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火箭,可能是我們未來進入星際空間的多數選擇

2020-11-23 黑科技公社

NASA聘用的研究人員剛剛對這個具有數十年歷史的概念進行了首次測試。



如果傑森·本科斯基(Jason Benkoski)是對的,那麼通往星際空間的道路,就開始於一個裝在馬裡蘭州實驗室高架後面的運輸貨櫃。這種設置看起來像是一部低成本的科幻電影中的東西:容器的一面牆襯有成千上萬個LED燈,中央難以捉摸的金屬格架向下延伸,厚實的黑色窗簾部分遮蓋了設備。這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太陽模擬器,該工具可以以20個太陽的強度發光。在星期四下午,本科斯基(Benkoski)在格子架上安裝了一塊黑白的小瓷磚,並在裝置周圍拉出了深色的帘子,然後才走出運輸貨櫃。然後他打了電燈開關。

太陽模擬器起泡後,Benkoski開始通過一條小的嵌入式管子抽液氦,該管子蜿蜒穿過板子。氦氣在通過通道纏繞並膨脹時會吸收來自LED的熱量,直到最終通過小噴嘴釋放出來。聽起來可能並不多,但是Benkoski和他的團隊只是展示了太陽熱推進,這是以前理論上由太陽的熱量驅動的火箭發動機。他們認為這可能是星際探索的關鍵。



材料「Benkoski說:對於某人來說,拒絕這個想法真的很容易,並且,在信封的背面,它看起來很棒,但是,如果您實際構建它,您將永遠無法獲得這些理論數字。應用物理實驗室的科學家,以及太陽能熱推進系統研究團隊的負責人。這表明,太陽能熱推進不僅僅是一個幻想。它實際上可以工作。

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只有兩個太空飛行器離開了我們的太陽系。但這是他們完成探索木星和土星的主要任務後獲得的科學獎勵。這兩架太空飛行器都沒有配備正確的儀器來研究,我們恆星的行星固定區與宇宙其餘部分之間的邊界。另外,旅行者雙胞胎的速度很慢。它們以每小時30,000英裡的速度行進,花了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才擺脫了太陽的影響。

但是他們從邊緣發送回的數據非常誘人。這表明物理學家對太陽系邊緣環境的預測是錯誤的。毫不奇怪,一大批天體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和行星科學家都在呼籲專門的星際探測器來探索這一新領域。



在2019年,NASA聘請了應用物理實驗室研究專門的星際任務的概念。明年年底,研究小組將其研究結果提交給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研究院的日光物理年代學調查,該調查確定了未來10年與太陽有關的科學優先事項。從事星際探測器」計劃的APL研究人員正在研究任務的各個方面,從成本估算到儀器儀表。但是,到目前為止,僅僅弄清楚如何在任何合理的時間內到達星際空間,就是最大,最重要的難題。

太陽系的邊緣(稱為絕經)非常遙遠。到太空飛行器到達冥王星的時候,它只是星際空間的三分之一。APL小組正在研究一種探測器,該探測器的飛行距離將比太陽系的邊緣還要遠三倍,即500億英裡的路程,大約是旅行者號飛船到達邊緣所需時間的一半。為了完成這種任務,他們需要一個不同於以往任何東西的探測器。我們要製造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快,更遠,更接近太陽的太空飛行器,本科斯基說。這就像您可能做的最困難的事情。



11月中旬,《星際探測器》的研究人員在網上舉行了為期一周的會議,以分享研究進入最後一年的最新情況。在會議上,來自APL和NASA的團隊分享了他們在太陽熱推進方面的工作成果,他們認為這是探究星際空間的最快方法。這個想法是用來自太陽的熱量而不是燃燒來為火箭發動機提供動力。根據本科斯基(Benkoski)的計算,這種發動機的效率大約是當今最好的傳統化學發動機的三倍。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很難想像在效率方面可以擊敗太陽熱推進的任何事物,Benkoski說。但是你能阻止它爆炸嗎?

