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感溫度50℃只是我國最高溫,想想全球最熱區的人怎麼生活

2021-01-11 騰訊網

這是出門會被熱死、進屋會被空調吹死但也寧願被吹死的夏天,全國多地體感溫度達到了50度,據世界氣象組織預測,最近5年也將會是有史以來最熱的5年......

但鑽進空調房裡瘋狂嗑冰、吃西瓜也無濟於事,還是有大量不得不暴露在酷暑下的時刻,而這種暴露也存在風險。

據【冰點周刊】描述:「在北京這座2000多萬人口的超級大都市裡,平均每年有560人因高溫暴露導致死亡。在中國,這個數字是6萬。北京朝陽醫院每天急診量600人次,有時超過十分之一都是與天熱有關的疾病。」

我們很難想像生活在熱帶的人是怎麼度過高溫的,竟然還有人主動搬過去?

在世界上最炎熱的以色列某地,夏季溫度突破40度很常見,但那裡的居民很少抱怨,甚至曾把忍受高溫當做一種榮譽。

他們是怎麼生活的?希望今天這篇翻譯能為高溫中的你帶來安慰。

| 先來一張涼快兒的圖

以色列的基布茲特拉茲維(Tirat Zvi)是全球最熱的地方之一,1942年6月21日,溫度計顯示氣溫達到了53.9攝氏度,這是亞洲地區最高的氣溫記錄。

(基布茲,希伯來語,意為「聚集」,是以色列的一種常見集體社區,最早來自歐洲,由東歐的猶太移民在巴勒斯坦地區創建)

在特拉茲維,夏天日間氣溫破40攝氏度是家常便飯,太陽落山後,會稍微「涼爽」一些,夜裡的氣溫平均在38攝氏度左右。

特拉茲維並沒有人去樓空,甚至還有人搬來。1970年,雪莉·加尼爾從紐約來到這裡,她在之前的志願者活動中與一個本地人相愛,決定定居下來。雪莉目睹了與紐約截然不同的生活習慣,早上九點就得打開空調,招待所裡必須不停地給木地板灑水,以此降低室溫。

1937年7月,德國和波蘭移民共同創建了特拉茲維,那時他們並不知道這個地方的環境會如此嚴酷。特拉茲維和另外幾個基布茲坐落在貝特謝安山谷,海拔負220米,這裡不僅是以色列最炎熱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炎熱的地方。

當雪莉問自己的公公他們為何選擇在此定居時,老人回答說:「那時候我們太年輕太蠢了,也太過理想主義,我們不知道貝特謝安山谷是個什麼地方。」

集體農莊早期的居民們在天不亮時就去田裡和果園裡工作,到中午收工洗澡並休息,日頭最毒的時候過去了再回到田裡。貝特謝安山谷官方的名稱為泉水之谷,地下有豐富的泉水資源,他們用來解暑的方法之一便是到蓄滿了泉水的池子裡遊泳。在最極端的晚上,人們只能睡在外面,床上掛上特殊的蚊帳。

| 孩子們的夏季床

上世紀五十年代,集體農莊的每一戶都分到了一颱風扇,風扇白天放在客廳裡,晚上放在臥室裡,因為稀缺,要優先給老人和孩子使用。那時忍受高溫被視為一種榮譽和擔當,很自然地,當空調在1968年後出現時,許多人擔心這種先進的機器會讓人貪圖享受,變得軟弱和嬌嫩。雪莉提及很多人擔心集體農莊會因此解散。

而今天,貝特謝安山谷的基布茲幾乎到處都安裝了空調,家裡,教會裡,餐廳裡,也包括拖拉機裡。遊泳池也面臨了一些爭議,但在建好後很快就成了居民夏天最愛去的地方。在特拉茲維長大的謝裡戈爾回憶道,安息日期間,去遊泳池通常是被禁止的,但拉比(猶太教神職人員)會為孩子們開個例外。

