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經驗主義的「路徑依賴」——三論「問問『有沒有』想想怎麼幹」

2020-12-05 中國江蘇網

新華日報評論員

在日前舉行的全省縣(市、區)委書記政治能力建設專題培訓班開班式上,省委書記婁勤儉提出「九個有沒有」,其中就包括「有沒有滿足於過去賴以成功的經驗做法,不研究規律甚至不按規律辦事的路徑依賴?」這一發問,觀照現實,叩擊人心,既是對過去成績的總結和思考,更是對未來發展的警醒和鞭策。

「變」才是永恆的「不變」。改革開放以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驕人業績,歷屆省委、省政府基於當時的客觀環境,在探索、把握髮展規律的基礎上,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舉措,最終形成具有江蘇特點的成功經驗。但是,隨著內外環境形勢、社會主要矛盾、經濟發展階段、面臨風險挑戰等發生變化,既往賴以成功的經驗,因為主客觀環境的變化,未必還能用得上。如果沉迷於「路徑依賴」,滿足於照搬照用過去賴以成功的經驗做法,不研究規律甚至不按規律辦事,不經分析就簡單套用過去的成功經驗、別人的成功路徑,那麼,既往成功經驗就可能成為未來成功的「絆腳石」甚至陷阱,非但難以取得預期效果,可能還會帶來負面影響。比如,抓固定資產投入、拼資源拼環境,是一些地方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的有效手段,但隨著經濟發展環境發生深刻變化,資源環境約束壓力加大,這種模式是不是還能持續?再如,一些地方招商引資習慣於出臺優惠政策、打造「政策窪地」,但現在眾多企業越來越看重營商環境建設、越來越重視軟體設施配套,如果依然沿用既往經驗抓招商、抓發展,是不是「刻舟求劍」之舉?

走出「路徑依賴」,必須克服「經驗主義」,更新思想「武器」,提升能力本領。要掌握好法治思維、底線思維、創新思維、戰略思維、系統思維、網際網路思維,切實解決「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等問題。要在把脈宏觀大勢和江蘇實際的基礎上,深刻認識把握社會發展階段變化的規律、技術變革的規律和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不斷突破視野局限、拓展思維空間。走出「路徑依賴」,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事業,是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需要保持耐心和定力。探索必然充滿艱辛,但不能因此存有畏難情緒;轉型難免經歷陣痛,但不能止步不前甚至走「回頭路」;遇到挫折和失敗,要有越挫越勇、不怕試錯的堅毅果敢。

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就是要將自己置身於歷史發展大背景中、置身於深化改革大格局下,在自我檢視和自我更新中彰顯初心使命。我們要持續深入解放思想,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自覺摒棄經驗主義的「路徑依賴」,告別「老路」尋求「新路」,咬緊牙關,爬坡過坎,推進「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不斷開闢江蘇發展新境界。

