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精胺提高黃瓜耐鹽性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2020-12-05 生物谷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設施園藝實驗室研究成果揭示亞精胺(Spd)通過誘導質外體H2O2調控自噬提高黃瓜耐鹽性。

設施土壤鹽漬化已成為限制設施蔬菜生產的主要因素之一,Spd作為一種新型植物生長調節物質,能夠緩解鹽脅迫對植物造成的傷害。自噬是真核生物中進化保守的降解細胞內組分的過程,在植物逆境脅迫響應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Spd調控自噬在植物逆境應答中的作用機理尚不清楚。

本研究發現,外源Spd顯著提高了黃瓜幼苗鹽脅迫抗性,抑制了不溶性蛋白積累及其泛素化。Spd處理顯著誘導ATGs基因表達和自噬體形成。此外,Spd處理誘導了RBOH表達及H2O2在葉片和根系中積累。然而,預處理H2O2清除劑(DMTU)或NADPH氧化酶抑制劑(DPI)顯著降低了Spd誘導的質外體H2O2。更為重要的是,預處理DMTU或DPI顯著降低了Spd誘導的鹽脅迫抗性和自噬體積累。此外,ATG4和ATG7沉默植株也顯著降低了Spd誘導的鹽脅迫抗性和自噬體積累。

綜上所述,黃瓜植株經外源Spd處理後,誘導了RBOH表達,促進了根系H2O2積累。H2O2作為信號分子誘導ATGs表達和自噬體形成,吞噬了鹽脅迫下受損的蛋白質或蛋白質聚集體以供進一步利用,從而提高了黃瓜幼苗對鹽脅迫的抗性。(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設施園藝實驗室在亞精胺提高黃瓜耐鹽性機理...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設施園藝實驗室研究成果揭示亞精胺(Spd)通過誘導質外體H2O2調控自噬提高黃瓜耐鹽性。   設施土壤鹽漬化已成為限制設施蔬菜生產的主要因素之一,Spd作為一種新型植物生長調節物質,能夠緩解鹽脅迫對植物造成的傷害。
  • 長春應化所在金屬C-H鍵活化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C-H鍵活化是近年來發展最迅速的研究領域之一。C-H的直接官能團化反應由於其具有突出的優點和巨大的挑戰性,一直以來是科學研究的熱點。從分子水平上研究金屬催活化C-H鍵的反應機理,有助於我們了解催化反應歷程,揭示催化劑結構與催化活性的關係,進而為新型、高效催化劑的研發提供理論指導,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際意義。
  • 中國農大任華中課題組在黃瓜果刺發育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年6月1日,Horticulture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院任華中教授與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署蔬菜作物研究中心黃瓜(Cucumis sativus L.)是世界上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表皮毛或果刺是果實外觀品質的重要性狀。果刺形成的機制仍不甚清楚,但植物特異性NAC轉錄因子家族可能在果刺起始和發育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該文對黃瓜全基因組進行了研究,共鑑定出91個NAC同源基因。
  • 合工大在夜光材料發光機理研究方面獲重要進展
    中安在線訊 日前,合肥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團隊,與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合作,在長餘輝發光材料CaAl2O4:Eu,Nd的發光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合肥工業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在國際著名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上發表。
  • 我國學者在有機汙染物光催化降解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持續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趙進才課題組在光催化降解有機汙染物及其機理方面進行了十幾年的系統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低濃度、高毒性、難降解有機汙染物是一類普遍存在、具有長期危害性的環境汙染物,用傳統方法很難處理。
  • 合肥工大在長餘輝發光材料發光機理研究方面獲重要進展
    合肥工大在長餘輝發光材料發光機理研究方面獲重要進展 2015-03-30 11:02:51   中新網合肥3月30日電 (周慧 倪欣然)記者30日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團隊,與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合作,在長餘輝發光材料CaAl2O4:Eu,Nd的發光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進展
  • 植物所在甜高粱吸收重金屬鎘分子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植物所在甜高粱吸收重金屬鎘分子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7-09-18 植物研究所 【字體目前人們對甜高粱吸收鎘的研究較少,且多局限於生理層面。同時,甜高粱作為非超富集植物,吸收的鎘多儲存於根中,限制了其從汙染土壤中提取鎘的能力。因此,解析甜高粱吸收鎘的生理和分子機理、促進鎘從根向地上部分的轉運是提高甜高粱吸收鎘能力的重要前提。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李銀心研究組對來自全球不同地區的96個甜高粱品系進行了篩選,發現不同品系對鎘的耐受、吸收和轉運能力具有很大差異。
  • 陳三鳳教授課題組生物固氮調控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生物學院陳三鳳教授課題組在生物固氮調控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一種獨特而新穎的固氮調控機制。該研究結果對固氮菌突破銨的抑制、構建抗銨菌株及田間應用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 JIPB | 江蘇師範大學整合植物生物學課題組揭示小蛋白編碼基因SlSTE1提高番茄耐鹽性的機制
    番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蔬菜和園藝作物之一,同時也是用作遺傳研究的重要模式植物。然而,大多數番茄品種在發育的各個階段均對鹽脅迫敏感,從而嚴重影響其產量和品質。目前,雖然對番茄耐鹽性的遺傳調控研究已取得了許多進展,但鮮有研究報導小蛋白編碼基因在番茄鹽脅迫應答中的功能和作用機理。