與安裝在火箭尾部的常規發動機不同,研究人員正在研究的太陽熱力發動機將與太空飛行器的護罩集成在一起。堅固的扁平外殼由黑色碳泡沫製成,一側塗有白色反光材料。從外觀上看,它與Parker Solar Probe上的隔熱罩非常相似。關鍵區別在於隱藏在表面下方的曲折管道。如果星際探測器靠近太陽,並將氫推入其防護罩的脈管系統,氫將膨脹並從管道末端的噴嘴爆炸。隔熱罩會產生推力。



430,000英裡/小時

理論上很簡單,但實踐上卻很難。太陽熱能火箭只有能夠發動Oberth機動才能有效,軌道機動是一種將太陽變成巨大彈弓的軌道機械裝置。太陽的引力就像一個力的倍增器,如果宇宙飛船繞著恆星繞圈射擊其引擎,太陽的引力將極大地提高飛船的速度。飛船在Oberth機動中越靠近太陽,它就會越快。在APL的任務設計中,星際探測器將從太陽的滾轉表面通過僅一百萬英裡。

換個角度看,到2025年NASA的派克太陽探針(Parker Solar Probe)最接近時,它距太陽表面的距離為400萬英裡,並以每小時近430,000英裡的速度進行預訂。這大約是星際探測器要達到的速度的兩倍,而派克太陽探測器在七年的時間裡藉助太陽和金星的重力輔助而提高了速度。「星際探測器」必須在圍繞太陽的單次射擊中從每小時約30,000英裡的速度加速到每小時約200,000英裡的速度,這意味著要靠近恆星。真的很近。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材料技術專家Dean Cheikh表示,對太陽大小的熱核爆炸進行安撫會帶來各種各樣的材料挑戰,他在最近的會議上介紹了有關太陽熱火箭的案例研究。對於APL任務,探測器在完成Oberth機動時將在約4,500華氏度的溫度下花費約2.5個小時。它的熱量足以使它穿過Parker Solar Probe的擋熱板,因此,NASA的Cheikh團隊發現了可以塗在外部以反射熱能的新材料。結合流過隔熱板通道的氫氣的冷卻效果,這些塗層將使星際探測器在被太陽猛烈轟擊時保持涼爽。Cheikh說:您希望最大程度地發揮作用。

我們沒有太多選擇

更大的問題是如何處理流過通過通道的熱氫氣。在極高的溫度下,氫氣會直接通過隔熱罩的碳基芯吞噬,這意味著通道內部必須用更堅固的材料覆蓋。該團隊確定了一些可以完成這項工作的材料,但是關於其性能(尤其是極端溫度)的數據很少。Cheikh說:沒有很多材料可以滿足這些需求。從某些方面來說這是好的,因為我們只需要研究這些材料。但這也很糟糕,因為我們沒有太多選擇。



Cheikh說,他的研究最大的收穫是,在將太陽熱能火箭發射到太陽周圍之前,需要對隔熱板材料進行大量測試。但這不是一個破壞交易的行為。實際上,材料科學的驚人進步使該想法在美國空軍工程師最初構思60多年後終於變得可行。我以為我獨立提出了這個好主意,但人們在1956年就開始談論它了,本科斯基說。「增材製造是其中的關鍵組成部分,而20年前我們做不到。現在,我可以在實驗室中3D列印金屬了。

即使本科斯基不是第一個提出太陽能熱推進概念的人,他仍然相信他是第一個演示原型發動機的人。Benkoski和他的團隊在對貨櫃中的槽形瓷磚進行實驗的過程中表明,當氣體通過隔熱罩中的嵌入式管道時,可以利用陽光產生推力來加熱氣體。這些實驗有幾個局限性。他們使用的材料推進劑與實際任務所用的材料不同,其測試溫度遠低於星際探測器所經歷的溫度。Benkoski說,但是重要的是,低溫實驗的數據與模型相吻合,這些模型預測了一旦對不同的材料進行了調整,星際探測器將如何執行其實際任務。我們在永遠不會飛的系統上做到了。現在,第二步是我們開始用在真實太空飛船上進行Oberth機動時要用的材料代替這些組件。」Benkoski說。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個概念在準備用於任務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星際探測器研究僅剩一年,因此沒有足夠的時間發射小型衛星在低地球軌道上進行實驗。但是,到Benkoski和他的APL同事明年提交報告時,他們將產生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為太空測試奠定了基礎。無法保證美國國家科學院會選擇星際探針概念作為未來十年的頭等大事。但是,每當我們準備將太陽拋在後面時,就有很大的機會,我們將不得不利用它來推動出門。


