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的科學,我們可以說性取向,無論是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還是無性戀,都是由……什麼原因導致的?不,對不起,事實上我們還不知道原因是什麼。
性取向實際上是非常複雜的,很可能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比如基因、大腦發育和子宮環境。很難指出導致某種性取向的單一原因。
當研究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的大腦時,一些研究發現同性戀者的大腦更像異性的大腦,而另一些研究發現這些相似之處較少。男性/女性大腦的概念在當今也是一個敏感的話題。
人類的大腦並不都是男性化或女性化的。每個人都有這種「男性」和「女性」大腦特徵。比如說非常女性化的男人,他們完全是異性戀,也有一些超級男性化的男人,但他們恰好是同性戀(女性也是如此)。所以擁有一個男性化或女性化的大腦並不總是導致性取向。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簡潔和直觀的理解,但是自然界比這複雜得多。
而我們仍然在尋找「是什麼決定了性取向?」。
有人指出下丘腦和杏仁核參與其中,甚至半球間的連接和半球體積的差異也在研究之中。關於一項研究的結果,異性戀者的杏仁核與異性同性戀者的相似。同性戀和異性戀行為是不同的,所以你肯定能在大腦中發現不同。但我們在判斷時必須謹慎,這些差異不是原因,而是我們沒有考慮的第三個方面的另一個結果。
就進化而言,似乎也解釋不通。進化是在種群水平上進行的,而不是在個體尺度上。
哪個假設是正確的,我們還不知道。也許他們都是對的,也許一個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