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中世紀英語地位的確立

2021-01-16 華爾街俱樂部

公元6世紀末基督教會來到不列顛島,這是英語史上的一件大事,標誌著英語開始受到拉丁語的影響。英語原本是盎格魯-薩克森語,屬於日耳曼語的一種。拉丁語的傳入是它受到的第一次文化入侵,以後這樣的「侵略」還發生過兩次。 




從公元793年開始,北歐的維京人(Viking)開始入侵不列顛島。到了9世紀中期,幾乎半個英格蘭都落入了維京人手裡。北歐海盜的到來,使得英語受到了北歐語的強烈影響。最重大的一個變化是,英語的詞尾變化逐漸消失,不再像其他歐洲語言那樣,有著複雜的詞尾變化。因為北歐語畢竟也屬於日耳曼語的一種,它與英語的詞幹基本是相同的,所以英國人如果想同北歐人交流,只有放棄詞尾變化了。另外,英語中以「sk」開頭的詞,大部分都來自北歐語,比如sky(天空)、skein(一團紗線)、skirt(裙子)、skill(技能)、skin(皮膚)等等。這是英語受到第二次文化入侵。


公元1000年,丹麥國王克努特繼承了英國皇位,標誌著丹麥人正式融入了英國社會。 



1066年,法國的諾曼第公爵入侵不列顛島,最終成功得控制了英國全國,成為威廉一世。他清洗了英國的朝廷和教會,所有重要的職位都由法國人擔任,上層所有的交流都用法語。威廉一世本人就不會說英語。用一個學者的話說,法國人入侵這件事「對英語的影響比英語史上任何其他事件都更大」。從此,法語對英語產生了極其巨大的影響,這就是英語受到的第三次文化入侵。 

此後的200多年中,英國社會的語言狀況是這樣的:政府和貴族說法語,宗教和文化事業用拉丁語,底層的老百姓繼續用英語。直到今天,英國人說一點法語,都是時髦的表現。 

有一個例子反映了上層社會和底層社會的脫節。1191年,有一個大法官因為政治事件逃亡,他化裝成老百姓,想跟其他人做買賣,但是他只會說法語,不會說英語,而老百姓是不可能會說法語的。所以,他就被識破抓住了。 


經過這三次文化入侵,英語的詞彙就變的非常豐富。同一個意思往往有三種詞彙可以表達,一種是英語本身的詞,另一種是從法語引進的詞,還有一種是從拉丁語引進的詞。比如「時代」這個意思,英語本身的詞是time,從法語引進的詞是age,從拉丁語引進的詞是epoch。 

我們看到1066年法國的諾曼第公爵佔領了不列顛島,英國的國家機器都被法國人控制了。當時的情況是,法語是官方語言,英語成了二等語言,很有可能從此就消失了。



在社會上層都講法語和拉丁語的情況下,英語還能生存下來,並最終取代法語的位置,有這樣幾個原因:


首先,在諾曼徵服之前,古英語的書面語和口語都已經確立了,有了群眾基礎。


「用拉丁語和法語來做書面記錄是一回事,但要把英國普通老百姓講的話根除,這得要法國人統治幾百年才做得到。說英語的人在人口統計學上佔有絕對優勢。從實際上講,顯而易見,英國人不會緊緊因為被外國人統治就不再說英語了。」 

其次,英語之所以倖存,是因為諾曼人幾乎立刻就開始與被他們徵服的人通婚了。


可以想像這樣一種情形,一個諾曼小騎士住在英國鄉間一座小莊園中,周圍都是英國農民,由英國侍女為他服侍,英國管家料理他的地產,他的孩子則跟英國孩子在一起玩耍。他要想生存下去,平息他下屬臣民的怨氣,就得學一點兒英文。 

