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新療法——通過抑制Kindlin-3的產生

2020-10-26 轉化醫學網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Yun

導言:最近,有科學家使用CTLA-4受體作為穿梭物將破壞Kindlin-3的化合物遞送到白血病幹細胞中。從而開創了一種治療小鼠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新方法。

治療白血病首先選擇的是骨髓移植,這樣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白血病。也可以通過化療等減輕症狀但是無法達到根治的目的。

最近,有研究發現如果小鼠中攜帶缺乏Kindlin-3的白血病幹細胞,它們就不會發展為白血病。因此科學家使用CTLA-4受體作為穿梭物將破壞Kindlin-3的化合物遞送到白血病幹細胞中。從而開創了一種治療小鼠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新方法。

這項研究由德國馬丁斯裡德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最近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題為「Kindlin-3 loss curbs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in mice by mobilizing leukemic stem cells from protective bone marrow niches」。

圖 文章發表 來源:《PNAS》

白血病通常起源於所謂的白血病幹細胞,它存在於骨髓中促進和保護腫瘤的利基中。德國馬汀賽德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方法,通過將這些細胞從壁龕中清除出來,從而使這些細胞變得脆弱。

由於血細胞的壽命有限,在出血時丟失,或在感染期間耗盡,因此必須不斷更換它們。這種供應是由骨髓中所謂的造血幹細胞來保證的.這些細胞可以發育成任何類型的血細胞。

在慢性髓系白血病中,造血幹細胞通過重組9號和22號染色體進行基因突變。結果,基因構建塊融合在一起,否則就不會彼此接觸。不正確組裝的染色體稱為費城染色體,並含有所謂bcr-abl癌基因的構造手冊。這導致白血病幹細胞自私行為,並以犧牲健康的血液幹細胞為代價進行分裂。

沒有Kindlin-3就不會得白血病

白血病幹細胞創造了一種稱為惡性利基的環境,以確保其生存和增殖。為了保持這個促進腫瘤的利基,白血病幹細胞使用所謂的整合素來連接到細胞外蛋白支架上,也就是所謂的細胞外基質,以及鄰近的細胞。在白血病幹細胞中,整合素的活性和功能是由一種叫做Kindlin的細胞內蛋白促進的。

整合素活化蛋白Kindlin-3是Kindlin家族的一員,是一種新型的黏著斑蛋白,為進化上高度保守的FERM結構域的蛋白家族成員。近年來研究表明,Kindlin-3通過與整合素(integrin)β-1,2,3的尾部相互作用,協同Talin蛋白活化整合素,從而在細胞-細胞外基質黏附、細胞-細胞間連接、細胞骨架重構以及整合素介導的雙向信號傳遞中進行調控。除此之外,Kindlin-3還參與造血細胞的分化、成熟。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彼得·克倫恩(Peter Krenn)解釋道:「Kindlin-3的異構體只供血細胞使用。如果小鼠體內有缺乏Kindlin-3的白血病幹細胞,它們就不會發展成白血病。如果沒有Kindlin-3和活性整合素,白血病幹細胞就不能附著在自己的利基環境中,從骨髓中釋放到血液中。因為它們也不能在其他地方定居,它們仍留在血液中。那裡的白血病幹細胞缺乏急需的支持,它們通常從利基中得到支持,然後死亡。」

新的治療方法:Kindlin-3和CTLA-4

這項新發現表明,白血病幹細胞在其表面表達一種名為CTLA-4的蛋白質,這種蛋白在健康的血液幹細胞中不存在,這一發現使研究人員能夠區分白血病幹細胞和健康的造血幹細胞。

科學家們使用CTLA-4受體作為穿梭器,將一種破壞Kindlin-3的化合物輸送到白血病幹細胞中。彼得·克萊恩解釋說:「CTLA-4隻在細胞表面短暫出現,然後迅速被循環回細胞,然後再回到細胞表面。這使我們能夠將Kindlin-3降解的siRNA引入細胞,將其與CTLA-4結合的RNA序列連接起來,稱為適配體。沒有Kindlin-3的白血病幹細胞被從骨髓中衝洗出來,白血病從骨髓中消失並耗盡燃料。」

彼得·克萊恩總結道:「在我們目前的研究中,我們開發了一種治療小鼠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新方法。然而,該療法的原理是普遍有效的。抑制Kindlin-3的產生以及由此導致的整合素功能的喪失使癌細胞無法在促進腫瘤的環境中粘附和定居。我認為這種方法也能防止其他類型的白血病癌細胞沉降,從而使這些疾病變得更可治。」