在謝裡戈爾還是個少年的五十年代,基布茲發明了一種滴頭。它被安裝在小房子的戶外窗臺上,由兩個裝有木屑或稻草的屏幕組成,有水流從軟管中滴下來。時不時穿過溼稻草的風能增加室內電風扇的冷卻效果,這可以降低10度。

|特拉茲維的客房

雪莉指出,包括她丈夫在內在基布茲長大的孩子似乎沒有受到過高溫的困擾。但她發現近幾年的高溫更令人難以忍受了。「這裡曾經非常乾燥,就像蒸桑拿一樣,但是多年來,山谷裡的每個基布茲都建造了至少一個水庫,用天然泉水灌溉作物,這大大增加了空氣的溼度。」

但附近的天氣管理員認為,正是這些在農業和魚塘增加的水分會保證溫度不會再達到1942年那種程度了。

西瓜:液體救世主

貝特謝安山谷其他社區的海拔會比特拉茲維高一點,因此它們的夏季溫度會低一些,但仍然非常炎熱。

肯·古德曼是世界知名的概念藝術家。他在布魯克林長大,並在30年前搬到了基布茲Shluchot,笑稱自己不得不依然使用華氏溫度,43攝氏度可能很熱,但43華氏度就涼快極了,這當然只是一種心理安慰的做法。

但對於從以色列和國外來參加夏令營的數百名孩子來說,這種偷換概念的心態是無濟於事的。「自16年前我們的營地搭建好以來,基布茲各處都安裝了巨大的冷卻器,露營者們也必須一直帶著水和帽子」,古德曼說,「我們的秘密武器是冰西瓜,是我們自己種的,經歷了這麼多以後,它就像是液體救世主一樣。」

| 他們種的西瓜

營地會安排孩子們在有空調的體育館或其他室內場所度過最熱的時間段。「我們嘗試在潮溼的地方旅行,如果徒步的話也會安排在5點。孩子們從不抱怨高溫。」

高溫是以色列的國民問題,阿拉瓦和喬丹山谷跟貝特謝安差不多熱。2012年7月,喬丹山谷的溫度達到了46度。

原文:What’s it like to live in one of earth’s hottest places?,ByAbigail Klein Leichman.

