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伊藤穰一,是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主任,這裡面天才無數,他們的研究方向就是沒有方向,在這個實驗室裡他們創造了許多影響世界的顛覆性技術,比如:可穿戴技術、人機互動、情感計算、3D列印、編程教育等領域不斷推出突破性的成果。從音樂、閱讀、電影、到人工智慧和各類識別技術,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技術及其衍生已經覆蓋了超過 80% 的網際網路生活。或者可以說,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覆蓋了你80%的網際網路生活。 而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主任伊藤穰一則是這群「瘋子」的領頭人。而另一位作者就是世界知名暢享書作家傑夫·豪。而本書主要包含了非凡的案例研究和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等機構的前沿研究和哲學理念,它將幫助你適應這個難以預測的世界,並獲得成功。
《爆裂》中說:「未來社會具備三個特質」1.不對稱性;2.複雜性;3.不確定性;
不對稱性:比如古代的時候誰的武功強就能做門派掌門,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但有了網際網路就不一樣了,哪怕是無名小卒在網絡上也能掀起一翻風浪,比如美國原來就有一位操盤手用自己的一己之力讓美國的證券市場蒸發了一萬億市值;
複雜性:是指未來社會的事物幾乎都是跨學科分析,通才會優於專才;
不確定性:表示我們越來越難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甚至連科學家也沒辦法預料到;
既然未來的世界如此不確定並且難以預測,我們要如何才能把握住自己的未來呢?作者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1. 指南針優於地圖: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所以知道方向比知道具體要怎麼走要重要的多,在日新月異的世界,一份詳細的地圖可能會將你引入密林深處,帶來不必要的高成本,而好用的指南針卻總能帶我們去到我們想要去的地方;
2.風險優於安全:因為沒有地圖你就會失去安全感,當然在網際網路的世界,我們就該去擁抱各種風險,太安全反而就不會有什麼突破了。美國黃石公園曾發生過一次巨大的火災,損失慘重,當時有超過一萬名消防員和軍人參與到了滅火,他們面對熊熊烈火卻束手無策,後來大家就坐在一起去分析火災發生的原因,發現竟然是因為森林管理局零容忍任何火災而造成的,可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公園從來沒有發生過小的火災事故,使得樹木數量增速加快,易燃物質也逐步的積累,最後才導致了這麼嚴重的後果。所以吸取教訓後管理局開始人為的放火燒出一些隔離帶,也就是主動的去創造風險以換來長久的安全;
3.實踐優於理論:在未來社會中,如果你總是靈光一閃的說:「我有一個絕妙的想法,我們一起坐下來去探討一下。」而不是立即去行動了,領導是不會去理你的,因為我們已經意識到,越來越快的工作節奏已經成為了新常態,機會你沒把握住便會稍縱即逝,所以做要比計劃重要的多,無論什麼事先做起來,在做的過程中在根據反饋進行調整,這才是未來工作的正確打開方式,摸著石頭過河是最靠譜的選擇;
4.多樣性優於能力:如今目標明確的工作已經越來越少,你要嘗試著把多樣性放在優先的位置,擁有不同知識背景員工的機構在解決問她時會更有優勢,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在2011年秋季,研究人員歷時10多年,終於破解了類似愛滋病病毒的逆轉錄病毒所使用的蛋白酶結構。可是,do you know?在為這一發現做出貢獻的國際團隊名單中有一個名叫蛋白質摺疊遊戲虛無之客小組的電子遊戲玩家團隊,其中有些玩家甚至還在上中學,根本沒有什麼科學背景,而人們也逐漸意識到,一些沒有固定套路,需要集思廣益,講究創造性的工作,一個外來的思想會更加的難能可貴,他能給研究帶來更多的靈感刺激;
我們的思維已經遠遠跟不上這個網際網路新科技時代的發展速度了,通過《爆裂》至少能知道,現在的網際網路和科技正在發生著什麼,知道要如何應對,才有可能在未來的新時代裡面,不會手足無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