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外村口偶見一家改裝店,店內全是EVO。明明是去泰國度假,怎麼就還是不忘給各位多拍改裝車呢?大概是這就是愛吧。每逢看見EVO,總會有人說出「JDM」這三個字,即使那是一臺滿身美國改件的左舵車,不過你喜歡怎麼叫是你的自由,隨你。
圖:每次拍攝這些馬力怪獸,首先就是去看看機艙裡面改了些啥。
之前分別和不同地區的日系性能車車友交流了許久,像EVO,STi這一類明顯有別於S3/A45的「古代性能車」,存世時間已經很長。整體的設計必然是落後的,特別是那4G63還有EJ機器,更稱得上都是遠古產物。這其實帶來了一個好處,各大改裝品牌有了充分的時間去把這些發動機研究透徹,各種提升強化方案都相當成熟,大伙兒可以選擇的東西就更多了。
圖:雖是「萬年不變」的4G63,但事實上真的就是永恆不變嗎?雖然同是4G63,但是三菱在每一代車型上面都會對其進行不少的改進,不然你以為Evolution這名字是白叫的?
不過這也導致了不少的「老牌改裝品牌」依舊使用著和十多年前的套路,老的設計,甚至可以說是相當的不思進取,這點在一些老牌日本改裝品牌上會相當明顯,甚至可以說比國內的不少品牌還差,真的只剩下情懷。相反,目前在不少賽事(如國外的04,各地的圈速賽)當中有著出色成績的日系性能車,幾乎都是大量使用有著最新科技的歐美強化套件以及渦輪。
圖:4G63採用的的是「前排後吸」的正置布局,要是換了大渦輪就非常容易看見。話說這車並沒有看見任何的空氣濾芯或者風箱,泰仔說這車平時也有跑跑比賽,這樣的吸氣量才足夠。平時出門代步的話,還是會把另一個帶冬菇頭的進氣管裝上。
圖:來自美國的Precision渦輪,相比咱們常見的一些渦輪,這個品牌的渦輪常見於一些美式的大馬力渦輪車。甚至在在那臺Koenigsegg ONE:1上面,也是採用了這個品牌的渦輪。
圖:問到車主為何要選用這些部件,車主很自然地說:「因為很多傳統日系改裝品牌的零件已經難以達到我的目標要求」。
圖:其他渦輪廠商一樣,Precision也會提供一些的周邊零件,例如這個可以應對高增壓的排壓閥,有了它,渦輪壓力更加穩定。
圖:燃油壓力調節閥,大馬力改造的必備部品。沒有足夠的燃油壓力,根本無法保證正確空燃比,機器不炸就怪了。
圖:進氣歧管之前,是一個逐漸縮小的集氣「箱體」,之所以要做成由粗變細,就是為了減少最遠氣缸的壓力下降,儘量保證四個氣缸都吸入充足的空氣。
圖:有了油,有了氣,發動機還得有點火系統才能完成做工。平時不太常見的Haltech點火系統,可以提供足夠的點火能量以及足夠的響應速度。
圖:全鋁加大水箱,是不少車友共同的選擇,但是各位要注意,部分廉價的大水箱內部設計並不合理,冷卻液在水箱內的流動速度過慢,反而更容易造成散熱問題。
圖:簡單的自製機油透氣壺,管路連接至氣門室蓋上端。
圖:熟悉的TE37,熟悉的原廠Brembo卡鉗,這個搭配的確很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圖:巨大的BLITZ前置中冷,即使在高增壓狀態下,也能充分降低進氣溫度。
圖:典型的直男取向外觀,難怪廣大車友對它如此喜愛。
圖:原廠的雨擋並無任何的鍍鉻裝飾,這一點大伙兒是要帶點個讚的。
圖:雖然原廠座椅已是RECARO,包裹性和舒適度其實也相當不錯。但是車主還是換上了RECARO CS系列座椅。
圖:原廠方向盤由賽車品牌MOMO代工,這也是同期日系性能車都自帶的「改件」之一。
圖:全取代電腦,加上一套賽車數顯儀表,所有數據其實都能精準的觀察。
圖:於是這拉力藝的白底儀表,就成為了一個擺設……真是奢侈。
圖:而之前就在的三個表子,也讓它們繼續呆在原位吧。
圖:中控上的「豪華配置」DVD,車主說是用來給孩子看電影的……
圖:雖然裸露的機械感大伙兒都挺喜歡的,但是車主俺覺得你還差一個快排機構!
圖:後改的一鍵啟動按鈕,這按鈕總感覺是在哪臺遊戲機上面拆下來的。
圖:相比同期翼豹機械化的系統,EVO的四驅則是更加輕量化、智能化。據EVO大神介紹,其實不管從結構上,還是從駕駛感受上,EVO這樣的橫置發動機結構,其實還是要更偏向前驅特性一些。
4G63系列從誕生到至今,其實已有超過30年的歷史(最早搭載在Glant上),雖然是個遠古機器,但車廠一直改進,每一代的EVO都有著很大的進步,不然你以為「Evolution」這個名字是白叫的?同樣地,作為改裝的愛好者,咱們在選擇改件時,眼光不妨放遠一點,不要單純地被「情懷」所蒙蔽,畢竟科技是進步的。