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出門會被熱死、進屋會被空調吹死但也寧願被吹死的夏天,全國多地體感溫度達到了50度,據世界氣象組織預測,最近5年也將會是有史以來最熱的5年......
但鑽進空調房裡瘋狂嗑冰、吃西瓜也無濟於事,還是有大量不得不暴露在酷暑下的時刻,而這種暴露也存在風險。
據【冰點周刊】描述:「在北京這座2000多萬人口的超級大都市裡,平均每年有560人因高溫暴露導致死亡。在中國,這個數字是6萬。北京朝陽醫院每天急診量600人次,有時超過十分之一都是與天熱有關的疾病。」
我們很難想像生活在熱帶的人是怎麼度過高溫的,竟然還有人主動搬過去?
在世界上最炎熱的以色列某地,夏季溫度突破40度很常見,但那裡的居民很少抱怨,甚至曾把忍受高溫當做一種榮譽。
他們是怎麼生活的?希望今天這篇翻譯能為高溫中的你帶來安慰。
| 先來一張涼快兒的圖
以色列的基布茲特拉茲維(Tirat Zvi)是全球最熱的地方之一,1942年6月21日,溫度計顯示氣溫達到了53.9攝氏度,這是亞洲地區最高的氣溫記錄。
(基布茲,希伯來語,意為「聚集」,是以色列的一種常見集體社區,最早來自歐洲,由東歐的猶太移民在巴勒斯坦地區創建)
在特拉茲維,夏天日間氣溫破40攝氏度是家常便飯,太陽落山後,會稍微「涼爽」一些,夜裡的氣溫平均在38攝氏度左右。
特拉茲維並沒有人去樓空,甚至還有人搬來。1970年,雪莉·加尼爾從紐約來到這裡,她在之前的志願者活動中與一個本地人相愛,決定定居下來。雪莉目睹了與紐約截然不同的生活習慣,早上九點就得打開空調,招待所裡必須不停地給木地板灑水,以此降低室溫。
1937年7月,德國和波蘭移民共同創建了特拉茲維,那時他們並不知道這個地方的環境會如此嚴酷。特拉茲維和另外幾個基布茲坐落在貝特謝安山谷,海拔負220米,這裡不僅是以色列最炎熱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炎熱的地方。
當雪莉問自己的公公他們為何選擇在此定居時,老人回答說:「那時候我們太年輕太蠢了,也太過理想主義,我們不知道貝特謝安山谷是個什麼地方。」
集體農莊早期的居民們在天不亮時就去田裡和果園裡工作,到中午收工洗澡並休息,日頭最毒的時候過去了再回到田裡。貝特謝安山谷官方的名稱為泉水之谷,地下有豐富的泉水資源,他們用來解暑的方法之一便是到蓄滿了泉水的池子裡遊泳。在最極端的晚上,人們只能睡在外面,床上掛上特殊的蚊帳。
| 孩子們的夏季床
上世紀五十年代,集體農莊的每一戶都分到了一颱風扇,風扇白天放在客廳裡,晚上放在臥室裡,因為稀缺,要優先給老人和孩子使用。那時忍受高溫被視為一種榮譽和擔當,很自然地,當空調在1968年後出現時,許多人擔心這種先進的機器會讓人貪圖享受,變得軟弱和嬌嫩。雪莉提及很多人擔心集體農莊會因此解散。
而今天,貝特謝安山谷的基布茲幾乎到處都安裝了空調,家裡,教會裡,餐廳裡,也包括拖拉機裡。遊泳池也面臨了一些爭議,但在建好後很快就成了居民夏天最愛去的地方。在特拉茲維長大的謝裡戈爾回憶道,安息日期間,去遊泳池通常是被禁止的,但拉比(猶太教神職人員)會為孩子們開個例外。
在謝裡戈爾還是個少年的五十年代,基布茲發明了一種滴頭。它被安裝在小房子的戶外窗臺上,由兩個裝有木屑或稻草的屏幕組成,有水流從軟管中滴下來。時不時穿過溼稻草的風能增加室內電風扇的冷卻效果,這可以降低10度。
|特拉茲維的客房
雪莉指出,包括她丈夫在內在基布茲長大的孩子似乎沒有受到過高溫的困擾。但她發現近幾年的高溫更令人難以忍受了。「這裡曾經非常乾燥,就像蒸桑拿一樣,但是多年來,山谷裡的每個基布茲都建造了至少一個水庫,用天然泉水灌溉作物,這大大增加了空氣的溼度。」
但附近的天氣管理員認為,正是這些在農業和魚塘增加的水分會保證溫度不會再達到1942年那種程度了。
西瓜:液體救世主
貝特謝安山谷其他社區的海拔會比特拉茲維高一點,因此它們的夏季溫度會低一些,但仍然非常炎熱。
肯·古德曼是世界知名的概念藝術家。他在布魯克林長大,並在30年前搬到了基布茲Shluchot,笑稱自己不得不依然使用華氏溫度,43攝氏度可能很熱,但43華氏度就涼快極了,這當然只是一種心理安慰的做法。
但對於從以色列和國外來參加夏令營的數百名孩子來說,這種偷換概念的心態是無濟於事的。「自16年前我們的營地搭建好以來,基布茲各處都安裝了巨大的冷卻器,露營者們也必須一直帶著水和帽子」,古德曼說,「我們的秘密武器是冰西瓜,是我們自己種的,經歷了這麼多以後,它就像是液體救世主一樣。」
| 他們種的西瓜
營地會安排孩子們在有空調的體育館或其他室內場所度過最熱的時間段。「我們嘗試在潮溼的地方旅行,如果徒步的話也會安排在5點。孩子們從不抱怨高溫。」
高溫是以色列的國民問題,阿拉瓦和喬丹山谷跟貝特謝安差不多熱。2012年7月,喬丹山谷的溫度達到了46度。
原文:What’s it like to live in one of earth’s hottest places?,ByAbigail Klein Leichman.
https://www.israel21c.org/writer/abigail-klein-leichman/
部分圖片來自:Tirat Zvi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