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9 11:33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陳嵐 通訊員 周燕
「政府給我房子住,還有很多人都在關心我,我覺得自己已經很幸福了。我現在每天要吸4個小時的氧,一年裡半年都住在醫院,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捐出遺體,是我最後能報答社會的。」
新年伴著寒潮而來,杭州市拱墅區的社區矯正對象嚴大爺這一番發自肺腑的話,卻讓人心生暖意。就在幾天前,嚴大爺在遺體捐贈,以及眼角膜、器官捐贈的志願書上,鄭重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73歲的嚴大爺在1999年時,因犯詐騙罪被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無期徒刑。2005年11月,因患有肺源性心臟病和呼吸功能衰竭,被批准暫予監外執行,2018年遷居至拱墅區司法局康橋司法所接受社區矯正。
20多年前,他有兒有女,也曾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但因那次過錯鋃鐺入獄,從此妻離子散,人生軌道徹底改變,現在一人獨居在拱墅區康橋街道的廉租房內。
康橋司法所針對嚴大爺的個體情況,針對性地制定了「一對一」的幫教方案。除了依法免除社區公益活動和集中學習外,司法所工作人員每周都會通過電話或微信關心他的身體狀況,對他開展心理疏導。
在司法所和社區工作人員多方協調、共同幫扶下,嚴大爺享受到了重病補助、低保等多項惠民政策,司法所還2次為其向上級爭取到臨時困難補助,大大緩解了他生活上的難題。
對此,嚴大爺很是感慨:「當初剛住到康橋這邊的時候,有過各種擔心。司法所和社區的人一直安慰我、開導我,常到我家裡來看我,讓我放下包袱,生活和看病的問題司法所會和街道、社區想辦法幫助解決的。一年多下來,他們真的是這麼說,也這麼做的。」
除了社區和司法所幹部,周圍的人們也給了他關愛與溫暖。「小區保安看到我進出走路很吃力,不等我刷門禁卡,就主動幫我開門;物業保潔員在我住院回家前,提前幫我搞好衛生;犯病求救時,鄰居第一時間伸出援手……這些,我都記在心上的。」
嚴大爺說,在自己第一次收到醫院的病危通知書後,就默默地立下了決心——死後要捐出遺體。現在,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心願。
受到嚴大爺的感染,和他同住一個小區、同在康橋司法所接受幫教的矯正對象王某也一同籤訂了遺體捐贈志願書。王某也患有重疾,她說:「想想這麼多年政府、社會的照顧,這也算最後一點能回報社會的吧。」
上善若水,大愛無疆。他們曾犯過錯,也付出了應有的代價。周圍人點滴的關愛與幫扶照亮了困境中的他們,讓他們曾經的「灰色人生」裡,閃現出了令人動容的「明亮時刻」。
161016318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