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聽說過冬蟲夏草,它的名字可以說是非常形象了:冬天像蟲,夏天像草,所以被叫作「冬蟲夏草」。它能緩解疲勞、止血化痰,市場上很是受人追捧。它的分布範圍非常有限,只有在西北的高寒地帶才能一見。很多人就奇怪了,還有這種非蟲非草的東西?它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且聽小編細細道來。
其實,「冬蟲夏草」的「蟲」,是蝙蝠蛾這種昆蟲的幼蟲。到了每年盛夏,高原上冰雪開始逐漸消融的時候,蝙蝠蛾飛在草叢中,把蟲卵留在花葉上。過不了幾個月,這些蟲卵就長成了幼蟲,細長的身子下面,長出了八對腳。
它們鑽進溼潤的土壤中,歡快地吸收著這些高原植物根部周圍那充足的營養,個個把自己養白白胖胖,卻不知危險正離它們越來越近。高原的土壤裡面,有一種「蟲草真菌」,它們會鑽進這些幼蟲圓滾滾的身體裡,寄生在裡面,天天吸收幼蟲體內的營養。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呀!
時間一天天過去,幼蟲在土裡越爬越慢。不管幼蟲再怎麼努力地在土裡爬,最終也免不了一死。熬到一兩年之久,它就會完全被真菌殺死,身體變得僵硬。不過要想長成草,還得再等一個冬天,哎呀,真是不容易呀!
冬蟲夏草形成以後,外觀很獨特。它保留了幼蟲時期的八對腳的樣子,從上到下有一圈圈明顯的環紋。細細聞起來,竟有一股草香味。
民間常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冬蟲夏草的營養價值比人參還要高,價格賽過黃金。究竟為什麼呢?好奇心爆棚的小編上網搜集各方資料,最終梳理出了以下四個最重要的原因,大家看看,你都了解嗎?
1.只能生長在海拔較高的地方。
可別小瞧這種蟲草,它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很苛刻。它們必須生活在海拔高達四五千米的高寒地帶,而且存活率還特別低:每100顆裡面,最終能存活下來7個就不錯了。
2.由蟲到草,形成時間很長。
前面提到,過了一兩年,這種蟲草真菌與幼蟲才算真的合二為一了。但是萬萬沒想到,要等第三個夏天,幼蟲的頭頂處才會真的長出嫩芽。所以,從冬蟲到夏草,需要兩三年,真是漫長的等待呀!
3.採集難度很大。
前面小編提到,冬蟲夏草是生長在高海拔地區的,高寒低氧,紫外線強度又高,自然環境變幻莫測,這本來就是很大的挑戰了,卻不曾想上去以後還要蹲下去細細尋找,因為你會發現蟲草也就大拇指那樣長,而且顏色和土壤顏色也不好區分。這樣找個一天,腿也麻了,腳也酸了,眼也花了,哎,誰能不累呀!
而且不近人情的是,冬蟲夏草的採摘時間只有一個月左右,否則,它的藥用價值就不怎麼好了。
4.研究種植難。
很多科學家也在研究,但是冬蟲夏草生長環境之獨特、形成時間之漫長,連跟蹤記錄都很難,更別說要模擬一種相似的生長環境了。所以,物以稀為貴,這也是蟲草價格較高的一個重要因素吧。
根據上面的介紹,我們已經對冬蟲夏草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在小編看來,正是由於這個由蟲到草的過程如此漫長而艱辛,生長環境如此惡劣,採集難度如此之大,所以它的市場價才那麼高,難道不算是物有所值嗎?再仔細想想,我們工作和生活中不也如此嗎?經歷的挫折越多,付出的努力越多,最後收穫的技能也就越多,內心也就月滿足,不是嗎?
好了,以上就是小編了解的關於冬蟲夏草的全部知識啦。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對它有新的認識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交流哦。
本文為作者原創,圖片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