第三個原因也許是最重要的原因,即1204年,由於英皇軍事上的魯莽,失去了對法國諾曼第領土的控制。


許多在兩個國家都擁有土地並且在兩國之間跑來跑去的諾曼貴族迫不得已,要宣布自己究竟效忠法國還是英國


大約在13世紀早期,英國的官方文件中開始出現了英語單詞。拉丁文件中現在已知出現的第一個英語單詞是在一個案件的陳述中,這是亨利二世針對他的幾個公民所打的官司。法院文書受的是拉丁語訓練,他在記錄案件過程當中找不到合適的拉丁詞來描述國王的訴訟。結果,他用英語寫道,此案「nameless」。


3世紀末,英皇愛德華一世開始挑動民眾的反法情緒,英語的地位進一步穩固。 

1337到1454年,英國同法國打起了百年戰爭,這為說英語而不是法語提供了強大的刺激


與此同時,由於一種名叫「黑死病」的神秘疾病的爆發,使勞動人口銳減,改善並加速提高了英國工人的地位(這一過程最終在1381年的N農民QY中達到頂點)。它在修道院和教堂造成了如此之多的死亡,以至新一代的半受教育半文盲,不會說法語和拉丁語的人能夠作為男修道院院長和小修道院女院長來接管他們的前任。黑死病之後,學校學生開始用英語而非法語來解釋他們上的法語課和拉丁語課


這時候,英語已經開始出現在社會的各個層面。1356年,倫敦市長下令,法庭應用英語審案。1362年,議會用英語宣布開會。1381年,理查二世用英語對農民講話。 

英語的地位就這樣確立了。 

轉自中世紀史實資料 作者 Robert McCram 摘自Robert McCram《The Story of English》

本文由「華爾街俱樂部」推薦,敬請關注公眾號: wallstreetclub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意見,並不代表本平臺立場。文中的論述和觀點,敬請讀者注意判斷。

版權聲明:「華爾街俱樂部」除發布原創市場投研報告以外,亦致力於優秀財經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聯繫刪除。

華爾街俱樂部凝聚華爾街投行的高端資源,為中國民營企業「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顧問服務,包括企業赴美上市、戰略投資、併購、私募路演和投資者關係等。在投資理念和技術方面提供華爾街投行專家實戰培訓,為您進入華爾街鋪設成功之路。


