實現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過去,在對產業體系的討論中,主要強調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結構問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提出,後工業社會財富的組成就是非物質化的,即在所謂現代化產業結構中服務業佔比要有70%。這種認識是機械的、片面的。對中國而言,我們要著力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而不要一味強調三次產業劃分。

  同時,要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的市場體系,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這裡面,強調「體現效率、促進公平」與此前強調「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是有所不同的。

  此外,過去國有企業改革工作的重點是做強、做優、做大,而現在強調國有資本的做強、做優、做大,提出要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對國有經濟進行優化布局、結構調整和戰略重組,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從「主體作用」到「主導性作用」再到「做強、做優、做大」,其中有一個理論和實踐上的遞進。「主體作用」是強調國有企業的數量佔比,「主導性作用」強調國有企業數量會下降但要有導向能力,「做強、做優、做大」則明確要求國有資本的全方位發展。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繞不開所有制問題。從理論上來說,混合所有制為的是實現各種所有制經濟的取長補短,實現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共同發展。從實踐中來看,我國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還面臨兩大難題:一個是擔心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對國有資本的價值衡量缺乏科學的、全面的評價標準和尺度,影響了國有資本去發展混合私有制經濟。另一個是民間資本、非公有制經濟在與公有制經濟進行合作時,能否平等競爭、合作共贏還存在各式各樣的擔憂。

  總之,中國在未來的發展中,不能受制於西方中心論,而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責任編輯:秦超]