相關焦點

  • 進入星際空間後,旅行者二號發現了奇怪的現象
    作者:佰思科學 | 沈東旭 邱亞明迄今為止,人類有兩艘太空飛行器探測了星際空間。2012年8月25日,NASA宣布,1977年9月5日發射的旅行者一號進入了星際空間。2018年11月5日,旅行者二號也進入了星際空間。在旅行者二號進入星際空間之後,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 NASA最新行星際探索任務:火星巖石帶回地球
    在行星際飛行過程中,前往火星的往返任務在解決動力來源後就變得觸手可及,未來十年或者二十年內,科學家們就可以將火星巖石和土壤樣本帶回地球。有研究表面,太陽能電池板功能的電力推進系統還可能加快火星間的往返進程,並最終應用於載人火星探索任務,贏得空間飛行過程中的時間,就意味著我們可以減少太空人在高能宇宙射線環境中暴露的時間,降低任務的危險程度。  大多數空間飛行任務中使用了較多的化學推進系統,只要能保證化學能燃料的供應,就可以持續飛行較長的時間。
  • 旅行者2號飛出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這是我們人類的驕傲
    雖然是人家美國的,但作為人類的我們,是否也能夠驕傲一下呢?旅行者1號在星際空間中有一個同伴:旅行者2號!愛荷華州大學的科學家報告表示:旅行者2號宇宙飛船已經進入星際空間(ISM),這是由太陽向外吹出風產生氣泡狀邊界之外的空間區域。
  • 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一周年,新發現揭秘星際空間邊界
    NASA科學家確定旅行者2號於2018年11月5日飛出了日球層,進入星際空間,距今一周年。 一周年前夕,《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雜誌發表了5篇論文,描述了旅行者2號歷史性穿越期間及此後觀測到的情況。論文揭示了日球層和星際空間邊界附近的磁場、等離子體狀態等信息,為人類了解星際空間邊界的情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資料。
  • 五維空間是什麼樣的?假如我們能進入五維空間,可能成為「神」?
    我們要感謝愛因斯坦,畢竟他的相對論讓我們對於時間和空間有了新的認識,而我們也知道了自己所生存的世界是三維空間。不過這麼單純的說三維空間,很多人也沒有什麼概念,簡單點解釋一下,其實就是零維是點,一維是線,二維是面,三維是體。當然,目前我們的科學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其實不只是這幾個維度,也就是說,可能還有四維空間和五維空間的存在。
  • 馬斯克:SpaceX可能在未來幾周內同時測試兩艘星際飛船
    來源:TechWeb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表示,SpaceX可能在「未來幾周」內準備好同時測試兩艘星際飛船。SpaceX的星際飛船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載人飛船,可以乘坐一百人,它將是馬斯克實現人類定居火星這一宏大目標的關鍵運輸工具。與「獵鷹9號」火箭一樣,星際飛船未來也能夠重複利用多次飛行。最終,該公司希望用星際飛船來取代它的「獵鷹9號」火箭和「獵鷹重型」火箭,但目前星際飛船仍處於早期研發階段,而「獵鷹9號」火箭和「獵鷹重型」火箭已經進行過多次飛行測試。
  • 下一個進入星際空間的太空飛行器將會是哪個?最快可能就在下個十年!
    到達星際空間這個裡程碑可以被認為是離開了太陽系,但讓我們先弄清楚這意味著什麼。1990年,《紐約時報》報導說,先驅者號在飛越海王星軌道時離開了太陽系。然而,旅行者2號的科學家們則沒有用這個標準來決定旅行者2號是否離開了太陽系。相反,最近的測量認為,離開了太陽的日球頂(理論上的日球層邊界)才是進入星際空間的決定標誌。
  • 太空漫遊40年航海家2號進入星際空間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於12月10日宣布,傳奇的航海家2號(Voyager 2)通過了所謂的日圈(heliopause,也譯作太陽圈、太陽層頂),也就是太陽風的最邊界,未來面對的就是星際空間了。太空新聞(Space News)報導,在此之前,它的「兄長」航海家1號((Voyager 1)已於2013年通過日圈進入星際空間,不過兩者仍然有所差別,因此仍然相當值得研究。
  • 深空探索有了電力來源,鈣鈦礦和有機太陽能電池飛速進入太空
    德魯莫拉巴德國的研究人員首次將火箭上的鈣鈦礦和有機太陽能電池送入太空。太陽能電池經受住了太空中的極端條件,從陽光直射和地球表面的反射光中產生能量。這項研究發表在 8 月 12 日的焦耳雜誌上,為未來的近地應用以及潛在的深空任務奠定了基礎。
  • 馬斯克:SpaceX可能在未來幾周內同時測試兩艘星際飛船原型
    【TechWeb】1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表示,SpaceX可能在「未來幾周」內準備好同時測試兩艘星際飛船原型。