相關焦點

  • 中世紀英語單詞的特點
    音素數量增加:古英語輔音音素[f]\[s]\[z]細化,中世紀英語輔音從此分為清輔音(古英語的清輔音)和濁輔音(法語的濁輔音)。語音系統更豐富:增加了輔音音素[ʒ]和元音音素[ɔɪ]。中世紀英語的發音是日耳曼語與拉丁語的混合音:源於古日耳曼語大詞讀古英語的音,源於拉丁語族的詞讀徵服者法國貴族的音在現代英語中,凡是讀音帶有[ʒ]或[ɔɪ]的單詞都來源於法語。
  • 中世紀時期分為中世紀早期,中世紀中期和中世紀晚期
    中世紀時期分為三個時期:中世紀早期,中世紀中期和中世紀晚期雖然在某些語言中,中世紀是用單數標記的,但很難將時代視為年齡複數以外的任何時代。這部分是因為這段很長一段時間內所包含的眾多主題,部分原因在於時代內的時間順序。
  • 陳斌:賈平凹陳彥小說異質性淺議
    #紀錄片中國#賈平凹陳彥小說異質性淺議文/豐陽玢子著名作家賈平凹早期小說的異質性是缺乏的,隨著他創作經驗的日趨成熟,他小說裡的異質性也非常突出的表現出來。《兵娃》是賈平凹的早期小說,作品裡圍繞荷塘展開,異質性缺乏。
  • 從英語的地位和作用思考英語教學
    作者:河海大學外國語學院 李霄壠,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文學院 李建波  摘要:從多個角度來看,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的地位業已確立;在資訊時代,世界各國均向英語輸送信息的千條江河歸大海般的語言信息地貌也已基本形成
  • 中世紀音樂的概述
    17世紀末德國歷史學家克利斯多弗·凱列爾在《通史》一書中,第一次將人類歷史劃分為三個時期:古代、中世紀和近代。音樂史研究一般傾向於把 公元5世紀西羅馬滅亡到14、15世紀之交看成西方音樂的中世紀時期。 中世紀的基督教世界取代古羅馬社會有其歷史的必然性。
  • 一語獨大:英語是如何一步步在科學界佔據絕對統治地位的?
    現在的科學的確說英語,但在多語種體系裡長大的第一代人如今仍然健在。要理解這一重要變化是如何發生的,我們需要往回追溯。 在15世紀的西歐,自然哲學和自然史——這兩大領域就是19世紀所稱的「科學」——從根本上講都是多語言的事業。此論的確不假,雖然中世紀盛期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術語言都是拉丁語。
  • 周之桓評《中世紀的英雄與奇觀》|歷史與傳說之間的中世紀
    「英雄」在古希臘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但在勒高夫看來,「這個詞隨著中世紀和基督教的到來逐漸從西方文化中淡出」,「而本書中所提到的英雄則指的是一些上層社會的人物」,與古法語「preux」相近,與「尚武」有關,「到了13世紀」,它轉向「風雅、善良、帥氣、真誠」等含義(第4頁)。勒高夫所討論的英雄,有的是來源於現實,但隨後便成了傳說,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查理曼大帝。
  • 英語的強勢地位與漢語文藝復興
    然而,我的假設在大多數國際性的學術活動中難以成為現實,因為英語是當今世界上的主流語言。  即使在中國本土,英語的強勢地位也毫無遮飾地展現著。全民學英語的激情早已顯露了英語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漢語學人即使對此局面心存不甘,但最終也不得不承認英語的強勢地位。許多在中國召開的國際學術會議開始以英語為會議語言,便是這種態勢的明證。
  • 【新聞】包慧怡老師談「中世紀地圖與中古英語抒情詩中的異域想像」
    4月18日,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青芝書會」與子鼠詩社邀請到當代知名詩人,復旦大學外語學院的包慧怡老師進行講座,講座內容是她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中世紀地圖與中古英語抒情詩中的異域想像
  • 聖杯的探索是中世紀文學的開創性作品,是典故諺語引用模仿的源泉
    這一部分的新翻譯,即聖杯探索,將成為中世紀文學或浪漫課程的靈活補充。筆記和指南旨在幫助讀者欣賞文本,同時欣賞其與社會和文學史的關係。評論「 聖杯的探索是中世紀文學的開創性作品,仍然是典故,準諺語引用,甚至模仿的源泉。這個故事的規範版本是一個早期的十三世紀舊法國散文浪漫,而Judith Shoaf提供了一個清晰易讀的翻譯,伴隨著一個很好的學習介紹,她在其中定位了Quest在中世紀亞瑟王的浪漫史中,為不熟悉中世紀亞瑟王的浪漫和中世紀基督教思想的讀者解釋了浪漫的一些關鍵概念。
