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量子力學」到「佛教無明」,觀修空性與科學探究真理是一致

2021-01-13 重樓逾陀

科學的發展提升了物質文明,但也加速了環境的破壞,核武器的威脅,能源的耗竭,基因工程的突變,人工智慧的不可控制,而問題的根源就在見地上

與時俱進的學佛者,不應避開科學的話題,因為科學探討宇宙人生的道理,與佛法並無二致,由否定造物主的主觀存在,進而討論客觀的物質存在,直到量子力學的出現,似乎又回到主觀的心,這個跳躍捉摸不定的粒子,推翻了經典物理的看法,對於『物質』是如何確認這回事,似乎又迷糊了,以傳量學來說,能量的心,與所量的境,是一種對待關係,科學卻承認心識由物質產生,也就是由腦產生,這種觀點已經站不住腳了,物質的質礙性,與心識的明而了別,是完全不同的性質,萬物推究其本質,必需同類性質的因,才能產生同類性質的果,所以心的本質必需由相同性質的心才能產生,這樣才符合因果律,物質相續物質,而心相續心,並沒有一個開始,依無常緣的講法,既然本身能作為後者的因,是由因果所成的,我們假設的起始點,先前必定有相續它自己性質的因,才能符合無常緣的原則~必需是因果的相續,不是無因無果如同無為的虛空,所以大爆炸之前還有大爆炸,有無窮的大爆炸,心識也找不到一個開始,所以我們會有無盡的前世,輪迴並沒有ㄧ個開始,當然還有來世了,並非如霍金所說:

「人腦就像一部電腦,零件失效後就停止運作,人去後並沒有任何事發生,就是停止運作而已」。

科學認為物質推論其究竟,應當會有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不認為物質可以無窮的解析下去,即然是無窮,就沒有一個立足點,就無法成立物質的存在,所以一類科學家還在用對撞機找最小的粒子,量子物理則說物質是概率性的存在,以佛教下部宗來說,種子可以長出苗芽,所以必須在它那方面找得到,否則就不會有種子生苗芽的作用,於是有了不可分割極微塵的說法,跟一類科學家講法相同,必需要有基本粒子的存在才行,問題是既然不能分割,也就是沒有方位,沒有方位又如何堆積成粗分的物質?

這種主張心外有境,也就是物質的存在的方式,無需由心來認定,也就是愛因斯坦所說:

「月亮是否只在你看著他的時候才存在?」

以量學的角度,物質存在的方式有兩種,境上本身存在而有,還有就是境上不存在但是有,只好由心來認定,以自續派而言,物質分析到最後,必需靠心來認定來命名,但不是隨便就由心來認定,境上必需無誤確認,不能將花繩當作蛇,所以排除了應成派的唯名安立,唯名安立的理由是,境上若能找得到,何需由心來安立?

因為確實找不到,只好由心認定由心命名,這種可以找得到的感覺,就是一種顛倒的認知,佛教叫做『無明』,而量子力學已經證明了這點,光的波粒二相性,既是波也是粒子,而且結果是受測量的影響,所謂『測不準原理』,要看你用哪種儀器測量?問題在於儀器的預設,也是來自於心,不能離開心來談實驗,科學在這裡似乎打結了,所以愛因斯坦的月亮如何存在,就可以自圓其說了,ㄧ般我們不推究其本質,存在就是存在了,若要推究其真實存在的方式,就必需由心來認定,科學就是看你用哪種測量的方式來決定了(當然不離開心的預設)。

而量子力學的超距作用,又如何解釋?量子糾纏,無論多遠,乃至超過光速,這邊若確認,另一邊也必定能確認,打破了經典物理的看法,與我們的物理世界經驗不符,倒底怎麼ㄧ回事?

楞嚴經的解釋,心物其實主客無二,因為萬事萬物不離開心,能所對待心物ㄧ元,如楞嚴經云: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就能解釋這種超距的現象,這是漢傳圓教的看法,所以在藏傳無自性的探討後,還有無二的道理,可以提升見解的高度,科學的進步,更證成了佛法,問題出在心的認知錯誤,將無自性看成有自性,因為無自性,萬物才會有作用與存在,這是性空緣起的道理,我是依五蘊假名安立,但是我們覺得在五蘊上好像可以找得到我,若能找到哪個蘊是我的話,那麼還需要其他蘊作什麼?覺得可以找得到我,於是愛自排他,不由自主地造業,這就是我們輪迴受苦的根本原因!