參考資料:

【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0-therapeutic-approach-leukemia.html

【2】https://www.pnas.org/content/117/39/24326

相關焦點

  •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新療法——通過抑制Kindlin-3的產生
    治療白血病首先選擇的是骨髓移植,這樣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白血病。也可以通過化療等減輕症狀但是無法達到根治的目的。  最近,有研究發現如果小鼠中攜帶缺乏Kindlin-3的白血病幹細胞,它們就不會發展為白血病。因此科學家使用CTLA-4受體作為穿梭物將破壞Kindlin-3的化合物遞送到白血病幹細胞中。從而開創了一種治療小鼠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新方法。
  •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治療添新靶點抑制一蛋白酶可延長實驗小鼠生存...
    原標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治療添新靶點抑制一蛋白酶可延長實驗小鼠生存時間並克服耐藥(特約記者楊靜)近日,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吳英理課題組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課題組的原創性發現:抑制去泛素化蛋白酶USP47,可在體外和小鼠體內克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細胞對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 TKI類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藥物市場格局及耐藥機制應對策略
    文丨木子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是一種以BCR-ABL 融合基因形成為特徵的骨髓增殖性惡性腫瘤。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可以與該融合基因的ATP位點結合,讓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轉變成為慢性可控疾病。目前,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也是慢粒白血病治療的主要用藥,伊馬替尼等為代表的TKI也已被認定為慢粒白血病治療的一線用藥。
  •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如何護理?
    什麼是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簡稱慢粒,是一種發生在多能造血幹細胞的惡性克隆性疾病,表現為髓系各個階段細胞的過度增殖,外周血中粒細胞顯著增多並伴有不成熟,在受累細胞系中,可找到Ph染色體和BCR-ABL融合基因。
  •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胃腸道間質瘤貧困患者免費治
    任勇  本報訊(記者任勇)由中華慈善總會管理實施的「尋找『一千零一個』新發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和胃腸道間質瘤患者」援助項目,昨日在津正式啟動。本市這兩種腫瘤的農村貧困和城鎮低保患者,無社會醫保、公費醫療和商業醫保患者,均有望得到免費藥物治療。
  • 2017 年基因編輯療法盤點 | 人類成功「敲除」突變致死基因,並向...
    這些患者的病因是體內 LAMB3 基因存在功能性故障,無法產生能固定住內外層皮膚的特殊蛋白質。此前,SCID 患者無法根治,只能將其隔離在無菌環境中,儘量減少細菌病毒對他們的傷害。但現在,義大利摩德納實驗室的科學家通過基因剪輯,成功治癒了一位罹患 SCID 病症的德國小男孩。
  • 慢粒白血病的異常基因是如何產生的?
    談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自然聯想到一線治療靶向化療藥,關於靶向藥的治病原理,下文進行相關解析。 靶向治療,顧名思義,就像射擊,對準前方的靶子,精準地發射子彈擊毀目標,而避免傷及其他。
  • 《我不是藥神》引熱議,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到底是個啥?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電影《我不是藥神》正在熱映,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圍繞著一群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發病率逐年升高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是骨髓造血幹細胞克隆性增值形成的惡性腫瘤,佔成人白血病的15%,其中位發病年齡為45-50歲。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環境汙染的加重以及飲食結構的調整,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發病也在逐年升高,已經逐漸成為嚴重威脅我國人民身體健康的一類主要腫瘤,且發病率年輕化和城市化趨勢日益加重。
  • 研發日報丨復宏漢霖「阿達木單抗」獲批上市
    【2020.12.8研發NEWS】信達生物公布兩項Parsaclisib II期研究數據;強生Darzalex皮下注射治療骨髓瘤3期臨床成功;亞盛醫藥公布新藥奧瑞巴替尼關鍵性註冊II期研究的積極數據;羅氏A型血友病新藥Hemlibra 3期臨床結果積極;百濟神州/安進合作的「注射用倍林妥莫雙抗」獲批上市……我們專注醫藥研發最新動態,給研發人員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參考。
