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諾號的任務

2020-08-27 今夜繁星墜落


朱諾號於2011年8月5日發射升空,經過約五年的時間抵達木星。主要任務是了解木星的起源和演化。飛船上有九個科學儀器,這將使朱諾號能夠調查固體行星核心的存在,測量行星深層大氣中的水和氨的數量,繪製木星的強磁場圖,並觀察行星的極光。「朱諾」號的任務還將讓宇航局在理解氣態巨行星的形成以及它們在太陽系其他部分的整合中所扮演的角色方面向前邁出一大步。這幅插圖描繪了朱諾在圍繞木星的橢圓形極地軌道上。朱諾是新前沿計劃的一部分。

相關焦點

  • 5個關於美國宇航局,朱諾號探測木星任務的壯舉
    5個關於美國宇航局,朱諾號探測木星任務的壯舉。當朱諾號進入木星軌道時,發動機工作了35分鐘,將其減速至每小時130000英裡。這才讓木星引力捕獲,稍有不慎就跑過了。朱諾號不僅是歷史上最快的人造物體,還是有史以來最快進入地球軌道的太空飛行器。
  • NASA宣布將延長火星「洞察號」和木星「朱諾號」的任務時間
    本文轉自【cnBeta.COM】;美國宇航局(NASA)周五表示,已經正式延長了兩項開創性的行星科學任務的時間:涉及「朱諾號」探測器和火星「洞察號」(InSight)著陸器的任務。這些延期是在經過審查程序後作出的。
  • 「朱諾號」的木星北極之旅
    Jack Connerney是「朱諾號」任務的副首席研究員,他來自美國馬裡蘭州安那波利斯的太空研究公司。他展示了第一個「發電機」為磁場的形成供能的詳細視圖。Connerney及其同事使用木星探測器八次環軌運行的測量數據構建了這個新磁場模型。他們繪製了木星表面的磁場分布圖,同時也繪製了被認為是「發電機」的產生區域的分布圖。
  •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究竟強在哪裡?
    但7月4日這天,當「朱諾號」(Juno)飛船成功進入繞木星的預定軌道時,該探測器首席研究員斯科特·博爾頓(Scott Bolton)宣布,「我們剛剛完成了美國宇航局有史以來最艱難的一項任務。」 真要把美國宇航局的壯舉排出高下來,那是不可能的。但博爾頓的說法並不誇張。將朱諾號導入木星軌道是一場11億美元的豪賭。
  • 歷時五載,朱諾號探測器抵達木星!
    未來幾個月內,朱諾號的任務及科學團隊將對探測器上的子系統進行最終的檢測,對科學設備進行最終調試,並開始採集一些科學數據。木星探測史朱諾號並不是第一個抵達木星的探測器。在此之前,已經有好幾個太空飛行器從木星附近路過,最早的一個是1973年飛掠木星的先驅者10號。甚至,朱諾號也並非第一個環繞木星的太空飛行器。
  • 朱諾號解決了木星閃電之謎
    這是一張木星北半球閃電分布的藝術圖,其中融合了朱諾號的圖像數據。
  • 「朱諾號」的新圖像揭示了木衛三(加尼米德)的北極
    上次我們得到它的特寫照片是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伽利略號」的木星探測任務中。這些圖像提供了木衛三(加尼米德)表面的大部分細節,但是「伽利略號」從未捕捉到過木星的北極。現在,多虧了美國宇航局的現在正在繞木星飛行的「朱諾號」探測器,我們有幸獲得了這顆巨大的木星衛星北極的第一張圖片。
  • 朱諾號的發現:木星水之謎
    Gill朱諾號提供了木星大氣中水含量的第一手科學結果。根據最近發布於自然天文學期刊上的朱諾號探測結果估計,木星赤道區域水分子大概佔了木星大氣中分子的0.25%——相當於太陽中的三倍。這也是自從1995年伽利略任務暗示木星可能和太陽一樣極度乾燥(比較的並不是根據液態水而是水的組成成分—氧元素和氫元素)之後,第一次發現氣態巨行星的水含量(豐度)。
  • 五年,27億公裡,朱諾號為你揭開木星神秘的面紗
    在經過了漫長的星際飛行,在2016年6月底,朱諾號進入木星引力範圍內,點燃引擎減速,成功進入了木星衛星的軌道,11月就開始了為期2年多的探測任務。而為了這一刻,朱諾號已經飛行了5年,走過了27億公裡的徵程。到了木星並非是萬事大吉了,還有很多的考驗等著朱諾號。
  • 探究「朱諾號」命名起源 和木星本是「夫妻」
    (圖片來源:NASA)中國網7月5日訊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消息,2016年2月3日,NASA的太陽供能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成功執行切入軌道點火來調整其飛行路徑。切入軌道點火的執行可以改進完善探測器的飛行軌道,進而為朱諾號探測器在美國當地時間2016年7月4日抵達木星(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做好充足的準備。
  • 發現全新的木星——朱諾號公布首批成果!