既然是心的錯誤認知,所以觀修空性,與科學探究真理是一致的,而且心的相狀只能由心了知,並非儀器,所以量學裡面只承認兩種量識,現量與比量,因為排除了錯誤或相似的心理狀態,所以學習教理,是探索真理的重要依據。

相關焦點

  • 量子物理與空性的區別(上)
    在沒有證悟之前,空性的境界是不屬於我們的,因為哪怕佛經當中講了空性,但我們卻一點都沒有體會到。意識離不開空性,肉體以及周圍的一切都離不開空性,但如果不了解、不證悟,僅僅本體是空性,對我們是起不到什麼作用的,所以一定要證悟。
  • 愛因斯坦說時間空間是我們的幻覺——《心經》色法以外 沒有空性
    「四合空性」,就表示四種空性組合起來,就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空性,這就是「四合空性觀」。「色」怎麼就是「空」呢?依照三轉法輪的見解:從宏觀的物質,一直分解到分子、原子……,乃至純能量、空性,如果在此基礎上,再加上光明,就是比較完整的觀察物質的方法。
  • 聲音|佛法沒必要跟科學一致 也不可能一致
    末學只想問如何把佛教與科學的稜角進行消磨的問題。眾所周知,佛教發源於古印度,而且受古印度影響很大。這樣的話,使佛教跟科學會有一定矛盾的,比如地水火風四大種性,比如因果輪迴,那些東西到現在科學都沒有辦法證明。然後,末學認為《起世經》裡的四大部洲,以及裡面說人類的壽命現在是在不斷縮短的。 另外,這些東西末學都覺得很有問題。
  • 覺群人生講壇:潘宗光教授助你理解「科學的佛教」
    個人煩惱來自於對自然規律的違背,比如為了工業生產而砍伐樹木,興建工廠,導致如今的空氣汙染等等,而自然規律便是佛教所說的「空」、「因緣果報」。但「空」只有到佛菩薩的境界才能明白,就好像觀世音菩薩到「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才能照見五蘊皆空,而我們作為凡夫只需要慢慢從「色」體悟「空」。
  • 「波粒二象性」與空性
    從佛教的觀點來看,哲學與數學上的「無限小」(任何物質都可以永遠無有窮盡地分下去)是一個錯誤概念。比如說,十塊錢可以分成十個一塊錢,一塊錢可以分成十個一毛錢,一毛錢可以分成十個一分錢,然後一分錢也可以分,可以永遠無止盡地分下去,沒有一個再也不能分的阻礙。
  • 心經與量子力學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 佛教奇書!全文5000餘字沒有一個空字,討論的卻是空性成佛的智慧
    在浩瀚如煙海的佛教經典之中,有這麼一部奇書,雖然全文只有一卷,卻是佛家成就佛道的無上聖典,被認為是佛祖所說般若波羅蜜多智慧的精華與核心。網圖雖然全文有5000多字,但是在這5000多字中卻沒有一個空字,更讓人驚奇的是,雖然在5000多字中都沒有一個空字,但其通篇所討論的卻又都是有空有關的智慧,這部經典就是在佛教經典中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無上聖典
  • 意識就是量子?量子力學正在接近佛學空性
    很多還沒有什麼修為的佛弟子有過這樣的體驗:遇到極度危險時立即念某個咒語,或者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立即化險為夷。在普通學人特別是普通百姓看來,這完全違反科學規律,除非是密切注意科學進展的物理學家,很多搞科學的人是斷然接受不了的,於是就斥為迷信。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遠距感應並相互作用的事情讓大家感到不可思議。
  • 關於佛學、量子力學、意識和宇宙相關性的推論
    那佛覺悟到什麼呢?佛覺悟到無我,無法,無常,寂靜涅槃,不再後有。換句話說,佛覺悟到一切法不可執有,一切法無所得,一切法不可住。也就是說,人類文明以來以為有一個神靈或者佛性或者絕對真理或者真我,由於一切法非定域性、一切法非實在、一切法非分離性、一切法非因果性,而不存有本體的神靈、佛性、絕對真理、真我。本體的神靈、佛性、絕對真理、真我,只是人類意識的一種量子坍塌而形成的一種在現實世界的投影,或者說映射。
  • 量子力學與佛教禪修加持(一)
    愛因斯坦意識到,比「上帝的確是擲篩子的」更加嚴重的問題出現了:量子力學是非定域的。相對論告訴我們,任何信息傳播的速度都不可能超過光速,量子糾纏實際上也沒有與相對論衝突。沒錯,它確實意味著遠距離的瞬間影響,但是這種影響是完全隨機的,正因為它的隨機性作為中科大量子通信加密的工具。很多人認為愛因斯坦一直不能完全理解量子力學,實際上愛因斯坦應該是是當時對量子力學理解最為深刻的人了。