  • 「先驅者11」號有望第三個進入星際空間
    據美國太空網1月30日報導,目前業已發射的太空飛行器中,只有5艘能邁出如此大的步伐,有實力進入星際空間。除了大名鼎鼎的「旅行者」號姊妹花外,其他3艘分別為「先驅者10」號(Pioneers 10)、「先驅者11」號(Pioneers 11)以及「新視野」號(New Horizons)。那麼,哪艘太空飛行器會率先進入星際空間呢?
  • 以目前的火箭技術,我們或永遠無法走出太陽系
    蘇聯東方號系列運載火箭中的「衛星號」,是人類第一枚真正意義上的空間運載化學能火箭,此種火箭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而大放光彩。2012年8月25日,"旅行者1號"成為第一個穿越太陽圈並進入星際介質的宇宙飛船。截至2019年10月23日止,旅行者1號正處於離太陽211億公裡的距離,但仍未脫離太陽系。
  • 「旅行者」1號再被證實進入星際空間
    美國航天局7日說,最新獲得的數據表明,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確實已經進入寒冷而黑暗的星際空間。  星際空間是指恆星與恆星之間、瀰漫著稀薄的被稱作等離子體的帶電粒子的區域。去年9月,美國航天局宣布,「旅行者」1號可能已經於2012年8月25日正式離開太陽系的保護層日光層,進入星際空間。
  • 中國天宮空間站開建,星際時代開啟,太空戰陰影襲來!
    作為後發國家,對於擁有屬於中國本國的空間站,是中國人民共同的期盼,也是被美國排斥後迫不得已的選擇。中國曾經申請加入美國牽頭的國際空間站,但是被美國無禮拒絕,美國寧可拉著死對頭俄羅斯一起合作,也要堅持對華進行技術封鎖,可見骨子裡對中國的敵視和防範有多麼無解。
  • 這首探測器將會成為第三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物體
    據美國太空網1月30日報導,目前業已發射的太空飛行器中,只有5艘能邁出如此大的步伐,有實力進入星際空間。除了大名鼎鼎的「旅行者」號姊妹花外,其他3艘分別為「先驅者10」號(Pioneers 10)、「先驅者11」號(Pioneers 11)以及「新視野」號(New Horizons)。那麼,哪艘太空飛行器會率先進入星際空間呢?
  • 「相對論」能讓我們看到未來世界嗎
    靈魂是虛性物質構成,它無形而滲透於肉體之中,靈魂發動產生超光速意念功能,便可進入陰性世界。所謂的時空隧道就是只有時間,沒有空間的世界,時間不僅可以伸縮並且是逆向流逝的,可追蹤過去,進入未來。假如一枚光子火箭去某星球,在地球上觀察,它頃刻之間就不見了,用肉眼無法觀察到它的飛行軌跡,也許就是空間消失,算作一種參照系,如果換一個參照系,比如乘坐在火箭內觀察,即在光速狀態,那麼遙遠的星際空間剎那間飛越了,似乎不存在遙遠的空間距離,其實距離並未縮短,光子火箭和我們,作為物質實體依然存在,並未變成無空間無實體而只有時間的東!
  • spacex新一代星際火箭原型機試飛成功
    在把太空人送回地球僅僅兩天以後,SpaceX獲得了另一項首要成就:在德克薩斯州試飛了它的新一代星際火箭原型火箭在這裡飛行高達500英尺(超出150米),然後寧靜著陸在大地。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測試版本。為了脫離地球進入天外,星際飛船將被裝配在一枚龐雜的、超等重的推動火箭上,測試版和最終版都將運用SpaceX的Raptor(猛禽)當作火箭發動機。
  • 「旅行者2號」從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看到了什麼?
    這臺「老爺機器」之所以讓科技人員們如此傾情,只因它已經飛行到了距離太陽約182億公裡的地方,進入到了星際空間之中。在那裡,它要幫助人類看到之前從未見過的景象。它的名字叫「旅行者2號」。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NASA)官網。
  • 星際榮耀校招 SpaceX成功載人航天,中國民營火箭企業能趕超嗎?
    2019年7月25日13時,星際榮耀的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中國民營火箭公司在經歷了多次嘗試後,終於實現了首次成功入軌。 解讀星際榮耀2021校園招聘可能正是由於受到了SpaceX的啟發,我們中國的航天事業格局,也正在悄悄經歷變化。
  • 四維空間存在嗎?怎麼知道我們進入了四維空間?
    其實大家所謂四維空間有兩個,一個是歐幾裡德的四維,另一個是閔可夫斯基四維空間,兩者完全不一樣,下面都來一一的簡單介紹下。 歐式四維空間 歐式空間其實非常容易理解,因為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必須有長寬高這三個維度才能存在,所以長寬高組成的空間,我們叫做三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