相關焦點

  • 懂得實現自我價值的星座,活得清醒又獨立,不依靠捷徑
    生活中那些懂得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人,往往都是獨立又清醒的類型,他們知道最靠譜的還是依靠自己,要儘自己的努力實現自我價值。那麼哪些星座是這樣的呢?02性格比較有志氣的獅子座很多獅子座的性格都比較有志氣,他們不甘被人「踩」在腳下,也不甘眼睜睜看著別人超過自己,所以他們只有一直努力,以保持自己的優越性。
  • 思想縱橫:依靠人民推動自我革命
    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同時進行自我革命,這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也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關鍵所在。偉大的政黨不在於不犯錯誤,而在於勇於直面錯誤,敢於刀刃向內,不斷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自我革命是我們黨在深刻把握「三大規律」基礎上進行的革故鼎新和自我揚棄,是我們黨破除利益固化藩籬、根治黨內頑疾,保持昂揚狀態和奮鬥精神的自覺行動。
  • 《心智突圍》自我設限,是人生黯淡的最大根源,3步教你超越自我
    一、由內而外地打破自我設限:3步教你如何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自己:認為自己無論怎麼努力,目標都不會實現;雖然你認為目標有可能實現,但卻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得到想要的結果;或者是自我認同感低,喜歡把自身的缺點無限放大等。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比較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獨特性源於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積澱、獨特的國情基礎、獨特的發展道路,其核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人民主體地位,體現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軍事、外交等方方面面。正因其獨特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具備了一系列十分重要的比較優勢。
  • 古希臘人世界觀的自我超越
    古希臘人世界觀的自我超越 2017年10月09日 08:57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徐曉旭 字號 內容摘要:古希臘人的世界觀實現了兩次自我超越:第一次是自然哲學假說對神話的超越,第二次是地球科學認知對自然哲學假說的超越
  • 人格理論——馬斯洛自我實現論
    當個體的各種基本需要得到滿足之後,他才會出現高層次的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是成長的動力和目的。所謂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就是指個體與生俱來的內在潛能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現。
  • 如何真實的實現幸福的自我
    在現實中該如何用有限的力量創造無限價值,讓我們得所思所想都能夠一一實現?思想就是能量,能量就是思想。,因為科學、哲學和宗教信仰都是能量的表現。因此有科學上的發現和哲學上的領悟。我們應該持續關注那些能夠使自己產生健康和諧和富有的事物之上。
  • 《爆裂鼓手》:從需求層次理論,分析主人公為何能實現自我超越
    《爆裂鼓手》的靈感來自導演親身的學藝經歷,它一反當代青春勵志片常見的「童話」式結尾,把青少年追求自我實現的經歷中真實和殘酷的那一面披露出來。影片細緻地描述了安德魯內心多種需求之間的相互矛盾和衝突,揭示了青春蛻變過程的殘忍和疼痛,來自於對內心需求的取捨和人生目標的選擇。
  • 第一節 依靠改革實現政府職能轉變新常態
    」在經濟新常態下,政府職能轉變的核心仍然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實現政府職能轉變新常態,這對於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深入推進簡政放權 第一,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 美國次貸危機對廣東經濟的影響及對策
    這其中的關鍵要素是美國房地產市場價格能否回穩,次貸風險能否從源頭上得到控制。根據各方面的綜合因素判斷,美國經濟短期內急劇衰退的可能性不大,但可能會進入一個緩慢下滑的調整期。根據測算,美國經濟增長率每降1%,中國對美出口就會降5%~6%。因此可以預見,2008年下半年甚至到2009年上半年廣東出口增幅下降的壓力會進一步增大。
  • 頑強拼搏,超越自我
    比出風採,超越自我。5. 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團結進取,永爭第一。6. 年輕健兒顯身手,時代驕子競風流。7. 早睡早起,精神好;日日運動,身體好。8. 攜手奮進,共創佳績。9. 齊鍛鍊造就家庭美滿,多運動紡織生活花環。10. 揮動**,放飛夢想,團結拼搏,樹我雄風。11. 青春擁抱夢想,拼搏成就輝煌。
  • 立足增長階段轉換 實現經濟再平衡
    總體而言,投資和工業驅動增長的模式漸行漸遠,而依靠消費、服務業增長和效率提升支撐的模式則越來越近。   三是經濟增長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資源和科技創新。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發展轉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資源和科技創新,既是一個伴隨陣痛的調整過程,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升級過程。培育新增長動力和新競爭優勢,需要實現兩個轉變。其一,從主要依靠人口數量紅利轉變為主要依靠人口質量紅利。
  • 《思維的囚徒》7步跳出思維局限,找到生命的意義,實現自我超越
    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在生活和工作當中去發現美好和追尋生命的意義,最終超越自己,實現人生價值。那我們要怎樣才能夠追尋自己的人生意義找到生存的價值呢?二、實現有意義的目標,超越生命的極限你的所作所為是有意義的嗎?是有遠大目標的嗎?獻身國防科技事業的傑出科學家林俊傑,在生命的最後十小時,感動了整個中國。
  • 我國「國產」科學家白蕊:在我國生命科學領域作出貢獻,超越自我
    無論是經濟上、文化上、軍事上、國防上、科技上她們都沒有鬆懈過,在生命科學領域也做出了重大貢獻。雖說很多女生在理科性領域都有著很大的缺陷,很多邏輯思維也比不上男生,但是也會有例外。有人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就有人超越自我,不斷進步。這個女科學家白蕊就是這樣,別人五年完成的東西,她只要四年;別人絞盡腦汁想不出一篇論文,她卻能夠發表很多論文,並且很早就取得很大的成就。國家的獎金拿到手軟,各種榮譽多到數不過來。但好在她還能在這樣功利的世界保持自己的本真,守護自己最初的信仰,並未在時代洪流中迷失自我。
  • 我國「國產」科學家白蕊:在我國生命科學領域作出貢獻,超越自我
    無論是經濟上、文化上、軍事上、國防上、科技上她們都沒有鬆懈過,在生命科學領域也做出了重大貢獻。雖說很多女生在理科性領域都有著很大的缺陷,很多邏輯思維也比不上男生,但是也會有例外。先於常人,能力突出。有人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就有人超越自我,不斷進步。
  • ...在某些經濟發展趨勢方面,中國具有相對優勢。麥克威廉士舉例...
    【英國經濟專家:2025年前中國將成為實現高收入經濟體】近日,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發布的一份報告稱,中國將在這個十年結束前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該中心創始人和執行副主席道格拉斯·麥克威廉士7日表示,在2025年之前,中國將成為實現高收入的經濟體。
  • 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核心閱讀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首要原則,是實現「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最根本的保證。貫徹落實好這一首要原則,要加強政治領導、強化思想引領、發揮組織優勢、緊緊依靠人民、堅持自我革命、完善體制機制。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
  • 何慧麗 溫鐵軍:政府理性與村社理性 中國的兩大「比較優勢」
    本文認為,對中國這兩大比較優勢之對立統一關係及其變化的研究,有利於中國軟實力之內涵性提升。 [關鍵詞]政府理性;村社理性;現代化;比較優勢 [中圖分類號]D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314(2014)06-0039-06本文由課題首席專家溫鐵軍修改並定稿。
  • 《活出生命的意義》:活著並不是要轟轟烈烈,而是超越自我
    但是出集中營後弗蘭克看到,很多在集中營出來的人都有嚴重的心理陰影,很難融入現實生活,而作為心理醫生的弗蘭克,義無反顧的承擔起引導這些人的責任和使命,這也是本書的主要目的,讓更多的人找到生命的意義,從而實現自我,超越自我。1、為什麼要尋找生命的意義?
  • 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形成四大支柱產業
    青海新聞網7月19日訊 「去年,生產100萬噸煤,銷售後實現了100萬噸煤的經濟效益;而今年,生產了200萬噸煤,但其中100萬噸經過煤炭深加工,生產了10種產品,其中有5種是暢銷市場的高端、高附加值產品,結果實現了比銷售300萬噸煤炭還要高的經濟效益。」省經委副主任崔文德用簡單的數字解釋資源優勢轉換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