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想問:死亡的本質是什麼?
其實要想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反向的去弄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活著的本質是什麼。用餘華的作品《活著》中所表明的一條思想主線「活著就是為了活著」的話來說,活著的本質其實也是沒有意義的,連活著的本質都沒有意義,那麼死亡的本質就更是如此了。
顯然,若是用以上的這種理解的解說活著與死亡的意義的話,那肯定是非常難以令人接受的。因為我們並不想讓自己的生命存在得那麼沒有意義,存在得那麼悲觀。那麼,我們該如何創造一種給自己能擁有活著的意義的說法呢?這個,或許我們只能從唯心主義的方向去尋找了,因為以上所說的「活著就是為了活著」說法的本質更側向於唯物主義的思想認識。
我們要從唯心主義的方向上尋找活著的意義,那就需要從精神的層面上製造一種可令自己接受的自我滿足。
對於世界乃至宇宙而言,我的存在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但是對於我自己本身而言,自己的存在乃是我活著的意義的全部。什麼意思呢?那就是如果我不存在了,我死亡了,那麼,我的世界將會消失,同時繼續真實留存的世界也會消失,因為我已經完全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我活著的意義就是客觀感知世界的存在,並與世界進行互通,使我產生意識,或是使我的意識發生變化,然後讓我更加的了解這個客觀真實的世界。
至此,以上主要說明的觀點其實僅有一個,那就是我活著的意義就是讓客觀的世界產生並影響我的意識。
因此,說到這裡就可以說死亡的本質了。活著的本質就是意識的存在,那麼死亡的本質就可以理解為意識的消失。意識的消失,代表著不能再以意識來感知世界,同時也代表著一種蕩然無存的空虛。
這是個人對於死亡本質的主體觀點,但是還有一個客體觀點,那就是個體生命存活前後對客觀世界所造成的影響。
在《海賊王》中有過這麼一句非常有道理的話「真正的死亡就是被他人徹底的忘記」。如今,很多的偉人因為之前所作出的重大成就以及貢獻,雖然很多都已經離開,但是今天,乃至於往後,人們都會享用著他們所創造出來的成果。對於他們而言,雖本身已經完全消散,意識不到世界的存在,但對於客體世界中的我們,他們依舊還能存在。
所以,本人客體的觀點跟尾田的一致,那就是:死亡的本質就是被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