    這是由朱諾號上的JunoCam在3次不同飛越過程中拍攝的照片合成的,圖片經過了色彩增強和球極平面投影處理。NASA總部朱諾號項目主管黛安·布朗(Diane Brown)說,「分享這些早期發現令我們很興奮,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木星何以會如此迷人。飛抵木星是一段漫長的旅程,但首批結果已經證明這趟旅程是非常值得的。」朱諾號於2011年8月5日發射,2016年7月4日進入環繞木星的軌道。
  • 朱諾號即將進行親密接觸
    現在,NASA的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按耐不住好奇之心,準備對大紅斑來一次親密接觸。據NASA官網報導,在接下來即將進行的第六次飛掠木星的任務中,朱諾號將從大紅斑上方近距離飛越而過。美國東部時間7月10日21:55(北京時間7月11日10:55),朱諾號將飛臨近木點,屆時距離木星的雲層頂部僅3500千米。
  • 探測器登陸:讓朱諾號為你揭開木星的神秘面紗
    西南研究所朱諾號首席研究員斯科特·博爾頓說到:「我們沒有預料到木星上發生如此多的變化,以至於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這顆木星」目前,由朱諾相機傳回的這張令人震驚的圖片搶盡了風頭,我們為之樂道的這張圖片可能會激發人類關於木星的想像力,這正是以科學為核心的朱諾號的任務所在。
  • NASA「朱諾號」為木星的水之謎提供了新發現
    Gill)NASA的朱諾號任務提供了其關於木星大氣中水含量的首次測量結果。根據近期發表於《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期刊上的朱諾號探測器的測量結果估計,在木星的赤道地區,水分子佔大氣中分子的0.25%左右,幾乎是太陽的三倍。
  • 環球科視看朱諾號如何藉助地球「彈弓」奔向木星
    它就是追求真理,能透過迷霧看見真相的朱諾號。▲名字:先驅者10號;發射時間:1972年3月3日;任務類型:飛掠▲名字:旅行者1號;發射時間:1979年3月5日;任務類型:飛掠▲名字:尤利西斯號;發射時間:1990年10月6日;任務類型:飛掠
  • 4年了,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在木星發現了什麼?4K
    2011年8月NASA發射的朱諾號飛船開始了漫長的旅程,朝著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飛去。任務是讓我們了解木星的起源和發展.  朱諾號在火星軌道上進行了兩次深空機動,它捕獲很多科學數據,包括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照片.該圖像是在距離木星北極7.8萬公裡處拍攝的.我們可以看到怪異的圖案和木星著名的布朗雲團,朝著木星赤道盤旋的朱諾號用紅外相機捕捉到了,人眼看不見的,木星南極的紅外極光圖.這是目前觀察到的木星最強極光.
  • 朱諾號發現木衛三北極重要信息 地球上也發生了類似的現象
    任務小組成員說,這種重擊的冰具有與低緯度高度有序的結晶冰不同的紅外特徵。朱諾號發現木衛三北極重要信息 地球上也發生了類似的現象這項耗資11億美元的朱諾探測器於2011年8月發射,並於2016年7月到達木星,其任務是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這顆巨型行星的組成、結構、形成和演化。朱諾號在高度橢圓形的軌道上環繞木星,在每53.5天(地球日)發生一次近距離通行時收集各種數據。在2019年12月的相遇中,朱諾號認為木衛三的北極是在北極。
  • 揭秘木星:朱諾號最新發現
    圖像來源:NASA / JPL-Caltech / SwRI / ASI / INAF / JIRAM伽利略號探測器在1995年12月7日傳回的57分鐘36秒的數據長期以來都一個謎團,這也是朱諾號最新解決的謎團。
  • 朱諾號探測器遠跨太陽系,終到木星拍得最佳圖像
    對於朱諾號木星探測任務來說,最初的計劃沒有包括一臺彩色攝像機。因為當任務的主要目標是描繪木星磁場和重力場、確定行星內部組成、探索磁層時,並不需要彩色圖像。但是相機仍被加入到設備清單裡,不負眾望,JunoCam傳回了令人矚目的圖像。
  • 作為「太陽系之王」木星的探測器,朱諾號的回歸能帶來什麼?
    在2016年7月4日,飛行器朱諾號成為第二顆肩負著長期任務成功進入木星軌道的飛行器。因此,朱諾號也開創了歷史。緊跟著伽利略任務的進度,在接下來的20 個月裡,在有目的的撞擊行星之前,探測器會收集木星大氣層、雲層、內部、重力和磁場環境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