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數據造假,零容忍!(美麗中國·熱點)

2020-12-03 人民網財經頻道

  核心閱讀

  根據環保部規劃,「十三五」末我國將建成垂直管理、全國統一的環境質量監測網,包括環境空氣、地表水和土壤等環境監測質量控制體系。這將改變一些地方環保部門「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弊病,從根本上提高環境監測水平。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是環境監測工作的生命線。近年來,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也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柴發合研究員表示,地方環保部門「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在各種考核壓力下,行政幹預數據質量的衝動較大。

  為此,環境保護部近日印發《「十三五」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方案》,為「十三五」時期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作為「十三五」環保工作方案的附件,《關於加強環境空氣自動監測質量管理的工作方案》也同時出臺。

  國家環境空氣品質、地表水環境監測網已基本建成,土壤環境監測網在建

  「在事權上收、省以下垂直管理和監測服務社會化等新形勢下,現有質量管理制度已不能滿足管理的需要。」柴發合說,環境空氣、地表水和土壤監測方法標準不全,全國統一的環境質量監測質控體系尚未健全,特別是自動監測設施運行維護不到位,數據審核不落實、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環保部從國家層面加強頂層設計,出臺《「十三五」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方案》,是適應「十三五」深化生態環境監測體制機制改革的客觀需要,也是解決當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的針對性措施。

  據介紹,國家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網和國家地表水環境監測網已基本建成,土壤環境監測網尚在建設過程中。《「十三五」工作方案》針對不同要素監測質量管理提出了具體工作目標:2016年底完成338個地級以上城市1436個國家環境空氣自動監測事權上收;2017年起,逐步完善地表水和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監測質控技術體系; 2016年確定土壤網點位布設方案,啟動網絡建設,2017年形成基本監測能力。至「十三五」末,全面建成環境空氣、地表水和土壤等環境監測質量控制體系。

  1436個國家環境空氣自動站監測事權上收交接基本完成

  今年9月,環保部啟動1436個國家環境空氣自動站點監測事權上收工作,截至11月6日,交接工作已基本完成;啟動全國地表水2767個國控斷面監測(其中1940個為考核斷面)事權上收的試點工作,均由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直接管理,並委託社會監測機構運行維護。

  「監測事權上收後,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直接管理國家網,原始數據第一時間直傳總站,負責國家網監測數據傳輸、審核,地方為國家網運維條件提供保障,不再參與數據的生產和審核。通過委託社會機構監測、聯合監測、分環節委託不同機構採樣測試等手段,提升監測質量。」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傅德黔說。

  如何提升環境監測質量,保證數據的真實準確?《「十三五」工作方案》提出,完善技術體系、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創新監管機制。

  方案提出,構建不少於三級的國家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技術體系,由國家質控平臺(一級)、區域質控實驗室(二級)、監測實驗室或運維公司(末端)構成,實現環境空氣、地表水、土壤等環境要素各監測指標的量值溯源和傳遞(比對)。同時,完善質控新技術的應用,如完善自動監測數據採集傳輸平臺,建設自動監測遠程質控平臺等。

  方案明確國家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網的運行模式。在監管機制上,這個工作方案也有所創新。據介紹,環保部在全國範圍內遴選權威專家,組建國家環境監測數據質量評估委員和專家檢查隊伍,不定期開展監測數據質量和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情況評估工作,為飛行檢查提供線索等;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每年按一定比例開展國家環境空氣、地表水、土壤網的監測質量常規檢查工作,規範監測行為,問題嚴重的報環保部。

  建立環保與公檢法聯動機制,對監測數據造假零容忍

  近日,某地官員用棉紗堵塞採樣器,致使數據異常;某地在「監測站點周圍三公裡範圍內」精準治理大氣汙染,該如何遏制類似的行為?傅德黔介紹,為了確保監測數據客觀真實,方案提出建立全國聯網的遠程質控系統,關鍵參數直傳總站,一旦有異常的變化,就會報警。站房會加裝視頻監控系統,堵塞人為造假的漏洞。

  「改善環境質量,根子在減排,解決汙染源問題。」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說,一方面,與以前的監測體系比,新的監測體系大大壓縮了通過不減排就獲益的空間。另一方面,新的監測體系能獲得更完善的數據,數據之間相互關聯,一旦有上述異常現象,可以通過數據的異常篩選出來。

  方案提出,要嚴厲查處監測質量問題,建立質控檢查與考核聯動機制。環保部門將積極與有關部門溝通,支持將環境監測弄虛作假行為寫入正在修訂的「兩高」司法解釋,為類似案件的處理提供法律支撐。