https://www.israel21c.org/writer/abigail-klein-leichman/

部分圖片來自:Tirat Zvi檔案館

相關焦點

  • 體感溫度是什麼?空氣溼度和體感溫度的關係如何?
    【氣溫、相對溼度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體感溫度」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溼度越大,體感溫度和實際溫度差異越大;氣溫越高,溼度對體感溫度影響越大。
  • 體感溫度達74℃ 人會「熟」嗎?
    伊朗體感溫度74℃?是真的!這個溫度同樣讓數據帝感到「惶恐」,連夜查詢了當地氣象數據,發現這個溫度確實是真的,但它並非天氣預報通常播報的「氣溫」,而是指「體感溫度」。何為「體感溫度」?簡單說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但是總體來說,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因此體感溫度就是「摻了水分」的溫度。
  • 上海「悶蒸體感」再升級,明迎今夏首個高溫日!體感溫度要超過50℃?
    很多人被悶到熱到了,就開始盼一場大雨來降降溫。那麼,今天魔都的「散裝雨」下在哪裡了呢?答案是:今天下午人民廣場、虹口、楊浦、外高橋一些地方下了陣頭雨,中部和北部比較明顯些,但很多人還是覺得沒下……不過到了傍晚,又有一波雨來了。「雙黃」預警也掛起來了。
  • 體感溫度計算方法研究
    在沒有陽光直射的情況下,人體與外界的輻射交換接近於平衡,對人體的散熱影響不大[2-3],而人絕大部分時間在室內,而且一般的天氣條件下,風速不大(我國絕大部分地區的年均風速在2m/s以下)[10],所以我們可以先考慮溫、溼度的情況。
  • 我國有四大火爐,重慶體感溫度非常熱,南昌很會「變臉」!
    炎炎夏日讓人們覺得身處火爐,在大家的印象中,我國有四大火爐:南京、武漢、重慶、南昌。他們得此稱號可以說是當之無愧。這四個城市我都生活過一段時間,我認為重慶是最熱的。根據天氣預報,重慶的最高溫多為為35攝氏度,但感覺都有37攝氏度或者38攝氏度了,主城區怕是都能有40多度了。體感溫度真的讓人受不了!晚上洗完澡就不能離開空調房,出去到個垃圾都會一身汗。早年條件一般,住的寢室,那會也沒有空調,唯一的一個電風扇也沒什麼用,為了降溫都是一段時間就直接潑盆水到地上,床上什麼都不放,再薄的毯子都不放,睡覺就成「大」字的形狀躺著。
  • 高溫待機長+體感溫度高 合肥獲「雙料冠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合肥今年的最高溫幾乎每天都排不上全國榜,但怎麼感覺今年合肥特別熱呢?」合肥市民小張這樣說道。小張的感覺沒錯,今年出梅以來,合肥持續高溫天氣,儘管最高氣溫並不顯眼,但是合肥市在7月下旬高溫待機時間長達72小時,在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一。
  • 新思維養殖:如何正確把控雞舍溫、溼度和雞體感溫度
    雞舍的溫度和溼度是影響肉仔雞生長發育的兩個重要環境因素,溫、溼度的控制是否得當,直接關係到肉雞的生長發育。   (一)雞舍溫度控制肉雞飼養前期個體小,絨毛稀,體溫調節能力差,對環境溫度變化十分敏感,因而要為其創造一個適宜的溫度環境。溫度是育雛階段最主要的要素。  肉仔雞在適宜溫度環境中,能獲得較高的成活率、增重速度和飼料報酬。
  • 就在下周 最低體感溫度接近-7℃
    經過昨日雨水的洗禮今明兩天浙江大部地區都得到陽光的寵愛氣溫也是不掉鏈子截至今天15時浙江省內最高氣溫10℃+浙中北大部最高14-16℃浙南地區16-18℃然鵝這只是一個開始而已......在陽光下享受陽光的你小編也要忍痛告訴你一個並不好的消息一場強冷空氣正在醞釀中目前,一場即將速凍我國的跨年寒潮正在醞釀,蓄勢待發。預計12月28日至31日,這股寒潮將自北向南橫掃我國大部,帶來「速凍式」降溫和混合式雨雪,這將是今冬來影響我國的最強寒潮過程。屆時,25個省會級城市氣溫都將創今冬新低,中東部也將迎近8年來最冷的跨年夜。
  • 德國造夢者將推體感落地扇 主打溫溼度體感控風
    德國造夢者將推體感落地扇 主打溫溼度體感控風 2020-04-21 10:54: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郭澤華 責任編輯:郭澤華
  • 當體感溫度達74℃ 人會變熟嗎?
    近日,一則高溫報導「令人錯愕」:7月31日,伊朗某地體感溫度達到了74℃,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為罕見的高溫。體感溫度是啥?雞蛋清在60℃以上能發生質變,那74℃的體感溫度,難道人也會變「熟」?儘管體感溫度不等於實際溫度,但廣東省氣象局專家表示,廣東連續高溫,多地破最高紀錄,仍然值得警惕。
  • 全國「熱哭」預警地圖出爐 體感溫度超50