  • 佛教:青頸觀世音,於苦惱死厄,能為做依怙,無訟冤屈,逢兇化吉
    大慈大悲因為救苦救難而備受民間推崇,於是自佛教從西方傳入世界之後,觀音便有了三十三應身像之說,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佛教:青頸觀世音,於苦惱死厄,能為做依怙。在佛教的歷史傳承之中,「青頸觀音」的由來是源自古印度婆羅門教的〝溼婆神〞。溼婆神在印度神話裡,是宇宙間創造一切力量的化身。
  • 測不準的愛情 -- 佛、量子力學、邏輯和AI
    後來中學讀書,說佛教裡的「不是風動、也不是旗動、是心動」是唯心論。再然後讀到一些寫禪的書,總是說佛法要靠悟,無法說,說得明的都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再後來一次去佛光山,看星雲大師的普及宣傳片說佛是人不是神,每個人都是佛。佛教講一切皆空,要無所執。以上大概就是我這個對佛教有敬畏的非佛教徒的對佛的核心記憶了。顯然,我對佛的理解是極其粗淺的、模糊的。
  • 「量子糾纏」證明佛法空性(圖)
    8月16日凌晨,中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這顆以中國古代科學家墨子命名的「墨子號」衛星,帶著探索星地量子通信的使命升空,將繼續為中國和世界的前沿科技「探路」。
  • 美國科學驚人發現:人的善惡觀念影響壽命長短
    了知一切諸法,即此無生、俱生之明體。於此明體,保持之、堅固之、運用之、純化之,不必別修轉舍轉得之各種對治,亦不用八不爭多門輾轉觀察,一切法從其明體,本為俱生智故。4、大圓滿根據本淨見——此見亦稱大圓滿見。一切諸法從本清淨,無有生死涅槃等分別垢染。無縛、無解、無修、無證,自生自顯,任運自如。即見、即修、即行、即果,即於諸法起時,剎那自性大圓滿。
  • 愛因斯坦與佛教
    「科學」的指涉往往模糊不清:有時是指冷靜理性的研究方法(佛陀用這種方法認識了關於內在和外在世界的深層真理),有時是指機械論、進化論、相對論、大爆炸等特定的理論(佛教教義中可以看到這些理論的前身),有時是指顯微鏡、望遠鏡、光譜儀等特定的技術(被用來發現佛陀不藉助這些工具已然洞悉的東西),有時則指對物質的操控(如果不與佛陀的慈悲相結合,就會對人類產生可怕後果)。
  • 【最新佛訊】著名科學家潘宗光教授應邀赴北大作《佛教與科學》講座
    潘宗光教授以科學家的深厚學養與宏闊視野,結合多年學修佛法的親身經歷,從佛教的思想智慧、科學的宇宙觀、佛教與科學關係三方面,生動而客觀地為大家闡述了他對佛教與科學及二者關係的理解與體悟。潘教授首先從佛教的緣起觀說起。
  • 基於佛教哲學來審視愛因斯坦與玻爾的爭論
    從1972年至1982年間,物理學家共完成了12個實驗,其中10個實驗的結果違反貝爾不等式而與量子力學的預言一致。但是,人們如果引入非決定論的隨機性,便可導出貝爾不等式。所以,上述實驗只是說明了量子理論是超距關聯、非定域的,而沒有確定量子理論是決定論的還是非決定論的,也就是說微觀世界因果律是否成立還沒有蓋棺論定,EPR悖論的爭論還有待於人們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 8分鐘告訴你,科學的腳步在印證佛教的正確
    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宗教不但不與科學相違,而且每一次的科學新發現都能夠驗證她的觀點,這就是佛教。」說這句話的是世界科學之父,愛因斯坦。 另一位科學家告訴我們「當下對物質世界的科學研究,由最早的牛頓力學,到量子力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而至以霍金等為代表的弦論,科學的腳步仿佛在印證佛教的正確。」
  • 生活無意義?這個鍋「四大皆空」可不背
    佛教講「空」不是消極的空無很多人都把佛教講的「空性」理解錯了,要麼以為「一切皆空」,認為四大、萬法都是空的、虛假的,什麼事都不必做,生活也沒有意義,也不用取捨善惡、取捨因果,然後隨便殺生、吃肉喝酒、輕視戒律、誹謗因果;要麼以為「一切不空」,對什麼都去拼命執著而產生無量無邊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