  「發現有運維不規範的問題,依法依規嚴肅處理,進行通報批評、約談、誡勉談話或停職處理,並開展事後回頭看檢查。」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環境統計和監測質量管理處處長海穎說,建立環保與公檢法的聯動機制,對監測數據造假「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依法移交有關部門處理,提高對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的震懾力。

  《 人民日報 》( 2016年11月11日 14 版)

(責編:王千原雪、伍振國)

相關焦點

  • 對資本市場造假「零容忍」、高度重視金融產品風險問題……金融委...
    原標題:對資本市場造假「零容忍」、高度重視金融產品風險問題……金融委會議釋放四大信號!   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對資本市場造假行為「零容忍」、高度重視金融產品風險問題……5月4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第二十八次會議,再次釋放重磅信號。
  • 清華大學回應博士論文造假: 撤銷學位、問責導師,對學術不端零容忍
    打擊學術不端,道阻且長  「清華不是對被撤稿的11篇論文,而是對涉事人博士就讀期間的16篇論文進行全面核查,在某種意義上也展現了其對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的態度和決心。」一份由華中科技大學兩位學者所做的研究顯示,過去20年間,中國學者的論文發表數量顯著增長。同時,來自中國的撤稿數量雖然略有波動,但是整體上也呈上升趨勢,而撤稿率(每年撤稿數量除以論文總量)的增長趨勢十分顯著。
  • 地方經濟數據造假全揭露 那些假數據都是怎麼來的?
    如果地方經濟數據失實,會直接導致中央對地方經濟發展形勢的誤判,進而影響施策的科學性和精準性。   那麼,地方數據造假現狀咋樣?那些假數據是怎麼來的?地方經濟數據造假問題該如何解決?證券時報記者進行了一些調查、採訪,管中窺豹來看地方經濟數據造假。
  • 「考試作弊」「論文造假」發改委也發話了!後果……
    導讀「零容忍」、「一票否決」!今天,關於「考試作弊」「論文造假」問題,發改委也發話了!7月16日,國家發改委就宏觀經濟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了關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展情況。她表示對論文造假、考試作弊問題治理「零容忍」,在晉升使用、表彰激勵、參與項目等方面「一票否決」。
  • 生態環境部回應環保數據造假:過去存在問題 現在的監測數據是真實...
    2019.03.11 17:06【生態環境部回應環保數據造假:過去存在問題 現在的監測數據是真實、準確的】3月11日下午,在第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有媒體提環保數據造假的問題,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回應稱,經過這幾年的努力,
  • 如何剎住西安等監測數據造假歪風? 環境監測總站支招
    從西安到臨汾,監測數據造假折射出作風不嚴不實  用大數據分析保證監測數據真準全  近日,司法機關對山西臨汾監測數據造假案16名涉案人員作出判決。案件反映出一些地方和單位紀律規矩意識缺失、作風不嚴不實問題。
  • ...學者論文:本福特定律對數據進行分析驗證後,沒有發現中國數據造假
    一些西方國家更是刻意抹黑中國付出的抗疫努力。但事實勝於雄辯,這些論調都被科學所逐一擊破。繼「武漢病毒所洩漏新冠病毒」「新冠病毒來源於武漢」等謠言被科學證偽後,「中國刻意隱瞞和造假疫情相關信息」的陰謀論也被科學研究所擊破。
  • 淺談學術造假的認識
    但是少數人員的學術不端問題仍有發生,比如,論文抄襲、論文造假等。2019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弘揚科學精神,建設創新文化,共同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再次被強調。本文結合《科研素質培養與論文指導》所學習的知識以及其他資料,簡要闡述了學術造假的定義以及形式,然後結合社會中的一些案例對學術造假的原因進行了分析討論。
  • 阿利莫夫:智慧社會是對恐怖主義零容忍的社會
    中國擁有世界五分之一網民。中國網民總數8.29億人,佔人口的59.6%,98.6%網民使用移動網際網路,公共場所基本實現Wi-Fi 免費覆蓋。2017年,美國網民人數2.87億,俄羅斯1.18億。專家還發出警告,製造和傳播深度造假視頻(Deepfake)及其引發的大規模惡性輿情事件都是不容忽視的威脅。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網絡傳播也是一項嚴重的威脅。青年尤其容易受到網絡恐怖主義的誤導。僅在2018年,上合組織地區反恐機構就屏蔽了16.5萬個包含恐怖、極端信息的網頁。但是,網絡反恐威脅並沒有下降。
  • 中科院女博士論文造假真相:數據造假難以發現