    我國多地持續高溫高溼。中央氣象臺連發高溫黃色預警,但高溫並沒結束的意思,預計七月底前高溫都將繼續肆虐。據悉,26日是本輪高溫範圍最大的一天,波及人口約8億人,部分地區的體感溫度甚至超過55℃。多地體感溫度超50℃如果說本周我國遭遇今年來最「霸道」的高溫天氣,那麼26日就是本輪高溫最「霸道」的一天。26日,高溫範圍繼續擴大,西南地區東部等地加入「高溫戰隊」,高溫波及人口約8億人。
  • 明明溫度不高怎麼還是覺得熱?都是體感溫度惹的禍
    原標題:明明溫度不高怎麼還是覺得熱?都是體感溫度惹的禍   前幾日,多地氣象部門連續發布高溫預警,京津冀等地氣溫直逼35℃!不過,同樣是35℃,有些地方的35℃讓人「熱到融化」,有些地方的35℃卻讓人「無感」。人們會感受到這種差別,其實都是體感溫度在作祟。
  • 全球溫度下降到-50℃會是一個什麼後果?
    是說全世界溫度都下降到-50℃還是按照現在平均溫度下降50℃?都下降-50℃表述方法有悖常識,可以理解為溫度上升了50℃,這樣就不符合題意。因此下面的回答都以「全球溫度都下降到-50℃」這個定義來展開。全球溫度一般理解為「氣溫」,就是地表空氣的溫度,這是氣象學通用氣候溫度。否則有水溫、土溫、巖石溫度等,無法統一。
  • 140年最熱?部分地區體感溫度超55℃,保命重點防好三種病
    140年最熱強溫都被你趕上了…… 日前,一則#140年來最熱的6月#登上熱搜。據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數據稱,今年6月,是140年來(從1880年NOAA開始記錄溫度算起)最熱的6月。
  • 濟南:高溫高溼體感溫度不止35℃
    商報濟南消息(記者 王曉迪)從8月10日開始,濟南的天兒一天比一天熱,濟南市啟動了高溫預警信號,但是大家總覺得體感溫度遠超預報的35℃。
  • 什麼是「體感溫度」?
    今年夏季,伊朗有一天當地的體感溫度達到74℃,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為罕見的高溫。這麼高的溫度,人體組織不會出現變化嗎?解決這個問題前,請先注意「體感溫度」,什麼是」體感溫度「?溫度是真的,但它並非天氣預報通常播報的「氣溫」,而是指「體感溫度」。何為「體感溫度」?簡單說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
  • 中國7億人遭高溫「燒烤」 局地體感溫度超50℃
    來源:中央氣象臺網站  高溫預警持續拉響 部分地區體感溫度超50℃  26日18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  這其中,浙江中北部、安徽東部、江蘇南部、江西東北部和西部、湖北東南部和西部、湖南東部和西北部、重慶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40~41℃。  另據中國天氣網報導,7月下旬以來,長江中下遊和江南大部已出現今年以來最強高溫天氣,部分地區體感溫度高達50℃。
  • 南京人挺住!今天體感溫度40℃
    溼度大,溫度也高。今天江蘇最高氣溫30到33℃,體感溫度最高可能超40℃!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徐岑   昨天鹽城東臺雨最大  江蘇18地發布暴雨預警   昨天早上,梅雨如約而至,8點前後南京電閃雷鳴、大雨如注,地上「綻開」一片片水花。
  • 體感溫度為何高於實測?
    目前我國還處於悶熱的中伏階段雖然還有幾天就到「立秋」時節但立秋之後天氣會不會逐漸轉涼這幾天持續的高溫天氣是如何產生的體感溫度和實況監測溫度是不是一回事兒中國氣象局的專家介紹,高溫是指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的天氣。我國氣象部門規定,如果高溫天持續3天以上,就稱之為高溫熱浪。高溫天氣的形成往往離不開特定的天氣系統,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副熱帶高壓」系統。在副熱帶高壓控制的區域,一般會影響氣流下沉。
  • 科學認識高溫天氣中的體感溫度
    體感溫度是指人感覺到冷熱的溫度感覺,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是人體皮膚溫度。因為體感溫度受四項因素的影響:一是氣溫,即是天氣預報的溫度;二是溼度,很多時候溫度比較高,但是溼度比較小,人體不感覺到難受,因為人的體表的水分被高溫所蒸發掉而比較乾爽;三是風速,一定的風速會使人感覺到氣流在流動,身體散發出的熱量都被吹離體表,溫度雖然比較高,但是比較乾爽;四是輻射,太陽輻射直接照射到人,會感覺到難受,如果在樹陰底下或遮陽棚下,感覺與太陽直接輻射就完全不一樣,一般陰天與晴天的溫度相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