相關焦點

  • 堅決破除「路徑依賴」
    那種不顧環境變化、不知靈活應變的思維定式,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路徑依賴」。然而,時至今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路徑依賴」依然還大有市場。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但有的人思想還停留在過去時。比如,過去推動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投資、出口和消費「三駕馬車」,憑藉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低成本優勢集聚資源,使得地區生產總值得以迅速增長。
  • 懂得路徑依賴,助你擺脫職場平庸
    因為人有思維慣性,我們的行為和思維,很容易陷入路徑依賴中。何為路徑依賴?諾貝爾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認為: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事物一旦進入某一路徑,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因為經濟生活與物理世界一樣,存在著報酬遞增和自我強化的機制。
  • 經驗主義簡介
    從恩培多克勒開始,一種與上述思想截然對立的哲學,即經驗主義學說漸漸興起。經驗主義懷疑理性所依賴的先天印象,認為它們純屬想像出來的幻象,並力圖表明,正是觀察才引起了知識。針對理性主義者放棄感性經驗的主張,激進的經驗主義者聲稱唯有觀察和感覺者是唯一有效的知識源泉;事實上,人的感覺經驗能夠發現和揭示真理。由此,便推動了經驗主義研究感知系統。這也是心理學的開端。
  • 論西方哲學「經驗主義」
    個人理解的經驗主義,分析,概括如下。經驗主義認為世界不可認知,即使能認知也是相對的認知,建立在我們的實踐範圍內的認知,實踐越深,認知是相對越深,即使你認知深了,最後也要靠實踐去檢驗,跟我國文革結束,改革開放時所提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樣,只不過,這裡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上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是可以提前認知,不管是物質世界,還是人的精神世界,還是人類社會,都可以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原理去演繹認知的
  • 任何一個還在為溫飽而努力的人一定缺乏想像力,人生陷入路徑依賴
    一個人或一個群體的認知會被外在的事物所影響,一旦我們相信一個概念或結論,我們就會堅定不移地沿著既定軌道相信下去,並按照這個邏輯去安排自己的人生,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使我們很難走出去。這種現象在經濟學領域被稱作路徑依賴。
  • 路徑依賴、制度理論與比較歷史分析
    社會學內部有一個喜歡理性選擇理論的小圈子。我不喜歡把個人看成是理性行動者,也不贊同它。有實驗研究指出,理性行動者模型對於理解人類決策過程沒有太大幫助,我是贊同這一點的。理性行動者模型並沒有令人信服地解釋人在決策過程中的認知過程。在這一點上,我和大多數社會學家的立場是一致的。儘管如此,我確實覺得博弈論以及博弈論中的數學很有用,所以我並不牴觸博弈論的思維方式。演化心理學就用博弈論做了不少有趣的研究。
  • 杜家毫:大力破除思維定勢、工作慣性和路徑依賴
    原標題:大力破除思維定勢、 工作慣性和路徑依賴 如何認識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做好經濟工作的大邏輯。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首先要在思想理念、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上進行一次大的創新和調整,堅決破除思維定勢、工作慣性和路徑依賴,以思想理念的新變化、工作思路的新拓展、發展路徑的新突破,努力在創新發展中實現更大作為。 破除思維定勢,必須繼續解放思想。
  • 科學精神的緣起: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
    他們的航海者沒有地球形狀的概念,也不知道經度緯度,更沒有航海圖指南針速度計——他們也不需要這些東西。他們僅利用石器時代的發明的獨木舟及頭腦和記憶環境的能力,揚帆駛向大海深處。圖:Google「體液論」的影響隨後超越了醫學的範疇,滲透進了人類思想裡諸多領域:比如18世紀中葉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丹納的《藝術哲學》等等。柏拉圖在《理想國》裡就建議天文學家應該多考慮抽象的模型,「忽視天上的東西」,聽取柏拉圖意見的古希臘天文學家幾乎立即就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雖然一開始的成果並不令人驚訝。
  • 擺脫路徑依賴,踢開你人生的第一塊絆腳石
    生物學家古爾德在研究生物進化問題時,提出了生物進化路徑機制,確定了生物學有路徑依賴這個概念。很多犯罪分子出獄後,依舊會犯罪,進而再次入獄,因為他們已經產生了路徑依賴,不犯罪已經無法生存,也不願意改變自己,因為改變必定產生痛苦。
  • 路徑依賴學說與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