  • 尼古拉斯·奧斯特勒:英語的世界地位是否已達巔峰?
    這一切都對最初由英國確立的英語世界地位的進一步鞏固起到了關鍵作用。而且隨著美國軟實力和美式文化在全世界獲得進一步的影響力,這一地位的巔峰其實應該在未來某一刻才出現。 我們意識到,與美國影響力直接相關的英語影響力的增長已顯露疲態。在當下的這個新世紀,南美、非洲,尤其是亞洲一些國家的經濟增長數字已經比美國高得多(更不必提與英國和歐盟相比了)。在世界歷史上,當下的確是個非常時刻。
  • 中世紀西歐的文化進程:一場壟斷神學向世俗文化低頭的變革運動
    隨後在中世紀西歐諸國的發展過程中,隨著基督教會影響力的擴大及其思想統治地位的確立,整個中世紀開始形成了以基督教神學為中心的社會文化。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法蘭克王國建立之初的文學作品方面還依然存有拉丁文化的基本特徵,但這也僅限於法蘭克王國發展的初期階段。
  • 書摘|祖輩的烙印:英文姓氏背後的中世紀秘密
    直到14世紀中葉,金雀花王朝才接受英語作為法庭辯護、立法機構辯論或者為宮廷資助人寫詩的通用語言。然而,雖然法語在1215年是英格蘭精英階層的通用語言,但它並不是或者並沒有被英格蘭人廣泛地使用。他們依然使用英語,由於諾曼徵服破壞了英語作為母語的「國家」標準,因此,英格蘭人的英語夾雜著大量的方言—即便是鄰縣兩地,英語的發音可能都大不相同。
  • 「中世紀」的建構與解構——兼論中國世界中世紀史理論與實踐的困境
    本文轉自:敘拉古之惑 內容提要:「中世紀」是現代史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它萌芽於文藝復興時期,在17世紀後期正式確立,是古代、中世紀、現代歷史三分法的重要環節。
  • 「君權神授」丨受拜佔庭文化影響,宗教儀式在中世紀有何社會地位
    文:文史咖引言中世紀的西歐,基督教一直佔據統治地位。它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在當時無論是經濟、文化、政治都跟基督教息息相關。由此可見基督教並不是一個空泛的東西,它是有一定社會基礎和社會實踐的,從實處出發真正對人們生活做出影響的一種宗教。
  • 「拒絕欺凌」——從5個維度解析歐洲中世紀婦女的生存狀況
    首先,要回答上述兩個問題,我們得先明確下歐洲中世紀的時間劃分,如下圖所示。第一階段是中世紀早期,歐洲文明在這一時期主要還是受到了羅馬以及希臘文化的影響,在社會結構中,女性充當了家庭主要勞動力和繁衍工具,地位低下。
  • 古老的中世紀之邦—英國
    中世紀騎士人們通常所說的中世紀時期, 往往是泛指歐洲歷史上的一段漫長階段,英語中叫做「Middle Ages」 或「Medieval Period」 ,開始於古羅馬帝國衰落的5世紀,結束於文藝復興時的對於英國的歷史來說,主流的觀點是認為英國的中世紀時期開始於英格蘭諾曼王朝結束的1154年,結束於1485年(除了這一流行的時間劃分外,也有其它不同的時間劃分方式)。這一段時間同樣被稱作是「Middle Ages」 或「Medieval Period」 ,但特指的是英國歷史上短暫的300多年的時間段。
  • 中微確立存儲晶片幹法刻蝕領域市場地位
    此前,中微雙反應臺刻蝕設備Primo D-RIE®已在眾多亞洲領先的存儲晶片和邏輯晶片生產線上確立穩固地位,而中微這款新刻蝕產品延續了Primo D-RIE®的創新性。 中微是國內先進的晶片製造高端設備企業,為全球半導體和LED晶片製造商服務。中微的研發和運營中心位於上海,全球銷售和市場中心位於新加坡,其團隊由一批來自美國矽谷和亞洲半導體設備領域的專家組成。
  • 約克:英格蘭最美英倫小鎮,鼎盛時期的中世紀古蹟全都在這裡
    在歷史上,約克曾是非常重要的中心城市,英格蘭的首府便是約克,其當時的地位等同於如今的倫敦市。如今的約克是英國相當著名的文化古城,擁有著大量的陪伴它度過漫長歲月的名勝古蹟。就連英國國王喬治六世都曾說過,英格蘭的歷史濃縮於約克的歷史之中,可以通過約克完美展現,可見約克曾經輝煌的歷史地位。接下來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些關於約克城發展及旅遊方面的基本信息。
  • 英語的霸主地位可能面臨「威脅」,英語改革勢在必行
    英語的霸主地位可能面臨「威脅」,英語改革勢在必行,何不用中國武術和中醫代替英語?是時候和英語說拜拜了……浙大教授提出「將英語踢出高考」的言論得到很多網友的支持,這麼多年來英語已經讓中國學生花費太多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