  • 我國科學家在瘧原蟲致病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圖)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准號:81130033, 81171592)等項目資助下,吉林大學陳啟軍教授團隊針對惡性瘧原蟲逃避宿主天然免疫機理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研究結果以「The TatD-like DNase of Plasmodium is a virulencefactor and a potential malaria vaccine candidate」 (TatD-like DNase是瘧原蟲的毒力因子和瘧疾疫苗的潛在候選抗原)為題於2016年5月6日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上。
  • 燕山大學在納米孿晶金剛石硬度機理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燕山大學亞穩材料製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田永君教授課題組溫斌教授與國內外科學家合作,在納米孿晶金剛石硬度機理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Dislocation behaviors in nanotwinned diamond」(納米孿晶金剛石位錯行為)為題於2018年9月21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Science Advances是Science
  • 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超導配對機理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經過近三十年的大量理論和實驗研究,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的超導機理仍然沒有形成共識。由於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具有強烈各向異性的電子結構和d波超導能隙,依靠傳統的隧道能譜實驗來獲取超導配對關聯譜函數的方法不再簡單適用。角分辨光電子能譜技術因為具有直接分辨動量的能力,被認為是最有希望在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中獲得超導配對關聯譜函數的新的首選手段。
  • 夜光材料發光機理研究獲重要進展
    央廣網合肥3月30日消息(記者劉軍 通訊員周慧)記者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團隊與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合作,在一種長餘輝發光材料的發光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研究成果近日以在國際著名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上發表。
  • 松毛蟲成災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林科院森環森保所聯合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首都師範大學等多家科研機構在國際著名分子生物學期刊 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發表題為"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of an important pine defoliator, Dendrolimus punctatus (Lepidoptera; Lasiocampidae)"的研究論文
  • 合成氣選擇性製備乙醇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理論催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肖建平團隊與浙江大學教授肖豐收和研究員王亮團隊合作,在合成氣一步法製備乙醇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乙醇是重要的化學品和燃料。通過合成氣高效並高選擇性地直接製備乙醇是目前能源研究領域的熱點。
  • 表面等離激元光催化水分解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哈工大在石墨烯功能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教授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該工作通過精細調控局域雜化模式打開石墨烯帶隙,首次在原子尺度實現了石墨烯的二維長程有序功能化,為石墨烯基二維材料在電子器件和光電器件應用方面的關鍵難題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法。
  • 中科院趨磁細菌生物控制礦化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趨磁細菌生物控制礦化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來源:中國科學院   發布者:管理員   日期:2015-01-05   今日/總瀏覽:1/3128
  • 大連化物所在芬頓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大連化物所在芬頓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2016-01-15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其中,芬頓/類芬頓反應由於其可以原位產生大量•OH自由基並對汙染物具有較高礦化能力而被廣泛關注,然而,對非均相芬頓反應機理認識的不足一直制約著其發展。近兩年來,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王軍虎團隊致力於對非均相芬頓反應主要活性物種「Fe」的配位環境、價態、自旋態演變的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 973計劃「光合作用分子機理研究」項目進展順利
    光合作用是一系列複雜的代謝反應,是生物界賴以生存的基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是提高農作物產量的又一重要途徑。    以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張立新研究員為首席科學家的973計劃重大項目「光合作用分子機理及其在農業生產中應用的基礎研究」,主要從光合作用中光能有效傳遞和分配的調控機制、光能高效轉化的分子遺傳基礎、碳代謝的遺傳控制規律,光合同化力形成和碳同化的動態銜接與調控、光氧化和光保護的分子機理五個方面開展基礎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如何提高農作物光能利用的效率,提高作物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