    1990年,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的Leibowitz和Margolis批評了David關於路徑依賴的觀點,認為DSK鍵盤比QWERTY鍵盤效率更高的斷言是由一些有欠缺和值得懷疑的證據支持的,而且,工效學的研究證明,Dvorak的發明並沒有太大的、科學上可以信賴的優點。QWERTY鍵盤只所以存續下來,不過是打字機生產者之間激烈競爭的結果,而不是所謂的路徑依賴。
  • 路徑依賴:用戶路徑的三個案例以及兩點優化思考
    場景撥號與通訊錄並存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手機上的撥號 icon 和通訊錄 icon 實際上進入一個 APP 中,只是進入後顯示不同的 Tab,那麼存在兩個 icon 真的有必要嗎?另舉兩例:微信小視頻入口在許久前的微信中,首頁下拉可以錄製小視頻,然後發送朋友圈的操作,當時很多人認為這個功能與市面上普遍存在的「首頁下拉刷新」的手勢相同,導致用戶根本沒有預期,導致了用戶的不習慣。而現在微信已經取消這個手勢。
  • 詹姆斯馬奧尼:路徑依賴、制度理論與比較歷史分析
    社會學內部有一個喜歡理性選擇理論的小圈子。我不喜歡把個人看成是理性行動者,也不贊同它。有實驗研究指出,理性行動者模型對於理解人類決策過程沒有太大幫助,我是贊同這一點的。理性行動者模型並沒有令人信服地解釋人在決策過程中的認知過程。在這一點上,我和大多數社會學家的立場是一致的。儘管如此,我確實覺得博弈論以及博弈論中的數學很有用,所以我並不牴觸博弈論的思維方式。演化心理學就用博弈論做了不少有趣的研究。
  • 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之概念辨析
    不過大家絲毫不必擔心小牧的身體,因為小牧這種懶人做事往往是三分鐘熱血,能夠連續三天堅持寫文章已經是奇蹟了…正文如下: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這一對概念,上文中小牧略有觸及,但實際上這一對概念卻是近代西方哲學認識論轉向之後的核心問題。
  • 利用「路徑依賴理論」,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其實,我們都懂一個道理,就是「貪多嚼不爛」,如果真的喜歡一個職業就應該「一個猛子紮下去」就要有不幹出點成績來絕不回頭的覺悟。用理論來說也就是「路徑依賴理論」。 我不禁擦了一下冷汗,上午就上了三堂課,但是令我吃驚的是,下午還有兩節課。那天我只好提早拜別,想著以後有時間再聚。 可是,不等兩天我上班的路上看到了她正在訓斥自己的女兒,女兒低著頭不敢說話,可是眼淚卻是大滴地落下來。我忙上前詢問原因,看到我王女士也很驚訝,和我說了詳細經過。
  • 生活裡的經濟學丨您中過「路徑依賴」的招嗎?
    兩個多月後,他告訴我們,本想著能在新崗位上幹出一番成績,卻發現之前崗位上的工作經驗在這裡完全沒用,濃濃的挫敗感讓他無所適從,如果有機會,他還是想做回之前的工作。像李先生一樣,覺得轉行難的人不在少數。那麼,這種常見的經濟現象,如何用經濟學來解釋呢?職場上的「依賴」經濟學領域的「路徑依賴」理論正好可以解釋這個現象。
  • 路徑依賴原理——深藏著職場成功的秘密
    他是做寵物食品的,原來在單位只是幹總務人事的工作。後來,有機會做了公司的業務,也開始接觸了寵物食品。那個時候,國內的寵物食品還不盛行,主要是做出口業務。但單位改制失敗後,他也失業。他就回到老家的村子裡,創辦了寵物食品加工點,開始了創業。
  • 青島日報系列評論⑥:強化對標意識 破除路徑依賴
    強化對標意識 破除路徑依賴 ——六論做好「六個對照」推進思想解放思想解放、觀念變革,必須強化對標意識。只有始終對標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我們才會看到新的差距,找到新的目標,產生新的動力。在「對照」中深入查找存在的問題、不足、差距,在「對話」中學習借鑑他們的先進經驗、好的做法,在「對比」中堅決破除制約青島發展的傳統觀念、習慣做法、路徑依賴。深圳、廣州、杭州、蘇州等先進城市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堅定不移騰籠換鳥,加快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率先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 「徹底經驗主義」不徹底
    「徹底經驗主義」不徹底 2016年08月23日 08:4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陳豔風 字號 內容摘要:「如果說實用主義主要是一種方法,是一種真理發生論的方法
  • 小知識:路徑依賴
    第一個使「路徑依賴」理論聲名遠播的是道格拉斯·諾斯《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一文,由於用「路徑依賴」理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道格拉斯·諾思於1993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諾斯(North, D)創立了制度變遷的「軌跡」概念,目的是從制度的角度解釋為什麼所有的國家並沒有走同樣的發展道路,為什麼有的國家長期陷入不發達,總是走不出經濟落後制度低效的怪圈等問題。
  • 思維進階:大多數人無法改變一生,是因為習慣了「路徑依賴」
    時常在深夜產生焦慮,有的時候非常生氣又非常無奈,明明昨天說好要做的事情,今天怎麼就行動不下去,執行不了呢?我告訴他,不是行動的原因,是因為你陷入了「場景性路徑依賴中了」。你總是會陷入這種「路徑依賴中」,當沉迷依賴時間足夠長,自己便會有「心理厭惡感」,因為這一切都是「低端快樂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