  • 「PNAS」巨噬細胞被「策反」怎麼辦?卡羅林斯卡科學家開發新型免疫療法來應對
    近期,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的一項研究報告了一種新型的免疫療法,這種療法正是針對那些被腫瘤「策反」的巨噬細胞,該療法有望為將來的癌症治療提供更多選擇。TAM可具有腫瘤特性,包括抑制免疫反應,促進血管形成並因此加快腫瘤進展。為了阻斷TAM介導的免疫抑制,研究人員通過注射特異性針對清除劑受體MARCO的抗體(該抗體在腫瘤中TAM的特定亞群上表達),以改變它們的極化,進而激活了自然殺傷(NK)細胞來殺死腫瘤。
  • 「無化療」治療常見白血病,創新組合療法有望開啟新時代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同日發表社論,指出這一「無化療」的組合療法有望為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開啟一個新時代。長久以來,由多種化療藥物構成的化療組合是首選的一線療法。這種強力化療手段雖然能夠在ALL患者中帶來長期治癒,但是化療的毒副作用導致這一療法在年長的患者中效果顯著下降。因此,尋找一種毒性更小的治療方法非常重要。而費城染色體陽性ALL患者是ALL患者中預後最為不良的亞型,這些患者攜帶BCR-ABL融合基因,它產生的異常蛋白能夠幫助白血病細胞的增殖。
  • 漫漫長徵路,白血病不再是不治之症,讓我們一起了解白血病
    淋巴通過骨髓和淋巴結一同製造產生,它可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淋巴細胞在人體內出現成熟障礙,導致過度增生,對正常骨髓造血組織進行抑制,使得淋巴結、骨髓、周邊血管、肝臟、脾臟浸潤。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容易因為白血球的減少而發生感染,常伴隨發熱、淋巴結腫大、肝臟腫大等症狀,甚至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不良影響。
  • 白血病:科學家利用RNA分子複合物防止腫瘤幹細胞在人體滯留
    在慢性髓系白血病中,造血幹細胞通過重組9號和22號染色體進行基因突變。結果,基因構建塊融合在一起,否則就不會彼此接觸。不正確組裝的染色體稱為費城染色體,並含有所謂bcr-abl癌基因的構造手冊。這導致白血病幹細胞自私行為,並以犧牲健康的血液幹細胞為代價進行分裂。
  • 罕見病專欄 | 一周罕聞藥事(1.3-1.8)|白血病|治療|基因療法|新藥...
    抗體療法、肽類療法、基因療法、RNA療法、細胞療法……多種新療法悄然興起,欣欣向榮,共同構建了生機勃發的罕見病療法研發生態。一周罕聞藥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本周有哪些療法進展。  本周重點關注的療法類別有:抗體療法、基因療法、細胞療法、蛋白質類藥物、RNA療法和小分子療法;涵蓋疾病涉及低血磷性佝僂病、嬰兒GM1神經節苷脂貯積症、Krabbe病、杜氏肌營養不良、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轉甲狀腺素蛋白相關家族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多發性骨髓瘤
  • 一種新型的實驗性免疫療法或有望治療急性髓性白血病
    2019年1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在聖地牙哥舉辦的第60屆美國血液學會年會上,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Lineberger綜合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一種新方法,或能利用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療法來靶向治療急性髓性白血病亞型,這種療法即是對患者機體自身的免疫細胞進行遺傳工程化修飾使其能夠識別並且靶向作用癌症。
  • 談癌色變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 是不是很驚訝白血病還有這麼多類型呢。 那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是如何在人體內產生的呢?
  • 細胞免疫治療 CAR-T療法知多少?
    然而,以PD-1/PD-L1為代表的免疫藥物僅僅是腫瘤免疫治療中的「一條腿」而已。除了用藥物解除腫瘤細胞對免疫細胞的抑制,另一個思路是:直接利用患者體內的T細胞,將它們拿到體外進行改造,大量複製後再回輸到患者體內,這就是免疫治療的「另一條腿」——免疫細胞療法。目前,已有兩種免疫細胞療法在2017年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
  • Nature:通過靶向作用癌症幹細胞或有望根治急性髓性白血病
    2019年12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彼得-麥卡倫癌症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從根源上靶向作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acute myeloid leukemia)的新方法,相關研究發現或能幫助開發治療惡性難治性血液癌症的新型療法。
  • Haematologica:揭秘共價閉合環狀RNAs在白血病發生過程中扮演的...
    2020年8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每年全球都有大約110萬新發血液癌症患者,目前化療依然是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治療手段,然而在成年人群中更具惡性形式的白血病的出現或許就迫切需要研究人員開發新型早期診斷策略以及新方法來給患者帶來更好的臨床治療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