    信中披露,林院士發現自己的一名女博士生在畢業論文數據中造假,於是撤回了這篇已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JACS)上的論文,並提請國務院學位辦撤銷女博士的學位。中科院有機化學研究所位於上海,被認為是中國在該領域「最牛」的一個科研單位。而林國強院士也被認為是該領域內「最牛」的科學家之一(他曾任有機所所長,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部的主任,被稱為「國內化學界目前重要的領袖人物」)。
  • 由「王正敏造假」反思中國院士制度
    長江商報消息 ■ 楊玉聖院士制度兩大悖論截至2013年12月1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總數已達75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總數已達807人,除去117位外籍院士,兩院院士已多達1440人。一方面,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無論學術研究還是科技發明,我們都還處在「發展中國家」的水平;另一方面,我們又擁有著全世界最龐大的院士集團。
  • 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留給學界的疑惑:如何面對複雜的學術環境?
    浙江大學一位研究方向包括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改良與應用的教授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個人覺得調查的目的只是想找個說法應付過去,造假就是造假,沒有主觀客觀之分。」更有學界內人士對澎湃新聞表示,這個調查結果有悖於科技部出臺的有關學術誠信零容忍的精神,學術界應該真正做到「零容忍」。
  • 新華網評:對學術造假者要採取零容忍的態度
    公告中還稱,陸駿本人已承認造假。(7月29日《京華時報》)讓「開除」學術造假者成為一種習慣張國棟終於看到了有關部門對學術造假這等嚴重不端行為不庇不護,對當事人及時作出開除決定的消息。陸駿造假,儘管均假冒國外同名(姓名拼音字母相同)學者,實施「移花接木」之術騙取名利,稱得上「技高一籌」,然而假的就是假的,終究難逃打假人士的火眼金睛。現在被開除,可謂咎由自取。學術造假,看似「紙上」的功夫,不會對社會構成多大的危害,實則不然。學術是科學,容不得半點馬虎,更容不得任何造假。如果聽任造假行為大行其道,不僅褻瀆學術,而且貽害社會。
  • 學術造假是學者的自殺行為
    同時,他還與人合作在中國拿了許多基金,這些也要交出「成果」。所以,他可能也受到國內大氛圍的影響,出現了科研不誠信的行為。    中國青年報記者:加拿大的華裔學術圈怎麼議論此事,加拿大魁北克華人教授協會會不會發出相關聲明或倡議?    嵇少丞:在一些聚會上,這是大家討論的熱點。王志國被大學開除後,現在已經不是加拿大魁北克華人教授協會的會員了。
  • 「零容忍」打擊!寧晉連續查處三起汙染環境違法案件!
    「零容忍」打擊!寧晉連續查處三起汙染環境違法案件!,縣公安局環安大隊按照局黨委要求,以打擊為主責主業,認真履職,主動作為,對汙染環境違法行為展開凌厲攻勢。
  • 《學術造假態度調查報告》:89%認為學術造假行為應列入刑法範圍
    近年來被曝出的學術造假、學術不端事件有點多。學術造假,學術不端不僅對被侵佔學術成果的學生來講不公平,對學術界,對社會來講,是對學術道德底線的挑戰,更是一件無法容忍的事情。那麼大眾對於學術造假、學術不端是什麼態度呢?
  • 南開校長被指論文造假,期待「公允調查」
    近日,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指有18篇論文涉嫌造假,論文實驗圖片也存在PS痕跡,一時引發熱議。
  • 長期系統性造假!證監會定性:豫金剛石涉重大財務造假,金額巨大
    證監會表示,下一步將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依法從嚴打擊證券期貨違法活動的決策部署,按照國務院金融委關於「建制度、不幹預、零容忍」的工作方針,緊盯資本市場造假、欺詐等惡性違法行為,綜合運用行政處罰、刑事追責、民事賠償等全方位、立體式追責體系,加大違法成本,淨化市場環境,不斷促進上市公司質量提升。
  • 對洩露個人隱私零容忍
    對洩露個人隱私零容忍 2021年01月16日 07:11:13來源:浙江在線見習記者 李嬌儼   浙江在線杭州1月15日訊 (見習記者 李嬌儼)記者從我省第六十一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
  • 數據造假新手段「P值黑客」
    「P值黑客」是指操作科學數據,從而使結果看上去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行為。這個詞最早由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西蒙松教授提出,一起來看看他是怎麼說的:Professor Uri Simonsohn of UPenn discussed what he refers to as "p-hac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